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神调髓”组穴针刺联合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08-03 05:11赵卫卫王永正邵晨兰
河北医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偏瘫针刺核心

林 金, 赵卫卫, 王永正, 肖 华, 邵晨兰

(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四川 德阳 618000)

【关键字】 “治神调髓”组穴; 针 刺; 核心稳定训练; 脑卒中; 平衡功能; 生活质量

脑卒中后偏瘫是指多种因素使脑组织无法进行正常的的血液供应,从而使神经功能出现障碍,出现肢体感觉或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在我国,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越来越多,由2005年112/10万上升至2017年的156/10万,已跃居首位死因[2]。脑卒中后偏瘫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会引起患者严重的心理障碍,如消极、悲观、紧张、焦虑、不安等,同时无效的心理应对方式也会造成脑卒中患者的情绪反常,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并且影响患者的平衡功能和生活质量[3]。近几年,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不断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中医上通常会选择督脉、头部以及三阳经等穴位进行针刺治疗,以达到疏通经络、益髓养神、激发经气和恢复神聪的目的,这种方法称之为“治神调髓”[4]。但仅有中医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不够明显,为了提高疗效,可以联合康复训练。核心稳定训练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康复训练方式,是指以患者的核心肌群为中心,在传统运动疗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具有针对性的力量和控制性训练[5]。本文拟探究核心稳定训练与“治神调髓”组穴针刺联合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生活质量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151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n=75)及观察组(n=76)。纳入标准:①均符合脑卒中偏瘫的诊断标准;②年龄为18~80岁;③无其他肿瘤性疾病;④无其他器质性疾病;⑤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血液系统功能障碍者;②针刺部分皮肤破损或严重感染等不宜进行针刺治疗者;③人格、智力障碍,沟通表达能力严重欠缺者;④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代谢障碍者。对照组女35例,男40例;年龄51~75岁,平均(63.54±3.91)岁;病程33~65d,平均(50.62±5.17)d;其中病灶部位:额叶21例,颞叶23例,脑干18例,基底节13例;基础疾病:高血压25例,糖尿病30例,高血脂20例。观察组男42例,女34例;年龄50~76岁,平均(63.45±3.88)岁;病程34~64d,平均(50.58±5.16)d;其中病灶部位:额叶23例,颞叶25例,基底节12例,脑干16例;基础疾病:高血压26例,高血脂19例,糖尿病31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医院伦理协会批准并同意执行。

1.2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治神调髓”组穴针刺治疗,具体操作如下:患者取仰卧位,用碘酒在百会穴、风府穴、风池穴、悬钟穴以及颞三针等穴位进行皮肤消毒,使用0.5mm×40mm的针灸针,均行捻转手法进针,首先在百会穴进针后平刺约20mm,再在风府穴进针后沿下颌方向缓慢进针约30mm,在风池穴针刺后沿咽喉方向缓慢进针约25mm,在悬钟穴垂直进缓慢针约30mm,最后需在颞三针穴进针3次,第一针沿耳尖直上2寸,第二针在第一针基础上前移1寸,第三针在第一针基础上后移1寸,进针深度均为约30mm,与头皮呈15~20度角。所有穴位进针得气后需留针约30min,每天1次,5次为一个疗程,需持续治疗8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接受核心稳定训练,具体操作如下:①提高核心肌群力量:告知患者将健侧下肢放在床上,再将重心移向患者,使两边的坐骨结节平衡受力。治疗师手扶患者患侧上肢,嘱咐患者与床面呈45度角后仰,若患者稳定性不强,则引导患者完成后仰平移训练,提高患侧腹肌的紧张度和力量,当腹肌力量提升后,再行后仰旋转训练,使得双侧腹肌力量平衡,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抑制联合反应。10min/次,2次/d。②提高核心肌群运动控制力:患者在床上保持仰卧体位,双下肢置于Bobath球上,双下肢呈90度屈髋屈膝,治疗师协助患者做躯干前屈和后伸动作,并告知患者在前屈运动中,保持双侧腹肌向心收缩,同时注意发力平衡,在完成后伸运动时伸展双侧腹部肌肉,期间避免需发生肩关节脱位。5min/次,2次/d。③桥网状脊髓路的激活:在治疗床上放一柔软枕头,将床和患者髂前上棘置于统一高度,治疗师左手置于患者的患侧的坐骨结节上,右手放于患者的腹部,引导患者在枕头上趴着,治疗师右手挤压,使患者腹部收缩,同时嘱患者踮高双足跟,使地面与运动方向垂直,在这期间防止发生患侧膝关节屈曲。15min/次,2次/d。核心稳定训练治疗5d/周,持续治疗6周。

1.3观察指标:①治疗前、治疗4个疗程后以及8个疗程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量表对两组患者脑卒中情况进行比较。NIHSS总分42分,0<总分≤5分为轻度卒中,5<总分≤20分为中度卒中,20<总分≤42分为重度卒中,分数越高代表神经受损越严重,量表Cronbach,sα=0.863。②治疗前和治疗8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状态。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评分表,Barthel评分主要对患者进行饮食、洗澡等方面评估,共100分,分数与日常生活能力呈正比。采用肢体运动功能状态(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评分表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状态,FMA评分主要对患者进行健侧单足站立、患侧单独站立、支持站立、无支持站立、健侧伸展防护和患侧伸展防护反应等方面评估,总分100分,分数与肢体运动功能状态呈正比,量表Cronbach,sα=0.903。③治疗前和治疗8个疗程后采用Bre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和10米最大步行速度(10-metre Maximum walking speed,10MWS)比较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BBS主要有站起、坐下等14个条目,每个评分项目采用0~4级评分,分数越高,代表平衡能力越好。记录患者行走10米所需的时间t,10MWS=10/t(m/min)。④治疗前和治疗8个疗程后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hort form 36 questionnaire,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SF-36主要有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八个方面,总分100分,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比。

2 结 果

2.1两组NIHSS评分对比:治疗前、治疗4个疗程和8个疗程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有差异(F时间=21.241,P<0.05),不同时间的NIH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21.241,P<0.05),两组间NIHSS评分有差异(F组间=6.775,P<0.05),分组与时间对NIHSS评分影响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交互=15.244,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见表1。

表1 两组NIHSS评分比较分)

2.2两组患者Barthel和FMA评分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FMA和Barthel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和FM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幅度较明显,且观察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FMA和Barthel评分对比分)

2.3两组患者BBS评分和10MWS对比:治疗前,两组10MWS和BB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幅度明显,且观察组10MWS和BBS评分较对照组升高幅度更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BBS评分和10MWS的比较

2.4两组患者SF-36评分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SF-36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SF-36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幅度明显,且观察组SF-36评分较对照组升高幅度更显著(P<0.05),见表4。

表4 两组间SF-36的比较分)

3 讨 论

脑卒中偏瘫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脑卒中偏瘫患者多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症状,如饮水呛咳、口齿不清、吞咽困难、感觉障碍以及共济失调等,也可伴发头痛、呕吐和昏迷等全脑症状[6]。西医认为脑卒中是由于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一系列综合征。中医认为,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是由于长期起居失宜、情志不调、饮食不节,导致下焦肝肾亏虚,阴阳失调,在此基础上或有积损正衰,进而导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而成[7]。脑卒中偏瘫患者的预后极差,只有少部分患者在早期积极接受治疗的预后较好,大部分预后很差,急性期病死率达到5%~15%,存活的患者中有50%的致残率。疾病不仅对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生理以及自身社会价值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在长期康复的过程中也带给家庭沉重的负担。因此,有必要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

在本研究中,治疗4个疗程和8个疗程后,对照组NIHSS评分高于观察组,说明核心稳定训练联合“治神调髓”组穴针刺治疗有利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神调髓”组穴针刺联合核心稳定训练,一方面针刺治疗可以加强患者神经细胞的刺激,另一方面,核心稳定训练对神经细胞具有唤醒的作用,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观察组Barthel和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核心稳定训练联合“治神调髓”组穴针刺治疗能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观察组患者通过核心稳定训练,四肢肌力的力量和运动控制力得到有效提高,从而患者改善运动效能,进而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

观察组患者BBS评分和10MWS均高于对照组,说明“治神调髓”组穴针刺联合核心稳定训练能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这与张明[8]等的研究结果一致,“治神调髓”组穴针刺治疗具有激发经气、舒筋活络,促进神经细胞的作用,此外核心稳定训练能增强患者核心肌群的肌力以及关节周围韧带、肌腱等结缔组织的弹性,有利于肢体处于更加稳固的状态,从而达到改善机体协调和平衡功能的目的。观察组患者SF-36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治神调髓”组穴针刺联合核心稳定训练能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组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控制力和神经-肌肉本体感觉功能有所改善,康复速度加快,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9]。

综上所述,“治神调髓”组穴针刺治疗具有激发经气、舒筋活络、恢复神聪的作用,核心稳定训练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实惠、疗效明显等优势,两者联合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可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状态、平衡功能以及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偏瘫针刺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清明的雨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