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佩静 孔红娜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泌尿外科 450040
肾上腺肿瘤是泌尿外科常见的肿瘤疾病,腹腔镜肿瘤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肾上腺肿瘤常用的方法,但腹腔镜手术会伤及患者胃肠功能,导致患者术后出现腹胀腹痛、排便困难等症状,从而影响患者术后康复〔1〕。术后指导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可有效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患者胃肠功能,促进患者术后康复〔2〕。然而,临床大部分患者由于对疾病缺乏认知导致其围手术期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而不良的情绪会影响患者胃肠功能恢复〔3〕。加之患者对疼痛恐惧,导致其术后不愿意尽早下床活动,因此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围手术期间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及遵医行为,纠正患者不良健康行为,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4〕。行为研究法是从计划、行动、观察及反思角度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家庭式健康教育是指家属参与导致患者疾病管理中并对其实施健康宣教,从而提高患者遵医行为〔5〕。本研究旨在探讨行为研究法联合家庭式健康教育在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选取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患者80例。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符合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指征;②无心、肝、肾等脏器功能异常;③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②入组前3个月受过重大精神创伤;③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④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22~62岁,平均(48.2±3.2)岁;病程1~3年,平均(1.52±0.8)年;肿瘤位置:左侧18例,右侧22例;肿瘤直径1~6 cm,平均(2.9±0.3)cm。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2~62岁,平均(48.8±3.7)岁;病程1~3年,平均(1.59±0.6)年;肿瘤位置:左侧17例,右侧23例;肿瘤直径1~6 cm,平均(2.8±0.4)cm。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患者围术期由责任护士对其实施常规性健康指导,向患者发放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围术期健康指导手册,以表格的形式详细列出腹腔镜肾上腺肿瘤患者围术期注意事项、术前禁饮禁食的目的、围术期保温措施、术后饮食指导、并发症监测及预防、尽早下床活动的目的、术后促进胃肠蠕动的方法。责任护士每完成一项健康宣教,在相应栏目中打“√”。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行为研究法联合家庭式健康教育,由研究小组按照发现问题-制订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再计划的模式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行为研究法 ①发现问题:分析影响腹腔镜肾上腺肿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将促进“腹腔镜肾上腺肿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作为研究问题,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及咨询专家,分析及归纳影响腹腔镜肾上腺肿瘤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②计划: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病情,并结合患者健康需求为患者制定护理策略及评价方法。③行动:患者病入院当天由科室为其举办专题知识讲座,讲座内容包括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原理、影响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相关因素、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措施等,同时让患者明确行为研究法实施的目的及意义,针对患者恢复情况及临床表现向患者讲解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围术期护理要点,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遵医行为。④观察及反思:共进行3次观察及反思。①第1次观察及反思:共80%的患者提出由于健康宣教内容不详细及宣教时间过短,导致其对疾病缺乏认知,从而产生焦虑、抑郁情绪。该阶段拟帮助患者提出目标,要求患者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纠正不良行为的计划及步骤,建议患者采用记录本记录围手术期心理状况,提高患者遵医行为。②第2次观察及反思:经过第1阶段后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但患者缺乏社会支持,不良情绪难以得到有效改善。该阶段研究小组应深入了解影响患者不良情绪的相关因素,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社会支持,并与患者及其家属保持良好的交流及沟通,设立确切可行的健康目标及实施方案,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如患者对术后尽早下床活动缺乏信心,可通过采用温柔、平和的语言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提高患者遵医行为。③第3次观察及反思:患者经历前面两个阶段时督促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认知观念,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对疾病控制丧失信心,导致患者产生不良情绪。该阶段主要帮助患者克服不良情绪,提高患者问题解决能力,通过为患者播放疾病相关视频、指导家属督促患者术后尽早活动及指导患者科学饮食等措施提高患者遵医行为,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1.2.2 家庭健康宣教 研究小组鼓励患者与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指导家属通过应用移情、投情的方式进行交流,与患者建立密切的沟通关系,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同时家庭式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为患者建立微信群,通过微信群定期为患者推送疾病相关知识,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疾病认识,给予患者居家护理指导,并鼓励家属参与到患者疾病管理中,提高患者遵医行为,促进患者术后尽早下床活动及科学饮食。
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不良情绪、遵医行为、预后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①不良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6〕、抑郁自评量表(SDS)〔7〕评价两组不良情绪,SAS、SDS总评分均为0~80分,分值越高提示焦虑、抑郁情绪越明显。②遵医行为:应用自拟的患者遵医行为量表进行评价,量表从饮食、用药、日常生活、并发症管理等方面评价遵医行为,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赋值1~4分,总评分10~40分,分值越高提示遵医行为越理想。③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评价,总评分0~1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疼痛感越明显。④预后情况:记录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胀腹痛消失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术后下次活动时间、住院总时间。⑤并发症: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发热、下肢静脉栓塞、泌尿系统感染等。⑥满意率:采用自拟的《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问卷包含对基础护理、并发症护理、饮食指导等方面满意度,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取1~4级评分,总评分>30分为满意。
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而遵医行为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不良情绪及遵医行为评分比较(分,
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胀腹痛消失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术后下肢活动时间、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率比较(n),〔n(%)〕
手术作为应激反应源会增加患者生理及心理不适,从而引起患者不良情绪,增加患者术后疼痛感,影响患者术后早期康复锻炼,因此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8〕。采取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减轻患者围术期不良情绪,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促进患者预后〔9〕。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遵医行为总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行为研究法联合家庭式健康教育能有效减轻腹腔镜肾肿瘤患者围术期不良情绪,提高患者遵医行为。考虑可能由于行动研究法是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内容,由研究人员分析患者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并针对相关原因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从而有效减轻患者不良情绪〔10-11〕。家庭式健康教育是以家庭为单位并结合患者家庭背景及社会背景对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宣教,通过指导家属参与导致患者疾病管理中,并对患者进行疾病监督,可提高患者遵医行为〔12〕。
腹腔镜手术会导致患者胃肠功能损伤,而术后不良情绪、缺乏运动会影响患者胃肠蠕动,不利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13〕。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胀腹痛消失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术后下肢活动时间、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表明行为研究法联合家庭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腹腔镜肾肿瘤患者预后。考虑可能由于行为研究法通过3次反思找出影响腹腔镜肾肿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因素,并相关因素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提高患者遵医行为,从而改善患者预后〔14〕。此外,行为研究法用于腹腔镜肾肿瘤患者能确保患者基本护理需求,促进患者采取积极的措施应用疾病,提高患者遵医行为,从而提高患者干预效果,改善患者预后〔15〕。让患者家属参与到疾病管理中,可提高患者疾病治疗积极性,促使患者术后尽早下床活动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胃肠功能,从而改善患者预后〔1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表明行为研究法联合家庭式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腹腔镜肾肿瘤患者并发症,促进患者预后。考虑可能由于行为研究法分析了影响患者下床活动的相关原因,如对早期活动缺乏认识、害怕疼痛均会影响患者下床活动〔17〕。针对上述原因制定相关针对性措施能有效提高腹腔镜肾肿瘤患者遵医行为,促使患者术后能尽早下床活动,从而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18〕。
行为研究法联合家庭式健康教育可减轻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不良情绪,提高患者遵医行为,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