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秀庆
近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退行性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和骨折临床发病率不断上升,老年人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及需要长期卧床人数不断增加[1]。据统计目前这一群体约有2900万人,老年患者卧床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适当而有针对性的康复锻炼可以控制并能减少病床并发症[2]。研究显示,适当而有针对性的功能锻炼对患者的器官恢复、和心理康复都有一定的益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长期卧床不起的小便失禁患者需留置导尿,如果护理不当,易引发尿路感染。尿路感染的发病机制为细菌、真菌和寄生虫侵入泌尿系统,而引起的炎症反应。尿路感染临床症状为尿频、尿急以及尿痛,可反复发生并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4]。因此为了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本研究采用卧床功能训练,主要目的是提高长期卧床不起患者的免疫力和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压力和负担,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大连市友谊医院综合二科收治的100例长期卧床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 龄65.50~71.80岁,平均年龄(67.40±1.70)岁。试验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65.5~71.5岁,平均年龄(65.30±1.6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年龄>40岁,自愿参加,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心脏病、高血压、及有精神障碍等疾病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控制基础病,根据标本培养,常规抗感染治疗,控制原发疾病。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心理指导、饮食、以及防止褥疮的发生等。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卧床功能锻炼:①在给予患者训练的同时要强调功能训练对其疾病的重要意义,让患者从心里接受训练,提高临床的依从性。训练从患者肢体近端到远端进行。活动顺序从患者大关节到小关节。在活动过程中的患者关节前后左右旋转和伸展。每个关节应在每个方向运动15次,15次/组,4组/d,应动作轻柔,不应用力过猛造成关节损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不受活动限制部位,进行主动活动,以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和患者康复。②指导患者有意识的进行提肛门运动,讲解提肛运动的要领,让患者排空膀胱,双膝自然分开,体位稍向前倾,嘱患者做自然的提肛动作,保持这个姿势10 s,之后恢复正常,让患者充分放松腰部,休息10 s后继续进行下一组。如果患者能控制得当,让患者坚持,每天锻炼,增加锻炼次数,但是要告知患者不可紧绷腹、臀及腿部肌肉,注重锻炼时内在感受的体验。③采取缩唇腹式呼吸方式进行训练:指导患者动作要领,让患者处于半卧位,膝屈曲,保持平静呼吸,腹式呼吸的动作要领为让患者腹部进行运动,呼吸过程中胸廓的起伏比较大,并且在呼气时,必须缩拢嘴唇,让腹部肌肉收紧,使腹壁下陷将气经口呼出,再以鼻吸气,吸气时让那个腹部充分膨胀,不可膨胀胸廓,深度呼吸,将所用沉积在肺部的CO2吐出,指导操作时,护士可以将左手置于胸部,并将右手置于腹部,检查患者动作是否正确,每次训练时间为10~15 min,当患者掌握技巧后,可以让其自行练习。疗程15 d。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排尿情况、咳痰量、咳嗽次数、呼吸频率、治疗后的SF-36评分、卧床并发症发生情况。排尿情况分为排尿顺利、排尿辅助顺利、排尿无效。SF-36评价内容包括精力、躯体疼痛、精神健康评分。每项满分100分,评分越高患者健康状况越好。卧床并发症包括褥疮,吸入性肺炎。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排尿情况比较 试验组排尿顺利占比高于对照组,排尿辅助顺利、排尿无效占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排尿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咳痰量、咳嗽次数、呼吸频率比较试验组患者咳痰量(20.31±3.21)ml/d少于对照组的(38.56±3.26)ml/d,咳嗽次数(9.12±3.21)次/d、呼吸频率(17.25±1.23)次/min均低于对照组的(16.32±3.21)次/d、(22.30±1.31)次/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咳痰量、咳嗽次数、呼吸频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咳痰量、咳嗽次数、呼吸频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F-36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精力(82.26±5.23)分、躯体疼痛(75.24±5.20)分、精神健康(51.24±5.2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1.15±5.25)、(51.02±5.12)、(37.55±5.2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F-36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F-36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4 两组卧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褥疮、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30%、32%,均低于对照组的60%、5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卧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长期卧床患者,其并发症众多,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因此预防呼吸道疾病,是非常必要的。为了更好地做好预防工作,本研究总结了以下原因,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各脏器系统退行性疾病的患者出现支气管黏膜运动功能下降、肺弹性回缩力下降等生理变化,导致患者上呼吸道保护反射减弱,呼吸系统功能减弱,对患者构成极大威胁[5]。其次老年人免疫功能使机体无法抑制外来感染的侵袭,而感染发生率高,患者出现呼吸及心力衰竭等可能增加[6]。反复呼吸道感染会消耗体内大量抗体,进一步抑制人体免疫功能,使免疫系统出现疲劳而形成恶性循环。同时细菌可以直接损害免疫系统[7]。长期卧床患者排尿、排便功能发生障碍,以上原因会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的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心理健康情况[8]。本研究中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卧床功能训练模式,主要针对患者在康复的同时,从主观上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提高患者对本治疗的配合程度。训练前向患者讲解在卧床期间采取功能训练的重要性,让患者从心里接受训练,从而提高临床依从性,对患者进行膀胱功能的锻炼,主要是通过对腹部、臀部等多个部位来提高尿道括约肌张力和改善膀胱功能,使用尿道括约肌张力增强,改善膀胱功能,从而达到改善排尿情况,控制尿路感染的作用。主要的作用原理为通过运动产生负压,维持膀胱的生理位置,让逼尿肌感受到膀胱的压力而使患者产生排尿的冲动,大量研究显示,通过膀胱功能的锻炼,可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减少残余尿量[9]。本文对患者进行呼吸肌锻炼,即采取腹式呼吸训练,患者卧床,胸廓的张力受到一定的限制,膈肌纵向移动度减少,呼吸频率下降,进而减少通气比,再加上进食不当等原因,很容易发生肺炎,通过呼吸肌训练,提高肺部张力,促进气体的排出,缩唇呼吸训练法可以在延长呼气时长,增加肺换气的时长和效率,改善机体缺氧状态[10]。两者结合有以下优点:①缓解长期卧床患者的缺氧状态,增加呼吸机的力量,让痰液快速的排出;②延缓患者病情进展,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重症率和病死率,减少医疗资源消耗;③操作简单,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多数患者可以熟练掌握。降低呼吸频率可以提高患者呼吸耐力,减少了痰液排出的发生率,并且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治疗或者预防肺部感染。
综上所述,对长期卧床患者,采取卧床功能训练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排尿功能,改善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