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艳敏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总站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部边疆,生态地位极端重要,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既是全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需要。内蒙古草原是欧亚大陆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然草原面积13.2 亿亩,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22%,占全区国土面积的74%,对于构筑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气候、人类活动等影响,近年来,全区草原生物灾害连年发生,年均危害1.4 亿亩,严重危害7247 万亩,对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内蒙古草原有害生物具有危害范围大、种类多、持续时间长的特点。草原鼠虫害在全区各地均有不同程度危害,涉及全区12 个盟市2 个计划单列市约90 个旗县(区)。内蒙古东西跨度大,草原鼠虫害因种类、生境不同,其发生期差异明显,从春季牧草返青至秋季牧草枯黄,均有不同种类有害生物持续危害。
草原鼠虫害种类多,害鼠种类主要为布氏田鼠、草原沙鼠类和鼢鼠类、达乌尔黄鼠等8 种。其中,布氏田鼠在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大沙鼠在阿拉善盟危害严重;鼢鼠类和达乌尔黄鼠在中东部地区有危害;长爪沙鼠由东至西在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和巴彦淖尔市均有危害。
草原害虫主要为草原蝗虫、叶甲类和夜蛾类害虫等近30 种。仅蝗虫就多达10 余种,主要有毛足棒角蝗、宽须蚁蝗、白边痂蝗、亚洲小车蝗、鼓翅皱膝蝗、红翅皱膝蝗、宽翅曲背蝗、短星翅蝗、黄胫异痂蝗、轮纹异痂蝗等。叶甲类的沙葱萤叶甲主要发生在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以葱属植物为主的草场;白刺叶甲、沙蒿金叶甲、柽柳条叶甲等害虫主要在阿拉善盟荒漠草原危害严重;夜蛾类害虫主要发生在巴彦淖尔市和阿拉善盟等地。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防治责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草原鼠害防治,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每年提前下达草原生态修复资金用于草原鼠虫害防治。各地按照国家和自治区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指挥机构,科学制定防治实施方案,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完善应急响应机制,明确工作职责,细化防控措施,落实防控任务,切实做好组织、协调、管理和服务工作,保障防控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加强监测预警,科学指导防治。内蒙古各地依托“自治区—盟市—重点旗县—农牧民测报员”四级监测预警网络体系,采取常规调查、固定监测、线路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按照技术规范要求,全面开展草原鼠虫害监测工作,及时掌握草原鼠虫害发生发展动态。依据监测数据,结合气象因子和历年草原鼠虫害发生及防治数据,组织专家科学研判发生趋势,及时编制发布草原鼠虫害发生趋势分析报告,为适时防治提供可靠依据。严格执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值班制度、零报告制度和周报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强化宣传培训,提升业务水平。全区各级林草部门通过线上线下集中培训、现场教学等方式开展培训和学习,提升业务人员技术水平。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多形式、深层次、全方位宣传,提高公众对草原有害生物防治的认识,增强全社会防治意识,为统防统治、联防联治、群防群治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加强物资储备,强化督导检查。各地强化资金管理,及时储备药品与防护用品、检修及购置机械设备、组织防治人员,坚持“突出重点、集中连片、绿色优先、综合治理”的原则,依据监测结果,适时开展防治。防治期间,自治区及各盟市派出督查组分赴各地,实地查看灾情、指导防治工作,保障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
强化机制创新,解决突出问题。积极推进防治机制创新,协调推进统防统治和社会化防治。加强监测和防治技术推广及重点基础研究,强化科技攻关与技术服务工作,加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科学指导防治工作,提高防灾减灾水平。
各级林草部门大力推广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制剂、不育剂、天敌等生物防治技术,结合物理和生态治理等综合措施,应用飞机、大型机械与人工辅助相结合的方法,积极开展统防统治、联防联治、社会化防治。年均完成草原有害生物防治5605 万亩,投入农药和毒饵3138 吨、劳力14 万余人(次)、技术人员1.7 万余人(次),动用飞机4634 架(次)、大型机械59944 台(次)、车辆21684 辆(次)。年均挽回牧草损失16.8 万吨,减灾收益50.4 亿元。
经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内蒙古草原生物灾害得到有效遏制,减轻了有害生物对天然草原的破坏,草原植被得到有效恢复,植被盖度显著提高,草群结构好转,多年生优质牧草相对增加,天然草原生产能力进步增强,草原生态环境初步改善。畜牧业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促进了畜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有效推动了我国牧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提升了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对推动牧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绿色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有效巩固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草原保护、退牧还草、退耕还林还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荒漠化治理等国家重大生态工程项目的建设成果,提高了项目的投资效益。大力开展绿色防控,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减轻了草原生态环境的污染,有力促进了草原生态、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