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宇
(吉林省吉林市中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0)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常见的颈椎病类型。患者发病后,临床表现为颈背部麻木或疼痛、握力减退和上肢疼痛等。在治疗方面,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前者虽然治疗效果好,但费用较高,且为有创操作,部分患者难以接受,因此后者是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采取中药热敷联合卧位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观察该疗法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在吉林市中医院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男27例,女14例;平均年龄(43.25±5.77)岁;平均病程(1.92±0.72)年。观察组男28例,女13例;平均年龄(43.69±5.90)岁;平均病程(1.87±0.6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伦理审批号:MMU20201007)。
1.2 诊断标准 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规范化的专家共识》中的诊断标准,如单侧或双侧上肢沿神经根支配区放射痛或麻木,颈部疼痛或发僵,上肢沉重等[1];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如典型的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疼痛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等[2]。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18~65岁;无典型手术指征;患者自愿参与本次治疗,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先天性椎管狭窄者;不适合进行热敷和牵引治疗者;重度心脑血管疾病者;妊娠和哺乳期女性。
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中医推拿治疗。医师指导患者保持坐位,右手托住患者下颌部,左手拇指沿左侧夹脊线,从风池穴至颈根穴进行弹拨,弹拨方向为与肌肉垂直向外侧进行横向拨动,下压力度以患者感觉酸胀为宜,弹拨频率为60次/分,弹拨5 min后,由肩峰端至颈根部按摩患者的肩胛带区,按摩时间为5 min。以上操作完成后,按照同样手法按摩患者右侧区域。每日1次,连续治疗14 d。
2.2 观察组 采取中药热敷联合卧位牵引治疗。①中药热敷药物组成:红花、透骨草和熟地黄各30 g,桂枝、牛膝、当归和川芎各15 g,栀子、白芍、桃仁和海风藤各9 g。上药研磨成粉后,用陈醋搅拌,装入棉布袋中,放入蒸锅加热30 min,放在室温下冷却,用手背试温至不烫为宜。然后指导患者保持俯卧位,热敷患者后颈部。每日热敷1次,每次20 min。②卧位牵引治疗: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根据患者颈椎病变曲度的不同,调整牵引角度和牵引重量。先轻牵引30 s,再重牵引90 s,间歇休息10 s,交替反复牵引3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14 d。
3.1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①中医证候评分。参照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对患者进行评分,包括颈肩部疼痛、颈项压痛、颈项活动和上肢功能4个部分,按照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0、2、4、6分,评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3]。②临床疗效。痊愈:患者颈椎病临床症状消失,颈椎功能完全恢复;显效:患者颈椎病症状和功能明显改善;有效:患者颈椎病症状和功能有所缓解;无效:患者治疗后症状和功能均无变化。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评分 治疗后评分观察组 41 16.41±3.60 5.43±2.12△▲对照组 41 16.25±3.22 9.11±2.26△
(2)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西医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颈椎不稳、炎性反应和机械刺激所致[4]。如在颈椎不稳方面,随着患者年龄增长,颈椎发生退行性改变,椎间盘髓核水分流失,逐渐导致其弹性降低、椎间盘间隙降低等;在炎性反应方面,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血清中可见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因子,当炎症因子释放后,可引起周围组织水肿和充血,进而加速颈椎病的发生和发展[5];在机械刺激方面,在部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病变组织中,纤维环板结构排列异常,且见血管组织分布在各层纤维环中。
中医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颈肩痛的相关记载,如《灵枢·经脉》记载:“不可以顾,肩似拔……颈额肩膈肘臂外后廉痛。”《类证治裁》云:“肩背痛,不可以顾。”中医对颈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分为外感风寒湿邪或久坐等,可致颈部气血瘀滞和经脉不畅。《素问·痹证》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湿气胜者为著痹也。”《张氏医通》记载:“观书对弈久坐而致脊背痛。”虚为肝肾不足和气血亏虚。如《灵枢·海论》中认为肾虚、肝之气血不足是导致颈椎病发生的根本。肝主藏血,肾虚无以养肝,致血液不足以上荣头面。肝肾不足可致筋骨失养,筋骨不利,不通则痛。因此,宜从活血化瘀、滋补肝肾等角度治疗。
在颈椎病患者的治疗上,中医推拿是常规治疗手段之一,其以中医脏腑和经络学为理论依据,如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与五脏六腑相连。临床上采取适当的推拿手法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推、揉、按后,可起到调气、活血、舒筋和调养脏腑的作用。研究发现,推拿可增强病变关节周围的淋巴和血液循环,消除关节滑液和关节囊的积滞和肿胀;揉按和按压等推拿手法还可以促进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和僵硬[6]。陈爽[7]采用推拿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治疗时指导患者取端坐位和仰卧位等不同体位,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
中药热敷疗法具有扩张血管和加速血液循环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中药有效成分可以经皮肤到达病变处,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如以红花为例,《本草纲目》云:“多则行血,少则养血。”《药品化义》载:“红花色红类血……善通利经脉,为血中气药。”可见红花具有活血化瘀、舒筋理气等功效。研究发现,红花的主要药用成分为红花苷和前红花苷等,可以对抗α-肾上腺素能受体,从而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且血管的扩张状态与红花的药用剂量成正相关[8]。张伟[9]采用中药热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明显提高。
中医将牵引疗法称为拔伸法或提法,如《永类钤方》记载用毛巾系于患者颌下,用绳子连接后悬垂于房梁下,以达到牵引治疗的目的。卧位牵引属于牵引疗法的一种,主要通过器械外力对患者病变处关节施加适当的牵引力,使椎体、关节囊和韧带得到牵伸,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软组织粘连,修复软组织损伤。现代医学又将牵引疗法分为坐位牵引和卧位牵引。坐位牵引虽然也可起到牵引的治疗效果,但治疗时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处于前屈状态,导致病变椎体牵引不充分。卧位牵引是患者在卧位状态下进行牵引治疗,颈部椎体和韧带处于更加松弛的状态,施加牵引力后,力度会更加均匀地分散在病变部位。房祥春[10]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卧位牵引可以更好地改善颈椎病患者的生理曲度,同时患者的疼痛症状也明显改善。
由此可见,中药热敷和卧位牵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联合治疗成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途径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得了预想的效果。本研究还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病例数量较少,二是开展的治疗时间较短,以上因素均可能影响治疗结果。因此,在未来研究中,应进一步扩大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病例观察数,延长治疗时间,完善研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