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姝青
陈泗治(1911—1992),当代著名音乐家,出生于中国台湾台北市,先后就读于社子公学校、淡水中学与台北神学校。1924年,陈泗治受加拿大籍宣教士吴威廉牧师娘(Margaret Gauld)启蒙,开始接触西方古典音乐。1930年,陈泗治就读于台北神学校,并跟随德明利姑娘学习钢琴。1934年4月,陈泗治前往东京神学本科就读,并跟随上野音乐学校的木冈英三郎教授学习和声学与作曲,跟随中田羽后学习发声与指挥,同时,结识了民族音乐同好江文也。
陈泗治的作品在国际上享有尊荣,其作品均被收录于《钢琴家演奏曲目指引》中,与贝多芬、肖邦等名家的作品并列。陈泗治的代表作品有《龙舞》《台湾素描》等。其中《台湾素描》这套组曲由十首短小精悍的小曲组成,分别为《蕉叶微风》《水牛背上的八哥》《青空彩鸢》《倦》《山羊之舞》《台湾少女》《母背摇篮》《台湾高山之舞》《蟾蜍戏群鸭》《台湾舞曲》。1939年,陈泗治在进行环岛旅行时,对所见大自然之景色发出感叹,便以音乐素描为创作方式,将所见之景一一描绘下来,创作出十首钢琴小品。此外,这一套组曲还是献给钢琴教师——德明利姑娘的一套作品。为了帮助学琴者更好地练习《台湾素描》的演奏,本文根据日常演奏经验以及相关文献研究,对《台湾素描》中部分作品的演奏技巧进行了分析总结。
第一首《蕉叶微风》谱例如图1所示,为一段曲式,乐曲为G大调,速度为中板,乐曲节奏是42拍。
图1 《蕉叶微风》谱例
《蕉叶微风》描述的是微风徐徐吹过,蕉叶随风起舞的场景。通过使用音阶式旋律的方式来进行氛围渲染与形象表现,陈泗治在主题旋律之上不断做变化重复,以此达到模仿蕉叶被风吹起的效果。因此,在演奏这首小曲时要注意旋律的律动以及连奏技巧,把一句话看作一个整体,手指弹奏一个音时手不要马上离开琴键,等下个音演奏的一瞬间再结束。此外,需要注意双手的力量衔接,节奏稳定,这样才能表达出风吹起的氛围。
第二首《水牛背上的八哥》谱例如图2所示,曲式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三部,乐曲为D大调,速度为小快板,乐曲节奏是44拍。这首乐曲描述的是八哥在水牛背上玩耍的场景,用同样的音符以及丰富的符点音符节奏来描述这生动活泼、有趣的画面,仿佛八哥在水牛背上跳来跳去。因此,在演奏过程中需要注意连音和跳音的切换。
图2 《水牛背上的八哥》谱例
第三首《青空彩鸢》谱例如图3所示,是带尾声的一段曲式,乐曲为F大调,速度为中板,乐曲节奏是42拍。鸢本是老鹰的意思,而在这里彩鸢指的是风筝,这首乐曲所描述的是在晴天里放风筝的轻松而愉悦的场景。因此,作者多用固定节奏和模进,呈现出轻快优雅的氛围。
图3 《青空彩鸢》谱例
第四首《倦》谱例见图4,为一段曲式,乐曲为d小调,速度为缓板,乐曲的节奏是44拍。《倦》是这套组曲中唯一的慢板作品,它描写的是作曲家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在车上看见美景时豁然开朗的心情。此曲中大量运用了三连音和小二度,将作曲家疲惫的状态描述得十分贴切。
图4 《倦》谱例
第五首《山羊之舞》谱例见图5,为一段曲式,乐曲为d小调,速度为小快板,乐曲的节奏是42拍。这首乐曲中左手部分多跑动和八度,形象地展现了可爱的山羊奔跑起舞的模样,非常有趣。
图5 《山羊之舞》谱例
第七首《母背摇篮》谱例见图6,为带尾声的再现单三曲式,乐曲为降A大调,速度为中板,乐曲的节奏是43拍。《母背摇篮》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田园生活画像:男人们在田野中辛勤工作,母亲则一边哄着孩子,一边帮助丈夫耕作。陈泗治受此情景启发,想起了年幼时母亲的身影,并以此为灵感创作了《母背摇篮》这一首摇篮曲。《母背摇篮》整体氛围平和安稳,温馨舒缓,通过运用三拍节奏渲染氛围,模仿出母亲轻轻摇晃婴儿的动作。
图6 《母背摇篮》谱例
第九首《蟾蜍戏群鸭》谱例见图7,为再现单三曲式,乐曲为G大调,速度为中板,乐曲的节奏是44拍。
图7 《蟾蜍戏群鸭》谱例
《蟾蜍戏群鸭》是一首充满趣味性的曲子,描绘了蟾蜍在池塘旁和一群鸭子嬉戏的情景,曲中运用音乐声模仿蟾蜍的叫声与小鸭可爱的走路动作,格外生动与有趣。虽然该作品的篇幅不长,但作者丰富的想象及灵巧的作曲技法却将此情景描述得生动可爱。分别于1981年及1992年两年被选为台湾地区钢琴比赛儿童组的指定曲目。
触键方式是最能展现乐曲的手段之一,触键方式对钢琴的音色有着非常直观的影响,因此,要想呈现不同的音响效果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触键。然而,演奏中切换触键方式对演奏者细腻的感受都有较高的要求:指尖对琴键落下的轻重深浅、手指力度以及控制程度对音响效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演奏者需要将个人细腻的情感触觉和灵敏的听觉相互配合,才能让弱音不显飘忽,强音不显笨拙。
在追求演奏技巧的同时,需要考虑《台湾素描》的主体与情感。《台湾素描》中的十首小曲分别描绘了十幅不同的景色,因此,演奏过程中需要演奏者为把控不同的音色而考虑采用不同的触键方式加以演奏。
例如,想要表达第一首乐曲《蕉叶微风》的长线条旋律时,需要演奏者对双手的力度转换有较高的控制能力。在《蕉叶微风》的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表达出一种风吹过的自然效果,因此,演奏者不仅需要对装饰音多加注意,还需要考虑如何在手指充分发挥主动性的前提下轻巧快速地离键。
又如,第三首乐曲《青空彩鸢》描绘了风筝自由自在地在天上飞的画面,整体氛围轻松而愉悦,演奏时需要声音均匀流畅,表现出轻松飘逸的感觉。为了体现风筝的飞翔,陈泗治在《青空彩鸢》中运用了模进节奏,使整体呈现出流动的特点。因此,演奏者在演奏时需要用到手腕的转动,使手腕随着音符摆动,力量由身体传至手腕,最终通过指尖作用于琴键。
再如,第四首乐曲《倦》中陈泗治运用了和弦音连音,和弦连音的弹奏需要演奏者在演奏时左手和右手同时控制两个声部的音,其中一个声部使用保留音实现,即在演奏的时候需要将时值弹满。在和弦与和弦的切换上,需要先将相同的音松开,保留不同音后再去构建下一个和弦,在弹下下一个和弦的一瞬间松开前一个保留的音。此外,演奏者在手指转换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力度的转换,手指尽量放松,下音的时候手指立住站稳,从手指转移到另一个手指上发音,整个过程要注意力度在指尖平稳地过渡。
踏板在音乐中的位置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踏板可以使音乐色彩更加丰富饱满。演奏者在营造音乐氛围时也会运用踏板,踏板的使用不仅代表着演奏者的情绪,也可以带动听者的情绪。在不同的作品中,踏板的使用也不相同,如演奏长线条的句子时可以使用音后踏板,踏板需要踩深且长。如果演奏的是音阶跑动型则需要踩得短或浅。
在《台湾素描》的演奏中,第二首乐曲《水牛背上的八哥》整体节奏欢快,乐曲节奏感比较丰富,音比较难把握,如果越弹越快会使听众感到慌乱。因此,演奏《水牛背上的八哥》时踏板应该选择半踩踏板,使乐曲表现得利落干净,不拖沓。在第五首《山羊之舞》和第九首《蟾蜍戏群鸭》中,陈泗治运用了大量的音程、连音和跳音的转换。因此,踏板的使用上要快速地切换,注意连音与跳音的变化以及句子的延续性,同时也要避免出现浑浊的效果。第七首《母背摇篮》是一首典型的摇篮曲,整首曲子运用长连线,线条平稳,音乐舒缓平静。因此,踏板可以选择在连线中间变换一两次,不完全抬起来,或者从中间逐渐抬起踏板,在和声没有变换时再循环踩踏板。
《台湾素描》蕴含了陈泗治的丰富情感,以音乐为“笔”,描绘了不同的自然风光。因此,《台湾素描》演奏难度较高,演奏者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演奏技术,还需要对作品的情感有充足的理解。针对陈泗治《台湾素描》的音乐特征与演奏技巧,以《台湾素描》中部分乐曲为例,结合创作背景,分析了各乐曲的曲式结构与情感,总结了《台湾素描》中重要的演奏技巧:触键技巧与踏板运用方法,只有正确使用触键技巧与踏板才能够表达出音乐的情感。通过对《台湾素描》进行剖析,对不同情感的表达方式有了更深的感触,在今后的演奏中情感的表达将更为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