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球运动”单元复习教学探究

2022-07-31 06:28安徽马其虎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2年3期
关键词:考查太阳核心

安徽 马其虎

(作者单位:芜湖市第十二中学)

一、研读指导文件,明确具体要求——【研】

以“地球运动”为例,本单元的“关键要求”摘录如下:

【内容要求】明确学什么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教学提示】明确怎么学

提倡用“任务驱动”“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等方法,设计特定的学习情境。

【学业要求】明确学习程度

学生能够结合地球运动分析现实世界的一些自然现象、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能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说明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人地协调观)

【学业质量】明确达标要求

能够运用地球运动规律,解释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

【命题建议】明确怎么考

测试内容:要从整体上把握内容的结构性和关联性,避免从孤立的、过细的知识点角度选择测试内容。

具体任务:要突出地理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技能的运用。

试题情境:应包括联系学生日常生活的情境,地理与生产联系的情境以及地理学术情境。要把具体任务尽可能放在真实、复杂的现实情境之中。要拓宽素材来源渠道,对于学术性情境,要注意表达的通俗性。

通过对关键语句和关键词的罗列,研读指导文件,领悟单元内在的核心素养内涵,找到教学方向感,为细化教学内容,制订科学的教学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二、细化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案——【备】

1.制定教学策略

根据“提倡用‘任务驱动’‘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等方法设计特定的学习情境”这一教学提示,笔者选用了“任务驱动”方式设计单元学习情境。利用教学当日(如10月19日)和授课当时(如15:00),解决学生当地(如芜湖市)的地理问题,以问题式教学、逆向式设计贯穿整个单元复习。意图是让学生在最为熟悉的情境下认识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

2.构建单元教学思维框架

在落实“学业要求”上,将教学内容细化为八大方面;在落实“教学提示”上,教学策略以“任务驱动型”问题式教学为主,教学高度为水平4,如图所示。

3.制订任务清单

笔者以10月19日15时为教学时间,列出学校所在的芜湖市主要的“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问题清单。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建立关联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变化时空条件,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三、紧扣核心要素,抓住关键环节——【学】

1.确定单元核心要素和关键环节

笔者认为“地球运动”单元的核心要素是“直射点”,关键环节是“回归运动”。直射点的位置、方位和动向分别对应“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分布问题、朝向问题和变化问题,几乎涵盖整个单元核心知识体系。

2.确定难点突破策略

一端为任务清单,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完成;一端是本单元知识体系,需要学生构建,两者间需要“架起桥梁”。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清单”的过程中,制定突破策略要始终抓住以下两点:

一是以图为载体,利用光照图、直射点回归运动图反复对比,获得结论;

二是以“直射点”为纽带,建立任务关联。举例如下:

课例:太阳高度与日影问题

(1)日变化突破策略

第一步,选取北回归线以北(下左图)和南回归线以南(下右图)两个范围,进行时空对应(东晨时,参照6时;西昏时,参照18时),注意午时朝向差异,并探究直射点的方位与正午朝向的关系;

第二步,画出10月19日A、C地区日出、正午、日落太阳方位,探究日出(落)方位和地方时与直射点半球位置的关系;

第三步,在此基础上,再选10时、14时,让学生找出太阳方位,强化认识;

第四步,画出各时段日影朝向,探究日影长短与太阳高度、地方时的关联;

第五步,思考回归线之间(热带)二至日正午太阳方位如何变化(冬至日午朝南,夏至日午朝北)。

第六步,即时训练巩固。

【例1】(2020年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14,15题)下左图为我国某地一住宅小区示意图,下图中四个方向的阴影分别为小区内某栋住宅楼二至日8∶00和16∶00的日影。读图文材料,完成14,15题。

14.该小区最可能位于

( )

A.北京 B.银川

C.杭州 D.海口

15.小区内各住宅楼高一致,休闲广场被楼影遮挡面积最大的时段是

( )

A.夏至日8∶00—12∶00

B.夏至日12∶00—16∶00

C.冬至日8∶00—12∶00

D.冬至日12∶00—16∶00

【技巧】在日影图中添加坐标(虚线)时空对应(如下图),确定冬至和夏至正午朝向不同,该地位于热带范围,14题选D选项。日影最长为冬至日8时,15题选C选项。

(2)年变化突破策略

首先,以赤道、回归线、极圈为例,选取五地,在下图中画出正午太阳方位和正午高度变化,并用地理语言归纳。

以赤道地区为例(如右图):判断a、b、c日期并描述正午太阳高度全年分布特点。(半年正午朝南,半年正午朝北;a为夏至日,b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c为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90°,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南极圈、北极圈四地的描述。

其次,绘制芜湖市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指出m、n各代表日期,并描述特点。

活动过程中,要注意端点太阳高度数据准确度问题,可以在学生作品对比中发现错误,讨论订正。

3.构建单元核心知识体系

突出“直射点及回归运动”在单元中的纽带作用,配合“知识合成”“迁移训练”等活动,巩固知识体系。

【知识合成】以10月19日为例,描述芜湖市、悉尼八大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迁移训练】以劳动节、建军节、春节为例,说明芜湖市相关地理意义。

四、依托学业要求,考查核心素养——【考】

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始终是地理学科考查的核心内容。依托学业要求,可把“地球运动”单元检测由低到高分成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变换时空条件,加强迁移训练,检测学生的“知识体系”建构状况。

例如,不断换时间(5月1日、8月1日、10月1日、2月14日等)、换地点(北京市、哈尔滨市、广州市、新加坡、悉尼等),反复阐述八大意义。

第二层面:改编高考真题,深挖命题逻辑,检测学生的“思维能力”构建状况。

【例2】(2011年安徽卷)(节选)如图为世界某地民居两至日太阳光照示意图。

【考点】正午朝向;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规律;夏遮阳冬采光原理。

【扩充】演示采光遮阳原理(如右下图添加光线,观察室内照射面积)。

任务清单:

1.判断该地正午朝向;

2.判断冬夏季光线;

3.(量角器)测量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推算该地粗略的纬度范围;

4.演示夏季遮阳冬季采光原理(如下图所示,添加辅助线或动画演示);

5.该地民居为什么要冬季采光夏季遮阳?房屋为什么斜顶?为什么开天窗?

6.描述该地气候特点;

该地可能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温带大陆性气候或季风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季节变化大;冬季可能有暴雪、寒潮等天气……

7.描述房屋设计特点及设计意图。

南北进深长,南墙开有天窗和地窗,均有窗檐且错位分布;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大,南北进深长可以增加室内空间,窗户的设计是为了夏季减少室内照射面积,降低室内温度,冬季增加室内采光,提高温度;北墙阻挡冬季风,利于室内保温;窗檐既可以遮阳也可以挡雨。房屋斜顶利于冬季积雪滑落。

通过对高考真题的改编,以任务清单的方式,把做高考题变成研讨课,提升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将学生习惯于就题做题的“孤立性点状思维”引导到“整体性立体思维”上,对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有很大帮助,且易于操作。

第三层面:拓宽素材渠道,创新试题情境,检测学生的“核心素养”达成状况。

【原创题1】下图为亚热带某地正午时刻的一张景观图。据此完成1~3题。

1.根据图中信息,推测该地可能位于

( )

A.美国 B.法国

C.南非 D.澳大利亚

2.拍摄时拍摄者可能朝向

( )

A.东 B.西

C.南 D.北

3.推测该国机动车行驶制度为

( )

A.左行制,与中国行驶习惯相同

B.右行制,与中国行驶习惯相同

C.左行制,与中国行驶习惯不同

D.右行制,与中国行驶习惯不同

【答案】1.D 2.B 3.C

【原创题2】阅读图文信息,完成下列要求。(24分)

2021年的三大传统节日时间分别为:春节2月12日、端午6月14日和中秋9月21日。如图为2021年芜湖市弋江区(31°N)气象信息截屏图和弋江区某地首日日出景观图(图中向日出方向延伸的马路为大工山西路)。

(1)判断距图示日期最近的传统节日。简述判断理由。(9分)

(2)说明图中大工山西路的走向。(6分)

(3)描述图示月份芜湖市正午太阳高度和正午杆影特点。(9分)

【答案】(1)中秋节。(3分)

理由:日出早于6时/昼长大于夜长;(3分)且日出渐迟/昼长渐短。(3分)

(2)由图示日出、日落时间或昼长特点,推测出弋江区日出方位为东北,(3分)图中大工山路走向与日出方位一致,为西南—东北走向。(3分)

(3)正午太阳高度渐小;(3分)正午杆影朝北,(3分)且影长渐长。(3分)(各小题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核心素养导入体现:

从测试内容评价: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从整体上把握地理学科内容的结构性和关联性,避免从孤立的、过细的知识点角度选择测试内容”

原创题1从“时间——正午”“地点——亚热带”“景观——路标、马路、树影”等多要素建立关联构建结构,考查地域文化、交通习惯、正午杆影等知识,巧妙将抽象的地理意义具象化、生活化。原创题2从最贴近生活的现象入手,考查地球运动地理意义,重点考查判断、表达、逻辑性等综合能力。均体现了整体性、结构性和关联性等命题要求。

从具体任务评价:

原创题1以景观图片为载体,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建立关联”的能力(如袋鼠——澳大利亚,左侧路标——左行制文化,树影——正午)。既考查综合思维能力,又涉及地域文化等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题目难度不大,却以独特的考查角度突出地理思想和探究技能的应用。

原创题2以“本地气象信息”截屏为试题切入口,考查学生推理、判断、表达等综合思维能力。

从试题情境评价:

试题情境均取材于日常生活的情景,把具体任务放在“复杂、开放、真实的现实情境”中落实。

原创题1的生活情境考查学生知识的广度,是素质教育的任务之一。

原创题2的生活情境具有显著的乡土性,学生会产生“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激发“原来生活处处有地理”的感慨。从而促使学生全新审视、挖掘生活中的地理、身边的地理。试题把课堂知识生活化,把考查内容具象化,很好地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结论:以《课程标准》的单元具体要求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地球运动”的核心要素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和纽带构建单元知识体系,从“备—学—考”多方面聚焦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在熟悉的教学情境下通过解决“任务清单”实现理解力教育、思维力塑造和认知力提升。“研—备—学—考”这样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单元教学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将能力知识化、认知片面化和思维零散化的问题,利于实现思维进阶,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猜你喜欢
考查太阳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太阳几点睡觉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夏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