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简《尹诰》因其文本本身对于夏商史研究的史料价值、对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理念解读的参考价值,以及从中衍生出的其他学术问题等,引起了学界的普遍关注。笔者通过对知网的检索,发现清华简《尹诰》发布十年来,相关研究论文已有50 余篇,成果十分丰富。同时,相关研究仍有较大拓展空间,有些问题还须深入挖掘,有些问题则尚未涉及。随着清华简诸篇的相继发布和研究成果的不断积累,对清华简《尹诰》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已经具备了充分的条件。本文以整理者所作释文为底本,结合学界已取得的成果,对清华简《尹诰》的文本和相关问题做综合性解析。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肾功能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G、TC、HDL-C、LDL-C、UA、CREA、BUN、CYC-C、HC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的释文与整理者所作释文在个别之处有所不同,在下面的释文中以括号标出,并在“注解”中予以分析。
惟尹既及汤,咸(感)有一德。尹念天之败西邑夏,曰:“夏自绝其有民,亦惟厥众。非民,亡与守邑——厥辟作怨于民,民复之用离心,我捷灭夏。今后曷不监?”挚告汤曰:“我克协,我友!今惟民,远邦归志。”汤曰:“呜呼!吾何祚于民,俾我众勿违朕言?”挚曰:“后其赉之其有夏之金玉、日邑,舍之吉言,乃致众于亳中邑。”
伊尹佐汤,深感汤有仁心。伊尹念及天之亡夏,自忖曰:“夏王自绝于夏民,自绝于天下万民。除了子民,谁能为君守国?夏王与夏民为敌,夏民反过来则用离弃之心对待他,因此我方才能速胜。今之天子不可不引以为鉴。”尹挚遂对汤建言:“我以仁心待人,人则以我为友。今若顺从夏民之心愿,天下就能服从商。”汤说:“是啊!何福施于夏民,可使天下人都能信服我呢?”尹挚说:“今天子要把夏王搜刮的金玉以及日邑的房舍土地分还给夏民,颁布善政,安抚天下,这样就能使民众信服。”
1.惟尹既及汤:伊尹既已辅佐汤。惟,发语词;尹,伊尹;既,已;及,跟随,这里为辅佐意;汤,商汤。
本实验明确了竹叶青酒香味的特征主要是烯类化合物为主,酚类和酯类化合物为辅。而且,竹叶青酒中的各种中药材是关键气味成分的主要来源,而基酒对关键气味成分的贡献较小。实验初步阐明了一般情况下饮用竹叶青酒时,其香气成分的构成特征,对竹叶青酒产品生产、品质控制及其消费体验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竹叶青酒的配方药材种类多,而且各种香气成分的含量、感官阈值以及相互作用决定其最终的香气特征,其香气成分的鉴定还需要人体嗅觉感官数据的进一步完善和分析。
2.咸(感)有一德:感动于汤有仁德。咸,通“感”,感知,《说文解字•心部》:“感,动人心也”;一德,合一之德,与民同心之德,即仁德。
水产科技系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成立“互联网党建工作委员会”,委员会分为领导小组(系总支成员)、网络设计组(各支部教师及骨干党员教师)、网络评论组(党员教师、优秀学生代表)、网络辅导员组(党员教师)、网络巡视组(党员教师、优秀学生)。各小组分工合作,相互协调。
兹录这三段引文如下:
2.天:上天,《说文解字•一部》:“天,颠也,至高无上。”《尚书•汤誓》:“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3.败:灭亡,《说文解字•攴部》:“败,毁也。”4.西邑夏:此指夏都,即下文所言之“日邑”。5.曰:说,这里为自语。
1.夏:这里专指夏桀。
正是由于社会力量的壮大,政府的职能简化但更注重精细化,在有限权责的范围下,政府的职责定位更加细致,现在已有足够的能力解决相应的社会问题,但针对社会问题的治理秩序却还未形成,依旧具有滞后性和懈怠性。政府在不断扩大社会服务量的同时,更要注重社会服务的保障体系和监管机制。治理机制的形成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政府的话语权与公信力似乎受到了大众的质疑,政府在治理中存在的不足也正是我们今后在改革过程中所需突破的方向,而在多中心协同治理模式中政府需要发挥更多的监管作用,通过监督和激励机制设置与企业保持良性互动的关系,并约束企业的不良私利行为。
2.自绝其有民:自我弃绝于夏民。绝,隔绝,不通;民,夏民。
3.众:百姓,即下文之“远邦”,指天下各国。
“亦惟厥众”,整理者释曰:“意谓夏败也是其民众促成。”
笔者认为,这一解释缺乏训诂、文法和史实依据。
1.非民,亡与守邑:非,除非,必须,表肯定,与“亡与守邑”之“亡”呼应;亡,无;与,帮助;守,守护;邑,国邦,《说文解字•邑部》:“邑,国也。”
2.厥辟:夏桀。厥,其;辟,君主。
3.作怨于民:与民结怨,害民。怨,怨恨,仇恨。
4.民复之用离心:即“民用离心复之”,夏民与夏桀对立,仇恨夏桀。复,回报,《说文解字•彳部》:“復,往来也”;离心,异心,二心。
“远邦归志”,整理者释曰:“云去其家邦者有回归之志。”并引《国语•周语下》“将有远志”句及《吕氏春秋•慎大》“众庶泯泯,皆有远志”句为据
。笔者认为,“远邦归志”与“远志”的意思完全不同,不可以“远志”替代“远邦归志”。
6.今后:当今之天子,即汤。后,君主,《说文解字•后部》:“后,继体君也。”
管沟基础采用中粗砂垫层,厚15~20 cm,砂料含泥量不应大于5%。遇有淤泥时,清淤换土,进行基础换置,使地基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
7.监:同“鉴”,照,借鉴。
上博简《容成氏》曰:“桀不述其先王之道,自为……汤是之有天下,厚施而薄敛,安身力以劳百姓。”
可与此句相参照。
1.挚:尹挚,伊尹之名。此处伊尹有意透露其名。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研究的是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对其它内生变量的影响,下面分别对股票价格和投资者情绪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具体结果见图2。
2.我克协,我友:我能协于民,民则以我为友。我,我们,此指殷商;协,助;我友,成为我友。《尚书•泰誓下》:“抚我则后,虐我则仇。”《尚书•太甲中》:“先王子惠困穷,民服厥命,罔有不悦。”可为参照。
2. As to the skills of a qualified mathematics teacher in community college, 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core components? Please make a list and explain it briefly.
3.惟民:惟民之愿,顺从夏民心意。惟,只;民,夏民。
4.远邦:天下人,四方之国,即前文“亦惟厥众”之“众”。
5.归志:归心,心服。归,归往;志,心。
5.捷:快速,迅速。从上下文意来看,是指汤伐桀之速胜。
1.何祚于民:何福施于夏民。祚,福;民,夏民。2.俾:使。
3.众:天下之众,指四方之国。
7.2.9霉心病①选栽优良抗病品种,从根本上杜绝发病。②由于病源菌在果心寄居,发病缓慢,易被忽视,对北斗、富士、红星等易感病品种从花期前后即着手进行预防,收效甚好。花前喷布多抗霉素300倍液、异菌脲1 500倍,花后喷布菌毒清300倍或双乙酸钠600~800倍液。果实发育期应结合其他病害的防治选用菌必净、甲托等药剂定期喷施。注意萼洼部一定要着药。③多保留萼洼部朝下的果实,疏除萼洼朝上生长的幼果。采收后在低温下贮藏可抑制发病。
清华简《尹至》曰:“……其有后厥志其仓,宠二玉,弗虞其有众。”
“仓”,整理者释为“爽”,笔者认为当如字读,为“财富”之意,“志其仓”是说夏桀搜刮民财、修建宫殿,正与“金玉日邑”呼应。
2.舍之吉言:颁布善政。舍,施,颁布;吉言,善言,此指善政,“言”指政令、号令。《尚书•盘庚(上)》:“汝不和吉言于百姓,惟汝自生毒。”可为参照。
3.乃致众于亳中邑:这里为形象说法,可使各国皆来商都朝见,意为天下人都服从于商。乃,遂;致,招致;众,四方之众,天下各国;于,往;亳中邑,商之都城,据清华简《汤处于汤丘》,“亳中邑”即汤丘。汤将夏桀搜刮之财富分还给夏民,可表明汤之伐桀乃属吊民伐罪,非为私利,又以善政安抚民心,故天下人信服之。
“2017年1月6日”这一天非常重要,后续上市公司与负责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对于会计处理存在差异,争执集中在这关键的一天。
《尚书•大禹谟》:“后非众,罔与守邦。”《尚书•汤誓》:“夏王率遏众力,率割夏邑。有众率怠弗协,曰:‘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清华简《天下之道》:“天下之道:‘二’而已——‘一’者守之之器,‘一’者攻之之器。”
皆可与此句相参。
笔者认为,清华简《尹诰》是楚国史官以楚文字誊录自周朝守藏室之商代原始档案
。据《尚书序》所载“伊尹去亳适夏,既丑有夏,复归于亳。入自北门,乃遇汝鸠、汝方,作《汝鸠》《汝方》”,以及清华简《尹至》《赤鹄之集汤之屋》《汤在啻门》《汤处于汤丘》《厚父》等相关文献的记载,可知伊尹除了辅助汤伐桀而成为天下共主,还为商朝创制了各种规章制度,其中就包括档案制度。因此,从文本内容来看,笔者判断《尹诰》的作者为伊尹。
在古文字学方面,《尹诰》的学术价值自不待言。在史学方面,它作为内容可靠的出土文献,直接证明了夏朝的存在,为关于夏商转换之际的历史研究增添了信实而具体的新史料。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尹诰》所反映的仁政、民本思想显然并非伊尹的首创,而是对尧舜之道的继承,同时也为后世所承袭。如“尹念天之败西邑夏”“夏自绝其有民,亦惟厥众”两句所反映的天命思想,是对尧舜所持“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论语•尧曰》)观念的继承;“非民,亡与守邑”是对大舜“后非众,罔与守邦”(《尚书•大禹谟》)观念的继承;“厥辟作怨于民,民复之用离心”“我克协,我友”两句,与周武王引用古人所言“抚我则后,虐我则仇”(《尚书•泰誓下》)的涵义基本一致。从中可以看出,《尹诰》中所蕴含的天人关系、君民关系等观念,至少在尧舜时期即已形成,后世的哲人、贤君包括伊尹、商汤、周武王等皆秉持前圣之道而行,一脉相承,并不存在一个今人通常所说的发展过程。
关于《尹诰》篇名的拟定,整理者说:“本篇竹简共四支……原无篇题,此系据《礼记•缁衣》与郭店简《缁衣》、上博简《缁衣》所引确定。”
之后,又对这一命名进行了解释:
《礼记》中的《缁衣》传系孔子之孙子思所作,里面有两章引用《尹吉》。其一章云:“《尹吉》曰:惟尹躬及汤咸有一德。”郑玄注:“‘吉’当为‘告’,‘告’,古文‘诰’,字之误也。《尹诰》,伊尹之诰也。《书序》以为《咸有一德》,今亡。”郭店简、上博简都有《缁衣》,相当的地方正作《尹诰》,证实了郑注的灼见。
有些学者则指出,从内容和文体的角度来看,《尹诰》决非《尚书》中的“诰体”,因此,他们并不同意以“尹诰”来命名此篇
。笔者认同这种观点,并认为,整理者对《礼记•缁衣》与郭店简《缁衣》、上博简《缁衣》引文的理解,存在一定问题。
此句中存在宾语承前省略现象,即“咸(感)”后省“汤”字。
1.念:思考,《说文解字•心部》:“念,常思也。”
子曰:“为上可望而知也,为下可述而志也,则君不疑于其臣,而臣不惑于其君矣。《尹吉》曰:‘惟尹躬及汤,咸有一德。’《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礼记•缁衣》)
1.后其赉之其有夏之金玉、日邑:今天子应把夏桀搜刮的财富分还给夏民。赉,赏赐,《说文解字•贝部》:“赉,赐也”;其,前者为副词“应当”,表祈使,后者为代词“那”;有夏,夏国,此指夏桀;金玉,珍宝;日邑,夏都,此处具体指房舍和土地。简文“日”,整理者读为“实”,笔者认为当如字读。
Western blot结果见图 5,对照组 MSCs的H3K27me3蛋白含量显著低于骨坏死组。10 μmol/L GSK126干预后,ONFH组MSCs细胞内的H3K27me3蛋白含量明显降低,接近于对照组水平。三组图像由Image 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测定阳性反应物的平均光密度,ONFH组平均光密度为(0.43±0.04),GSK126组为(0.29±0.04),对照组为(0.24±0.03)。结果表明激素性骨坏死组MSCs细胞内H3K27me3蛋白含量明显增多,GSK126能显著抑制其表达。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整理者承袭郑玄的见解,以及清人阎若璩的“辨伪”逻辑,据清华简《尹诰(吉)》有“惟尹既及汤,咸(感)有一德”句,以及《礼记•缁衣》中引用的出自《尚书•尹吉》的“惟尹躬及汤,咸有一德”,认为清华简《尹诰(吉)》才是真正的《咸有一德》,而传世之古文尚书《咸有一德》系“后世伪作”
。关于这种说法,学界多有怀疑,其中,张兵详细梳理了廖名春、杜勇、杨善群、黄怀信等学者的观点,并得出结论:“《尹诰》是《尹诰》,《咸有一德》是《咸有一德》,各不相干。”
不过,整理者的观点仍然产生了很大影响,有研究者指出:“清华简《尹诰》即《古书尚书》中的《咸有一德》,《傅说之命》即《古文尚书》中的《说命》,但是它们的内容却完全不同,足以证明东晋时期出现的《古文尚书》确实应该是出于后人的伪造”
。
笔者认为,从上下文的语义,并结合相关文献中所记载的伊尹与商汤的事迹来看,清华简《尹诰(吉)》“惟尹既及汤,咸有一德”中的“咸”字,应释为“感”,意为“感知”,整个句子的意思是“伊尹既已辅佐汤,深感汤有仁德”;而古文尚书《咸有一德》中“惟尹躬暨汤,咸有一德”的意思是“(天下人中)只有伊尹和商汤君臣二人均有‘一德(仁德)’”。两相对比,可以看出,这两个句子不但在文字表述上有两字的差异,而且句义也全然不同。就此而言,整理者据此将古文尚书《咸有一德》断为“伪作”,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㉗Herbert Obingera,Carina Schmitta,Peter Starkea,“Policy diffusion and policy transfer in comparative welfare state research”,Social Policy& Administration,2013,47(1),pp.111 ~129.
从研究路径来看,对用来比较的两个句子的具体涵义不作分析,只是从文字相同或相似的角度加以对比的做法,可称为“机械对比”。如果以“机械对比”得出的结论为“证据”,而进行下一步的推断,那么,它在逻辑上则是很难成立的。具体到古文《尚书》真伪这一问题来说,甲、乙两篇文献中存在文字组合高度相似甚至相同的两句话,并不能必然会推导出甲文献的文本是某人根据乙文献中的某句话敷衍而成的结论,实际上,清人阎若璩就是这样做的。如《尚书•甘誓》记载夏启告诫将士曰:“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尚书•牧誓》记载周武王亦告诫将士曰:“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两者在文字表述上的不同仅在于武王所自称的“发”而已,那么,能否就据此判断《甘誓》是某人根据《牧誓》而编造的,或者《牧誓》是某人根据《甘誓》而编造的呢?这显然是存有疑问的。事实上,无论是《甘誓》篇,还是《牧誓》篇,今文、古文《尚书》都有保存,这就在客观上直接否定了阎若璩等学者的逻辑结论。
《礼记•缁衣》明言孔子所引“惟尹躬及汤咸有一德”句出自《尹吉》,以清华简《尹诰(吉)》相对照,可知由孔子整理而成的《尚书》中确有《尹吉》篇。同时,《礼记•缁衣》还记载了出于孔子之口的另一段引文:“尹吉曰:‘惟尹躬天见于西邑夏,自周有终,相亦惟终。’”值得注意的是,这段引文并不见于清华简《尹诰(吉)》,却出现在《尚书•太甲(上)》中。
瓦尔拉莫夫《傻瓜》中的成年礼原型 ……………………………………………………………… 赵婷廷(1.79)
笔者认为,孔子整理《尚书》时所使用的史料与清华简同源,都是周朝守藏室所藏文献档案的誊录本
。与《太甲》《说命》《泰誓》等篇的成书情况相同,孔子从周朝守藏室获得的商代原始档案《尹吉》的誊抄本不止一篇,而是有若干篇,清华简《尹诰(吉)》只是其中之一。如果参照《太甲》《说命》《泰誓》均有三篇的情况,我们也不妨假设《尹吉》至少也具有三篇的规模。这样的话,则《礼记•缁衣》中孔子所援引的“惟尹躬天见于西邑夏……”一句不见于清华简《尹诰(吉)》,就不难解释了:若以清华简《尹诰(吉)》为已佚的《尚书•尹吉》“上篇”
,这句话则可能出自同样已佚的《尹吉》“中篇”或“下篇”。
至于“惟尹躬天见于西邑夏,自周有终,相亦惟终”,为何又出现在《尚书•太甲(上)》中,鲁普平认为:“在先秦古书里面,两句意思相同的语句甚至完全相同的话出现在两本书中也不是没有的,而且还是比较常见的。”
笔者对此略加补充:《尚书•尹吉》“中篇”或“下篇”中所记载的这句话是伊尹对商汤所言,而《尚书•太甲(上)》中的这句话则是伊尹对太甲所言,它们是伊尹在不同的场景下、向不同的谈话对象分别讲述的。也就是说,“惟尹躬天见于西邑夏”这句话,既出现在《尚书•尹吉》中又出现在《尚书•太甲(上)》中,是当时成书的一种正常现象。
[1]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下册)[M].上海:中西书局,2010.
[2]马承源.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马文增.《史记•老子列传》新解——兼及老学源流及其与“郭店简”“清华简”等新出土文献之关系[J].老子学刊,2019,(1).
[4]李学勤.清华简九篇综述[J].文物,2010,(5).
[5]杨善群.清华简《尹诰》篇题辨正[J].齐鲁学刊,2016,(5).
[6]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7]张兵.清华简《尹诰》与《咸有一德》相关文献梳理及其关系考论[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8]刘国忠.清华简与西周史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21,(1).
[9]鲁普平.清华简《尹诰》篇名拟定之商榷[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