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地理试题中“中国文化”命题分析与2022年备考策略

2022-07-31 06:34湖北翁成福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2年3期
关键词:中国文化研学文化遗产

湖北 翁成福

(作者单位:湖北省恩施市第三高级中学)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提出“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内容”,因此,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是适应新高考改革的需要。“中国文化”内容在近几年的高考复习备考中越来越受重视,对该内容的考查不仅提升了师生的文化素质,还能树立中华儿女的民族文化自信,增强国家自豪感,使“中国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

一、2021年高考地理试卷中有关“中国文化”的试题分析

2021年高考全国共有17套地理试卷,由于重庆市高考地理试题暂未公布,笔者现对2021年高考地理试卷中有关“中国文化”的地理试题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2021年高考地理试卷渗透“中国文化”的地理试题统计

1.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及类型分析

2021年全国高考地理试卷中渗透“中国文化”的素材类型共有12种,试卷渗透的“中国文化”素材均以物质文化为主。在分类上以中国传统建筑、中国革命文化及中国古代科技类的“中国文化”素材为主,中国传统民俗、中国传统艺术及中国传统文学类素材的应用也有所涉及。

2.试题考查知识点分析

2021年高考地理试卷中“中国文化”素材考查了高中地理中的多个主干知识点,从考查的知识点分类上看,涉及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识点总体上较均衡。选做题中考查的“中国文化”试题主要为旅游地理;人文地理上考查的知识点主要为区域(工业、农业、聚落、交通)发展等内容;自然地理上考查的知识点主要为自然地理要素特征的相关知识。

二、典例剖析

1.中国传统工艺

中国传统工艺是指世代相传,具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以及完整工艺流程,采用天然材料制作,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工艺品种和技艺。如红木家具、油纸伞、陶瓷、宫灯、粮画、岩(壁)画、中国山水画、腌(咸)菜等,这些传统技艺充满地方特色、承载着人们的智慧,也成为了高考试题的选材来源。

(1)真题赏析

【例1】(2021年海南卷,11~13题)“灶的南面置大水缸,俗名七石缸,半埋地中,用以储井水,西北又是一只,则是腌莱缸……”(摘自《鲁迅的故家·灶头》)。浙江绍兴人喜食腌莱,素有“腌储咸菜御冬”的古风,也是会“过日子”的象征。据此完成11~13题。

11.绍兴地区腌制咸菜的时节最适宜在

( )

A.春分日

B.霜降(10月23日前后至11月6日前后)

C.冬至日

D.处暑(8月23日前后至9月6日前后)

12.绍兴常年盛行腌制和食用咸菜习俗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

A.冬季漫长 B.夏季湿热

C.秋季多台风 D.地下水盐度高

13.做大做强绍兴腌菜产业的主要措施是

( )

A.传承传统工艺 B.委托外地加工

C.薄利多销 D.打造品牌

【答案】11.B 12.B 13.D

(2)备考指导

试题以某地区某种优秀的传统技艺或者承载着传统工艺的手工品为背景材料,考查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设问上主要要求学生能对相关工艺生产的区位因素进行分析、对传承工艺面临的困难提出保护或发展措施。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理解传统工艺品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要理解传统工艺传承的意义主要是其文化内涵;另外做题时要特别注意结合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对生产工艺发展的影响。

2.中国传统民居

中国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形式,作为人类居住、活动的场所,是人类创造的人文景观,蕴含着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其形成和发展深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地域广阔,自然地理环境千差万别,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筑形式,这种传统的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高考考题中已经出现的中国传统民居有桂林江头洲村、安仁古镇、丽江古城、陕北的地坑院、客家民居、凤凰古城、川西林盘等。

(1)真题赏析

【例2】(2021年福建卷,11~13题)下图示意黄土高原某地区考古挖掘出的古聚落遗址,遗址中有许多黄土烧制的陶器。仰韶文化晚期,我国亚热带—暖温带界线南移。在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双重影响下,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为避免坍塌,窑洞宽度须小于窑顶黄土厚度。据此完成11~13题。

11.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气候趋向

( )

A.冷湿 B.冷干

C.暖湿 D.暖干

12.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是由于

( )

A.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

B.人口增长迅速,耕地不足

C.蓄水技术提高,供水充足

D.土壤肥力下降,作物减产

13.龙山文化时期,该地区坡地的窑洞平面形态最可能是下图中的

( )

【答案】11.B 12.A 13.A

(2)备考指导

试题往往以中国优秀的传统民居为切入点,分析传统民居当地的气候、水文、植被、地形、土壤等对聚落的影响,考查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解答本知识点时要注意结合当时民居产生时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一般原则是就地取材、适应和改善当时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要围绕当地的区域特征进行分析解答。

3.中国诗词书画

中国的诗词书画,尤其是描述山水、节气、天气的诗句和寄情于山水的书画,是中华文化美学的体现,受到地理环境的直接影响,作品具有明显的地域、时节特征。如高考试题中出现的粮画、清明上河图、中国山水画、中华“福”字、唐诗等。

(1)真题赏析

【例3】(2021年北京卷,1,2题)我国某镇利用当地主产的粮食制作粮画,打造粮画小镇。图a是M学校设计的小镇地理位置指示牌,图b是该校设计的四条“行走的思政课”精华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a

b

1.该镇

( )

A.位于北京东南方向

B.地处华北平原

C.粮画原料主要是稻米

D.水路交通便捷

2.图中最短的精华路线里程约为

( )

A.5千米 B.10千米 C.15千米 D.20千米

【答案】1.B 2.B

(2)备考指导

试题往往以典型的诗词和优秀的书画等为背景材料,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对诗词书画中所体现地理知识(如时节、天气、气候等)的理解力和地理事物(如典型的天气现象、气候特点、时节特点以及与天气等相联系的农业活动、物候现象等)的认知力,主要考查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解答该知识点时要注意掌握各地、各民族的突出地理特征和民俗特点,要围绕当地的区域特征进行分析解答。

4.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创造并传承的独特的农业生产系统,这些系统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和独特的生态与文化景观等,对我国农业文化传承、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功能拓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我国悠久灿烂的农耕文化历史,加上不同地区自然与人文的巨大差异,创造了种类繁多、特色明显、经济与生态价值高度统一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如在近几年的考题中出现的云南红河哈尼梯田、贵州省从江县侗族村寨“稻—鱼—鸭”农业生态系统。

(1)真题赏析

【例4】(2021年福建卷,18题)数百年来,贵州省Z侗族村寨在密林中土层较厚的地方修建高埂梯田(下图),种植品种多样的糯稻,并在稻田里养鱼养鸭,形成“稻—鱼—鸭”农业生态系统,2011年被列为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地。与一般水稻相比,当地糯稻具有高杆(成熟时稻株高达2米左右)、耐阴、耐寒的特点。每年11月,丰收的糯稻晾晒在禾架上,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1.从梯田位置角度,分析Z村在种植水稻时,选择品种多样糯稻的原因。

2.稻田的田埂通常高约0.4米。解释Z村“稻—鱼—鸭”系统中,梯田田埂高达1.5米的现象。

3.稻谷通常铺置于地面晾晒。从气候和地形角度,分析每年11月Z村利用禾架晾晒糯稻的原因。

4.简述Z村在发展乡村旅游中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1.梯田位于海拔较高的群山密林间,气温较低,日照时间较短;糯稻耐阴、耐寒;不同梯田朝向和海拔不同,光热组合多样。

2.高埂增加梯田的蓄水量,利于抵抗干旱,且可养殖更多鱼鸭;足够的鱼鸭粪可满足糯稻生长的养分需要,降低生产成本;糯稻稻株高达2米,可适应深水梯田环境。

3.11月光照较弱,气温较低,晾晒需要时间较长;Z村地势起伏大,平地少;禾架晾晒可通风透气,缩短晾晒时间且节省土地。

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保护意识;保护森林资源,减少水土流失;做好景区规划,控制旅游人数。

(2)备考指导

试题往往以某地优秀的农业文化为背景材料,涉及的主要考点是关于农业区位条件、农业生产特征、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遗产的开发与保护等,主要考查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复习该知识点时要注意发展农业的“因地制宜”原则,在当前背景下如何保护与开发农业文化遗产。

三、“中国文化”核心考点预测

表2 “中国文化”核心考点预测

四、备考策略

1.聚焦学科主干知识,培育学科素养

“中国文化”内容在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中主要是以典型的“中国文化”素材作为情境材料,设问上重点考查地理学科主干知识与地理思维方式,以实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弘扬“中国文化”的目的。所以高考地理复习备考“中国文化”知识内容不是对典型文化素材的记忆和背诵,而是掌握“中国文化”素材中所隐含的高中地理学科主干知识内容。因此,在地理复习备考中不能对“中国文化”刻意追求,杜绝大量收集典型文化素材进行猜题、押题,对解答“中国文化”类试题,要从“中国文化”素材切入,聚焦学科主干知识,强化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与地理解题方法能力的培育。

2.开展研学旅行,构建“地理眼”

新高考背景下的地理高考题会更加重视体现“关注生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思想即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理念,所以地理备考不能局限于教材,需要师生重视开展研学旅行来构建学生的“地理眼”。“中国文化”考点的备考上地理老师可以根据地理学科特点和学科知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内容开展研学旅行,如文化遗产研学旅行、古村落或传统建筑研学旅行、中国革命文化研学旅行、传统艺术研学旅行等。“中国文化”主题的地理研学旅行活动,主要是通过“中国文化”的参观游览、调查研究、手工制作、讲座论坛、演艺表演等形式,将地理理论知识与地理实践相结合,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地理知识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树立国民文化自信和自尊。

3.典型“文化遗产”案例培养地理学科关键能力

由2021年高考真题分析可知,地理试题中的“中国文化”素材主要为文化遗产,特别是物质文化遗产(如遗址、传统建筑、古代科技、诗词书画(如青绿山水画)、传统工艺艺术品、民俗文化、文献等)。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典型文化遗产素材深度开发校本教材应用于地理教学中,研究文化遗产在高考试题及模拟试题中的考查方向,掌握文化遗产中的地理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利用典型“文化遗产”案例培养地理学科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

此成果属于: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专项资助重点课题“基于微课程的高中地理微专题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效果研究”(项目编号:2020ZA44)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中国文化研学文化遗产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与文化遗产相遇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Tough Nut to Crack
研学之旅
以《最蓝的眼睛》为例看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