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伟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100083)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1]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政元素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头戏,且学界的相关研究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4]。然而,要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紧密结合,形成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格局,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目标,就需要基于受众群体的特征和专业特色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研究。因此,在各高校积极探索课程思政之际,笔者拟以新时期大学生群体特征和会计学专业特征为切入点,研究和探讨高校课程思政,以期为高校开展“大思政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首先,从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的关系上来看。2019年,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5]课程思政是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强调在传授知识、技能等的过程中渗入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之“盐”融入专业课教学之“汤”中,以实现立德树人,“润物细无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学之间并非孤立或对立的关系,相反,在思政教育给予的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下,还能有效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提升,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并进一步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融合[6]。因此,课程思政是国家教育大势与现实需求的综合体现,在专业课教学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发挥专业课教师对学生信仰信念塑造和价值引领的作用,便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从新时期大学生群体的特征上来看。当前,在校的大学生群体多为“95后”和“00后”,其主要特征,如图1所示。
图1 新时期大学生群体主要特征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的大学生群体往往更容易形成对新媒体的过度依赖,从而致使其独立思考能力下降;如若放任一些不良思想或文化通过新媒体对其进行渗透,则容易使大学生产生一些不良思想和行为。因此,正确引导大学生群体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其爱国热情等,对其成长和成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只有当大学生群体将所学习到的正向教育理论内化为其成长成才的信念和意愿时,高校的教育目才得到了有效实现[7]。因此,对新时期大学生群体进行思政教育,应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遵循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让大学生在产生共鸣的同时接受教育。为此,一条有效且易于被接受的途径便是——在专业课教学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让专业的理论原理幻化成生动的道理。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实现对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引领,乃是新时期高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议题。
最后,从会计学专业特征上来看。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类专业课程“在课程教学中……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8]。而会计学属于管理学大类,因而,在会计学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研究和探索乃大势所趋,符合新时期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新要求。此外,会计学专业通常注重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且能够掌握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理论以及会计学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相较于其他学科,会计学专业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其与思政元素具有天然的联系和相融优势。具体而言:第一,讲求诚信是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为会计从业人员需要具有合理估计和评判企业财务状况等的能力,并能在财务报表中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如果成为注册会计师,还需要保持专业独立性等。第二,遵纪守法是会计从业人员应该坚守的底线,同时还需要遵守会计准则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等。第三,通过对现实中屡有出现的财务造假事件等的反思,可以发现,在会计人才培养之初强化思政教育尤为必要,因为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可以发挥育人力量,使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步入职场后,仍能“守住初心”“坚守住专业底线”。因此,加强会计学专业的思政教育势在必行。
笔者将以会计学专业为例,从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术视野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三个维度,对新时期高校的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价值意蕴进行探讨。
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可以使教学模式得以改进、教学理念得以重塑、教学评价方式得以创新、师生素养得以提升,最终能够较大提升专业课的教学质量。一方面,思政元素涉及的范围较广,既包括会计学专业和会计行业领域的国家发展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也包括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和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以及具体实践中的道德问题等。因此,思政元素广泛的涉及范围,促使专业课教学不应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还可以结合具体实践来使教学内容得以丰富和拓展。另一方面,思政元素多为时事热点,也是大学生群体平时较为关注的话题,学生对此普遍具有较大的兴趣和较高的积极性,因而,师生良好的教学互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专业课教学质量的较大提升。
在经济管理学领域,良好的学术研究通常强调“顶天立地”和“讲好中国故事”。正如上文所述,会计学专业的思政元素涉及国家发展战略等内容,因此,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的传播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前沿性的学术方向,进而助力学生拓展学术视野,开展“接地气”的学术研究。
课程思政并非强调授课教师的灌输式教导,而是注重让学生参与到整个过程之中。例如,授课教师在设计某些课程思政环节时,可通过增加小组讨论和学生分享等形式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能学到专业理论知识,又能加深对思政内容的理解;而且这种引导学生体验和学习的方式,更适合新时期大学生群体的行为习惯,因而也有助于对学生良好学习方式和能力的培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教学团队(以下简称“会计系教学团队”)在专业课融入思政元素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并积极向专业课与思政教育“多维呼应、相互支撑和交融补益”的教学模式迈进。
1. 与时俱进,增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感
要增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感,应紧跟时代浪潮,以重要的历史时点为思政教育契机,立足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国情语境等,深挖专业课教学中的思政元素[9]。因为重大历史事件能够跨越时空给人以精神感召,促进人的精神成长,从而引导人们进行深入的思考甚至改变人们的认知。可见,重大历史事件所产生的育人效应颇为显著[10]。鉴于此,会计系教学团队注重把握时代契机,努力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爱民的家国情怀。例如,《会计学》课程是院级平台专业课程,也是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重点课程。2019年秋季学期该课程授课期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会计系教学团队尝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以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等融入《会计学》课程的教学之中。会计学学科中一个重要的思想是平衡,而平衡思想的重要体现就是“借贷记账法”,会计系教学团队通过布置“生活中‘T’型账户”的思考题引领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借贷关系进行思考,并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及“女排夺冠”“国庆阅兵”等重大热点事件展开讨论,学生在此过程中砥砺了家国情怀,激发了使命担当。可见,专业课融入思政教育既要结合专业特色,同时也要实现思政元素的与时俱进性,并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点,以使思政教育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2. 发掘特色,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现实生活中屡有出现的财务造假事件对会计学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学生在刚接触到会计学知识时就树立起正确的职业操守意识,会计系教学团队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并侧重在此方面进行思政元素的挖掘。例如,《会计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章节就是“财务报表分析”,教师在讲授完基本的财务分析知识之后,通过采取案例讲授的形式来进行思政教育,如以“××咖啡”造假事件为例,向学生展示了常见的财务舞弊行为,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于“不做假账”等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的认知;同时,基于上述内容引出“诚信”等重要的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内容。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巩固了专业知识,又深刻认识到会计从业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既是其职业生涯的生命线,也会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3. 依托技术,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为了以新时期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感染力,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会计系教学团队注重利用新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例如,《公司治理》课程授课期间正值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阶段性成果和全世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中国方案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国家治理的强大力量。在讲到“集团与跨国企业治理与制度规范”这一章节时,会计系教学团队在案例学习中加入了“从新冠抗疫看国家治理与自我管理”的主题讨论,并从大国担当和世界命运共同体视角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此外,会计系教学团队还十分注重引导学生将其感兴趣的多媒体资源和对于自我管理的探讨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展示,同时,教师加以引导分析,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多个维度与学生就为人之道一起展开探讨。新媒体技术在课程思政中的运用既实现了教育技术的与时俱进,又提升了专业课融入思政元素的吸引力[11]。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12]教育者先受教育是课程思政的前提,一方面,教师自身的良好修养和一言一行会为学生树立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专业课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成效与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思政水平密切相关。教师作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为了更好地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只有深谙思政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思政教育水平,才能够实现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鉴于此,会计系教学团队尝试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
1. 团队合作研修,优化课程思政
为了强化专业课融入思政教育的落实环节,会计系教学团队牢牢把握单位和部门组织的集体学习机会,定期开展研讨会来深挖思政素材。按照“专业思政目标—课程思政目标—章节思政目标”的思路,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思政元素的挖掘工作,从授课方式、授课内容、学术研究、时事热点和学生反馈五个维度展开讨论,集思广益。
2. 参加培训交流,提质课程思政
会计系教学团队注重专业课思政元素的与时俱进性,并积极引导团队成员强化思政理论学习。例如,会计系教学团队成员经常参加校内外优秀思政教师的培训讲座,并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名家讲座、名师示范课堂观摩、教学名师交流点评和学术沙龙等方式进行“持续化、经常化和长期化”的教学交流培训。此外,会计系教学团队中的绝大多数成员是党员,因而,成员们还经常利用会计系党支部会议的学习交流机会,积极展示思政教育成果,通过其他党员成员的反馈,在政治理论层面进一步提升认识和高度。
3. 深入企业实践,增效课程思政
2020年9月,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13]思政元素并不是简单地从抽象的理论概念中提取出来的,而应该是在社会实践之中寻找[14],从社会实践与学科知识的结合中去寻找,打好理论与实践的育人“组合拳”。为此,会计系教学团队经常深入企业调研,探寻“鲜活的思政元素”,并通过党支部互联共建等形式,进一步强化实践中的思政认识。
4. 发挥模范作用,助力课程思政
会计系教学团队注重发挥党员成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专业课思政元素的挖掘过程中,党员成员积极带头,非党员成员也进一步提升了思想认识和政治理论高度,纷纷表现出向党组织靠拢的强烈意愿。由此可见,专业课融入思政元素所发挥的作用,对党员和非党员成员都产生了促进其思想理论提升的积极影响。
新时期高校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积极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学同向同行,提高课程思政的学生内化认同度,强化课程思政的专业特色差异性,持续推进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创新,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能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而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