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沟遗址出土陶埙的保护与修复

2022-08-05 09:03景娅娅邓天珍李明珂
天工 2022年19期
关键词:脱盐纸浆去离子水

景娅娅 邓天珍 李明珂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火烧沟遗址发现于甘肃玉门清泉乡火烧沟,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据碳-14测年法测定,距今约有四千多年①刘文荣:《由陶器向乐器的过渡——玉门火烧沟出土陶埙再探究》,《河西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第116-121页。。1976年,由甘肃省文物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发掘。该遗址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陶器,其中包括20余件陶埙,并且大多为彩陶制品②曹丽君:《探寻远古遗迹 撩起妙音面纱——甘肃玉门火烧沟陶埙初探》,《社科纵横》2007年第12期,第106-107页。。该批陶埙通体呈淡红色,有的以交叉的双条黑线颜料纹饰修饰表面,装饰简约,形体美观,质地光洁坚实,形制小巧精美③尹德生:《原始社会末期的旋律乐器——甘肃玉门火烧沟陶埙初探》,《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3期,第39-43页。。主体外形均呈扁平的圆鱼形状,上端收缩为口,稍稍突出,正中有一个直径4~8mm的吹孔,两肩各有一个按音孔,鱼腹部左下侧还有一个按音孔,陶埙大小各异④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史图鉴》,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

一、保存现状及病害成因

(一)保存环境及现状

火烧沟陶埙自出土后,存放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库房,库房内部环境阴冷,温湿度变化不稳定,其中7件陶埙保存情况差,由于大量可溶盐不断溶解结晶,导致胎体孔隙率增大,胎质疏松,表面富集有大量硬结物、固态结晶盐,出现胎体剥落、残断、缺失等多种病害,严重影响文物的安全保存。因此,对该批陶埙进行脱盐处理是保护修复工作的重点。

(二)产生病害的原因

1.内因

由于烧制温度较低,质地疏松,内部耐热、缩变性能均不同,同时,自身材料中也含有一定的盐分,烧结之后结构不致密,导致陶胎吸水率和显气孔率较大,极易断裂,整体强度低,抵御侵蚀的能力差,极易吸附土壤中的大量可溶盐⑤杨莹:《脆弱陶器中常见可溶盐的脱盐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大学,2013。。

2.外因

文物出土后受温湿度、光线、有害气体、灰尘、人为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陶埙表面彩绘酥粉脱落、残断等。另外,埋藏环境中以NaCl为主的可溶性氯盐以及地下水中大量的碳酸盐、硫酸盐、卤化物等,溶解到水中,浸入疏松多孔的陶胎内部,并与其中的金属化合物发生作用。出土后,温湿度巨变,温度升高,可溶盐达到饱和状态,失去水分结晶,体积膨胀,对陶胎内壁产生压力,降低颗粒间结合力,使器物自身强度降低;温度降低,可溶盐溶解,压力随之消失①Olivier Coussy:“Deformation and stress from in-pore drying-induced crystallization of salt”,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no.8(2006):1517-1547.。可溶盐在陶胎内部不断反复溶解、结晶、再溶解,外加原来陶胎中金属氧化物的溶出,使陶埙自身的强度降低,粗糙度增大,变得更加酥松②刘江卫、惠娜、赵昆、王东峰:《彩绘陶质文物修复保护操作流程规范化研究》,《文博》2009年第6期,第318-324页。。所以,必须对该批陶埙进行脱盐处理以及相应的保护修复。

二、资料收集

从库房提取7件陶埙至保护修复实验室,对各个器物的基本信息进行详细调查和记录,主要包括器物编号、名称、来源、出土时间、地点、时代、质地、尺寸、重量、制作工艺、表面颜料、花纹、陶文、指纹分布位置、完残程度、局部病害(如图1、图2)等。同时,利用VHX-2000C超景深三维数码显微镜拍摄显微照片(如图3、图4),绘制病害图,建立信息卡及修复档案。

图2 裂缝

图3 表面析出可溶盐

图4 残断面黑色字迹

三、脱盐保护

常见的陶器脱盐方法有:深洗技术法、电渗法、结晶改性剂法、吸附脱盐法③王丽琴、杨莹、周铁:《复合材料贴敷脱盐技术在脆弱陶器脱盐中的应用》,《江汉考古》2016年第6期,第91-95页。。该批陶埙器型较小,陶胎质地较疏松,表面有黑色彩绘,由于胎体内部可溶盐含量较高,严重危及文物安全,急需去除可溶盐。为减少对文物的损伤,采用较安全的传统吸附脱盐法,即纸浆贴敷脱盐法。此脱盐方法能够较好地去除陶埙内部的可溶盐,对文物的损害也最低④杨莹、王丽琴、周铁:《陶器脱盐研究进展》,《西部考古》第六辑,第298-306页。。

(一)清除文物表面病害

由于陶埙表面富集有各种附着物和固体结晶盐,清理前,应观察文物质地,选择一处无彩绘且隐蔽位置做小面积清理试验,试验面积在2cm2左右,确保清理方法合理有效后,以该清理样块为标准,再大范围整体清理⑤赵倩:《信阳城阳城址战国楚墓出土彩绘陶器保护修复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大学,2017。。文物表面附着物用勾线笔、软毛刷、洗耳球进行清理,表面无彩绘部位的硬质黏结物和污垢等,可依次选用棉签蘸取去离子水、2A、3A将其软化之后,再用手术刀逆时针旋转缓慢剔除。对于表面有彩绘的陶埙,为防止清理或者脱盐过程中导致彩绘脱落,须预加固,再进行清理⑥裴继芬:《彩绘陶器的保护与修复》,《文物鉴定与鉴赏》2015年第10期,第66-67页。。

(二)脱盐

因厨房用纸吸水性强、脱盐效率高,经测定,该纸的pH为中性,固作为载体材料制成脱盐垫,以去离子水作为溶剂,吸水性好的纸浆作为脱盐材料,对陶埙进行贴敷脱盐。即用去离子水溶解并置换出残留在陶埙内部的可溶盐。

具体脱盐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去离子水受到毛细管力的作用,优先渗入陶器内部,溶解固态可溶盐;可溶盐随水分脱离陶体至脱盐材料。

第一阶段,首先,脱盐前将器物预先浸润一定时间,防止由于器物表面过于干燥,喷湿的厨房用纸湿度大,两者之间产生较大的湿度差,造成对胎体的损害。其次,将喷湿后的厨房用纸贴敷于器物表面,选用吸水性好的纸张(如滤纸或厨房用纸等)浸泡在去离子水中,加热搅拌成纸浆,冷却后,将纸浆均匀涂敷在厨房用纸上制作成脱盐材料。最后,用保鲜膜稍做固定,防止纸浆脱离陶器表面,同时也可避免水分迅速蒸发,达不到脱盐效果。对于有彩绘的陶埙,需贴敷于无彩绘区域,反复操作进行局部脱盐。

第二阶段,利用陶埙内部的毛细孔隙和纸浆纤维纹理协同吸抽作用,可溶盐经去离子水溶解后,由于文物胎体中的含盐量高于脱盐材料中的含盐量,两者存在一定的浓度差,随着纸浆外表面水分蒸发,盐溶液不断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运移,迁移至器物表面,只要保持两者之间的贴合,扩散作用就会发生,胎体内部的可溶盐就被吸附到纸浆中,即使盐分通过厨房用纸最终被转移至纸浆⑦王丽琴、杨莹、周铁:《复合材料贴敷脱盐技术在脆弱陶器脱盐中的应用》,《江汉考古》2016年第6期,第91-95页。。在器物可承受的范围内,脱盐次数越多,效果越好,单次脱盐时间为24小时,待脱盐材料干燥后取下,换上新的纸浆,持续脱盐,经反复多次操作,直到陶埙中再无可析出的可溶盐,说明已达到安全高效的脱盐效果,彻底去除了可溶盐。

(三)测量电导率

通过电导率判断脱盐效果,采用型号为梅特勒-托利多S230电导率仪、电极型号为Inlab731-ISM电导电极测量溶液中的导电能力,其中可溶盐作为电解质,脱盐效果用电导率的大小来判断,水中可溶盐含量越大,导电性能越强,电导率越大,反之越小。当电导率降到一定程度,基本保持不变时,认为可溶盐已彻底清理完毕。该批陶埙中的含盐量随脱盐次数的变化如图5、图6所示。

图5

图6

陶器内部的可溶盐随脱盐次数的增多,主要是由于去离子水不断渗入陶埙内部,受温湿度、可溶盐的溶解难易程度的影响,导致去离子水溶解可溶盐的速度、可溶盐转移到厨房用纸的速度以及量的多少均不一致,所以,电导率不断高低波动。经反复多次对陶埙进行脱盐,电导率总体趋势不断下降,最终保持稳定,说明已完成了对该批陶埙的脱盐保护。

脱完盐的陶埙保存温度为18℃~24℃,相对湿度为50%~60%,照度在300lx以下,在稳定洁净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定期观察脱盐效果,再无可溶盐析出为止。需注意,脱完盐的陶埙应放在阴凉的环境中,自然晾干,不宜烘晒,以防温湿度变化太快,导致胎体表面干裂甚至器物变形。

四、补全、做色

由于文物科学研究、陈列展示等特殊需要,对局部破裂、缺损的陶埙应进行适当补全。补缺材料必须具有可逆性、可识别性和兼容性,而石膏原料来源广泛、成本较低且与陶器相似相容,因此,选用石膏加砖粉补全法。调制好石膏后,完全硬化前选择恰当时机将其填入陶埙出现裂缝的部位,达到一定硬度后,用手术刀、细砂纸进行打磨修整,使接触面无明显凹凸。打磨时不宜伤到文物本体,且补全部位应比周边略低。文物表面做色选用丙烯酸颜料,该颜料安全、稳定性强,不易褪色,经过处理后与陶埙外观更为贴合,也可隔离外界水分、油污及灰尘等有害物质。补配过程中,需多次制作模拟样块,确保补配颜料与文物自身彩绘相接近,但要略浅一点,最大程度降低后期修复对陶埙原艺术效果造成的破坏,达到远看一致,近看有区别。

五、加固、封护

待脱完盐的陶埙彻底干燥后,对表面彩绘进行加固并整体封护,使用软毛刷蘸少量2%的B72乙酸乙酯溶液,沿着陶埙彩绘纹理的方向对表面彩绘进行加固,加固剂干燥后,依器物表面彩绘酥粉、脱落情况,选择是否涂刷第二遍。局部彩绘加固完成后,为进一步长期保存陶埙,使用3%的B72乙酸乙酯溶液进行整体封护。修复完成后的陶埙达到预期保护目标,在提取文物过程中需注意随时佩戴手套,严禁文物与身体直接接触,保管库房及展柜应避免强光直射及有害气体以及灰尘污染,定期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六、结语

通过对火烧沟陶埙的保护修复,尤其是采用纸浆贴敷脱盐法,对质地较疏松且含盐量极高的陶埙,安全有效地去除了文物表面各种病害和陶胎内部可溶盐,较好地保护了文物,消除了陶埙内部隐患,此脱盐保护修复方法对文物表面彩绘、本体均无损伤,不仅最大限度地延长了文物的寿命,保持了陶埙原有的艺术风貌、历史特征和科学价值,而且该脱盐方法可为出土含盐量较高的其他陶器保护修复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脱盐纸浆去离子水
日奔纸张纸浆商贸(上海)有限公司
去离子水中的钙镁指标
二醋酸纤维素脱盐膜制备及耐污染性能研究
电渗析处理茶氨酸可行性研究
变频器冷却水系统严密性检查及维护诊断
AGM隔板氯离子的处理与研究
原油脱盐脱水操作优化分析
DMC-IA-AM两性聚丙烯酰胺用于混合废纸浆抄纸
不同稀释液对免疫层析法粪便隐血试验的影响
酸溶性三文鱼皮胶原蛋白超滤脱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