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 跃,杨松涛
(深圳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广东 深圳 518000)
全身麻醉为临床常用的一种麻醉方式,可减轻患者痛苦,减轻围术期应激反应,促使手术顺利完成。虽然全麻可通过阻断神经传导来减轻疼痛程度,但麻醉药可影响机体正常代谢及生理功能,老年患者机能较差,麻醉风险较高,严重影响手术效果。低体温指核心温度下降到35 ℃以下,在全麻术后较为常见,体温过低可引使麻醉恢复期出现一系列应激反应,造成机体内分泌紊乱,增加躁动风险,故在麻醉恢复期加强对患者的保温护理十分重要。本文旨在探讨恢复期综合性保温护理对老年全麻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20 年3 月—2021 年4 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 例老年患者,均择期实施全麻手术,根据手术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性保温护理。
纳入标准:①均为择期实施全麻手术,且符合手术指征;②年龄>65 岁;③ASA 分级Ⅰ~Ⅱ级;④患者肝肾、凝血功能均无异常。排除标准:①老年痴呆者;②精神疾病或智力低下者;③有手术禁忌证者;④术前认知功能障碍者;⑤对麻醉药过敏者;⑥凝血功能障碍者。观察组男17 例,女14 例,年龄66 ~81 岁,平均年龄(73.56±2.98)岁;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分级:Ⅰ级18 例,Ⅱ级13 例;体重43 ~76 kg,平均(59.58±2.16)kg;手术类型:胃肠道手术6 例,泌尿系手术9 例,胆道手术8 例,其他8 例。观察组男16 例,女15 例;年龄66 ~81 岁,平均年龄(73.56±2.98)岁;ASA 分级:Ⅰ级19 例,Ⅱ级12 例;体重44 ~77 kg,平均(59.75±2.24)kg。手术类型:胃肠道手术7 例,泌尿系手术10 例,胆道手术8 例,其他6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1)术前协助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做好健康宣教,全面评估麻醉风险。(2)术中配合医师操作,行常规保暖措施,如毛毯遮盖暴露区域、调节室内空调温度等,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3)术后护送患者回病房,做好交接工作,讲解注意事项。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恢复期综合性保温护理。(1)术毕密切监测患者体温状态及生命体征,护送患者至麻醉复苏室,调节室内温度适宜,控制温度为22 ~25 ℃,于床下垫保温毯,将患者核心温度控制在37 ℃上下,或应用棉被、红外线辐射增加核心温度。(2)于床下放置恒温水毯,调节温度37 ℃,持续至出复苏室。(3)将输注液体提前放入恒温箱内行预加温,维持液体温度37 ℃。(4)指导患者吸氧,速率为1 ~3 L/min,使气管导管连接湿热交换器,适当调节氧气温度,维持呼吸道恒温。
(1)记录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麻醉苏醒观察时间、睁眼时间。(2)采用Steward 苏醒评分对两组意识状态评估,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意识状态越佳。(3)采用BCS(Bruggrmann Comfort Scale)舒适度评分对两组患者舒适度进行评估,分值0 ~4 分,分数越高表明舒适度越高。(4)记录两组低体温、寒战、躁动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体温判断标准:腋下温度<36 ℃且伴四肢发凉;寒战判断标准:参照Wrench 分级,0 级为无寒战,1 级为竖毛或外周血管收缩,无肌颤,2 级为1 组肌群肌颤,3 级为>1 组肌群肌颤,4 级为全身肌颤。(5)于干预前、干预后抽取两组空腹静脉血3 ~5 mL,以3 000 r/min 离心10 min,取上清液待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ELISA)对两组应激水平测评,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肾上腺素(adrenaline, AD)、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6)记录两组入室时(T)、麻醉后1 h(T)、苏醒时(T)、出麻醉复苏室时(T)体温水平。(7)于出院时向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包括环境、护理态度、护理技术等,总分100 分,>95 分为非常满意,85 ~95 分为满意、<85 分为不满意,计算两组护理满意度。问卷共发放62 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00%。
护理后,观察组自主呼吸、拔管、麻醉苏醒观察及睁眼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苏醒时间比较(± s, min)
护理前,两组Steward 苏醒评分、BCS 舒适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后,观察组Steward 苏醒评分、BCS 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苏醒及舒适度评分比较(± s,分)
护理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23%)低于对照组(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比较[n(%)]
护理前,两组NE、AD、CR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后,观察组NE、AD、CRP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前后应激水平比较(± s)
护理后,T时,两组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T~T时,观察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5。
表5 两组围麻醉期体温比较(± s,℃)
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77%)高于对照组(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6。
表6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全身麻醉可暂时对中枢神经传导进行阻断,使患者于无痛状态下完成手术。但手术过程中,受麻醉药、身体暴露、输血输液、手术室温度等因素影响,加上老年患者各项调节机能退化,容易造成术中及术后出现低体温,引发躁动、寒战等不良反应,对术后康复造成一定影响。此外,低体温还可导致机体正常生理代谢紊乱,一定程度影响血流动力学,减少肝肾等器官供血,影响机体酶活性及麻醉药代谢,延长麻醉苏醒时间,降低苏醒质量。故采取合理保温措施积极预防低体温十分重要。
相关研究表明,围术期给予适当保温护理对预防术中及术后低体温发生,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积极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保温毯可持续泵入加热空气达到升温目的,于体表覆盖可维持机体温度;恒温水毯可隔开温度较低的病床,起到供暖作用;预先加热输注液体可有效减少机体热能消耗。上述干预措施均可有效维持患者核心温度,使机体各种蛋白质发挥最佳作用,减少交感神经兴奋而产生的不良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促使麻醉药正常代谢,缩短苏醒时间,降低低体温等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自主呼吸、拔管、麻醉苏醒时间及睁眼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提示恢复期实施综合性保温干预可有效缩短患者自主呼吸及睁眼时间,加快患者苏醒速度,提高患者苏醒质量。护理后,观察组Steward 苏醒评分、BCS 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提示综合性保温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意识状态,提高患者舒适度。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23%)低于对照组(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分析原因可能为保温护理可维持机体正常体温,保障正常代谢,减少术后麻醉药及肌松药残留,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护理后,观察组NE、AD、CR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T时,观察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提示保温护理除维持患者体温外,还能较好地抑制围麻醉期应激反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77%)高于对照组(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提示对患者实施保温护理不仅能维持体温,提高患者苏醒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还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恢复期给予老年全麻手术患者综合性保温护理能够提高患者苏醒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麻醉应激反应,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