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宝鹏
摘要: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当今教育的主题。在深化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制度的推动下,核心素养培养和探讨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同时也对高中思政教学提出更高要求。高中思政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更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充分发挥思政教学的育人作用,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文章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对思政课程教学价值及特征进行探讨,对核心素养培养意义及思政教学意义进行论述,对思政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思政;教學价值;核心素养;育人作用;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15-0132-03
以核心素养培养为核心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重点,其中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四个关键的要素。核心素养培养也是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目标,高中思政教学因课程特征,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更具优势。因此,教师要将核心素养培养融入课程目标,融入课程教学,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兼顾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充分发挥思政教学的育人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我国对核心素养的研究是从借鉴国外经验开始,逐渐到本土化,最终形成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核心素养体系。
学科素养是经历了特定学习方式后形成的学科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由此可见,学科素养的提升依赖对特定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是知识水平、道德素质、情感态度等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高中思政教学是促进学科知识向学科素养转化的桥梁,推动学科知识向学科素养升华。
2.高中思政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统编版思政教材有了很大变化,分为不同模块,必修一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二围绕经济与社会,必修三围绕政治与法治,必修四围绕哲学与文化。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核心素养培养,通过设计系列化的、包括社会活动在内的教学方案,使思政理论知识得以动态化呈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为让学生通过思政学习提升自身素养,教师应分析高中思政课程教学价值及特征。思政教学价值是提升学生思想觉悟和核心素养,充分发挥学科育人功能。思政课程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导向性。导向性是指思政教学应深度剖析学科核心价值观,为理论型课堂提供更多指引,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第二,主题性。主题性是指思政教学活动的开展不是盲目的,要有活动主题,要围绕主题进行设计与安排,要有相匹配的主题情境,以完成学生价值观的强化与引领。第三,融合性。思政学科建立之初,就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与其他学科相互交融的特点。其融合性具体表现为学科知识的多方面融合与渗透,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法律、心理、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第四,现实性。现实性是指思政学科相较于理论课,更倾向于让学生通过自身实践、自身感受来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1.核心素养培养意义
新时代教育要培养符合现代化发展要求的创新型合格人才。高中阶段的学生思想逐渐成熟,教师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应讲究方式方法,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高中阶段的核心素养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思想观念。
2.思政教学意义
思政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具有优势,可将核心素养培养融入教学环节,可结合政治、法治、哲学、经济以及文化等内容开展教学。具体而言,思政教学具有以下意义。第一,道德品质层面。思政教学注重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对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能实现教育与课堂教学的融合。第二,法治层面。通过思政课学习,学生能建立基本的法治观念,认识到法律对行为的约束力,避免因法治观念缺失而出现违法行为。第三,文化层面。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具有优秀的、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思政教学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以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民族凝聚力。
1.目标建设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新的教学理念应落实在思政课堂上,以此完成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第一,策略探究。首先,制定学科总体目标,以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为最终理念。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学生体验感与收获,切实提高实践活动效果。在体验型课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其次,制定学科发展目标,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要创新课程设计、课堂教学的整体策略,促进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最后,制定整体提升目标。所谓整体提升目标是更深层次、更具有时代意义的目标,教师应逐一实现。第二,实例探究。例如,统编版教材必修四“哲学与文化”这一模块有三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可采取议题式教学模式完成本模块的教学,引导学生探究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文化传承与素养提升之间的联系。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辩证的角度进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并通过本节课学习,强化对文化建设、文化传承以及自我定位的理解,增强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面对不同单元教学内容,教师要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与课堂教学进行融合,让学生在辩论中认识到文化的重要影响,强化民族认同感。
2.途径选择
完成目标的建设后,为进一步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应进行途径与实例的综合探析。第一,途径探究。一是在高中思政课堂教学中,为拓宽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途径,教师要重视多维互动模式的应用。在应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搭建师生互动的桥梁,使师生互动更加便捷和顺畅。传统的高中思政课堂教学以说教、灌输为主,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多维互动模式的应用,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二是高中思政课堂教学应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此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深度分析与理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信息技术,能直观生动地呈现知识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第二,实例探究。统编版必修三“全面依法治国”单元教学目标是了解中国法律发展的历史和中华法系,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了解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本单元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认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科学性,认同我国的法治化发展,认同依法治国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树立法律的权威性,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做法律的践行者和守护者。
3.课堂实施
教学理念是理论层面的构思,树立教学理念是确保课堂实施的先决条件。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并重视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过程。课堂实施效果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收获,教师应围绕主题布置学习任务,并在实施过程中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第一,策略探究。首先,创设与主体相匹配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证教学活动的效果。为此,教师应重视问题的设置,把开放性问题、探究性问题设置作为重点,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提高综合素质,同时应保证活动课程的多种类型,增强学生的活动体验。其次,课堂教学应从三维目标向四维目标转变。三维目标可完成高效思政课堂的构建,增加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能彰显思政课程的教育价值。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从讲授型向引导型转变,注重课堂活动主题与内容的设置,科学合理规划教学流程,避免出现说教式、灌输式教学。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掌握知识体系层面向树立理想信念层面转变,提高德育实效性,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第二,实例探究。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模块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课时,为让学生深刻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丰富内涵及其深远意义,认识到民族精神薪火相传的重要性,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影视资料和新闻报道,表现英雄模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作出的努力。在观看这些影视资源和新闻报道后,教师可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体会,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励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4.课程评价
教学评价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能让学生看到自身不足,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第一,策略探究。首先,教师要认识到教学评价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评价意识,这是开展教学评价的基础和前提。其次,教师应改进教学评价方式,增加评价主体,开展多元化评价,使评价更加公平和全面,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最后,教师应重视对教学评价的优化,以积极评价为主,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和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第二,实例探究。统编版必修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该思想产生的背景、核心内容、地位作用的学习,感受该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了解当前社会变革中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新机遇,从而提高思想觉悟,明确自己的使命与担当,坚定理想和信念,胸怀远大抱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设计讨论性话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辩证分析,讨论交流。对学生合作学习情况,教师要进行评价,以发挥教学评价在高中思政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综合上述,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当今教育的主题。在深化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制度的推动下,核心素养培养和探讨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同时对高中思政教学提出更高要求。高中思政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更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充分发挥思政教学的育人作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因此,在高中思政教学中,教师要以核心素养培养为重点,将核心素养培养融入课程目标,融入课程教学,充分发挥思政教学的育人作用,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何双德.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2021(16).
[2]滕秋宁,王翠.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价值与实践———基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文本的解读[J].教育參考,2021(04).
[3]朱丹.从“四史”中汲取劳动教育的丰富养分双新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上海教育,2021(03).
[4]张永超.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路径探析[J].高考,2021(15).
[5]薛玉林.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活动课堂构建[J].天津教育,2021(11).
[6]唐满意.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辨析式教学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04).
[7]乔金国.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实践探索[J].天津教育,2020(35).
[8]杨勇.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活动课堂构建[J].中学教学参考,2020(25).
Strengthe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
You Baopeng
(Yongchun No. 5 Middle School, Fujian Province, Yongchun 362612, China)
Abstract: Core competence is the soul of quality education and the theme of todays education. Driven by the deepening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and 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the cultivation and discussion of core competence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the current education field.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Senior middle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should not only let students master relevant knowledge, 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 give full play to the educational rol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and train students to become qualified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of the socialist cause. This paper defines the relevant concepts, discusses the teaching valu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cultivating core competenc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and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Key words: senior middle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value; core competence; educational function; foster characterand civicvirt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