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李跃进
(作者单位: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
在历年高考中,许多地理试题以地球运动的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地球运动的规律及其地理意义,其中日出、日落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解答日出、日落问题是高考的高频考点。那么,在地理试题中如何解答日出、日落问题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对自己在地理教学中解答日出、日落问题的案例进行具体分析,以当引玉之砖,供读者参考。
1.根据经度和纬度判断日出、日落的早晚
影响日出、日落早晚的因素主要有经度和纬度。经度影响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实质就是地方时早晚的影响;纬度影响是由地球公转造成的,实质就是昼夜长短的影响。可以分为三种情况:第一,两点在同一条纬线。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考虑经度因素,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日出早、日落早,如图1所示,B点比A点日出早、日落早(不考虑跨日界线因素)。第二,两点在同一条经线。二分日,全球昼夜长短相同,均为昼夜平分,两点同时日出同时日落;非二分日,由于不同纬度昼夜长短不同,考虑纬度因素,白昼越长则日出越早、日落越晚,白昼越短则日出越晚、日落越早,如图1所示,A点比C点日出早、日落晚。第三,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纬线,也不在同一条经线,如图1所示的B点和C点。需要综合考虑经度和纬度两种因素。因此,根据经度和纬度可以判断日出、日落早晚(见图1)。
图1 经度和纬度对日出、日落早晚的影响示意图
【例1】图2是我国北京、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示意图。一架飞机某日11时(北京时间)从北京起飞,飞行3小时30分钟到达乌鲁木齐,该日北京的昼长为14小时19分钟,乌鲁木齐的昼长为14小时43分钟。
图2 我国北京、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示意图
下列关于该日北京与乌鲁木齐日出、日落早晚的比较,正确的是
( )
A.北京日出比乌鲁木齐早,日落比乌鲁木齐晚
B.北京日出比乌鲁木齐晚,日落比乌鲁木齐早
C.北京日出、日落均比乌鲁木齐早
D.北京日出、日落均比乌鲁木齐晚
【答案】C
【解析】考虑经度因素,北京(116°E)位于乌鲁木齐(88°E)东边,而且经度相差28°,北京比乌鲁木齐日出早1小时52分钟、日落早1小时52分钟。考虑纬度因素,该日北京的昼长(14小时19分钟)比乌鲁木齐的昼长(14小时43分钟)短24分钟,北京比乌鲁木齐日出晚12分钟、日落早12分钟。综合考虑经度和纬度两种因素,北京比乌鲁木齐日出早1小时40分钟、日落早2小时4分钟。故选C选项。
2.根据地势和大气判断日出、日落早晚
影响日出、日落早晚的因素还有地势和大气。地势影响是由地球形状、地势高低造成的;大气影响是由光的折射造成的。考虑地势因素,地势越高则看到的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地势越低则看到的日出越晚、日落越早,例如,与地面相比飞机上看到的日出早、日落晚。原因是: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地势高处看到的地平线远,地势低处看到的地平线近(见图3甲);地形高低起伏,地势高处无障碍物、视野开阔,地势低处有地形阻挡、视线受阻(见图3乙)。考虑大气因素,地表有大气层比无大气层日出早、日落晚。原因是:若地表无大气层,由于太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地球上M点的人在太阳到达S点(地平线)时看到日出、日落;若地表有大气层,由于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作用,地球上M点的人在太阳到达S′点(在地平线以下)时看到日出、日落(见图3丙)。因此,根据地势和大气可以判断日出、日落早晚(见图3)。
图3 地势和大气对日出、日落早晚的影响示意图
【例2】2018年国庆长假期间,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赴我国东南某地进行野外考察,图4是该小组考察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
图4 某小组考察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
由此可知,甲、乙、丙、丁四地中能最早看到日出的是
(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国庆长假期间,太阳直射南半球,该区域位于我国东南部,应日出于东南方向。由图4可知,甲地、丁地东南方向均有山顶或山脊阻挡视线,看到日出时间较晚;丙地东南方向虽然没有山顶或山脊阻挡视线,但是海拔较低,看到日出时间也较晚;乙地位于山顶,四地中海拔最高,没有地形阻挡视线,看到日出时间最早。故选B选项。
1.根据昼夜长短计算日出、日落时间
昼夜交替周期为1个太阳日=24小时。其中,白昼可以分为上午和下午,由日出到12时为上午,由12时到日落为下午,上午和下午关于12时对称;黑夜可以分为上半夜和下半夜,由日落到0时(或24时)为上半夜,由0时(或24时)到日出为下半夜,上半夜和下半夜关于0时(或24时)对称。由此可知,日出时间+日落时间=24时,日出时间=12-昼长/2=夜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24-夜长/2,公式中的日出、日落时间均为当地的地方时。因此,根据昼夜长短可以计算日出、日落时间(见图5)。
图5 昼夜交替周期示意图
【拓展】昼夜长短计算的对称规律:①根据纬度对称性的特点计算,关于赤道对称的两条纬线,一条纬线上的昼长等于另一条纬线上的夜长;②根据日期对称性的特点计算,一年中同一地点关于二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昼夜长短状况相同,关于二分日对称的两个日期昼夜长短状况相反。
【例3】对跖点是地球同一直径的两个端点。已知M地(20°S,70°W)与我国海口市是对跖点,M地一年中最大昼长为13时13分。
由此可知,海口市夏至日的日出时间是
( )
A.6时36分30秒 B.7时12分30秒
C.5时23分30秒 D.4时09分30秒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M地与海口是对跖点,即M地地理坐标是(20°S,70°W)、海口地理坐标是(20°N,110°E)。M地与海口位于关于赤道对称的两条纬线上,同一日期这两个地方昼夜长短相反,因此,海口夏至日的昼长与M地夏至日的夜长相等;夏至日与冬至日是关于二分日对称的两个日期,同一地点这两个日期昼夜长短相反,因此,M地夏至日的夜长与M地冬至日的昼长相等;海口夏至日的昼长与M地冬至日的昼长相等。由题意可知,M地位于南半球,一年中最大昼长13时13分应在冬至日,即M地冬至日的昼长为13时13分,因此海口夏至日的昼长为13时13分、日出时间为5时23分30秒。故选C选项。
2.根据晨昏线地方时计算日出、日落时间
日出时间是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日落时间是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同一纬线各地昼夜长短状况相同,日出、日落时间相同。地方时的计算方法是:第一,定已知点。已知点就是既知道经度又知道地方时的点,为计算未知点的地方时作参照点。第二,定经度差。经度差就是未知点与已知点的经度差,遵循“同经相减、异经相加”原则。第三,定时差。时差就是未知点与已知点的地方时差,经度差15°则地方时差1小时,经度差1°则地方时差4分钟。第四,定方向。方向就是未知点与已知点的相对东西方向,两点均是东经则度数大的在东边,两点均是西经则度数大的在西边,一点是东经而另一点是西经则东经在东、西经在西。第五,定地方时。地方时就是所求的未知点的地方时,将已知点的地方时加上或减去两点时差,遵循“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因此,根据晨昏线地方时可以计算日出、日落时间(见图6)。
图6 画数轴计算地方时示意图
【拓展】①光照图中的已知点。昼半球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时,夜半球中央经线地方时为0时或24时,晨线与赤道交点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地方时为18时,晨昏线与极昼圈切点地方时为0时或24时,晨昏线与极夜圈切点地方时为12时,太阳直射点地方时为12时。②特殊的日出、日落时间。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全年日出为6时、日落为18时;二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全球日出为6时、日落为18时;极圈内极夜后首次日出的日出为12时,极昼后首次日落的日落为0时或24时。
【例4】图7是某日地球光照图。
图7 某日地球光照图
甲地日出时间和乙地日落时间分别是
( )
A.4时、20时 B.10时、20时
C.4时、14时 D.10时、14时
【答案】C
【解析】由图7可知,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度为150°E、地方时为6时,甲地、乙地的经度分别为120°E、150°W,可求得此时甲地、乙地的地方时分别为4时、10时;甲地、乙地均位于晨线上,晨线上的地方时就是该地的日出时间,可判断甲地、乙地的日出时间分别为4时、10时,进一步可求得乙地的日落时间是14时。故选C选项。
1.根据太阳直射点位置判断昼夜交替地区的日出、日落方位
太阳直射点位置决定昼夜交替地区的日出、日落方位,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太阳就东偏哪个方向升起、西偏哪个方向落下。具体而言,太阳直射北半球,则昼夜交替地区日出于东北、日落于西北(见图8甲);太阳直射赤道,则全球日出于正东、日落于正西(见图8乙)(极点除外);太阳直射南半球,则昼夜交替地区日出于东南、日落于西南(见图8丙)。因此,根据太阳直射点位置可以判断昼夜交替地区的日出、日落方位(见图8)。
甲
乙
丙
【例5】图9是地球公转线速度变化图。
图9 地球公转线速度变化图
当地球公转线速度为N时,该日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的日出、日落方位分别是
( )
A.东北、西北 B.东南、西南
C.东北、西南 D.东南、西北
【答案】A
【解析】由图9可知,当地球公转线速度为N时,一年中地球公转速度最慢,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远日点附近,应为7月初;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昼夜交替地区日出于东北方向、日落于西北方向,因此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的日出、日落方位分别是东北、西北。故选A选项。
2.根据太阳直射点位置判断极昼地区的日出、日落方位
太阳直射点位置决定极昼地区的日出、日落方位,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的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极昼地区(极点除外)0时(或24时)太阳就正什么方向升、正什么方向落。具体而言,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则极昼地区(北极点除外)0时(或24时)太阳正北升、正北落(见图10甲);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太阳直射南半球,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则极昼地区(南极点除外)0时(或24时)太阳正南升、正南落(见图10乙)。因此,根据太阳直射点位置可以判断极昼地区的日出、日落方位(见图10)。
图10 极昼地区太阳视运动示意图
【例6】图11是某地(66°34′N,120°E)在一天24小时中太阳高度的变化示意图。
图11 北极圈上某地一天中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
在①时刻太阳位于该地的
( )
A.正东 B.正西 C.正南 D.正北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该地位于北极圈,出现了极昼现象,因此该日为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由图11可知,该地在①时刻太阳高度为0°,是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小值,因此该地在①时刻的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综上所述,该地在①时刻太阳正北升、正北落,即太阳位于该地的正北方向。故选D选项。
日出偏角是指日出时刻太阳方位与正东方向的夹角(见图12中的α),日落偏角是指日落时刻太阳方位与正西方向的夹角(见图12中的β),由对称规律可知日出偏角(α)与日落偏角(β)相等。
图12 夏至日北半球某地日出、日落偏角示意图
1.根据日期判断日出、日落偏角的变化规律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使得同一纬度不同日期日出、日落偏角不同。二分日日出、日落偏角最小(0°),即日出于正东、日落于正西;二至日,日出、日落偏角最大,即夏至日向北偏角最大,冬至日向南偏角最大,不同纬度偏角最大值不同;由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春分日,日出、日落偏角变化依次为向北偏角增大、向北偏角减小、向南偏角增大、向南偏角减小。因此,根据日期可以判断日出、日落偏角的变化规律,日出、日落偏角与太阳直射点纬度呈正相关。
【拓展】列表说明北京(39°54′N)在不同节气的日出、日落偏角的变化(见表1)。
表1
【例7】图13为嫦娥五号11个重大任务流程示意图。
图13 嫦娥五号11个重大任务流程示意图
在嫦娥五号成功发射到返回器安全着陆期间,海南文昌的日落偏角变化规律是
( )
A.西偏南逐渐变大
B.西偏南逐渐变小
C.西偏南先变大后变小
D.西偏南先变小后变大
【答案】A
【解析】由图13可知,嫦娥五号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成功发射,12月17日1时59分返回器安全着陆。在此时间段内太阳直射南半球,海南文昌日出于东南、日落于西南;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海南文昌日出、日落偏角逐渐变大。因此,海南文昌的日落偏角变化规律是西偏南逐渐变大。故选A选项。
2.根据纬度判断日出、日落偏角的变化规律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使得同一日期不同纬度日出、日落偏角不同。赤道上日出、日落偏角最小,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极昼圈和极夜圈日出、日落偏角最大(90°),即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日出于正北、日落于正北,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日出于正南、日落于正南;由赤道向极昼圈和极夜圈随纬度的增加,日出、日落偏角逐渐增大。因此,根据纬度可以判断日出、日落偏角的变化规律,日出、日落偏角与观察点纬度呈正相关。
【拓展】列表说明二至日在不同纬度的日出、日落偏角的变化(见表2)。
表2
【例8】泰山玉皇顶(36°16′N,117°06′E)观日出是泰山旅游的一个重要项目。图14是四地二分二至日日出偏角与正午太阳高度关系图。
图14 四地二分二至日日出偏角与正午太阳高度关系图
推断夏至日泰山玉泉顶日出偏角应在
( )
A.东偏北23°26′以下
B.东偏北23°26′~25°42′
C.东偏北25°42′~31°16′
D.东偏北31°16′以上
【答案】C
【解析】由图14可知,①的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应位于赤道;②的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应位于北回归线;③的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为50°,且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冬至日,应位于40°N;④的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0°,应位于南极圈。因此,泰山玉皇顶(36°16′N)的纬度介于②③之间。由图14可知,夏至日②的日出偏角为东偏北25°42′,③的日出偏角为东偏北36°16′;由日出、日落偏角的变化规律可知,同一日期日出、日落偏角与观察点纬度正相关,夏至日泰山玉泉顶日出、日落偏角应介于②③之间。因此,夏至日泰山玉皇顶的日出偏角为东偏北25°42′~31°16′。故选C选项。
在地理学科中,日出、日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自然地理现象,它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必须熟练掌握日出、日落问题的解答方法,上述方法有时还可以混搭使用。日出、日落问题的解答要结合试题的图文信息,联系所学的地理知识,从多层次、多方位、多维度进行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