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急诊科疾病谱分布及流行病学分析

2022-08-02 04:03杨珺李丽霞黎美琪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东莞市急诊科流行病学

杨珺 李丽霞 黎美琪

在中国,急诊科是近30年来兴起的一门独立的新型临床学科。急诊科以“快速、准确、有效”为治疗理念,以“急诊快速诊断”和“生命绿色通道”为科室的亮点。目前,急诊科已逐步确立了具有医学特色的学科发展方向,以“心肺复苏、急性中毒、创伤、急危重症”为研究重点,成为当前急诊医学研究的重点。作为“制造业之都”的东莞人口结构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本地人员组成复杂,是全国最典型“移民城市”[1]。地区人口特点的不同注定了人口疾病谱及流行病学的不同,具有研究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常平镇境内的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急诊科全年夜诊疾病谱分布及流行病学的搜集、分析、总结,掌握东莞镇区夜间急诊的特点和规律,对以后我院急诊科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医护资源配置以及与医院其他科室之间的协调合作、加强居民健康教育、为胸痛、卒中、创伤和中毒等急危重症救治中心的规范急救流程提供了科学依据,从而做出相应的对策,提高夜间急诊的医疗质量和效率,最终实现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和减少急危重症的致死致残率,让患者更好的转归为目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急诊科夜诊的患者资料。纳入标准:(1)所有当日17:00至次日08:00经急诊就诊的所有患者;(2)14周岁或以上的所有患者,及14周岁以下所有外伤或需启动急诊抢救的Ⅰ级患者;(3)17:00前(门急诊下班前)就诊所留下夜诊处理的患者;(4)研究时间段120出车接回或外院送至我科的患者。排除标准:(1)17:00至次日8:00以外时间就诊的患者;(2)14岁以下儿科内科患者(属于儿科夜诊范畴);(3)非经急诊就诊而直接入住院部诊或住院的预约患者。

1.2 方法

通过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采用的联众信息系统进行信息采集,将患者一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就诊时间、分诊级别、就诊原因、就诊方式、最终诊断、病情转归等资料导入Excel并建立专门数据库,并根据随访情况捆绑记录最终诊断和转归情况。其中,分诊级别依据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急诊科规范化流程》[2]实施,分为Ⅰ~Ⅳ级,Ⅰ级为危急,Ⅱ级危重,Ⅲ级紧急,Ⅳ级非紧急。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PASW 18.0软件包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流行病学分析

2020年2月—2021年2月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急诊科夜诊患者共计15 342例,其中男性8 245例,占53.74%,女性7 097例,占46.26%。男∶女=1.16∶1。

夜诊患者年龄范围1~89岁,平均(49.85±11.29)岁。其中以50~52岁患者比例最高,有332例,占比2.16%,详见图1。

图1 夜诊患者年龄分布

就诊时间显示,17点后患者数量呈增加趋势,至18点到达第一个高峰,可占全部夜诊患者的9.5%。此外,早8点是急诊患者就诊的最高峰。详见图2。

图2 夜诊患者就诊时间分布

分诊级别显示,Ⅰ级危急患者1 987例,占12.95%;Ⅱ级危重患者3 193例,占20.81%;Ⅲ级紧急5 124例,占33.40%;Ⅳ级非紧急5 038例,占32.84%。

就诊方式中自行来院12 214例,占79.61%,120运送2 758例,占17.98%;外院转诊370例,占2.41%。

最终诊断统计国家卫健委规定的六大重点疾病,其中急性脑卒中1 734例,占11.30%;急性心肌梗死87例,占0.57%;急性心力衰竭53例,占0.35%;急性呼吸衰竭15例,占0.10%;重度颅脑外伤65例,占0.42%;严重创伤654例,占4.26%。

病情转归结果显示,离院12 631例,占82.33%;入院873例,占5.69%;留观1 123例,占7.32%;死亡715例,占4.66%。

2.2 疾病谱分类

15 342例研究对象的疾病按照系统进行疾病谱分类,以外伤患者最多,共6 536例,占42.60%;其次是脑血管疾病,共2 179例,占14.20%;细化系统疾病1 948例,占12.70%;心血管疾病1 734例,占11.30%;呼吸系统疾病1 197例,占7.80%,其他系统疾病共1 748例,占11.40%。

3 讨论

自20世纪70年代末国外发达国家设立急诊科以来,急诊医学作为一门完整而独立的学科已逐步建立和完善。在中国,急诊科是近30年来兴起的一门独立的新型临床学科。急诊科以 "快速、准确、有效 "为治疗理念,以 "急诊快速诊断 "和 "生命绿色通道 "为科室的亮点。目前,急诊科已逐步确立了具有医学特色的学科发展方向,以 "心肺复苏、急性中毒、创伤、急危重症 "为研究重点,成为当前急诊医学研究的重点。虽然我国在刨伤救治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目前,我国的创伤救治体系还不够完善,无法保证严重创伤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专业的治疗。但在医学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问题将逐步得到满意的解决。急诊医学的发展将继续关注心肺复苏、急性中毒和创伤等热点问题,不断提高抢救效果和预后,并进一步加强对各种毒物的代谢动力学、毒物作用动力学、解毒药物的详细作用机制等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改善急性创伤的治疗仍需要急救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东莞地处全国经济最发达的珠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位置,是全国新一线城市之一。作为“制造业之都”的东莞人口结构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1)外来人口比例全国第一,占总人口的72.0%[3];(2)人口结构偏年轻化 15 ~ 60岁青壮年人群(也叫劳动年龄人群)比例高,达89.7%,远远高出广东省19.0%[4];(3)人口受教育水平总体偏低,根据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调研数据,东莞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仅占11.6%,在珠三角城市群中也居于低位,而占比最高的是初中学历,占比高达55.0%,其次是高中学历[5]。东莞人员组成复杂,是全国最典型“移民城市”。地区人口特点的不同注定了人口疾病谱及流行病学的不同,具有研究意义。本研究中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坐落于常平镇,是东莞镇区经济人口排名前列的大镇,地处“广州-东莞-深圳-香港”经济圈的黄金中轴位,坐拥京广线和京九线铁路交汇处,常住人口50余万,流动人口频繁、复杂,常平镇是东莞的镇区典型缩影。

研究结果显示,夜诊患者性别比例男性多于女性,这与多数急诊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相符,原因包括:(1)男性较女性在社会活动中更为积极活跃,交通事故发生率更高;(2)男性从事建筑行业等危险行业的人数更多,意外伤害风险更高[6];(3)男性社会压力相对更大,多有抽烟酗酒等不良嗜好,增加心脑血管风险;(4)男性人口数量本身就高于女性[7]。在年龄分布中,50岁以上患者比例较高,其中,50~52岁患者占比最高,为2.16%,这是因为此年龄患者一方面自身生理机能开始下滑,各类疾病进入高发期,另一方面,此年龄段人群往往工作生活压力多,规律性不足,应酬多,活动范围广,所接触的不良因素多。而早8点是急诊患者就诊的最高峰,这与前人研究发现凌晨6~8点急诊人数显著增加的结论相符,推测可能与人群的不规律作息有关,也可能是因为上班高峰期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增加[8]。

在后续分诊级别显示的研究中,Ⅰ级危急患者1 987例,占12.95%;Ⅱ级危重患者3 193例,占20.81%;Ⅲ级紧急5 124例,占33.40%;IV级非紧急5 038例,占32.84%,可以发现本地非紧急患者比例远高于其他地区的相关报道[9],而I级危急患者比例亦有明显降低[10],这与本地人口结构偏年轻化有密切关系,若为老龄化人口则会导致I级危急、Ⅱ级危重患者比例增加。就诊方式多为自行来院,也从侧面体现了伤势相对不严重这一结果。

对六大重点疾病以及后续疾病谱分类的研究可知,随着社会发展以及社会活动的多样化,急诊患者的伤情也有更为复杂的趋势,致残率和致死率也相对增加[11]。外伤患者比例最高,与交通事故增加、工厂生产安全管理不到位、行业发展所需的高空作业量加重均有密切联系[12]。而脑血管疾病的比例,也与生活节奏快、抽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增加、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增多有关,此外,高盐高脂饮食习惯、大量咖啡因的摄入也会显著增加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13]。从疾病的转归来看,死亡的715例患者多集中在I级危急患者人群,提示一方面应重视这类人群的抢救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大力提升急诊工作人员的医疗水平和业务能力,尽力挽救I级危急患者,降低其死亡率,这对于降低夜诊患者总体死亡率至关重要[14]。

综上所述,2020年2月—2021年2月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急诊科夜诊患者共计15 342例,男性就诊者比例高于女性,且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中老年。8点是急诊科夜诊的高峰期。疾病谱分布主要集中在外伤和脑血管疾病,患者病情多相对严重,临床转归差。应针对性加强急诊科医务人员相关的业务水平,提升救治成功率,降低医疗资源以及社会负担。

猜你喜欢
东莞市急诊科流行病学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昆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
儿童医院临床分离多重耐药菌的流行病学分析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莞香杯”第四届东莞市诗歌大赛启幕
东莞市耐撕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