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跟踪式心肺复苏培训在冠心病患者家属中的应用效果

2022-08-08 07:29唐士入张凤叶丹萍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心肺家属差异

唐士入 张凤 叶丹萍

上海市沪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 200129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性病变,是目前致残和致死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1〕。CHD引起的猝死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公共卫生和社会健康问题〔2-3〕,且约80%的CHD患者心脏骤停发生在医院外,发生心脏骤停等意外事件时,家属往往是患者突发心脏骤停的第一目击者〔4-5〕。如果患者家属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6〕,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将有很大提高。据最新调查发现,我国公众心肺复苏(CPR)培训率低,仅为4.2%~11.4%〔7〕,对比一些发达国家37.9%的CPR培训率〔8〕,我国CHD患者家属群体 CPR 培训率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有必要对CHD患者家属进行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使得他们在面对心跳呼吸骤停突发事件时,能够快速判断、快速施救。目前对CHD患者家属组织的培训方法各异,取得的效果不同。本研究采用预约安排、课堂授课、参与互动、跟踪随访的方式取得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某街道诊断为CHD的患者家属100名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符合以下标准:患者家属年龄18~65岁;与患者同住,为患者的主要照顾者;自愿参加培训。排除标准:患者家属年龄>65岁或<18岁;有医学背景。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0名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名,其中对照组男19例,女31例,平均年龄(52.34±9.32)岁;试验组男20例,女30例,平均年龄(53.10±6.38)岁。两组受试者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宗教信仰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受试者一般资料比较〔n(%)〕

1.2 培训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口头健康教育方法,观摩操作视频。集中向患者家属讲解心肺复苏的理论知识:心肺复苏的体位要求,胸外按压的部位、深度(最新指南规定胸外按压的深度至少5 cm,应避免超过6 cm)、频率(按压的频率为100~120次/min)等。技能操作指导:按压时两臂要绷紧、垂直,以髋关节为支点,肩背部用力,垂直往下按压,每次按压要让胸廓充分回弹。人工吹气时不可过度用力,同时要用余光观察胸廓是否隆起等操作要点。

1.2.2 试验组 以课堂授课的形式对家属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以模拟操作的形式对家属实行技能的培训。①成立急救培训小组:培训小组由2名中级职称以上全科医生和2名中级职称护士组成。为确保教学的一致性,先对4名培训人员进行培训,4名培训人员均取得急救技能培训合格证书。②提前预约:为保证家属参加培训时间的灵活性,培训以预约方式进行,培训人员提前预约患者家属,满10人开班,按10人小班制进行授课。③授课方式:授课方式为播放美国心脏协会(AHA)授权的标准化视频,培训导师根据标准流程,参考《2015心肺复苏指南》进行理论讲解与技术指导。培训护士边操作边讲解,讲解操作中的难点和注意事项,如按压部位、按压深度及频率、颈动脉搏动判断方法、气道开放手法等。理论授课采取整体教学,操作练习采用个体指导方式进行,每次培训时间安排在半天完成。④现场正反馈:操作结束后,每名家属畅所欲言进行自我总结,家属对自己的操作进行评价,最后,培训护士以录像的方式进行错误分析及强化训练并给予评价,对家属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肯定。⑤跟踪随访:培训结束的第3天、第7天、1个月、3个月以电话、微信访问或上门随访的形式检查CHD患者家属心肺复苏术的掌握情况,培训结束6个月再次召集CHD患者家属进行心肺复苏术的强化训练以确保培训效果。

1.3 评价指标

①患者家属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评估患者家属对心肺复苏知识的掌握水平,该问卷经过两轮专家函询,专家权威系数0.857,根据专家修改意见确定问卷内容,内容包括:急救电话、意识的判断、体位的要求、按压的部位等,该问卷包括13个问题,每题2分,总分26分,得分越高,掌握情况越好。②患者家属对技能操作的掌握情况:技能考核由2名指导人员采用谢美莲等〔9〕编制完成的《心肺复苏技能评价表》对其操作的步骤和动作的正确性进行打分,并现场计算总分,技能考试总分100分。比较两组培训前、后心肺复苏相关理论知识与技能成绩。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培训前后理论及操作得分比较

培训前两组理论和操作得分差比较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后试验组试验组理论、操作成绩都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2 两组培训结束后即刻CPR操作要点考核结果比较

两组在环境评估和按压/通气比例方面没有差异,其他方面都有差异。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见表3。

2.3 试验组理论、技能培训前后得分比较

试验组经过培训,理论与操作技能成绩都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1个月后有下降,因此6个月需要再次复训,复训成绩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图1。

表2 两组培训前后理论和操作得分比较(分,

表3 两组培训结束后即刻CPR操作要点考核合格率比较〔n(%)〕

2.4 试验组培训不同时间点操作难点得分情况

经过培训,试验组各项操作难点成绩都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后1个月,除了按压部位成绩与培训后即刻比较得分无明显下降外,其余难点得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6个月复训各项操作成绩与培训后1个月比较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5、图2。

表4 试验组理论、技能培训前后得分比较(分,

图1 试验组培训前后理论、技能得分情况

表5 试验组培训不同时间点操作难点得分情况(分,

图2 试验组培训不同时间点操作难点得分情况

3 讨论

近年来CHD急性事件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已成为现阶段世界范围内主要致死性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10-11〕。CHD患者家属作为心跳呼吸骤停的“现场第一目击者”,如果能第一时间进行心肺复苏,对挽救患者生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守住心跳呼吸骤停的“黄金十分钟”,以提高CHD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对于社区CHD患者而言,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家属而言,心肺复苏术的能力也有提升,敢于伸手自救互救,真正起到紧急救护的目的,提高CHD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目前CHD患者家属对CPR技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其原因主要是患者家属获得完整和规范的CPR知识的途径比较欠缺〔12〕。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系统培训和身临其境的模拟操作,试验组理论与操作成绩都显著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家属培训过程中全程参与互动,培训人员对家属的操作进行及时的错误分析及强化训练,既纠正了患者家属错误认知,又让家属得到肯定,激发患者家属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前和家属预约确定时间,避免患者家属因为时间冲突影响培训的参与。国外研究表明,心肺复苏的知识和技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衰退,施救者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是提高抢救有效性的关键因素〔13〕。

综上所述,对CHD患者家属实施预约跟踪式心肺复苏培训可有效提高CHD患者家属心肺复苏的理论及实际操作水平。通过预约有利于家属选择参与培训的时间,在培训过程中实时反馈可以更好地提升心肺复苏实践技能,定期跟踪随访,使知识与技能得以巩固。因此,有必要在首次培训半年后进行复训和再评估,使患者家属掌握较好的应急救护能力。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心肺家属差异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急诊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分析
教育部:将心肺复苏急救纳入学校健康教育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最美的花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