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初期养生观研究综述
——基于马王堆出土文物的探讨

2022-07-29 08:25刘晓蕾
武术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帛画帛书功法

杨 睿 刘晓蕾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1973年,从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了一副长133厘米、宽50厘米的长帛,长帛自右至左依次为两篇佚文《却谷食气篇》《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和彩色绘制的帛画《导引图》(以下简称“两文一图”)。《却谷食气篇》是目前所能见到关于气功的最早文献,其中论述了辟谷行气的方法。《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作为《灵枢·经脉》的底本或祖本,论述了人体十一脉的循行、所主病和灸法。而《导引图》是目前发现存在时间最早的导引养生运动图谱,它重现了两千多年前古人锻炼身体,防治疾病的生动情景。后世发明并流传至今的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内养功及其他健身气功类养生保健功法,甚至社会广泛流行的按摩、推拿保健术,均源自《导引图》。“两文一图”的出土发现,对于研究我国西汉初期养生观以及传承祖国传统导引养生文化,指导现代重大疾病与疑难杂症的预防与治疗,均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1 相关概念

1.1 导引术

关于“导引”的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先秦时期《庄子·刻意》里记载的“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晋代李颐对其解释为“导气令和,引体令柔”。揭示了导引的内涵是讲究呼吸吐纳的调节,追求“模仿动物”的肢体活动,协调锻炼,以求能像彭祖一样长寿。而导引术的出现,绝非偶然,是顺应人体生理结构,人们在追求养生、治病、“长生不老”的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导引养生术经过历代发展,内容越来越丰富,包括引体、导气、按摩、叩齿、漱咽、存想等,形成了以主动自身肢体运动为主,辅之以呼吸、意念调节三者合一的传统养生方法,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1.2 “两文一图”

本文所研究的“两文一图”,是沈寿在西汉帛画《导引图》考辩一文中提出的。“两文”是指《却谷食气篇》和《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一图”是指《导引图》。《却谷食气篇》题名中,“却谷”,帛书写作“去谷”,也叫做“辟谷”“绝谷” “断谷”,是指不吃粮食的意思。《史记·留侯列传》说张良“性多疾,即导引不食谷”,又说“乃学辟谷导引轻身”。意思是张良本来是一介文弱书生,在帮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东奔西走,以致积劳成疾,就借助导引术与辟谷来达到去病养生的目的;“食气”又称“行气”“服气”“食气”“炼气”,往往和导引联结在一起。《庄子·刻意》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所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就是行气;“ 熊经鸟伸”,就是导引。所以此幅帛书,前面是《却谷食气篇》,后面就是《导引图》。《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是我国现存最早论述经脉的文献资料。据考证,帛书在春秋至秦汉时期已成书,因《灵枢·经脉》成书时间晚于这部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可作为《灵枢·经脉》的底本或祖本。该帛书出土后,经拼合修复及整理,其内容基本保存完整,论述了人体十一脉的循行、所主病和灸法。全篇大致遵循统一的叙述格式:脉名之后先叙述脉的循行路线,然后以“是动则病”开头叙述“是动病”,以“是某某脉主治”结尾,然后以“其所产病”开头叙述“所产均不相同,这反映了这些内容目前具有的病”,末尾有所产病数目统计。帛画《导引图》绘制在一幅高约50厘米,长约100厘米的缯帛上,图中现存有44个各种人物的图像,分绘成上下4层,其中有男22人,有女22人,有老有少,个别人像还手持器物。图像均为工笔彩绘,以黑色线条勾画轮廓,填以朱红或青灰带蓝色彩。从《导引图》所绘的人像及所着服饰来看,多为庶民阶层。从功法的具体形式来看,《导引图》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徒手运动,帛画中大部分都为徒手运动;二是器械操作,如“以杖通阴阳”之类,帛画中出现过盘、棍、球、袋等四种器械,用来辅助行功;三是行气吐纳,如仰呼等;四是意念活动,某些图像表现为凝神入静的存想状态。从术式的功能来看,可以进一步分为养生功和医疗功。养生功主要是以养生保健为目的,模仿各种动物动作的功法,如螳螂、熊经、鹞北、猿猴等。譬如“螳螂功法”,则保持两足并立,两手上举,延伸至自己感觉到极限,然后转腰向左右弯曲。医疗功则主要以治疗为目的或作为治疗辅助手段,促使机体恢复健康,表述为标明“引”治某种疾病的术式,如引颓、引温病、引膝痛等。譬如“引颓”,即颓疝之病,现代称腹股沟斜疝,则保持两足左右分开与肩同宽,站立,两膝关节微向前屈,双手微外展并且下垂,头微向前俯看。《导引图》的出土发现给人们提供了有关导引疗法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2 文本与图像关系研究

“两文一图”是合写在一幅帛上的,合为一卷帛书。对于“两文一图”之间的关系,1989年沈寿先生在《西汉帛画〈导引图〉考辨》一文中认为,帛书的这种编排抄录形式,不能认为只是为了充分利用其面积而拼抄在一起的,“两文”与“一图”之间还明显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该文认为《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与后世流传的《陈希夷导引坐功图势》相对照,其编排的形式很相近。《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中所述各脉主病的病候在《陈希夷导引坐功图势》中均可见到。而定名为《阴阳十一脉灸经》(原无题,后由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根据其内容填上),只在少阴脉一条后提到疗法,而且不仅是灸疗,还有导引行气的疗法,其余各条后均未提疗法。根据帛书前为《却谷食气篇》,后为《导引图》来看,其疗法主要是导引行气,可参照《陈希夷导引坐功图势》。吴志超、沈寿在《〈却谷食气篇〉初探》一文中提到,《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的内容与现在的《灵枢·经脉》中论十二经脉很接近,很多文句与《灵枢·经脉》相同,而《陈希夷导引坐功图势》所列病候基本上是来自《灵枢·经脉》。因而《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灵枢·经脉》和《陈希夷导引坐功图势》所述的内容是一脉相承的,尤其是这卷帛书的编集形式,虽较后世的《导引图说》、《内功图说》等导引养生书古朴得多,但其总的结构却如出一辙。由此可以认为,帛书《却谷食气篇》《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与《导引图》的内容是有内在联系的,合起来似乎也可称之为《导引食气》卷。《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也可作为《导引图》读法的依据,1983年沈寿先生在《成都体院学报》上发表了《西汉帛画〈导引图〉结合〈阴阳十一脉灸经〉综探》,这篇文章认为《导引图》是以《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中的十一经脉为依据,每脉各占一竖行,计上下四式。以四式连缀组成一小套路,这在传统导引术语中通称为“四段功”,而由十一套四段功联合组成一个大套路,也就构成了《导引图》全图式。这恰似《练功十八法》,其全谱是由三套六段功联合组成一大套“练功十八法”,共计两大套,合为36式。而这上下四式极可能是与“四季”相合的。它不仅与《却谷食气篇》中所谓“春食”“夏食”“秋食”“冬食”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与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要求人们适应季节变化等自然条件是完全相契合的。综上所述,“两文一图”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导引图》也绝不是随手采撷、无序的,而是经过刻意编排的综合性导引套路图谱。因而,在研究《导引图》的时候,要从帛书的整体性来考虑文本与图像之间的关系。如果把它们割裂开来,孤立地研究《导引图》,那就永远也无法辨析《导引图》为何要采取十一式一个横列、共4个横列(即4 x 11)的数式了。

3 图像与图像关系研究

关于《导引图》图像与图像之间的关系研究,沈寿先生在《西汉帛画《导引图》考辨》一文中对《导引图》是一式多图?还是一式一图?也进行了考辨。该文认为《导引图》是一式一图的,原因有三点:(1)古代导引图谱即使有一式多图的连环动作图,一般也不会是人物相貌与服饰各异的;(2)按照一般的导引古谱,大都是一式一图,而不是一式多图,这一点从《导引图》中各图人物身旁或头旁原有的题记分析,就足以获得证明了;(3)有一些学者认为:《导引图》可能是若干图连成一式的,就像现在许多气功、武术杂志所载的功法连环动作图照一样,那可能是过高地估计了2000多年以前的绘图条件与水平了。因此,沈寿先生坚信《导引图》为一式一图,而并非一式多图的。1998年吕利平、郭成杰在《马王堆汉墓〈导引图〉探索与辨析——从阴阳五行与五时、五方谈起》一文中,从图谱人物术式的站位、排列组合,推释出了帛画版面的构成与阴阳五行、五方、五时和二十四节气的内在对应关系。帛画《导引图》构图的思维模式遵循了中轴对角和先外后内的绘制原则;这种人物术式数量排列、站位在图谱版面上也反映出的阴阳对应关系。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六十四卦》,从卦象上看与《周易》卦象大同小异,从中也可找到由数字符号简化阴阳爻的痕迹,即奇数都为阳爻,偶数为阴爻。依次可以推衍出图谱中44个人物术式阴阳对应关系;《导引图》既是按五行法则来绘制的,而五行与五方、五时也是相配的。图中人物术式按四季站位,每季6个节气,选定24个术式来表示24个节气。这24个术式即是长方形外框4条边上的26个术式。综上所述,《导引图》中44个人物动态或者静态的姿势图式代表了44式动作,而从图谱版面的构成又可以推释出其与阴阳五行、五方、五时和二十四节气的内在对应关系,从侧面反映出了《导引图》与先秦道家思想的价值内涵。

4 图像的术式研究

关于《导引图》44个人物图像术式的相关研究甚多,如《西汉帛画〈导引图〉中的“引烦”“引胠积”“猫蹶”》《帛书导引图题记“满欮”考》《对马王堆导引图中引腰痛动作的剖析》《谈帛画〈导引图〉中的“胠积”》《马王堆〈导引图〉部分功法浅析》等。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室在1975年《文物》第六期发表了《马王堆三号汉墓帛画导引图的初步研究》一文,该文对初步可以辨识的28副图像就动作形态及分图的标题来对它们的内容进行考察,并分为了三类:第一类题有病名的导引图,这类标题的第一字或中间一字多记作“引”字,如“引聋”“引膝痛”“引烦”等;第二类题有动物形象的导引图,此类导引图具有普遍的强身保健目的,不仅限于某些个别的病症 ,如“信(伸)”“龙登”“熊经”等;其他名称标题的导引图,是以人的运动姿势命名的,还有一些是标题的字迹模糊,文义待考的导引图,如“坐引八维”“以杖通阴阳”“仰呼”等。1980年沈寿先生在《西汉帛画〈导引图〉解析》一文中,以影印本为依据,参考原残图摹本(1975年第6期《文物》),作了逐图的解析,该文着重考订其动作、题名,兼及其他,并对缺题或残笔不详者均酌情拟补了。综上所述,《导引图》出土时,残破断裂严重,后经复修复,但全图前后、上下的顺序已很难恢复到原来的顺序,这为后续的研究带来的困难。部分学者对《导引图》的研究,也大多属于“借图”研究的性质。

5 《导引图》导引养生功法流变研究

《导引图》其人物术式涵盖了后世所有养生功法的类型,为后世养生功法的原型。张淑君在《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形成与发展 ——从马王堆导引图养生功法探研》一文中,通过《导引图》部分动作与新编五禽戏做比较,证明健身气功五禽戏是在古代的文献基础上形成,与《导引图》有一定渊源。都是以仿效鸟兽动作神态来创编的仿生养生功法。梁恩贵、魏燕利在《五禽戏之文献传存与功法流变新考》一文中提到,西汉《导引图》中记载的一些“禽戏”,如“龙”“熊”“鸟”等,是禽戏的图谱先河,为350年后的华佗将其浓缩成便于后人传承与仿效的五禽戏。杨红光在《“八段锦”源流及其文化内涵分析》一文中提到,立式八段锦总共有八段动作,就有五段动作可以在《导引图》中找到相似或相近的动作雏形,因此,立式八段锦的动作雏形与《导引图》应该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在功法上可能受《导引图》不少有益的影响与启发。2005年王震、邱丕相、李志明在第7期《体育科学》中发表了《从导引图与养生功法的流变探研中国健身气功的本质特征》一文,将《导引图》导引养生功法在历史的演变划分了5条主线——仿生、行气、疗病、壮力、按摩。5条主线功法的健身密码殊途同归,即中国传统养生功法体系本质特征——调神、理气、正形。《导引图》作为目前发现存在时间最早的导引运动养生图谱,真实地反映了二千多年前古人锻炼身体和防治疾病的生动情景,给我们提供了有关导引疗法极为重要的、最早的实物资料,这对我国运动养生文化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帛画帛书功法
基于K-means聚类的马王堆帛画色彩特征分析与应用
论忽雷太极拳十一层功法
战国 佚名 人物龙凤帛画
王培生太极功法之“七星归位”劲意真诀
王培生太极功法之日月增辉行功真诀
帛书《黄帝四经》之“道”的“入世”特征
梁潮印簵·钟鼎文帛书人物传写
浅谈中国古代帛画艺术
传统养生功法,助你改善睡眠
中国简帛书对隶书发展的现实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