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单兆伟治疗胃痛病用药规律研究

2022-08-02 03:32周冠辰戴恒陈权陆明孙丽霞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2年8期
关键词:太子参胃痛医案

周冠辰,戴恒,陈权,陆明,孙丽霞

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2.南京医中科技有限公司中医药数据挖掘中心,江苏 南京 210029

胃痛病主症为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疼痛性质多为隐痛、胀痛、刺痛、窜痛等,位置固定或多变,或伴有嘈杂泛酸、嗳气吞腐、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古代医籍中又名心痛、心腹痛、胃口疼、心胃痛。近年来,胃痛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中医药治疗胃痛病可改善临床症状,帮助修复胃黏膜、增强体质,疗效持久,预防复发,治疗优势显著。单兆伟教授为第四、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师承孟河医派传人张泽生教授、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传承了孟河、吴门医学流派治疗脾胃病的学术精髓,对胃痛病的治疗有独到见解。借助数据挖掘方法对名老中医的医案进行多角度深入剖析,总结传承其诊疗经验,是近年研究热点。本研究采用地区通用数据处理平台Medcase5.0数据记录挖掘系统分析单兆伟教授诊治胃痛病的经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收集2009年9月-2019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名医堂单兆伟教授诊治胃痛病医案1 107则,涉及患者465例,其中胃脘胀痛433例次、胃脘隐痛384例次、胃痛152例次、胃脘灼痛77例次、胃脘刺痛13例次,共纳入处方1 107首,中药205味。

1.2 筛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首诊主诉中出现“胃痛”“胃脘痛”“剑突下痛”“上腹部痛”等或诊断为“胃痛”的病案;②医案基本信息及数据完整。

排除标准:①重复或信息不完整医案;②中医诊断为胃痛但缺少胃镜及病理检查;③伴其他严重疾病。

1.3 数据清洗

修正原始医案数据的错别字。参照《中医诊断学》对临床症状、病种诊断、病机归纳进行规范,参照《中药学》、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范中药名称。具体原则:①将患者姓名用序号代替,以就诊时间排序,删除个人信息。②病机四字或六字用逗号断句,相同患者在未出现下一明显病机转换时仍然默认为原病机。③症状以阳性体征为主,舌脉分解标注。④对药物名称进行规范,删除煎制法(如先煎)等不必要项目。⑤同一患者按照就诊时间顺序依次录入,同一患者在复诊时未复查胃镜前仍默认为原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

1.4 数据挖掘方法

采用Medcase5.0数据记录挖掘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主要包括两大结构模块:第一模块是数据录入,主要用于“半结构化”实时录入临床医案数据,是中医临床科研常用的代表程式之一;第二模块为数据挖掘,围绕数据记录挖掘拓展系统,展开数据清洗、分析,并作可视化表达。本研究主要利用频数分析挖掘方法,对主症特点、伴随症状、舌象、脉象、病机、方药、胃镜病理结果等进行挖掘运算。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医案1 107则,涉及患者465例,其中男性228例、女性237例,年龄16~81岁,平均年龄(49.74±12.65)岁。结合胃镜病理结果,引起胃痛的常见原因是萎缩性胃炎(830诊次,74.98%)、肠上皮化生(690诊次,62.33%)、低级别上皮内瘤变(530诊次,47.88%)、胆汁反流(391诊次,35.32%)、糜烂(300 诊次,27.1%)、慢性非萎缩性胃炎(152 诊次,13.73%)、反流性食管炎(138诊次,12.47%)等,以上病理结果常于同一诊次中同现。

2.2 临床症状分布

参照《中医内科学》,1 107则医案主诉症状主要有胃脘胀痛、胃脘隐痛、胃痛等7种,主要伴随症状有口干、嗳气、泛酸、泄泻等20种。见表1、表2。

表1 单兆伟教授治疗胃痛1 107则医案主症特点分布

表2 单兆伟教授治疗胃痛1 107则医案伴随症状分布

2.3 病机分布特征

1 107则医案共涉及病机18种,其中脾胃气虚频率最高(70.91%),其次为湿热内蕴(28.27%)、瘀血阻滞(19.60%)、肝胃不和(11.38%)。见表3。

表3 单兆伟教授治疗胃痛1 107则医案病机分布

2.4 常用药物分析

2.4.1 高频药物分布及功效分类

1 107则医案涉及中药205味,频次>50的高频药物有36种,频率>50%的有仙鹤草、白术、太子参、白花蛇舌草、薏苡仁、姜半夏、麦冬,见表4。高频药物功效涉及15类,前5类为补气药、清热药、化痰药、补阴药、止血药,见表5。

表4 单兆伟教授治疗胃痛1 107则医案高频药物分布

表5 单兆伟教授治疗胃痛1 107则医案高频药物功效分布

2.4.2 高频药物与主症相关性

1 107则医案以“胀痛”“隐痛”为关键词进行二次检索筛选,分别建立“胃脘胀痛”(433诊次)、“胃脘隐痛”(384诊次)子库,统计高频药物,并与高频药物分布进行对比。结果胃脘胀痛使用黄芪、佛手频次增加,胃脘隐痛使用黄芪减少。胀痛是气滞作痛的典型特点,因此常用黄芪补气行滞,佛手理气和胃止痛,气行则滞消。见表6。

表6 单兆伟教授治疗胃脘胀痛与胃脘隐痛药物分布

2.4.3 高频药物与病机相关性

1 107则医案以“脾胃气虚”“湿热内蕴”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筛选,分别建立“脾胃气虚”(785诊次)、“湿热内蕴”(313诊次)子库,统计高频药物。结果显示,脾胃气虚使用白芍频次减少,白芍性苦微寒,临床对于脾胃虚弱者应慎用,谨防苦寒伐胃;湿热内蕴使用姜半夏、黄芩频次增加,辛温之姜半夏燥湿化痰和胃,苦寒之黄芩清热燥湿泻火,一温一寒,一升一降,二者相合,寒热平调,辛开苦降,助湿热外泄。见表7。

表7 单兆伟教授治疗胃痛脾胃气虚与湿热内蕴药物分布

3 讨论

3.1 胃痛临床表现复杂,胀痛隐痛多发

1 107 则胃痛病医案中以胃脘胀痛最为多见(39.11%),其次为隐痛(34.69%),伴随症状以口干、嗳气、泛酸、泄泻、寐差多见。单教授认为,胃脘胀痛者辨证多属实证,多见于新病体壮者,常以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得嗳气、矢气则舒,遇烦恼郁怒则痛作或痛甚为主要临床表现,多伴有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秘结等症。胃脘隐痛者辨证多属虚证,多见于久病体虚者,常以胃痛隐隐、痛势徐缓而无定处,或摸之莫得其所、时作时止,饥饿或过劳时易诱发或致疼痛加重,揉按或得食则疼痛减轻为主要临床表现,多伴有纳差、疲倦乏力等症。

3.2 胃痛病机虚实夹杂,治当扶正祛邪兼顾

脾胃虚弱是发病之本,补虚是关键。本研究医案的病机以脾胃气虚最多见(70.91%),最常用药物为补气药(2 457次)。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纳运相合,燥湿相济,升降协调,维持水谷的受纳与腐熟,精微津液的运化及输布功能的正常。《景岳全书》云:“土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衰。”若脾胃虚弱,运化失健,一则气血不生,脏腑失于濡养,胃脘隐痛、空腹为甚、纳差、畏寒、脉细等;二则水谷精微不能运化,酿生湿热、痰浊、食积,进而阻滞中焦,脾胃纳运升降失职,临床表现为胃脘胀痛、嗳气、泛酸、口干苦、泄泻等症。故单教授治疗胃痛,重视健脾益胃,临床常用白术、太子参、仙鹤草、黄芪等健脾益气,麦冬、百合、石斛等养阴益胃。

湿热气瘀是发病之标,祛邪不可缺。病机研究显示,湿热内蕴(28.27%)、瘀血阻滞(19.60%)、肝胃不和(11.38%)为胃痛常见病机,治疗常用药物有清热药、化痰药、利水渗湿药等。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和腐熟水谷。饮食不节是胃痛的常见原因,或过食生冷,寒留中焦;或偏食辛辣、嗜食肥腻炙煿,则蕴湿生热,伤脾碍胃,积滞难消;或过饥过饱,而损伤胃气,均可导致气机阻滞,致胃失和降,临床表现为胃脘胀痛或灼痛、食后加剧。《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有“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气滞湿热日久瘀结胃脘可见刺痛,舌质黯红、舌下静脉迂曲。单教授治疗胃痛重视祛邪,常用治法有清热、化痰、祛湿、行气、活血等。

3.3 组方健脾清化痰湿,随症灵活加减

单教授治疗胃痛之组方扶正祛邪兼施,健脾益气兼顾清热利湿化痰。本研究中使用频率>50%的有仙鹤草、白术、太子参、白花蛇舌草、薏苡仁、姜半夏、麦冬,为单教授治疗胃痛的核心处方。仙鹤草有收敛止血、止痢、补虚之效。太子参补气健脾、生津润肺,为补气药物中的清补之品,单教授喜用此药,认为益气不升提,生津不助湿,扶正不恋邪。白术益气健脾、燥湿利水,为“补气健脾第一要药”。仙鹤草、太子参、白术同用健脾益气为主。《泉州本草》谓白花蛇舌草“清热散瘀,消痈解毒。治痈疽疮疡,瘰疬。又能清肺火,泻肺热。治肺热喘促、嗽逆胸闷”。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肿瘤、抗氧化、保护胃黏膜等作用。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单教授认为,薏苡仁可助参、术健脾益气,又能抗癌散结,是为良药。《主治秘要》称姜半夏“燥胃湿,化痰,益脾胃气,消肿散结,出胸中痰涎”。《本草汇言》载麦冬“清心润肺之药。主心气不足……或脾胃燥涸,虚秘便难”。单教授将二者作对药使用,姜半夏辛温,重在和胃缓冲降逆,引痰湿痞结下行,麦冬清心润肺、益胃生津,二者相伍,燥润相得,胃气得安,湿邪去而不伤阴。

单教授治疗胃痛,辨证论治,灵活加减。胃脘胀痛加黄芪、佛手,胃脘隐痛减黄芪;脾胃气虚减白芍,湿热内蕴加姜半夏、黄芩、麦冬、莪术;萎缩性胃炎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丹参,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加姜半夏、柴胡,减太子参、白花蛇舌草等。胃脘胀痛多见于气滞,故加理气和胃之佛手,单教授还认为胀痛也是脾胃虚弱表现,《景岳全书·腹胀腹痛》有“寒胀多,热胀少,皆主于脾胃。故凡小儿肚腹或胀或痛,虽曰多由积滞,然脾胃不虚,则运化以时,何致作胀?是胀必由于虚也”,故加黄芪补气助运,胃脘胀痛者黄芪使用频率为40.65%,明显高于胃脘隐痛的23.18%。湿热内蕴者单教授用姜半夏配黄芩,辛开苦降清化湿热,加麦冬防辛温苦燥伤阴,加莪术活血化瘀,防湿热蕴结而致气滞血瘀,体现治未病理念。单教授认为,萎缩性胃炎病机为脾虚夹热毒瘀结,治以益气健脾、清热活血化瘀能有效减轻萎缩性胃炎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对胃黏膜萎缩有一定改善作用。组方用仙鹤草配白花蛇舌草清解郁热、抗瘤散结;白术配太子参健脾益气;薏苡仁配姜半夏、麦冬化痰祛湿,加丹参以增化瘀功效,扶正与祛邪并施;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其病机脾虚夹痰湿气滞,组方用白术配仙鹤草健脾益气,姜半夏配薏苡仁化痰祛湿,太子参配麦冬、百合益气养阴,加用柴胡以增行气功效,标本兼顾。

4 结语

本研究以单兆伟教授治疗胃痛医案为对象,以计量性趋势数据解构研究为手段,发现单教授对胃痛病机的认识以脾胃气虚为病之本,湿、热、痰、瘀、气之邪为病之标。治疗重视补益脾胃、标本兼顾,常用补气、清热、化湿、滋阴等法。核心处方为仙鹤草、白术、太子参、白花蛇舌草、薏苡仁、姜半夏、麦冬。临床辨证辨病结合,药随病变,法随病转,为后学临床辨证治疗胃痛病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太子参胃痛医案
五灵脂蒲黄散止胃痛
太子参品种栽培特性及其高产配套技术研究
突然胃痛不用慌 按压至阳来帮忙
医案聊斋续篇 吐泻案
医案聊斋续篇 晨泄案
浅谈藏医盐敷治疗胃痛的护理
正交设计优化太子参ISSR—PCR反应体系
新加香薷饮医案6则
古医籍中刺络放血医案浅析
针刺足三里加口服良附丸治疗寒邪客胃型胃痛6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