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长达,李文梅,叶美樱,孟美竹,杨孜冉,冯 懿,张 濛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分子诊断中心,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42)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85%。表皮生长因子 受 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是NSCLC 最为常见的驱动突变。在所有亚洲NSCLC 患者中,存在此突变患者的占比高达60%[2]。进行靶向EGFR 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治疗近年来已经成为进展期EGFR 基因突变型NSCLC 患者的标准治疗方式。然而,仍有部分患者对此治疗方式存在原发性或继发性治疗抵抗。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更多的患者被检测出可能合并多种类型的基因突变。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表明EGFR 基因突变型NSCLC 患者可合并有其他基因突变,包括抑癌基因或癌基因的突变、其他驱动基因的突变及自身复合突变等[3]。在其合并的其他基因突变中,TP53 基因突变最为常见[4]。本文对北京肿瘤医院收治的142 例晚期EGFR 基因突变型肺腺癌(LUAD) 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各类型TP53基因突变对晚期EGFR 基因突变型LUAD 患者进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 治疗疗效的影响。
回顾性分析北京肿瘤医院2018 年12 月至2020年5 月期间收治的142 例经病理检查被诊断为LUAD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TNM 分期及基因测序报告等)。进行二代基因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的结果显示,这些患者均存在EGFR 基因突变。在住院期间,其均使用一代EGFR-TKIs 进行了靶向治疗。
1)经病理检查被诊断为ⅢB 期、Ⅳ期LUAD。2)无其他严重疾病。3)确诊前未接受过放化疗及免疫治疗。4)无遗传性肿瘤家族史。
1)各项临床和病理信息不完善。2)治疗期间失访或各项检查不完善。3)缺乏可评价病灶。4)合并有其他原发恶性肿瘤。
开始治疗后规律行CT 影像学检查,并进行疗效评价。所有患者均采用实体瘤疗效判定标准RECIST 1.1 版进行疗效评价。疗效分级包括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 及疾病进展(Progression disease,PD)。 客 观 缓 解 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CR 例数+PR 例数)/ 总例数×100%。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rate,DCR)=(CR 例数+PR例数+SD 例数)/ 总例数×100%。随访时间为2018年12 月1 日至2021 年11 月30 日。
将142 例患者按EGFR、TP53 两个基因突变位点的不同分为多个亚组,具体的分组及命名方法如下:EGFR 基因19 外显子缺失突变患者为19 组,EGFR基因21 外显子L858R 或L861Q 突变患者为21 组,EGFR 基因其他外显子突变(包括EGFR 基因18 外显子突变、EGFR 基因20 外显子突变、EGFR 基因双重突变、EGFR 基因多重突变及其他罕见的EGFR 基因突变等)患者为E 组;TP53 基因第4、第5、第6、第7、第8 外显子突变患者分别为4 组、5 组、6 组、7 组、8 组,其他外显子突变(包括TP53 基因剪切突变及多重突变)患者为e 组。19 组患者中合并TP53基因第4、第5、第6、第7、第8 外显子突变、TP53基因剪切突变、TP53 基因多重突变及TP53 基因少见外显子突变的患者分别为19/4 组、19/5 组、19/6 组、19/7 组、19/8 组、19/0 组、19/d 组、19/e 组, 单 纯EGFR 基因19 外显子缺失突变患者为190组。21 组患者中合并TP53 基因第4、第5、第6、第7、第8外显子突变、TP53 基因剪切突变、TP53 基因多重突变及TP53 基因少见外显子突变的患者分别为21/4 组、21/5 组、21/6 组、21/7 组、21/8 组、21/0 组、21/d 组、21/e 组,单纯EGFR 基因21 外显子L858R 突变患者为210组。E 组患者中合并TP53 基因第4、第5、第6、第7、第8 外显子突变、TP53 基因剪切突变、TP53基因多重突变及TP53 基因少见外显子突变的患者分别为E/4 组、E/5 组、E/6 组、E/7 组、E/8 组、E/0 组、E/d组、E/e 组,单纯EGFR 基因其他外显子突变患者为E0组。
采用SPSS 26.0 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² 检验、Fisher 检验进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Kaplan-Meier 法进行PFS 生存分析,并绘制KM 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 进行生存差别比较。使用多因素Cox 回归模型对TP53 基因突变与EGFR-TKIs 治疗疗效的关系进行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2 例患者的年龄为33 岁~85 岁;其中有男性53 例(占37.3%),女性89 例(占62.7%);有吸烟者45 例(占31.7%),不吸烟者97 例(占68.3%);有肿瘤TNM 分期为ⅢB 期的患者23 例(占16.2%),肿瘤TNM 分期为Ⅳ期的患者119 例(占83.8%);有EGFR 基因19 外显子缺失突变患者41 例(占28.9%),EGFR 基因21 外显子L858R 或L861Q 突变患者62 例(占43.7%),EGFR 基因其他外显子及多重突变患者39 例(占27.4%);有EGFR/TP53 基因共突变患者87 例(占61.3%),EGFR 单基因突变患者55 例(占38.7%)。在87 例EGFR/TP53 基因共突变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8 例(占32.2%),女性患者59 例(占67.8%);有吸烟者24 例(占27.6%),不吸烟者63 例(占72.4%);有肿瘤TNM 分期为ⅢB期的患者15 例(占17.2%),肿瘤TNM 分期为Ⅳ期的患者72 例(占82.8%)。87 例EGFR/TP53 基因共突变患者与55 例EGFR 单基因突变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TNM 分期、EGFR 基因突变类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进行EGFRTKIs 治疗的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142 例EGFR 基因突变型晚期LUAD 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例)
治疗后,19 组41 例患者中EGFR-TKIs 治疗疗效为PR 的患者有12 例(占29.3%),为SD 的患者有26 例(占63.4%),为PD 的患者有3 例(占7.3%);21 组62 例患者中EGFR-TKIs 治疗疗效为PR 的患者有26 例(占41.9%),为SD 的患者有28 例(占45.2%),为PD 的患者有8 例(占12.9%);E 组39例患者中EGFR-TKIs 治疗疗效为PR 的患者有19 例(占48.7%),为SD 的患者有16 例(占41.0%),为PD 的患者有4 例(占10.3%);三组患者的ORR、DCR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不同类型的EGFR 基因突变对142 例患者EGFR-TKIs 治疗疗效的影响
142 例患者中有EGFR/TP53 基因共突变患者87例(占61.3%)。这87 例患者按TP53 基因突变类型进行分组的情况如下:19/4 组(即19-EGFR/TP53 基因第4 外显子突变组)有患者1 例(占1.1%),19/5组(即19-EGFR/TP53 基因第5 外显子突变组)有患者5 例( 占5.7%),19/6 组( 即19-EGFR/TP53 基因第6 外显子突变组)有患者7 例(占8.0%),19/7组(即19-EGFR/TP53 基因第7 外显子突变组)有患者4 例( 占4.6%),19/8 组( 即19-EGFR/TP53 基因第8 外显子突变组)有患者5 例(占5.7%),19/0组(即19-EGFR/TP53 基因剪切突变组)有患者3例(占3.4%),19/d 组(即19-EGFR/TP53 基 因 多重突变组)有患者1 例(占1.1%),19/e 组(即19-EGFR/TP53 基因少见外显子突变组)有患者1 例(占1.1%),21/4 组( 即21-EGFR/TP53 基 因 第4 外 显子突变组)有患者1 例(占1.1%),21/5 组(即21-EGFR/TP53 基因第5 外显子突变组)有患者9 例(占10.3%),21/6 组(即21-EGFR/TP53 基因第6 外显子突变组)有患者7 例(占8.0%),21/7 组(即21-EGFR/TP53 基因第7 外显子突变组)有患者4 例(占4.6%),21/8 组( 即21-EGFR/TP53 基 因 第8 外 显子突变组)有患者5 例(占5.7%),21/0 组(即21-EGFR/TP53 基因剪切突变组)有患者4 例(占4.6%),21/d 组(即21-EGFR/TP53 基因多重突变组)有患者2 例(占2.3%),21/e 组(即21-EGFR/TP53 基因少见外显子突变组)有患者4 例(占4.6%),E/4 组(即E-EGFR/TP53 基因第4 外显子突变组)有患者2 例(占2.3%),E/5 组(即E-EGFR/TP53 基因第5外显子突变组)有患者5 例(占5.7%),E/6 组(即E-EGFR/TP53 基因第6 外显子突变组)有患者5 例(占5.7%),E/7 组(即E-EGFR/TP53 基因第7 外显子突变组)有患者4 例(占4.6%),E/8 组(即E-EGFR/TP53 基因第8 外显子突变组)有患者2 例(占2.3%),E/0 组(即E-EGFR/TP53 基因剪切突变组)有患者3 例(占3.4%),E/d 组(即E-EGFR/TP53 基因多重突变组)有患者1 例(占1.1%),E/e 组(即E-EGFR/TP53 基因少见外显子突变组)有患者2 例(占2.3%)。在这142 例晚期EGFR 基因突变型LUAD 患者合并的各类型TP53 基因突变中,TP53 基因第5、第6、第7、第8 外显子突变最为常见。在其中EGFR 基因19外显子缺失突变患者合并的各类型TP53 基因突变中,TP53 基因第5、第6、第8 外显子突变较为多见。在EGFR 基因21 外显子L858R 突变患者合并的各类型TP53 基因突变中,TP53 基因第5、第6 外显子突变较为多见。详见图1。
图1 142 例患者TP53 基因突变的分布情况
142 例患者的mPFS 为11.3 个月,其中进行EGFR-TKIs 治疗疗效为PR 的患者有57 例,为SD的患者有70 例,为PD 的患者有15 例。其中EGFR/TP53 基因共突变患者接受EGFR-TKIs 治疗后的ORR 和DCR 均低于EGFR 单基因突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P=0.033)。详见表3。进行Kaplan-Meier 生存分析的结果显示,EGFR/TP53 基因共突变患者接受EGFR-TKIs 治疗后的PFS 显著短于EGFR 单基因突变患者(EGFR/TP53 基因共突变患者、EGFR 单基因突变患者的mPFS 分别为9.1 个月和13.1 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详见图2。EGFR/TP53 基因共突变患者接受EGFRTKIs 治疗后的PFS 与其EGFR 基因突变类型无关(P=0.900)。详见图3。EGFR/TP53 基因共突变患者接受EGFR-TKIs 治疗后的PFS 与其TP53 基因突变类型有关。其中5 组患者、6 组患者、7 组患者、8组患者的mPFS 分别为11 个月、7.4 个月、8 个月、11.3 个月。其中EGFR 单基因突变患者与存在TP53基因第6、第7 外显子突变的EGFR/TP53 基因共突变患者的PFS 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7)。详 见 图4。190组 患 者 与19/5 组 患 者、19/e 组患者的mPFS(14.7 个月vs.12.6 个月、12 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9、P=0.052)。190组患者与19/6 组患者、19/7 组患者、19/8 组患者 的mPFS(14.7 个 月vs.6.5 个 月、8 个 月、8.8 个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17、P=0.010)。详 见 图5。210组 患 者 与21/5 组 患 者、21/8 组患者、21/e 组患者的mPFS(11.3 个月vs.11.6个月、13.2 个月、9.1 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P=0.150、P=0.054)。210组 患 者 与21/6 组患者、21/7 组患者的mPFS(11.3 个月vs.8.5个月、4.7 个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P=0.012)。详见图6。将PFS 作为因变量,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TNM 分期、EGFR 基因突变类型及TP53 基因突变类型等因素作为自变量,采用多因素Cox 模型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TP53 基因突变类型是EGFR/TP53 基因共突变患者接受EGFR-TKIs 治疗后PFS 的独立预测因素(P<0.001)。详见表4。
图6 EGFR 基因21 外显子L858R 突变合并各类型TP53 基因突变患者与单纯EGFR 基因21 外显子L858R 突变患者PFS 的比较
表3 TP53 基因对EGFR 基因突变患者EGFR-TKIs 治疗疗效的影响
表4 采用多因素Cox 模型分析影响EGFR/TP53 基因共突变患者接受EGFR-TKIs 治疗后PFS 的因素
图2 EGFR/TP53 基因共突变患者与EGFR 单基因突变患者PFS 的比较
图3 各类型EGFR 基因突变患者PFS 的比较
图4 各类型TP53 基因突变患者与EGFR 单基因突变患者PFS 的比较
图5 EGFR 基因19 外显子缺失突变合并各类型TP53 基因突变患者与单纯EGFR 基因19 外显子缺失突变患者PFS 的比较
目前,进行EGFR-TKIs 治疗已成为进展期EGFR 基因突变型NSCLC 患者的标准治疗方式。然而,仍有部分患者(20% ~30%)对此治疗方式存在原发性或继发性治疗抵抗。此类患者会在治疗后的第一个月出现疾病进展。目前临床上对与上述情况相关的获得性耐药机制已有了一定的了解[5-7],但对相关原发性耐药机制尚不明确。TP53 基因是多种癌症(如卵巢癌、浸润性乳腺癌、胰腺癌、小细胞肺癌及NSCLC)患者常见的突变基因之一[8]。有研究表明,与无TP53 基因突变的NSCLC 患者相比,存在TP53 基因突变NSCLC 患者的预后更差[9-13]。Iwama等[14]的研究比较了EGFR/TP53 基因共突变患者与单纯EGFR 基因突变患者进行EGFR-TKIs 治疗的疗效,结果显示治疗后EGFR/TP53 基因共突变患者的PFS短于单纯EGFR 基因突变患者(10.3 个月vs.15.1 个月,P=0.01)。Iwama 等指出,野生型TP53 基因具有抑癌作用,而突变型TP53 基因则可能是接受EGFRTKIs 治疗EGFR 基因突变型NSCLC 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因子。本研究中,EGFR/TP53 基因共突变患者接受EGFR-TKIs 治疗后的PFS 显著短于EGFR 单基因突变患者(EGFR/TP53 基因共突变患者、EGFR 单基因突变患者的mPFS 分别为9.1 个月和13.1 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VanderLaan 等[3]、Canale 等[13]、Jiao 等[15]、Huang 等[16]的 研 究 中,存在TP53 基因突变的患者(尤其是存在EGFR 基因19外显子与TP53 基因8 号外显子共突变的患者)其接受EGFR-TKIs 治疗后的DCR 较低,预后较差。这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本研究中,EGFR/TP53 基因共突变患者接受EGFR-TKIs 治疗后的ORR 和DCR均低于EGFR 单基因突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P=0.033)。EGFR/TP53 基因共突变患者接受EGFR-TKIs 治疗后的PFS 与其EGFR 基因突变类型无关(P=0.900)。进行多因素Cox 回归模型分析的结果显示,TP53 基因突变类型是EGFR/TP53 基因共突变患者接受EGFR-TKIs 治疗后PFS 的独立预测因素(P<0.001)。最新的研究资料也提示,EGFR基因突变型NSCLC 患者的耐药性可能与其TP53 基因突变情况有关[17]。一些体外研究证实,TP53 基因突变是决定EGFR-TKIs 敏感性的一个重要因素。Rho等[18]的研究表明,TP53 基因突变可影响吉非替尼诱导的肿瘤细胞凋亡。相关的研究资料显示,TP53 基因突变与EGFR-TKIs 反应之间存在密切关联[19-20]。Li等[21]、MacLaine 等[22]的研究显示,尿路上皮癌患者的TP53 基因突变情况与其对EGFR-TKIs 的耐药性有关。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TP53 基因突变与EGFR的高表达有关[23]。本文的不足之处包括:采用是的回顾性研究方法,研究中将研究对象分为多个亚组且样本量较小,结果可能存在偏差;未对OS 进行随访,无法评估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综上所述,TP53 基因突变与EGFR-TKIs 治疗的疗效相关,EGFR 基因突变型LUAD 患者的TP53 基因突变情况是预测其进行EGFR-TKIs 治疗疗效的有效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