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潭 隋福田 孟力娜
(青岛市体育运动学校体育科研部 山东青岛 266100)
跳高是田径运动中极具观赏性的项目之一,跳高项目始于英国,技术从最初的跨越式经历了滚式、剪式、俯卧式,发展到现在的背越式跳高技术,到目前为止,背越式跳高技术被认为是速度和力量的最完美的结合。起跳是背越式跳高极其重要的一项技术环节,对跳高的成绩有直接的决定性作用。
青岛市体育运动学校作为基层训练队伍,承担着四年一届的省运会以及培养和向上级输送优秀运动员的任务。在历届山东省运会赛场上,青岛田径跳高队伍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向上级单位输送了大量的跳高人才。此届运动员因受新冠疫情的影响,训练时间过短,起跳技术存在不足,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该研究通过对6 名队员的起跳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探讨解决方法,为提高运动员的跳高成绩提供技术和数据的支持。
该文选取6名青岛市体校跳高运动员作为实验对象,详细资料见表1。
表1 实验对象资料
1.2.1 实验仪器
2台JVC GC-P100BAC高速摄像机,辐射型三维框架一套,三脚架3 套,德国制造的Simi Motion 9.2 三维录像解析系统。
1.2.2 试验场地设置
2 台JVC GC-P100BAC 高速摄像机放置在横杆的前侧和左侧定点拍摄,机高1.2m,拍摄帧率为200f/s,快门速度为1/400s,两台相机主光轴之间角度为90°。测试前,拍摄辐射型三维框架,该框架总共24个控制点,开始测试时,要将框架移开,拍摄过程中不停机,记录运动员起跳的完整过程。现场的示意图见图1。
图1 三维拍摄现场布置示意图
1.2.3 数据处理
每名队员6 次跑动起跳,取6 次指标的平均值,采用德国产的Simi Motion 9.2系统,对拍摄的技术动作录像进行三维录像解析,采用汉纳范(Hanavan)人体模型进行人体建模,采用DLT 法计算人体标志点的三维坐标。解析前,采用Simi Motion 9.2系统提供的三维标定精度验证功能,对计算得到的控制点的坐标与实际坐标的一致性进行检验,控制点通过计算得到的坐标,相对于实际坐标平均相对误差小于等于0.10cm,三维标定的精度可以满足分析的需要。该文分析的起跳阶段为:踏跳脚着地到离地的过程。三维框架图见图2。
图2 正面位置摄像机拍摄的三维框架图片
1.2.4 实验指标
具体实验指标,见表2。
表2 跳高起跳技术的关键指标一览表(左腿起跳、右腿摆动)
由表3 可知,6 名队员摆动腿速度指标,最大右膝速度平均值在4.60~5.47m/s 之间,最大右膝速度,男生普遍高于女生。
表3 摆动腿的摆动速度
该研究选取的腾空速度为左脚离地时刻左踝Vz,由表4 可以看出,腾空速度平均值S2 最大,为2.49m/s,S3腾空速度平均值最小,为1.66m/s。腾空速度最大与最小值差距较大。
表4 腾空速度
该研究选取的踏跳脚起跳时间为左脚着地—离地时的时间,从表5 可以得出,S2 踏跳脚起跳时间最短,为0.17s,S6的踏跳脚起跳时间最长,为0.21s。
表5 踏跳脚起跳时间
该研究选取的踏跳脚着地角度为左髋—左踝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从表6测试结果看,S1的平均踏跳脚着地角度较小,为44.82°,其余队员的平均踏跳脚着地角度较大,S4的平均踏跳角度最大为64.10°。
表6 踏跳脚着地角度
起跳技术是整个背越式跳高技术环节中的关键环节,起跳技术完善是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重要一环,起跳涉及速度、时间、角度与动作幅度等众多指标,有研究指出,所有的顶级跳高运动员都使用背越式跳高技术,起跳高度取决于起跳的速度、起跳的角度、自由肢体的摆动以及起跳后身体重心的高度。该测试的4项指标是评价背越式跳高技术的可信指标,通过研究测试,有针对性地完善上述训练指标,可以更好地提高训练效果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背越式跳高起跳,受离心力的影响,起跳难度很大,而摆动腿对起跳时踏跳力度的影响至关重要。美国著名运动学专家波列特曾对跳高踏跳力量进行测定,他认为踏跳力量60%来自摆动腿。骆建认为,跳跃运动起跳时,摆动腿加速前摆可以强化起跳腿关节肌肉,产生相对更大的离心收缩力,使起跳腿做离心收缩,肌肉的离心收缩程度相对加大。因此,摆动腿摆动速度的提升,有利于提高起跳腿的踏跳力度。同时,摆动腿速度的加快,有利于增快重心水平速度,为减少缓冲阶段时间做充分准备,运动员才有可能充分腾空,达到最佳起跳效果。李国东对参加2000年全国田径大奖赛总决赛(锦州站)的6名男子跳高运动员以及阿夫杰延科在内的10 名国外优秀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国内6 名运动员与国外10 名优秀运动员的摆动腿平均水平速度分别是7.37m/s 和7.66m/s。该研究中,达到二级的3名运动员,摆动腿的摆动速度明显快于3 名未达级的运动员。但与国内外高水平运动员相比速度过慢,这也成为影响他们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
背越式跳高从助跑开始到起跳、过杆、落地4个环节,它的技术动作是连贯的,运动员要想顺利过杆,必须要求在水平方向有一定的位移,而位移必然与速度关系密切,石露对2018 年全国田径大奖赛8 名跳高运动员进行了研究,得出离地速度越快,运动员在空中运行时间越长,完成动作的时间越充裕,而8名高水平运动员的离地水平速度在3.56m/s,该研究中6 名队员的离地速度在1.66~2.49m/s,指标远远低于高水平运动员。提升离地速度水平,可以大幅度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背越式跳高技术是一项综合技术,踏跳脚起跳时间是影响运动员成绩的一个环节,起跳时间的长短要与摆动技术、起跳连贯性等结合运用,以提高运动水平。姚文君指出,起跳总时间为0.14~0.18s,该研究中6名队员S1、S2起跳平均时间为0.18s和0.17s,其余队员均大于0.18s,这说明S3、S4、S5、S6 在弹跳脚起跳时间上存在问题,踏跳时间过长可能会是影响成绩提升的一个因素,在后续训练中应加强下肢力量训练,缩短踏跳时间。
踏跳脚着地的角度,影响着起跳的高度,有研究表明,起跳时踏跳脚的着地角度一般应为45°或者小于45°。如起跳角度过小就会给摆动腿向上摆动造成困难,同时会迫使头部向后倒,产生提前“倒体”的错误。该文中,6名运动员S1踏跳角44.82,满足小于等于45°的技术要求,而其余运动员踏跳均大于45°,其中S2、S3、S4、S6 踏跳角度在54°以上,S4 最高达到64.10°,踏跳角度过大必然会对后续的过杆技术产生影响。
(1)摆动腿的摆动速度,S4、S5、S6速度明显慢于前3 名运动员,与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相比,市体校运动员摆动腿速度慢,可以在训练中加强摆动腿摆动速度的练习。具体方法可以采用两腿的“交剪”配合,快速“小二郎跳”配合以及橡皮条牵拉摆动腿配合等方法手段,有针对性地加大送髋支撑配合的练习,通过各种训练增加摆动腿的摆动速度。
(2)6名队员腾空时的离地速度远远低于高水平运动员,这是测试运动员普遍存在的问题,背越式跳高属于速度和力量相结合的运动项目,起跳瞬间肌肉有较高的爆发功率,那么成功跳跃的概率就越大,在下一阶段的训练中建议加大下肢速度力量的练习,提高腾空时的离地速度。S3、S4、S5、S6踏跳脚踏跳时间过长,具体方法可以根据队员的实际情况,控制队员的体重,同时采用负重练习的方式,通过单脚跳快速克服自身体重,提高离地速度,结合上下肢摆动技术,配合辅助踏板,增加踏跳速度,寻找队员最佳的踏跳离地时间。
(3)6名队员中,除S1外,其余5名队员踏跳脚的角度均过大,对于这个问题,教练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可在关键点位上停顿讲解,反复观察,帮助学生更好、更充分地理解技术动作,提高教学效果。组织队员训练前观看自己起跳阶段的视频影像,通过观察自己起跳时的视频及图片,形象直观地了解自己起跳时踏跳脚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教练的讲解,指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存在问题进行大量的角度模仿训练,减小踏跳脚的角度,完善起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