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与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有机统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07-29 06:56袁石瑛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词汇思政语言

袁石瑛

课程思政,是指“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作为内核有机融合到课程当中去,赋予了课程深厚的内涵底蕴及思想价值。课程思政的主要特点是加强隐性教育,即在课程教育的过程中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构建完整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加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课程的有机结合

新时代,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知识运用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更要将课程思政与教学任务相结合,探索新的教育方法,不断创新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资源,由点及面,确保实现“门门有思政”的教育新局面。将课程思政与英语翻译相结合,一方面有利于实现显性教育:提高学生的翻译理解能力、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还有助于学生通过英语讲述中国的传统文化、风土人情、社会生活、历史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英语”,使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充分发挥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桥梁作用,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另一方面,思政课程与英语课程结合,有利于实现隐性教育: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为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新的力量。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课程的结合实质是达成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统一的关键手段,是顺应时代发展和我国国际影响力提升的举措,是推进我国高校建设与国家发展相适应的有效途径。

二、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

受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影响,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中国文化也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教育部要求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中的一项,使中国文化更好地得到进一步传承与发扬。

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检验学生英语知识水平的重要方法和直观手段,观察近几年四六级考试内容,有关中国文化的考题越来越多,足以看出国家对于加强学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有着强烈的超前意识。以近三年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考题为例:2019 年四级翻译真题有关中国的家庭观念和文化传统、中国汉族人姓名的由来以及中国家庭对孩子的教育;2019 年六级翻译真题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风俗的灯笼、舞狮和剪纸;2020 年四级翻译真题是中国南北方饮食文化、春节习俗以及“鱼”在中国文化中的寓意;2020 年六级翻译真题是北京大兴机场、港珠澳大桥和青藏铁路;2021 年四级真题翻译是中国著名的三大工程;2021 年六级真题翻译是“中国革命博物馆”延安的历史背景、“没有围墙的革命博物馆”井冈山的历史渊源等。从近几年的英语翻译考题来看,有中国文化的考题只增不减,足以说明教育界越来越重视我国文化知识的传承,注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文化专有项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沟通桥梁,更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是有利于文化正确传播的主要渠道,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媒介之一,同样也是要求学生掌握讲好中国故事的主要技能。因此,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适应新时代发展。

(一)文化专有项(Culture-Specific Items)最早是由西班牙翻译家哈维·佛朗哥·艾克西拉提出来的。文化专有项又名文化词汇空缺,指目标语(Target Language)词汇库中没有源语言(Source Language)所要表达的文化信息词汇。由于各国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不同,决定了不同国家的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也截然不同,这导致了语言结构中也有不一样的地方。比如英汉翻译中就存在一些词是无法翻译或者不能直译的,这就是文化词汇空缺。正是由于这种文化词汇空缺,导致了学生在翻译过程中面临着“无词可用、无法理解、无法解释”的障碍,进而导致了无法翻译文化知识或文化典故的情况。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把中国传统文化准确、高效地传播到世界呢?这对翻译就提出了新的要求:翻译作为与世界沟通的媒介,必须在确保语意准确无误的同时又不失丰富的内涵。因此,英语翻译和文化专有项相结合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之处,是有效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手段,它的实质是用目标语的语言习惯和词汇来表达源语言包含的文化信息,从而进一步实现不同国家、不同社会背景、不同文化习俗之间的交流、理解和包容。大学生作为我国知识和技能共载的群体,有着浓厚的爱国热情和家国情怀,也有着充沛的创造创新活力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是中国文化的继承者、发展者、享用者和传播者,肩负着传播中国文化的职责与使命。因此,大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英语翻译能力作为与其他国家沟通交流的媒介尤为重要,高校英语教师在讲授英语翻译技巧的同时也要注重讲解包含文化专有项项目的翻译,遇到特殊的文化词汇要扩展这个文化词汇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文化风俗和文化意义,只有在充分了解文化词汇背景知识的前提下,正确运用词汇、准确把握词义,才能更好地做中国文化的“讲演者”。

(二)文化专有项主要分为五类:生态文化,主要是指环境特点、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物质文化,主要指人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社会文化,主要包括社会背景,文化习俗,生活习惯,历史发展,人际交往,风土人情等;宗教文化,主要是宗教信仰;语言文化,主要是独特的语言习惯,词汇,语音,语法,句子结构等独特文化。正是因为每种语言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出的,只有弄清文化专有项,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语言、把握语言、运用语言。

(三)翻译策略。翻译,实质是运用目标语的词汇和语言结构来解释源语言所要表达的内容,是目标语语言国家和源语言语言国家交流和沟通的方式,是两种文化的碰撞,翻译的目的是追求信息的等价性,即目标语与源语言表达的信息量、内容、表达的情感及传播的意图是一样的。但是由于两种语言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习俗不同,在翻译的过程中很难达到准确的信息等价。含有文化专有项项目的词汇,有可能是地理位置名称,有可能是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也有可能是文化特色的物品等,这就需要我们在翻译之前了解文化专有项词汇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和寓意。

要想确保翻译准确无误,了解语言之间的差异是非常必要的。中英文间存在的差异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文对于短句的运用较多,且善用于逗号隔开;而英文多见长句,甚至是几倍于中文词量的句子,且多不用标点。二是中文善用动词,属于动态性语言;而英文善用名词,相对而言属于静态性语言。三是中文是意合语言,意合是句法逻辑的暗示,重语义的传达,因此句与句之间的连词比较少;英文是形合语言,形合相对就是句法逻辑的明示,须借助逻辑词或代词来确保形式上的完整,因此句与句之间的连词较多。

翻译策略作为翻译的预先基调是十分重要的,是从事翻译活动的具体手段和方法,是对接下来的翻译方法、翻译内容的宏观整体性把握,需要在翻译前明晰所要翻译的内容是要偏重易于促进目标语读者对内容的理解或是偏重原文文化意义的表达等。

在汉译英的过程中把传统的翻译策略与文化专有项相结合更有利于实现翻译的等价性,确保受者对译文的意义、内涵的深层次理解与准确把握。帮助学生灵活运用这几种翻译方法,准确翻译含有文化专有项项目的词汇和句子,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表1 翻译方法及具体操作

1.直译与意译。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就是“直截了当地翻译”“一对一翻译”,即在目标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改变源语言的形式与内容,忠于原文的内容和形式。

原文:京哈高速线是两个经济区域的重要轨道交通设施。

译文:Beijing-Harbin high-speed line is an important rail transit facility in two economic regions.

这句话中“京哈高速”是我国著名的铁路工程,实质是连接北京到哈尔滨的一条交通线路,蕴含着我国的文化特色,是其他国家没有的,属于文化专有项翻译,单独翻译“京”和“哈”是没有意义的,也是目标语读者不会理解的,因此要运用音译加直译翻译成“Beijing-Harbin high-speed”。

原文:舞狮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物,每逢佳节一定有舞狮助兴。

译文:The lion dance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ascot,and there must be a lion dance in every festival.

这句话中“舞狮”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这个词汇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目标语的文化中并没有舞狮这一娱乐活动,因此可以直接采用直译的方式。

意译(Free translation),简单地说是“动态对等”的翻译,不改变原文内容,但在翻译的过程中改变原本的结构形式,这种翻译方式在传播中国文化时最为常见,比如古诗词、论语、习语等,对原文进行了解释说明,有利于读者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原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What you know is what you know,and what you don’t know is what you don’t know.This is about the true meaning of knowing.

原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Time flows like water!Day and night do not stop.

原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Wise people like water,kind people like mountains;wise people are active,kind people are quiet;wise people are happy,kind people live long.

这几个具有文化专有项的句子出自中国古代著作《论语》,其特点是语言精练,但意义非凡,如果直译无法让目标语的读者理解,也无法解释得准确,只有用意译的方式,不改变句子内容但改变语言结构,这样更可以准确地表达源语言的意思,更有利于目标语的读者了解中国文化。

2.归化和异化。归化(Domestication),这种翻译方式更加偏向于目标语读者的表达方式,让呈现出来的文字更有利于目标语读者读懂,这种翻译方式应用在含有文化专有项的汉译英作品上,更能让英语语言读者理解中国文化,适应外国人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让读者感觉在读本国的作品,使阅读更加流畅,更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高深。

比如中国有句俗语: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如果直接直译“golden den”“silver den”和“dog kennel”,所蕴含的意思就完全变了,这句实质强调“哪里都不如家好”,所以在汉译英的时候为了让目标语读者更理解这句中国俗语可以采用归化的翻译方法,译为“East or west,home is the best.”。

“此地无银三百两”是我国一句有名的歇后语,如果直译为“There is no silver three hundred taels here”对于目标语读者来说只能明白表面含义“这个地方没有三百两银子”,这句话实质是用来比喻想要隐瞒某件事却又被发现,有不打自招的意思,所以这句话在汉译英时,要用归化的翻译方法,译为“A very poor lie which reveals the truth.”。

异化(Foreignization),和归化恰恰相反,更倾向于源语言的表达方式,翻译作品要做到译者遵从作者的语言习惯,保留源语言的文化特点和民族特色,让目标语读者感受源语言的“原汁原味”。

3.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语义翻译方法(Semantic translation)和异化翻译方法相似,力求维持源语言的表达方式和原作者的思维模式,遵从原文的语言结构,讲究准确性,侧重传递意义;而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和归化翻译方法相似,给了译者很大权力,可以在翻译时对文章进行润色、加工,更注重目标语读者的阅读流畅性和对文章的理解性,侧重强调信息。语义翻译方法因其追求准确性的特点,更适合翻译哲学、宗教、科学作品、文学作品等,而交际翻译更适合翻译非文学作品、政治宣传品、旅游广告等,这种方式有利于跨文化交际和传播中国文化,让目的语读者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华。

在汉译英的翻译教学中全面推进课程思政融合建设,教师作为传播者起到的作用尤为关键。这要求英语教师要具有一流的教育意识,找准授课角度,准确切入,并不断提升授课能力,确保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取得实效。育人先育己,英语教师要加强自身的课程思政融合能力建设,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媒体等途径,对党的理论知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论述加以深刻学习,多向有经验的资深教师请教交流,不断将自身所思所悟传输给学生,加强学生对思政教育与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有机统一的理解,使学生成为家庭、社会、国家的栋梁之才。

三、结语

课程思政与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相结合,有利于实现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理解中国文字的简练、精炼,增加学生的爱国情怀。将思政教育与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有机统一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是推进高校高质量建设,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词汇思政语言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