王士玲,孟凡波
(烟台市蓬莱中医医院心病一科,山东烟台 265600)
慢性心衰发生机制较为复杂,临床通常认为与心肌梗死、高血压等引起的心肌功能损伤相关。老年群体多伴有基础疾病,且机体各功能不断衰退,易发生慢性心衰[1]。目前利尿剂、β 受体阻滞剂等是临床治疗慢性心衰常用药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病死风险,但单用西药仍存有心功能改善不理想等问题[2-3]。中医学认为慢性心衰属“心悸”范畴,心脾两虚为常见证型,心血虚会引起失眠多梦、气短心悸,脾气虚会造成运化无力,神疲乏力,腹胀便溏,故临床治疗需从心血虚、脾气虚等方面入手[4]。生脉苓桂救心汤中含有党参、茯苓、麦冬等中药,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安神、活血化瘀等作用。鉴于此,本研究选择2020 年1 月—2021 年7 月该院收治的72 例老年心脾两虚型慢性心衰患者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探讨生脉苓桂救心汤对患者的具体影响。报道如下。
选择该院收治的72 例老年心脾两虚型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西医诊断符合《慢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2019 年)》[5]中慢性心衰诊断标准;(2)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6]中慢性心衰相关诊断标准,辨证为心脾两虚型:气短心悸、咳嗽咯痰,少气懒言,大便稀溏,腹胀纳呆,尿少浮肿,舌淡红,苔薄白,脉弱;(3)精神良好,认知、语言功能无异常。排除标准:(1)心功能Ⅳ级者;(2)孕妇;(3)存在严重血液系统疾病者;(4)存有呼吸衰竭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6 例。对照组中男21 例,女15 例;年龄64~79 岁,平均年龄(72.15±2.03)岁;病程4~10 年,平均病程(6.51±1.02)年;心功能分级:Ⅱ级17 例,Ⅲ级19 例。研究组中男20 例,女16 例;年龄63~79 岁,平均年龄(72.08±2.01)岁;病程4~11年,平均病程(6.49±1.05)年;心功能分级:Ⅱ级15 例,Ⅲ级21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吸氧、控制血压、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疗法,依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展开对症治疗,持续治疗28 d。
1.2.2 研究组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生脉苓桂救心汤治疗,方剂组成:茯苓皮、生黄芪各30 g,炙甘草、大枣各10 g,麦冬、白术、葶苈子各15 g,丹参、党参各20 g,五味子5 g,肉桂2 g。每日取1 剂药加1 000 mL 水煎熬至300 mL,分早中晚3 次等量温服,持续治疗28 d。
(1)中医症候积分:于治疗前、治疗28 d 后评估中医症候,主症(气短心悸、咳嗽咯痰、少气懒言)和次症(大便稀溏、腹胀纳呆、尿少浮肿)均为0~3 分,总积分为0~18 分,分数越高则症状越严重。(2)心功能改善情况:于治疗前、治疗28 d 后应用心脏彩超检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值范围:≥50%)、心输出量(CO)(正常值范围:3.5~8 L/min)、每搏输出量(SV)(正常值范围:60~70 mL)。(3)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头痛等。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t 检验,组内比较用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及总积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气短心悸、咳嗽咯痰、少气懒言、大便稀溏、腹胀纳呆、尿少浮肿积分及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
表1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
治疗前,两组LVEF、CO、SV 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LVEF、CO、SV 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表2 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4/36)(恶心2例,头痛2 例),与对照组的5.56%(2/36)(恶心1 例,头痛1 例)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2,P=0.670)。
慢性心衰以老年群体为高发人群,而老年患者生理功能逐渐衰退,若临床未能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心肌损害将会不断加重,威胁老年患者生命安全[7]。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西医疗法是治疗慢性心衰的常用措施,虽具有一定疗效,但难以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8]。
中医学认为心脾两虚型慢性心衰以脾气虚、心血虚为特征,脾主运化,脾虚气弱,故纳差腹胀,便溏;脾气亏虚,故心悸,失眠,头晕健忘;脾虚,血不归经,则皮下紫斑,女子月经量少色淡、淋漓不尽。脾气虚则运化失职,不能摄血,气血生化乏源,致心血不足;心血虚则血流凝滞,脉络不通,引发气短心悸、尿少浮肿等症,临床治疗应强调心脾同治[9-10]。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气短心悸、咳嗽咯痰、少气懒言、大便稀溏、腹胀纳呆、尿少浮肿积分及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LVEF、CO、SV 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提示生脉苓桂救心汤可促进老年心脾两虚型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恢复,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可靠。分析其原因在于,生脉苓桂救心汤中含有多种中药成分,其中党参性温,可益气补中;白术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茯苓皮健脾宁心,二者相配伍,能够强化健脾益气之效;丹参能够活血化瘀;麦冬可养阴清热,润肺生津;大枣补脾和胃;肉桂可行气化水,温肾助阳;五味子敛肺止汗;葶苈子具有泻肺利水之效;黄芪能够补气固表;炙甘草可益气补中、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活血化瘀之功,可从心脾两虚方面入手改善症状。现代药理学认为,生脉苓桂救心汤方中茯苓皮中的茯苓多糖、茯苓素等成分,能够在体外竞争结合醛固酮受体,且不影响醛固酮的合成,能够达到良好的利尿消肿之效;黄芪能够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微循环;麦冬具有抗心肌缺血等作用,还能够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泵血功能。另外,生脉苓桂救心汤属中药制剂,毒副作用较小,与常规西药联用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然而本研究仍存有纳入样本量不足等局限性,可能影响研究结果可信度,对此临床需扩大样本量,以进一步证实生脉苓桂救心汤对老年心脾两虚型慢性心衰患者的具体影响。
综上所述,生脉苓桂救心汤在老年心脾两虚型慢性心衰患者治疗中效果良好,可改善临床症状,促进心功能恢复,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