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香存,乔明月,李凯
(商丘市中医院 脾胃肝胆科,河南 商丘 476000)
肝硬化是常见的进展性肝病,失代偿期主要表现为腹水,多由免疫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引起,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现代医学认为与肝肾功能损伤、门静脉压高、胶体渗透压较低及内分泌失调等因素相关[1-2]。相关研究表明,肝硬化腹水病死率较高,患者1 a病死率约15%,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3]。随着中医学发展,以其独特的辨证疗法在肝病的治疗方面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肝硬化腹水属中医“鼓胀”“积证”范畴,由肝肾阴虚、水湿停聚所致,当以健脾补肾、益气活血、养阴利水治之[4-5]。健脾补肾利水方由多种中药组成,有补脾益肾、行气利水之功能,符合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原则。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商丘市中医院11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究健脾补肾利水方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及夜间药膳的临床优势。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商丘市中医院2019年7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1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联合组、对照组,每组56例。联合组男34例,女22例;年龄34~68岁,平均(51.71±7.58)岁;病程2~5 a,平均(3.65±0.59)a;体质量指数20~27 kg·m-2,平均(23.72±1.35)kg·m-2;病因:乙肝24例,免疫性8例,酒精性19例,隐匿性5例。对照组男37例,女19例;年龄36~70岁,平均(53.15±7.64)岁;病程2~6 a,平均(3.82±0.73)a;体质量指数21~27 kg·m-2,平均(24.05±1.26)kg·m-2;病因:乙肝23例,免疫性9例,酒精性20例,隐匿性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病因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研究。本研究经商丘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选例标准
1.2.1纳入标准 (1)西医符合《中国肝硬化腹水及相关并发症的管理指南(2018)》[6]中肝硬化腹水诊断,肝硬化腹水阴水虚停证参照《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7]中辨证标准;(2)药物无过敏;(3)无低血钾症;(4)患者及患者家属均当面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排除标准 (1)非肝硬化腹水;(2)器官功能异常;(3)认知障碍;(4)免疫系统疾病。
1.3 治疗方法
1.3.1基础治疗 抗病毒、保肝、利尿、补钾等治疗。
1.3.2对照组 接受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夜间药膳。中药穴位贴:冰片10 g,大腹皮30 g,芒硝30 g,葱白30 g,甘遂30 g,碾成粉末,以蜂蜜调制,贴在空片上,冷藏备用,用前加热。穴位:神阙穴,每日6 h。药膳:鸡内金15 g,粳米5 g,大枣3颗,薏苡仁10 g,茯苓10 g,制成米糊200 mL,睡前服用。持续治疗1个月。
1.3.3联合组 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健脾补肾利水方。中药方:炒白术30 g,山萸肉10 g,生地黄15 g,炒麦芽15 g,柴胡6 g,菟丝子15 g,白茅根30 g,枳实3 g,生山药15 g,丹参15 g,枸杞15 g,大腹皮30 g。每日1剂,煎煮2次,共取药汁300 mL,分2次服用。持续治疗1个月。
1.4 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参照相关疗效标准[7]。显效:症状及体征显著改善或完全消失,彩超显示腹水减少≥50%,平均24 h尿量≥1 000 mL。有效: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改善,平均24 h尿量≤1 000 mL,彩超显示腹水减少<50%。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或病情恶化。显效、有效例数之和占总例数百分比为总有效率。(2)治疗前后两组平均24 h尿量、腹围。(3)治疗前后两组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Ⅳ型胶原(type Ⅳ collagen,Ⅳ-C)、Ⅲ型前胶原(type Ⅲ procollagen,PCⅢ)。采集两组肘静脉血4 mL,常温凝固,离心取血清,以放射免疫法对PCⅢ、Ⅳ-C、HA水平进行测定,试剂盒为上海中乔新舟公司。(4)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指标:白蛋白(albumin,ALB)、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采用珠海森龙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Senlo8008)检测ALB、ALT、AST水平。
2.1 临床疗效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平均24 h尿量、腹围治疗前两组平均24 h尿量、腹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平均24 h尿量、腹围显著改善,且联合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平均24 h尿量、腹围比较
2.3 肝脏纤维化指标水平治疗前两组PCⅢ、Ⅳ-C、HA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CⅢ、Ⅳ-C、HA水平改善,且联合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肝脏纤维化指标水平比较
2.4 肝功能指标水平治疗前两组ALT、ALB、AST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T、ALB、AST水平改善,且联合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肝硬化腹水提示肝硬化进入失代偿期,是肝病终末期阶段,其病情复杂、缠绵难愈。西医多采用控制盐、水摄入、排水利尿、穿刺引流、补充蛋白等对症治疗,尚无特效治疗手段[8]。近年来随着中医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理念逐渐彰显,临床治疗逐渐趋向中西医结合方向。
肝硬化腹水属中医学“积证”“鼓胀”范畴,《张氏医通·诸血门》指出:“气不耗,归精于肾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为血。”强调肝肾同源,精血互相转化之说;其病位于肝,累及脾肾,多因风邪深侵、情志不舒、饮食不节经久失治所致;风邪内侵正气损,久而虚之;湿聚成水,壅阻脉络,气凝血滞,水、气、血互相搏结,水湿不化,久则实之;治以健脾益肾为主,辅以活血通络、疏肝利水[9-11]。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多采用内服、中药穴位贴、药膳联合治疗,对提高疗效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中药穴位贴经皮肤渗透,无需肝脏及肠胃代谢,血药浓度即可长期维持,但易出现皮肤过敏,且脐疝或局部疮疡者禁用,存在一定局限性。而夜间膳食能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营养状态[12]。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平均24 h尿量高于对照组,且腹围小于对照组,同王艳艳等[13]研究基本一致,提示健脾补肾利水方能增强中药穴位贴敷及夜间药膳的治疗效果,减轻肝硬化腹水患者症状,有助于改善预后。健脾补肾利水方作为常用的健脾补肾中药组方,其中柴胡升阳举陷、和解表里,白茅根清热生津、止渴利尿,枸杞、山萸肉补肝养肾、固精止带,生山药补益脾肾,炒麦芽、大腹皮行气开胃,丹参活血痛经、清心除烦,炒白术燥湿利水,生地黄滋阴生津,枳实破气消积、化痰散痞,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补益脾肾、利水消肿之功能。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联合组ALT、ALB、AST水平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表明健脾补肾利水方与中药穴位贴敷及夜间药膳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能改善患者肝功能,促进病情转归。
肝脏纤维化是肝硬化的病理变化,其纤维结缔组织异常表达能破坏肝小叶结构,影响肝细胞基质合成与代谢,抑制肝细胞活性,引发肝纤维化发展及肝功能减退。PCⅢ、Ⅳ-C、HA是观察肝纤维化重要指标,肝脏纤维化可促使PCⅢ、HA分泌,Ⅳ-C代谢速度降低,因此血清水平升高,故本研究选取PCⅢ、Ⅳ-C、HA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组PCⅢ、Ⅳ-C、HA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提示健脾补肾利水方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及夜间药膳能减轻肝脏纤维化,有助于恢复肝功能,现代药理显示:中药组方能促进造血功能恢复,改善血液微循环;调节肝脏蛋白质合成与代谢,促进代谢产物排出,软化肝脏细胞,有助于减缓肝脏纤维化、恢复肝脏解毒功能,能促进肝脏细胞再生;改善肾功能、增强胃肠肌肉收缩能力,有助于腹水排出[5,14]。
综上所述,肝硬化腹水患者于中药穴位贴敷及夜间药膳治疗基础上接受健脾补肾利水方治疗效果显著,能抑制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缓解患者症状,对改善患者预后以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