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劳育人”,构建一体化劳动教育体系

2022-08-10 08:05谢海波梁伟新
中国德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家校劳动技能

■ 曾 萍 谢海波 梁伟新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新时期党对教育的新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田家炳实验中学借助新时期“以劳育人”理念,积极探索具有可操作性且适合新时代学生全面发展的“家校联合式”劳动教育,建立家校劳动教育联盟,构建劳动教育评价体系,让劳动教育真实发生,以培育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劳动习惯。

一、利用资源,拓展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教育部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普通高中要指导学生选择服务性岗位,经历真实的岗位工作过程,获得真切的职业体验,培养职业兴趣;积极参加社区建设、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为此,学校充分发挥家长、社区等社会资源,不断拓展实践基地,做“宽”劳动实践。

(一)融合家长力量,建设校外劳动实践基地

学校发动家委会志愿者,建立了三十多个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校和基地负责人紧密联系,通过多次沟通,制定了既符合基地情况,也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课程方案。如安排学生在大埔县博物馆、三河坝烈士纪念园、西湖公园等地做讲解员,在田家炳体育中心做安全协管员,在龙山幼儿园、银都幼儿园做助教,等等。学生在进行劳动体验的同时提升了公益服务意识,也借此完成了公益社会实践的学时。

(二)参与社区建设,创建社区实践活动基地

学校举办的公益社会实践活动也得到了社区街道办的大力支持,联合开展了“创建文明城市”系列社区实践活动。如安排学生在“埔娃娃”会客厅进行多种手工体验、策划阅读活动,在敬老院参与敬老、爱老活动,在学校红绿灯路口处做交通劝导员。学生们在社区服务中,增强了社会责任意识,培养了奉献精神。

(三)利用社会资源,搭建劳动技能培训基地

学校尝试借助社会各方资源搭建劳动技能培训基地,让学生进行职业体验。如与大埔小吃文化城合作,通过烹制大埔小吃、担当小吃推荐员,让学生在职业体验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客家小吃文化,增强学生建设家乡的责任感。此外,学校还与社区内的大型超市合作,开展“暑期职业体验活动”,组织学生体验收银员、摆货员、销售员等职业,让学生走进职场,分担相应的劳动任务。

通过这种分层次、有梯度的劳动技能训练和职业体验活动,使学生既了解到社会各行各业的特征和所需技能,也找到了自己新的兴趣点,从而为未来创设多种可能。

二、打通堵点,建立家校劳动教育联盟

学校倡导合作共育的劳动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因地制宜的劳动教育模式,打造“家校一体化直通车”,共建家校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积极开展中学生劳动实践体验活动。

(一)落实责任,发挥家委会带头作用

学期初,学校和班级分别召开两级家委会,对劳动教育进行研究部署。学期中,以家委会委员为主体的校外劳动指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校外生产劳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发挥家委会带头作用。

(二)双向互动,提升育人理念和劳动教育水平

家长劳动教育理念的提升和劳动教育参与的积极性是提高劳动教育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学校通过举办劳动教育专题讲座,推送劳动教育相关文章,帮助家长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各班通过召开家长会,引导家长进行家务劳动指导与评价,成立家长“裁判员”小组,定期参与班级劳动技能比赛。

(三)制订计划,开展多样化劳动教育活动

学校劳动教育指导小组分年级制订了《中学生劳动技能“18技+”习养表》,由易到难,鲜明地展现了学生参与劳动的差异化发展,为学生的家务劳动教育提供有力支撑。学校按照表中规划,引导学生开展“每日家务劳动打卡”活动,“劳动打卡”作为每日必做的一项作业,有效促进了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同时,学校以班级为单位,于每月月底举行“必会劳动技能”评比活动,以比赛的形式检验学生劳动技能的习得情况。

(四)建设实践基地,实现劳动教育常态化

各班级充分挖掘家长资源,融合家庭力量参与劳动教育。在家委会的组织下,学生每周按时参加生产劳动,学习简单的果蔬种植、植物培育等技能,并完整地记录实践过程、及时提交活动心得。

(五)建立网络平台,营造快乐劳动氛围

学校利用网络平台,广泛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如“传家风、传家技”“家和万事兴”等活动,构建家校协同“超链接”,将劳动教育有机渗透到家庭教育中,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劳动参与意识。

三、突破难点,探索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精神和实践能力,希望每个学生在家庭劳动评价体系中获得公平公正的体验,感悟劳动价值,以促使其健康成长。

(一)评价体系多原则,促发展

学校在设计家庭劳动评价体系时,主要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一是“自主自动性”,从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要出发,调动主观能动性,人人争当光荣的劳动者;二是“自我挑战性”,引导学生进行纵向比较,即自己与自己竞争,为自己设定新的小目标,从而不断取得进步;三是“过程体验性”,通过创设劳动情境,使学生在持续的训练与实践中,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积累劳动经验与技能方法,体验劳动的快乐与幸福。

(二)评价体系多维度,厚内涵

学校在劳动教育的实施上主要立足于两个大的方向,一方面,帮助学生在实践生活自理的过程中强化劳动自立意识,体验持家之道,这是学生健康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结合时代特点,引导学生注重利用知识、技能、工具、设备等为家人和家庭生活提供服务,从而在劳动体验中培养创新意识。

学校还根据各年级特点,设计出相匹配的“劳动清单”,从“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劳动创新”四个维度,在综合多方认知的基础上,系统化地建立起学生家庭劳动评价体系。

(三)评价体系多方式,强过程

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劳动兴趣,学校采用“两结合”的评价形式,使学生、学校和家长形成“三位一体”的互动评价模式,促使家庭劳动教育形成良性循环。

学校采取包括学生自评、伙伴互评、教师点评、家长参评的多元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劳动素养进行全面评价。其中,学生自评采取学生自我发现、自我评估的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伙伴互评重在发挥同伴之间互补互助的作用,以促进共同成长;教师点评重在发挥教师的引领性作用,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家庭劳动;家长参评则充分发挥了家校共育的综合性作用。

劳动教育是一个持续化、动态化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点滴进步,也要关注最终所呈现的劳动成果。因此,教育者需要用长期发展的眼光对整个过程进行评价,以达到及时反思、不断强化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

(四)评价体系多效能,重素养

学校注重劳动教育的引领作用与家庭对劳动教育的推动作用,创设多种奖励、评价机制,以观测学生劳动过程,见证劳动成果。一是奖章激励机制,学校引导家长对学生的家庭劳动进行考评,以发放奖章的形式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二是成果展示机制,学校通过开展劳动微视频、劳动技能大比武等活动,给予学生“劳动最光荣”的情感体验,从而将正确的劳动观念内化给学生;三是荣誉奖励机制,学校将劳动教育的评价结果融入各项综合荣誉评选中,如优秀少先队员评选,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四是“劳动积分银行”评价管理机制,通过对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时记录、阶段总结、多元评价等,实现学校、家庭、社会劳动教育评价的全覆盖。

学校通过构建、实施以“家校融合”为主题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有效落实了“以劳增智、以劳树德、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办学理念,搭建起“中心+联盟+示范”的组织架构。未来,学校还将建立多元化的、可自主选择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努力把劳动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创建起大埔县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猜你喜欢
家校劳动技能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热爱劳动
拼技能,享丰收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