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代帛画艺术

2019-05-08 08:26张可欣李岱松
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马王堆招魂门扉

张可欣 李岱松

所谓“帛画”,即在丝织品上绘画,汉代以后又称“绢本画”;迄今为止中国古代帛画大都发现于密封条件较好的楚汉墓葬中;由于材质等方面的不同,帛画与绢本画的界定往往很难区分。在1949年长沙陈家大山楚墓被盗掘出来的《人物龙凤图》帛画是历史上发现的第一幅以绢为本的画作,被收藏家蔡季襄称之为“帛画”。为此,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先生为帛画作定义时说:“帛画一般指传统绢本画以前的、以白色丝帛为材料的绘画”,强调了从帛画的时间上的特点。

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分别在1972年一号墓与次年三号墓中的内棺棺盖上覆盖着的T型帛画也使世人惊叹不已;画幅上宽下窄呈T字型,四角都有吊穗,畫面绘有日月、升龙、蛇身人像等图像,分为上、中、下三段,分别象征着天上境界、墓主人出行祭祀等人间生活场景以及龙蛇大鱼等地下生物,其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整个画面色彩艳丽、画工精细、造型生动,堪称精品。像这样一种绘画技法精湛、造型独特可悬挂又可覆棺的帛画,在古代又充当了何种角色?学者们对照墓中出土的壁画、典籍和遣册等文献中有关丧制、铭旌、棺饰等记载,展开了激烈讨论,并提出了以下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非衣说。非衣说是帛画出土后学界流行的一种说法。唐兰在研究遣册中的“非衣一长丈二尺”一条时,认为此记载与帛画相关。所谓非衣,即菲衣,“菲”是古代屏蔽门扉的草帘,由此可知,非衣即挂在门扉上的衣;而对此理解完全不同的另一种解释为刘晓路在他的《帛画诸问题》中提出的“非衣”为“飞衣”为“异想天开”。在他看来,非为“不”的意思,为否定含义;因此,非衣即为非穿着用衣,或者似衣而非衣。造成这种说法不同观点的原因主要是他们对非衣内涵、性质的不同理解。

第二种说法是魂幡说。魂幡说是在非衣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帛画进行了深刻的研究。许多书籍中已表明古代中国有招魂的习俗,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帛画可张举,有旌幡之制,用以招魂复魄,所以谓之魂幡;魂幡可细分为招魂幡、引魂幡或称导魂幡。

第三种说法则是铭旌说。魂幡说已经注意到T型帛画的张举、覆棺的功能,而这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古代的铭旌;马王堆T型帛画中的日月图给了学界启示,铭旌说应运而生。顾铁符在讨论这一问题时就曾明确说明,T型帛画即铭旌。

迄今为止,帛画的面貌和内涵随着它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研究而逐渐清晰起来,虽然帛画的成幅作品不足二十幅,但对中国考古发现和历史绘画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当下,我们期盼学者尽可能客观准确的接近帛画历史事实,为中国帛画发展取得开创性的成果,推动古代帛画进一步发展,引起更多人对于帛画的关注和兴趣。

猜你喜欢
马王堆招魂门扉
油菜花开
何其三
温暖
马王堆帛书的书体形态
马王堆帛书的书体形态
古代“招魂”习俗探讨
为水招魂
“马王堆”走进上海龙美术馆
马王堆汉墓简帛首度全面公布
新春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