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 (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教育研究中心,110141)
自2016年起,于洪区以研训项目为依托,构建研修共同体,开展系列研训活动,积极探索教师专业培养新样态。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四动四联”区域研训策略,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在研训项目的牵动下,体育学科积极构建学习共同体,成立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成员为骨干教师、特级教师等名教师,将区内所有小学划分成4个片区,建立“种子”教师和新教师团队,为教师提供相互学习的场域,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舞台,形成集群式学习新样态。
2016年,成立了区级体育名师工作室,教研员做主持人,制订工作室活动计划,对工作室成员统筹管理。工作室规定每月1次教研活动,成员们采用阅读分享、课例研讨、半月谈等形式加强自身学习。每次活动都是精心策划和组织,活动主持人、活动主讲人、会议纪要和图片视频整理及活动报道等工作由工作室成员轮流负责,分工明确。工作室对成员进行“四个一”考核,即2年开展1次课题研究或教学主题研究,每年撰写1篇论文,每学期为片区教师做1次专题讲座或上1节示范课,每学期读1本学科用书,并在每学期期末召开总结会,工作室成员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汇报交流,及时总结反思、查缺补漏。
区名师工作室成员除了自我提升,还要完成名师“三带”任务,即带好自己负责的片区工作,带好自己所在学校的体育教研组,带好自己负责的“种子”教师,充分发挥名师的“传、帮、带”作用。首先,为了使教研活动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各片区在工作室名师组织和引领下积极开展片区研训活动。每个片区由2位名师负责,根据每年的区域研训主题做出片区研训活动计划,并按部就班地实施。其次,把每位名师所在学校确定为每个片区的活动基地校,在开展片区教研时,以基地校为主阵地,通过送教、送培、送资源等形式与学区内其他学校开展主题式教研,加强校际间和教师间的学习交流,带动薄弱学校和教师共同提升。最后,每位名师和参加工作3~5年的“种子”教师结成师徒对子,以教学研究为抓手,给予“种子”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根据教学实际和教师需求,1年为1个周期,每年以1个运动项目教学研究为载体,把对该项目的各年级教材解读、专项技能培训和课堂教学研究作为研训内容,通过学、研、赛、展、建五环节,借助专家讲座、专项培训、教学研讨和各类大赛等活动提高研训实效性。
1.加强理论学习
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加强理论学习,夯实体育理论基础,更新教育理念。如,聆听专家的线上专题讲座,开展多次主题研讨活动,教师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并择优推送至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进行交流分享。
2.学练专项技能
教师示范能力是教学基本功之一,而一些教师在教授自己不擅长的运动项目时会出现对教材理解不够深入、示范动作不准确、指导纠错不到位等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多渠道挖掘名师资源开展专项技能培训,补齐教师短板。首先,充分利用区域内有专项特长的教师为全区体育教师做武术、足球、健美操等专项技能培训,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升。其次,聘请外区优秀教师或高校体育教师做专项培训。多渠道的培训不但为教师学习和提升专项运动技能提供了平台,还拓宽了教师们的视野,开阔了眼界。
1.片区内“主题式”教研
以片区教研为依托,把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作为教研活动主题,以课例研究为载体,通过课堂观察、交流研讨、反思总结,寻找改进课堂的最佳策略,促进教师经验共享,达到以研促教、以研提效的目的。以开展“如何提高课堂练习密度”主题式教研为例,片区负责人在活动前制订活动方案,设计观察量表,分配观察点。课后,课堂观察组结合观察量表中记录的数据汇报课的每个环节中教师讲解示范、组织调动和学生练习等时长或次数,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所有听课教师再结合自己的观课感受进行研讨交流。
2.联片“同课异构式”教研
为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加强区域内各片区间的学习交流,按照每学期区级教研工作计划,每个片区每学期至少开展2次与其他片区“同课异构式”联合教研。教研时,2个片区的教师各上1节同一教学内容的体育课,2个片区各自组建的研讨小团队要分别结合本片区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和课堂生成进行阐释,并互相评课。通过思想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帮助观课教师拓宽教学思路,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3.跨区域联合教研
除了开展区内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名师工作室还积极与沈阳市其他区县开展联合教研和名师送教活动。跨区域的教研活动帮助教师跳出固有的思维,引发新的思考,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
为了给教师搭建展示的舞台,检验教师研训效果,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竞赛和评比活动。比赛形式分为个人赛和团体赛2种,每项比赛若报名人数较多,则采取片区内预赛,再区级决赛的方式进行。每项比赛的内容都不是单一的,如,基本功比赛中,教师要完成教学设计、评课和专项运动技能3个小项的比赛,3项成绩总和为教师比赛最后得分。区内各类竞赛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们的专业能力快速提升,教师们也在市级以上各类大赛中屡创佳绩。
每年召开年度教研成果展示会,对1年的体育教研工作进行总结,对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选取1年中在各类大赛中获奖的部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教学基本功和教研组集体备课的汇报展示。另外,借助名师工作室公众号和沈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名师社区对教师们的优秀教学成果进行线上展播。如,2020年至2022年疫情期间,开展了学生居家锻炼线上微课程、教学案例、读书心得、专项技能等线上系列展评活动。
在名师工作室引领下,组织骨干教师研发针对教师和学生的理论与实践两类课程。教师课程主要包括针对课程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理论微讲座和针对每个教学内容的实践类学练活动设计微视频。学生课程包括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理论课和学生居家体育锻炼微视频。精心提炼和整理课程研发成果、教学成果、竞赛成果和科研成果,并分别通过电子文档、PPT、视频的方式集成配套,形成优质资源,上传到微信公众号或名师社区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和共研。
为了提高教师的科研热情和科研能力,积极组织培训交流活动。一是组织区内有课题研究经验的教师从自己做科研的亲身经历入手,介绍他们的研究故事,以自身的一项研究成果为例,阐述自己的选题、研究过程和感悟,展示研究过程性资料,如,研究场景图片、研究纪实等。这些来自教师身边的鲜活素材对教师们产生了情感激励和行为暗示,引发教师共情和共鸣,激发了教师的研究愿望。二是根据教师需求,把“如何根据教学中的问题确定课题研究方向”“如何提炼课题小标题”等问题作为切入口,通过现场提问、研讨交流的方式进行有效对话,指导者和被指导者面对面的信息交流,拉近了教师与科研之间的距离,教师们带着问题参与其中,就会有做科研的“现场感”,便会不知不觉地被“卷”入其中。三是多次邀请沈阳市规划课题和小课题评审国屾老师为骨干教师做科研方法的通识培训,帮助教师系统学习科研理论知识,加强对科学研究系统的认识,掌握科研的一般方法。
检验科研培训效果的有效方法就是开展课题研究,每年的区级小课题、市级小课题和市规划大课题申报工作为教师提供了申请立项的机会。但是,对于未做过课题研究的一线教师来说,选题成了申报课题的第一个难题。问题即课题,我们鼓励一线教师把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困惑或未解决的问题作为课题选题的方向,从问题细微处入手,小题大做,对一个问题的研究就会更深入一些,这样的选题切口小且真实,周期短且见效快,特别适合一线教师开展实践研究。如,1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课课练”环节兴趣不高、爱偷懒、动作也不到位,达不到预期的锻炼效果。针对这一现象,这名教师把《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课课练的设计与实践研究》作为课题,从课课练内容的选择与设计、组织形式等方面开展实践研究,将取得的研究成果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深受学生喜爱。再如,1名教师在教学中发现有些运动项目之间存在技能迁移,像踢毽子项目中的盘踢动作对于学习足球的脚内侧踢球技术就有帮助。于是,该教师申报了市级规划课题《运动技能迁移在校园足球教学中应用研究》,并顺利结题。
2016年以来,先后有40余名教师主持或参与了市级以上各类课题研究,均已结题,其中,省级课题2项,市级规划课题和小课题10项。一线教师的课题来源于教学实践,最终又反哺于教学,促进了教师科研能力和教研能力双提升。
为立足教师队伍规范化、长效化管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秉着重“过程性评价”、轻“终结性评价”的原则,制订于洪区体育教师研训考核评价方案和教师过程性考核评价量表,通过定性与定量结合、自评和互评结合和线上线下结合等方式,调动教师的工作和学习积极性,营造良性竞争氛围,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评价周期为1年,最终根据教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综合成绩评选年度优秀片区长和优秀学员,并在年末总结会上进行颁奖。
过程性评价是记录教师的过程性工作表现和自我成长中的学习收获的一种方式,旨在督促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工作和学习,使过程性评价成为教师持续前行的一种动力。因此,针对工作室名师和其他教师,设计了不同内容的考核量表,名师的考核由教研员负责,其他教师则由所在片区的片区长对教师在各项活动中的出勤率、上交作业情况和获奖情况等方面进行记录和评价。
表1为工作室名师过程性考核评价表,考核内容包括基础项、必修项和选修项三大类。基础项对作为片区长的名师组织开展片区工作的情况进行评价,对片区活动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明确要求。必修项共有4项内容,目的是考查名师的教研能力和引领示范作用。选修项是从论文、教学案例、读书心得、教育随笔4项中自主选择2项完成,主要提升名师的思考力和文字撰写能力。
表1 工作室名师过程性考核评价
终结性评价内容包括教师理论测试和运动技能测试2个方面,主要采用线上抽测的方式进行。理论测试内容主要考查教师对现行课程标准的理解、教学理念的把握和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线上笔试的方式进行。考试时,教研员会统一收发卷时间,并要求全体教师在规定时间内上传试卷至指定邮箱。运动技能测评内容指技巧、排球、篮球等教师上课必备的专项运动技能,每学期抽查1个项目类别的组合动作,如,技巧项目测试时,把一至六年级学生要掌握的技巧单个动作进行组合,由教师展示完成组合动作,并录制短视频,在规定时间内传给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