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常态化条件下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措施

2022-08-02 08:42鲍亚然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2年20期
关键词:施工单位常态施工现场

鲍亚然

北京城建北方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 100101

在疫情常态化条件下建设工程复工复产时,各施工单位已经通过设置防控组织机构与专职安全员,针对返场劳动人员进行了防疫宣读与初步防疫知识培训,而且,借助日常消毒、进场与离岗体温检测、施工场地全封闭管理、施工现场人员实名制管理、外来人员管理、食堂管理、宿舍管理、后期保障、应用处置等综合措施,较好的保障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然而,随着疫情常态化,部分施工单位逐渐放松了警惕,加上新生代农民工多为“80”、“90”、“00”后,自主意识强、个性比较突出,相比之下自主意识更明显。由此,也给施工现场管理造成了相应的难度。下面先说明疫情常态化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影响,再展开对具体问题及管理措施的探讨。

1 疫情常态化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影响

1.1 扩大了安全管理范围

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后,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增加了针对疫情的防控管理,而且,将其作为安全管理中的必要条件,由此也扩大了安全管理范围。具体而言,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时,一方面需要将防疫工作贯彻到安全管理之中,另一方面则要求将安全管理与防疫管理结合起来,开展协同管理。例如,在日常的安全管理中,需要在进场、施工、离场时的对施工管理人员、劳务人员开展定点的体温监测、二维码扫描查看、佩戴口罩情况的检查,并通过防疫安全过道进行消毒等。再如,施工过程中,防疫安全员与施工安全员需要通力合作,才能较好的达到对施工现场的防疫、安全协同,进而在防疫有保障的情况下进行安全施工。

1.2 提高了安全管理标准

新冠疫情作为一种传播性病毒,已经发生了变异,传播方式越来越广、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危害性也随之增加。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安全管理工作中为了实现对全员的生命健康、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需要提高安全管理标准。具体而言,在安全管理中需要将安全工作进一步细化,结合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内容,制作安全管理要素清单,同时,对照清单一一设置安全管理指标,确保安全管理、防疫管理工作能够获得有效管控。例如,在施工作业时,所有参与施工建设的人员必要佩戴口罩,并保持相应的安全距离。对于一些需要大量人力进行近距离作业的工种,既需要合理的安排人员数量、调整作业方式,也需要在安全防护方面增加相应的防护措施,包括对防护面罩的使用、防护服的使用等[1]。

1.3 增加了安全管理难度

由于我国建设工程中接近八、九成的施工人员均为农民工,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加上新生代农民工个性强、容易我行我素,造成了流动性较大的情况,此时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在疫情常态化条件下,随着安全管理范围的延伸、安全管理标准的提高,进一步增加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困难。例如,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在施工现场休息时,往往会摘下口罩吸烟,或者在施工作业中主动取下口罩。当防疫安全员、施工安全员对其进行安全宣教与牵引时,也不愿意配合管理工作。再如,部分建设工程中为了在复工复产后“赶工期”,增加了一些流动性较大的劳务人员,此类人员工作时间相对较短,在安全管理、防疫管理过程中,有些施工团队未将其纳入实名制管理系统,出现了合作度较低的情况,严重时还会与管理人员发生争执与冲突。

2 疫情常态化条件下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问题

基础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现场受到人、机、材、技等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影响后,容易发生安全问题。疫情常态化条件下又通过佩戴口罩,控制施工人员之间的距离等,在积极层面虽然保护了施工人员安全,同时也产生了消极的阻碍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难度实际上比正常情况有所增加。因此需要增强防疫安全管理,尽可能发挥其积极作用,规避其消极影响。但是,对于部分施工单位而言,复工复产后的施工项目实践中,并没有按照疫情常态化需求开展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仍然存在防疫安全管理流于形式、农民工情绪牵引相对不足、应急处置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分述如下。

2.1 防疫安全管理流于形式

在疫情常态化后,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普遍设置了广播宣传、扫码入场、体温监测、口罩佩带方面的检查。由于防疫安全管理的标准化程度较高,主要通过固定式测温仪、固定过道消毒区、全景摄相头监测,因此在实际的防疫安全管理时,十分注重形式,而忽略的对相关设备设施的检验。例如,某些施工单位为了保障复工复产的有序开展,对于固定式测温仪并不进行维护与调试,当施工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进行测温时,测温仪提示温度正常,而实际的测量温度并没有达到人体的正常温度值。这种现象表现,对于测温仪的维护管理没有开展,而且,不能排除主观原因下将测量温度高低的情况。再如,在入场与离场时的各项防疫安全管理相对到位。可是,进入到施工场地内开展施工作业时,如地下室、坑道内等一些全景摄相头监测不到的地方,施工作业人员会取下口罩,甚至不按照防疫安全管理规定要求,进行聚集抽烟、聊天等。尤其在施工过程中,没有设置间隔时间段内的体温监测办法,

2.2 农民工情绪牵引相对不足

疫情不仅对施工方式、现场安全管理产生的影响,而且对农民工的心理会造成较大的影响。随着智能手机、互联网的使用,建设项目中的农民工可以通过网络更多的了解全球疫情发展情况。由于网络环境比较复杂、鱼龙混杂,一些信息传播者为了“博眼球”、“赚流量”,无下限的进行传谣。在这种情况下,当农民工接受到此类信息影响后,容易产生心理恐慌。尤其在施工现场与常态化的疫情防控条件下,某些农民工因心理素质较差,不能科学、合理的疏导自身的情绪,轻者容易出现烦躁、易怒,严重时可能与会安全管理人员、防疫管理人员发生口角与争执。甚至在实际的施工现场,某些农民工反馈自己可能患上了抑郁症等。对于部分施工单位而言,在防疫安全管理中并没有开展较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辅导,以及对施工人员开展情绪疏导与牵引。因而当农民工带着情绪进场作业时,往往会因体力劳作、心理焦虑等,而疏忽安全问题,进而酿成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现阶段一些施工单位的实名制管理情况看,“三违”现象的发生率相对增多,记过与开除的施工员也有所增加[2]。

2.3 应急处置措施落实不到位

疫情常态化条件下,施工单位根据防疫要求,于复工复产的同时设计了防控整体思路,其中包括了防控组织架构的设计、网格化管理方案的实施,以及防疫安全管理措施。尤其在吃、住、行、工作各个方面,配套的开展了疫情防控宣传教育,较好的将防疫工作与施工现场安全工作进行了融合,形成了防疫安全管理体系。在应急处置流程方面,根据多数建设工程的实施情况看,主线路以“疑似患者/肺炎患者—现场处理—送往医疗中心—封闭现场—对场所消毒—隔离接触人员—调配人员后勤保障—公布现场信息—加大宣传预防力度—安抚工作”为准。配套的应急组织结构方面,设置了保障结构(包括分公司、各项目部),具体设置中有应急领导小组、应急办公室、现场应急救援队、现场抢险组、善后处理组、事故调查组。在信息送报方面,主要由项目负责人向分公司、事业部、置地总部,以及向当地卫生主管部门、疾病控制中心进行信息报送。所以,在应急处置流程设置方面相对完整。可是,部分施工单位的应急处置方案并不完整。在实际的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受到防疫物资不到位、防疫人员数量不足等因素影响,在执行应急处置方案时,存在消毒工作不全面、对疑似患者发现不及时的现象。尤其是为了预防停工问题,采用了“大事化小”的方式,既不利于施工现场防疫安全管理,也没有较好的落实应急处置措施。

3 疫情常态化条件下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措施

结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疫情常态化条件下部分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而且原因相对地复杂。所以,为了从根本上推动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既防疫情,又保生产,则需要吸收近年来的实践经验,尽可能发挥组织制度优势、扩大技术要素配置、提升防护能力。具体如下:

3.1 加强组织领导,优化防疫安全管理体系

建议施工单位严格按照防疫工作要求在整体上树立“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制定内容完整、流程标准的防疫安全管理体系,保障疫情常态化条件下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获得有效落实。具体如下:

首先,应该从“统一领导、分级防控”的基本思路出发,设置施工现场防疫安全管理制度,通过项目疫情防范工作组组长、副组长统一领导的方式,组织设置防疫安全物资筹备组、施工人员统计组、健康监测隔离组、环境卫生消毒组、防疫安全宣传教育组。将疫情防控与安全管理工作充分融合起来。其次,应该实施网格化管理方式,由施工现场出发,设置施工班组防疫安全管理网格员若干,使原来的安全管理人员参与到网格化管理工作之中,然后,通过“线上+线下”管理的办法,保障防疫安全管理方案的动态实施[3]。第三,对于参与建设工程的所有人员,实施实名制管理,通过“进场前核酸报告查看—到岗位报道体测24小时监测—施工人员实名制统计—防疫安全管理知识学习—防疫安全教育及交底—隔离区隔离—未发生疑似症状正式开展施工作业”。第四,在施工现场严格做好体温监测、测温仪校核、车辆及人员定点排查及消毒。建议在分层防疫安全管理中,尽可能按照早6点、午12点、晚6点开展全场消毒工作。在不同工种中,应要求施工区分包负责人、防疫安全员、施工安全员、监理人员开展通力合作,预防有限施工区域内的聚集作业、随意取下防疫口罩,以及吸烟等情况。对于“三违”人员应该严格进行处理,预防再犯。

3.2 运用信息管理,开展情绪监测引导

建议在防疫安全管理体系下增强信息管理,在常规的安全管理工作基础上,针对施工人员实施情绪动态监测。具体操作方面,可以引入人脸识别系统,借助全景摄相头与智能屏人脸识别方式,进行情绪监测与引导。通常而言,情绪表现在具体的表情与行为动作中。由于施工现场防疫安全管理实践中,严格要求施工人员佩戴安全设施,包括安全帽、口罩、防护手套等,因此表情监测比较困难。此时,应将监测重点放在异常行为信息监测上,从而借助智能监测对其行为进行实时跟踪,预测其情绪状态。例如,将传感器设置到安全帽、鞋内(如嵌入无源标签),或者佩戴具有验证身份功能的装备,配合全景摄相头等,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跟踪管理,一旦发生离开安全作业范围、出现异常信息时(如大喊大叫、争执、跑动、摔打工具等),可以即时预警并进行及时处理。从实践经验看,借助智慧工地系统、智慧公务基础数据库、设备智慧管控系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系统,均能够达到上述目标。除此之外,在施工现场可以借助广播方式、防疫安全宣教等,科学疏导、牵引施工人员的情绪,预防疫情常态条件下施工人员情绪波动,以及消极情绪引发安全风险等。

需要说明的是,农民工属于弱势群体,在实际的个人生活与工作过程中并没有情绪管理的意识,由于工作劳动量较大,情绪处于半隐藏状态,随着逐渐积极必然会在某个时刻爆发。因此,根据现阶段部分施工单位防疫安全管理中的经验看,在休息时间与农民工开展语言交流,实施主动的人文关怀等,有利于起到感化作用,刺激其共情能力,从而疏导其积压的情绪[4]。因此,建议在当前阶段尽可能配置心理辅导员的方式,从根本上促进其对其情绪健康释放。

3.3 提升防护能力,保障应急处置效果

在应急处置方面,应该将预防与处置结合起来,原因是一旦发现疑似患者或肺炎患者,施工单位必须根据应急处置流程对其进行上报。进一步看,此类患者在施工现场中处于动态状态,会与施工场所的人、物进行接触,也会产生相应的垃圾。此时,虽然保障了应急处置流程的有序实施,但是不能排除二次传播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施工单位应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一方面积极组织施工人员接种疫苗。另一方面,应针对施工现场的模板支架、施工设施、原材料等进行消毒杀菌处理。另外,应对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接触物品等进行集中收集与焚烧及掩埋处理,对密切接触、间接接触的施工人员、防疫安全管理人员,应根据施工人员统计系统生成的有效信息开展精细化排查,严格实施施工场地内的隔离观察[5]。在此过程中,还应做好防疫人员、防疫物资配置。考虑到施工现场中的需要相应的物料运输,应在门禁制度条件下,对外来人员开展“行程码”、“个人电子码”查询、体温监测、车辆消毒、人员消毒等,尽可能将车辆停靠在远离施工作业区域的消毒区,派出车辆应进行出行与返回时的消毒。

4 结束语

总之,在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存在多种安全风险,受到疫情常态化的影响,新时期安全管理范围有所扩大、安全管理标准相对提高、安全管理难度也明显增加。而且,在疫情常态化条件下,部分施工单位的防疫安全管理出现了形式化表现,同时由于轻视对农民工情绪的牵引、疏导,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中“三违”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某些施工人员不注重个人防护,给自身与他人也造成了相应的风险。由此也给应急处置措施的有效落实带来的较大困难。通过以上初步分析,建议在疫情常态化条件下尽可能借助综合措施,有效落实防疫安全制度、科学实施情绪动态监测、有效保障应急处理效果,进而满足当前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需求,有序推进建设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施工单位常态施工现场
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施工单位工程签证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庐山站改移武九客专上下行过便线拨接施工现场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
施工单位成本管理存在问题探析
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常见的『三违』现象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关于工程索赔博弈分析
适应新常态,创新促发展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以德树人 推进学雷锋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