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材知识性内容的拓展探究*

2022-08-03 05:20陈颖丽曹金发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18期
关键词:知识性高中历史材料

周 俊 陈颖丽 曹金发

(1.六安中学 安徽六安 237161) (2.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甘肃兰州 730000) (3.淮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安徽淮北 23500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简单传递课堂知识已无法满足教师自我发展和学生追求新课堂的需求,因此对历史教材知识性内容的拓展,不仅仅是新课标的要求,更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改进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知识性内容的拓展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现行教材为基础,通过课堂内外多种途径,结合学科核心素养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和广度上的延伸,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能力,进而实现学生对所学教材内容的深刻领会。

一、高中历史教材知识性内容拓展的必要性

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历史教材无论是在编撰理念、编排体系、编排特点以及内容的选择上相比较以往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广大的高中历史教师也在不断努力,增强课改的意识,改进教学,以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这就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知识性内容拓展。根据2017版的课程标准,高中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要培养这五大核心素养,必须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知识性拓展。

二、高中历史教材知识性内容的拓展途径

(一)背景性知识的拓展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写的新教材,因为篇幅限制,对历史事件、思想文化的发展、经济状况的变化等这些现象的产生和发展的背景、原因、条件等分析难以做到全面和完整,有的只是交代了重要原因、条件,或者简单分析一下历史事件、人物思想等产生的直接原因,且没有做进一步或详细的叙述,所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对这些内容做进一步的拓展。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为例,本单元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中国人民反抗日军入侵、争取民族独立的历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同抗敌,取得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随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民族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在背景知识上可做以下拓展。

【拓展内容】以土肥原贤二为线索详细讲解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拓展目的】为了加深学生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背景的理解,客观理解九一八事变,在历史解释的过程中培育家国情怀。

【拓展设计】

土肥原贤二是日本头号的特务,也是日本无条件投降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第一个处决的日本甲级战犯。从1913到1927年,他游走于中国各派系军阀和势力之间,拥有深厚的人脉资源。他在作为张作霖的顾问期间,帮助张作霖训练军队,打垮吴佩孚、郭松龄的部队,但是他对张作霖的帮助并不是无私的,他希望自己的鼎力帮助,能让张作霖完全接受日本的指令,然而张作霖有着不可碰触的底线:决不能投降日本人。当土肥原贤二发现张作霖开始对日本人的要求阳奉阴违时,开始恼羞成怒,后来随着矛盾的不断升级,制造了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被炸死后,东北改旗易帜。很显然,在这次爆炸中日本并未获得任何好处,因而为了攫取利益,他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的晚上,“九一八事变”爆发,不到半年,10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国土迅速沦陷。在拿下中国的东北后,日本人又为如何治理而发愁,此时土肥原贤二提出一个计策: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土肥原贤二在中国的罪行不止于此,后面我们讲到的“华北自治运动”、汪伪政府的建立都与他有关。

【总结反思】以故事的形式讲述土肥原贤二与重大历史事件的关联,既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深化对中华民族抗战史的认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概念性知识的拓展

历史概念是对历史现象的抽象与概括,反映了历史现象的本质属性。岳林先生把历史教材中的概念概括为两大类:史实概念和理论概念,“史实概念是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概括和评价。”比如“苏联解体”“王安石变法”“抗日战争”等。“理论概念是对众多事件概念,主要是同类事件概念共同特征的进一步理论概括。”新课标下的历史教材中涉及了大量的历史概念和理论概念,但是却没有给予明确解释,加之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正在发展和完善,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对相关内容进行拓展和补充。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为例,本课讲述了两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上的巩固措施,知识含量较大,出现14个历史人物,8个年份,涉及文景之治、郡国并行、七国之乱、推恩令、中朝、尚书令、察举制、刺史、盐铁官营、尊崇儒术等30多个历史概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概念。可做以下拓展。

【拓展内容】以讲解“均输平准”的含义带领学生认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国家的措施。

【拓展目的】帮助学生理解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巩固统一的措施,能客观地理解该措施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拓展设计】

利用多媒体展示展示均输平准的含义。均输:设均输官,把应由各地输京的物品转运至各地贩卖;平准:在长安和主要城市设立掌管物价的官吏,利用均输官所出物资,根据市场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

教师讲解:均输就是调剂运输,平准则是平稳物价,之前汉朝政府部门间常常抢购物资,引起物价上涨,而且富商大贾囤积居奇,操控物价,于是中央政府统一在郡国设均输官,负责管理从郡国征收上来的财务,并向京师各地输送,同时又在京师设平准官,总管全国均输官运到京师的物资财货,以防止富商大贾从中谋取暴利。二者都是掌管物资运输官员,但二者的职能完全不同,均输则是在空间上调控物资,平准则是在时间上平抑物价,调剂供需。

【拓展反思】本课知识点密度大,历史概念多,学生难以理解,通过逐个理解,加深印象。

(三)相关学科知识的拓展

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还经常涉及诸如语文、地理、数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需要进行拓展,仅以数学学科而言,历史资料中大量的时间需要记忆或换算,由于中国古代纪年采取干支、皇帝年号等纪年方式,这对于习惯了公元纪年的学生来说,在记忆和换算上就是一大挑战。不仅如此,历史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引用大量的数据,以便更直观地来说明历史问题、解释历史现象及其发展趋势、得出历史结论,尤其在经济史的教学中,因此在历史教学中也需要拓展数学学科的知识。下面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十单元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为例进行说明。本单元介绍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这个过程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现了伟大的转折,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了更好地理解内容,可做如下拓展。

【拓展内容】用数据分析法解读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拓展目的】为了加深学生对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利用数据来说明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所取得的积极成果,使学生进一步领会新时期以来党和政府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正确性。

【拓展设计】

引入史料:

材料一:下列是1998—2000年私营、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的工业产值比较表(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年份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数值(亿元)比重(%)数值(亿元)比重(%)数值(亿元)比重(%)199820833.903362162.901775033.21199932455.623557161.571895432.81200055207.944055458.322346533.74

材料二: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问题导入:如何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数据?根据材料一的数据变化、材料二“甲”阶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交流,最后归纳。

对于历史数据图表,首先要整体感知,看图表的标题(图表的主题)、时间、图表内的项目、呈现的具体数据;其次抓住数据的变化以及变化的趋势,一般有几种情况:递增、递减、增减交织以及无明显变化;第三比一比,横向找差异,纵向找趋势,这个时候需要“减一减”“加一加”;最后还需要“联一联”,联系所学知识,找出图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条件及其所反映的政治、经济、思想等趋势(或特点)等。

材料一:表内是中国1998—2000年私营、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工业产值比较,比较的项目:数值、比重。从数值看三种类型的企业都在不断增长,而从比重来看,国有企业数值虽然呈现增长趋势,依然占主导地位,但其比重在下降,私营企业比重在上升。联系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出其变化的原因是1992年后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所致。

材料二:图题是1978—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甲”阶段为1990—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趋势,通过“上下左右看趋势”,很容易看到1990—1995年这一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联系所学知识我们不难看出其主要得益于1992年我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总结反思】对数学学科知识的拓展,利用各种历史图表数据的分析,能够让学生更具体、直观地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趋势、特点,探究这些发展趋势或特点的原因、条件等,这远比仅靠文字表述取得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高中历史教材知识性内容拓展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拓展内容的科学性

教师在拓展教材的内容时要遵循科学性原则,拓展的内容要符合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教学要求,“历史学是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叙述和阐释人类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学科。探寻历史真相,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历史学的重要社会功能。”同时,必须注意拓展内容具备真实性。材料真实是保证拓展内容的科学性之基础。无论我们从哪个渠道选择的材料,我们都要以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予以鉴别,以防止误导学生。

(二)注意拓展内容的有效性

对教材内容拓展还要兼顾有效性原则,而有效性原则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把握。首先,选择材料具有典型性,面对浩如烟海的历史史料,教师必须选择出正确的、典型的历史材料,最能反映历史本质的史料来设计教学方案,才能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其次,要选择有效的教学形式。选择典型的材料后,亦需辅之以适当的教学形式,从而让精心选择的内容在恰当的形式下达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三)注意拓展内容的适度性

教学中在拓展教材内容时还必须符合适度性原则。知识内容拓展首先是拓展的深度,而知识内容拓展的深度问题也就是所选材料的难度方面,一般而言,所选的材料要符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选择典型的材料进行拓展。但是在设计拓展内容时要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关系,拓展的内容过多反而淹没了学生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点。所以教师要立足教材,透彻地把握教材,在此基础上,围绕教学目标采用适度的材料为教学服务。

总而言之,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学校进行教学活动主要课程资源,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立足教材,深入地研读教材,并对教材内容重新整合,进行知识性的拓展,这是课标和教材的要求、改进教学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至于知识性内容的拓展途径,则可以有背景知识的拓展、概念性知识的拓展以及相关学科知识的拓展,在进行知识性拓展时,要注意其科学性、有效性和适度性,唯有如此,这些拓展才能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有助于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知识性高中历史材料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可爱的小瓢虫
封面差错面面观:以医学及相关图书为例
材料
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摇摇鹅
赠送折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