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支架式教学法之发展及其互联网化问题*

2022-07-27 12:38:28吕军伟钟林英
关键词:第二语言汉语支架

吕军伟, 钟林英

(广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概念最早由Bruner等提出,指的是儿童或新手在更有能力者帮助下解决某个问题、实现某个目标或完成其独自无法完成的任务的一种过程(1)Wood D,Bruner J S,Ross G.The role of tutoring in problem solving[J].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1976,(2).,其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最近发展区和认知发展论等。Dickson等则对支架式教学做了进一步完善,认为支架式教学是教师为完善教学提供具有支持作用的对应启发性材料、内容和任务的一个有序且系统的过程(2)Dickson,S.V.,Chard,D.J.,& Simmons,D.C.An integrated reading writing curriculum:A focus on scaffolding [J].LD Forum,1993,(4).。Pressley等则强调“要在学生能力增长到某个期望值时撤去帮助”(3)Pressley M.The Challenges of Instructional Scaffolding:The Challenges of Instruction That Supports Student Thinking[J].Learning Disabilities Research and Practice,1996,(3).。迄今学界对支架式教学的定义尚未达成共识,目前引用量最高的是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DGXIII)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即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为学习者提供其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所需要的一种概念框架,将学习者的理解逐渐引向深入直至建构对知识的理解(4)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而现阶段学界对支架式教学较为一致的认识是支架式教学具有系统性、动态性的特征,强调教师以支架的形式对学习者的引导作用。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90年代Lantolf & Appel将支架式教学应用于第二语言教学(5)陈晓茹.支架式教学对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支架式教学与互联网的结合问题为国内外学界所关注。Azevedo等指出基于多媒体的支架式教学能够促进成人的自主学习,其教学效果比传统教学模式更有优势(6)Azevedo R,Cromley J G,Thomas L,et al.Online Process Scaffolding and Students’ Self-Regulated Learning with Hypermedia [J].Institute of Science Education,2003.,而冯晓英等则强调须重视能将移动技术、在线、面授相结合的“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7)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18,(3).。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至今,国内外大中小学传统课堂深受影响。在此背景下,互联网教学模式由辅转主,为公众重新认识,互联网支架式教学法研究及应用也再度为学界聚焦。然而,截至2021年10月,基于CNKI、万方、读秀等数据库分别以“混合式+支架式/脚手架式/鹰架式”及“互联网/线上+支架式/脚手架式/鹰架式”等为主题进行组合检索,根据相关性去重筛选后仅有98篇文献;而进一步以“汉语国际教育/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支架式教学/鹰架式教学/脚手架式教学”等为主题穷尽式搜索,去重筛选后也仅99篇相关文献。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领域互联网支架式教学研究仅6篇,可见,基于互联网的支架式教学问题在汉语国际教育领域尚未受到重视。

支架式教学有益于提高教学质量,且基于互联网的支架式教学比传统的支架式教学更具优势。吕军伟、卢燕萍指出“互联网+汉语国际教育”势在必行,互联网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研究至关重要,且亟待探究(8)吕军伟,卢燕萍.基于互联网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的发展及问题[J].北部湾大学学报,2020,(1).。然而,互联网支架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支架式教学如何互联网化?其理论体系及应用模式又该如何建构等等诸多问题,学界语焉不详,亟待探索。鉴于此,文章以支架式教学应用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支架式教学法发展及其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研究及应用情况,厘清当前研究及应用现状及问题,尤其是传统支架式教学法当前面临的互联网化问题,以期为互联网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支架式教学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一、支架式教学法的产生及国外发展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萌芽于20世纪70年代,其核心理论基础则是20世纪60年代颇具影响力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Bruner等在儿童教学实验研究中提出支架概念,认为:儿童在教师的直接干预、口头指导和动作演示下搭建模型,通过观察其反应调整支架(即口头指导和动作演示),直至儿童能独立完成后撤去帮助(9)Wood D,Bruner J S,Ross G.The role of tutoring in problem solving[J].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1976,(2).。国外早期对支架式教学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支架式教学法的界定和类型分析等,并以此为基础设计相应的教学实验,理论探索层面,Dickson(10)Dickson,S.V.,Chard,D.J.,& Simmons,D.C.An integrated reading writing curriculum:A focus on scaffolding [J].LD Forum,1993,(4).、Pressley(11)Pressley M.The Challenges of Instructional Scaffolding:The Challenges of Instruction That Supports Student Thinking[J].Learning Disabilities Research and Practice,1996,(3).等对支架式教学的内涵及特征等进行较为系统地分析。Krajcik(1998)等则深入探究支架在支架式教学中发挥的作用(12)Jackson S L,Krajcik J,Soloway E.The design of guided learner-adaptable scaffolding in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J].Proceedings of the SIGCHI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1998.,McKenzie认为支架可以缓解学习者的焦虑,使其学习更加有效(13)McKenzie J.Scaffolding for success[J].Th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Journal,1999,(4).。进入21世纪,Martha明确提出教师进行有效的支架教学的六个要求:知晓学生水平、设计相应任务、使用适当方法、及时帮助学生、及时结束任务和鼓励学生自学(14)Larkin M J.Providing support for student independence through scaffolded instruction[J].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2001,(1).。支架式教学中支架之类型问题则是该阶段学界主要关注点之一,Hammond从宏观/微观角度将支架分为宏观/微观两类(15)Hammond,J.Scaffolding: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language and literacy education[M].Marrickville:Primary English Teaching Assoc.,2001:18.,Saye等则根据支架之稳定性把支架分为软/硬两种类型(16)Brush T.A.,Saye J.W.A summary of research exploring hard and soft scaffolding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using a multimedia supported learning environment[J].The Journal of Interactive Online Learning,2002,(2).,因视角或出发点不同,分类结果也多有分歧,分类标准及结果至今也未有共识。

在支架式教学法应用层面,自支架式教学诞生其实用性便为不同学者所关注。值得注意的是,Cazden已明确指出课堂话语(即教学语言)可起到支架功能,认为成年人通过支架的形式引导、支持和调节等可使孩子在新环境与熟悉环境之间建立关联,以提升其能力,而支架的范围则从家庭扩延至学校,形式则除个体指导外还有小组活动,甚至课程等其他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活动也被其视为支架(17)Cazden,C.B.Classroom discourse:The language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M].Portsmouth:Heinemann,2001:61~79.。支架式教学最初的主要对象是儿童群体,Penny Coltman等在通过实践指出,儿童在成人所搭建的支架的帮助下能建立空间和形状意识,而仅靠儿童自身难以“发现”,支架能大大提高学习效果(18)Coltman P,Petyaeva D,Anghileri J..Scaffolding Learning through Meaningful Tasks and Adult Interaction[J].Early Years: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02,(1).。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支架式教学实践深入及广泛应用,其适用对象逐渐由儿童扩散到成人群体,关注重点也开始聚焦第二语言学习问题,且形成两种主要认识,一是Duffy & Roehler的主张:支架式教学有效的前提是强调专家对新手以支架的形式帮助;二是Ellis的观点:在不否认专家对新手的帮助下,强调同等地位的学习者亦可产生帮助(19)Hamidi,E.,Bagherzadeh,R.The logical problem of scaffolding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Asian-Pacific Journal of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volume,2018,(3).。Aída Walqui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发现支架式教学能建立青少年自信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20)Aída Walqui.Scaffolding Instruction for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A Conceptual Framework[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2006,(2).,而Faraj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写作教学中亦发现支架式教学能满足成年学生写作需求进而提高其写作水平(21)Faraj,A.K.A.Scaffolding EFL Students’ Writing through the Writing Process Approach[J].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Practice,2015,(6).。此外,在研究方法上,伴随着支架式教学研究不断深入,无论理论探讨还是应用研究方法都愈加科学,如Huang Hui-Wen等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设立了对照班,以此证实支架式教学优越于传统教学法(22)Huang Hui-Wen; Wu,Chih-Wei; Chen,Nian-Shing.The effectiveness of using procedural scaffoldings in a paper-plus-smartphone collaborative learning context[J].Computers & Education,2012,(2).;而Haruehansawasin等更是分4组运用3种不同支架式教学法进行对比教学,并发现问题教学环境下支架式教学的效果更好(23)Haruehansawasin,S.,Kiattikomol P.Scaffolding in problem-based learning for low-achieving learners[J].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18,(3).。此外,Janneke van de Pol等则基于实践证实支架对学习者有积极推动作用,且发现支架具有偶然性和衰退性,强调要适时搭建支架否则支架式教学法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24)Janneke van de Pol,Neil Mercer & Monique Volman.Scaffolding Student Understanding in Small-Group Work:Students’ Uptake of Teacher Support in Subsequent Small-Group Interaction[J].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2019,(2).。近年来支架式教学之实践在时长、原则及方式等方面都得以改善,模式渐趋成熟。

综上而言,历经40余年发展,目前国外支架式教学研究已有诸多积累,无论理论探讨还是应用研究都日趋完善。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支架之内涵、类型及作用等问题,学界至今分歧不断,并未达成共识。此外,当前支架式教学研究往往忽视支架式教学理论探讨及支架使用等诸多环节本身存在主观性,导致具体实践中缺乏量化标准,Hamidi等曾明确指出支架式教学概念在二语习得领域中有逻辑上的问题(25)Hamidi,E.,Bagherzadeh,R.The logical problem of scaffolding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Asian-Pacific Journal of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volume,2018,(3).,后续研究亟待改进。

二、支架式教学法之国内发展及其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尝试

国内支架式教学及其应用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支架式教学相对起步较晚,张建伟、陈琦在引介20世纪90年代占据西方主流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时,首次简略介绍了支架式教学的概念及环节等(26)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国内已有支架式教学研究中,影响力较大、较为突出的则是何克抗,其在介绍建构主义成熟教学方法时,全面地介绍了支架式教学法的概念、特征及教学环节等,且提供了较可行的教学设计(27)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进入21世纪,刘迎(28)刘迎.支架式教学:概念、手段及模式(英文)[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等从支架式教学的概念界定、特征和支架类型作用等方面深入进行理论性探讨。而吴冬梅等(29)吴冬梅,吴晶晶.支架式教学及其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1).则是基于教学实践探讨支架式教学的理论性问题,较有代表性的如游晓岚基于支架式阅读教学实践,从互动角度将支架划分为生成性支架和预设支架两类,并辅以实例解释(30)游晓岚.整本书支架式阅读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整体而言,国内学界对支架式教学的引介及探讨为其后续发展已奠定理论基础,但支架式教学的定位、教学环节及教学类型等问题上尚未有定论,目前主要观点有三:(1)支架式教学模式说,其代表有张建伟、陈琦(31)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及郭晓霞(32)郭晓霞.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应用与拓展[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等;(2)支架式教学法说,颇有影响力的是何克抗(33)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等;(3)支架式教学策略说, 较为典型的有洪树兰(34)洪树兰.数学“支架式教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及韦丽秋(35)韦丽秋.支架式教学策略在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0).等,整体上国内对支架式教学的认识尚不全面,诸多问题亟待后续深入。而在实践层面,西安小学课题组则在传统古诗教学“四结合”试验中首次应用支架式教学,且认为其能整体优化课堂结构,实现从获得知识到能力增长的变化(36)西安小学课题组.小学语文“四结合”支架式古诗教学模式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1998,(3).。此外,崔明强(37)崔明强.运用支架式教学提高听残学生语文成绩的个案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03,(6).等在相关领域所做的尝试亦值得支教式教学后续应用及研究参考。进入21世纪,国内支架式教学被应用于英语、语文及数学等学科教学,应用研究也取得长足发展,但整体上因理论层面认识不足,相应探讨理论深度不够,有待深入。

国内最早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领域探讨支架式教学法应用问题的是孙宁宁,其认为该教学法在口语课教学各环节具有明显优势,但尚不够成熟,在学生处理、支架搭建和教学资源获得等方面有待改善(38)孙宁宁.支架式教学法及其在对外汉语中级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4).,遗憾的是,该文重在讨论支架式教学法在中级口语课教学中适用性,并未付诸实践。而最早将支架式教学应用至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实践的则是芮茵,其基于汉语特点及支架式教学法理论设计出支架式汉语教学模式,并付诸实践,且印证其有较好效果,同时指出该模式之有效性需大规模长时间的试验来检测(39)芮茵.扶助式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D].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支架式教学法实践运用问题已为学界所重视,目前,探讨最多的是支架式教学法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不同课型中的可行性、优越性问题,其中尤以口语课为重,教学对象涉及初中高各水平段。值得注意的是,疫情之后,互联网支架式教学法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应用问题为学界重视,陈梦蝶(40)陈梦蝶.基于支架式教学法的中级线上汉语选修课教学设计[D].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和雷蕾(41)雷蕾.基于支架式教学法的线上对外汉语视听说课教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等基于互联网探讨支架式教学法如何应用于不同情况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此外,学界还基于实践针对学情提供对应的教学设计,分析支架使用频率,如丁晓玉(42)丁晓玉.试论支架式教学法在汉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等。从研究数量上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支架式教学研究以2010年为界,之前仅有孙宁宁(43)孙宁宁.支架式教学法及其在对外汉语中级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4).、芮茵(44)芮茵.扶助式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D].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等5篇,之后数量才明显增加,但迄今也未过百篇。可见,支架式教学法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领域发展相对较为缓慢。目前较为一致的认识是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运用支架式教学必须熟悉其理论体系,且相较于传统教学而言,支架式教学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精力,至于支架式教学法之实效,因目前该领域发展尚不成熟还难以保证,且当前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教学资源、学情把控等问题则尚待进一步研究。

整体而言,当前国内支架式教学法研究尚处在发展阶段,自引进起至今已有20余年,研究数量总体上升趋势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有三:(1)支架式教学法的研究远未成熟,需不断完善;(2)支架式教学法实施应遵循人的认知及学习规律;(3)支架式教学法之有效性在实践中已得到证实。尽管国内的支架式教学法研究已有积累,且在日趋深入、完善,但其理论探索及应用研究都明显薄弱,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领域更是如此,诸如最近发展区的把握、效果如何评价等问题亟待解决。

三、支架式教学法与互联网的结合及发展

为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起国外已开始探索传统教学法与互联网结合问题,进入21世纪互联网教学法已渐趋萌芽,国内外学界均已认识到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可以作为支架式教学法理想的辅助认知工具。受之影响,传统支架式教学法也开始有新变化。何克抗指出计算机多媒体和基于互联网的网络通信技术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45)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中学语文教学,2002,(8).。Yelland等(46)Yelland,N.,& Masters,J.Rethinking scaffolding in the information age[J].Computers and Education,2007,(3).和Belland等(47)Belland,B.R.,Walker,A.E.,Kim,N.J.,& Lefler,M.Synthesizing results from empirical research on computer-based scaffolding in STEM education:A meta-analysis[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17,(2).亦证实基于互联网的支架式教学比传统支架式教学更具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国外互联网支架式教学研究重在探讨支架本体问题,关注焦点则是互联网支架式教学使用的支架类型和支架发挥的作用,如Jumaat(48)Jumaat,N.F.,& Tasir,Z.Instructional scaffolding in online learning environment:A meta-analysis[J].In 201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Computing and Engineering,2014.等及Kim(49)Kim,J.Y.,& Lim,K.Y.Promoting learning in online,ill-structured problem solving:The effects of scaffolding type and metacognition level[J].Computers & Education,2019,(138).等等对互联网教学中可用支架类型之分析,Pei-ShanTsaia(50)Pei-Shan Tsaia,Chin-Chung Tsaib.College students’ skills of online argumentation:The role of scaffolding and their conceptions[J].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014,(21).及Feng,X.,Xie(51)Feng,X.,Xie,J.& Liu,Y.Using the Community of Inquiry Framework to Scaffold Online Tutoring[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ributed Learning,2017,(2).等对互联网教学中支架如何发挥作用的探讨。遗憾的是,国外互联网支架式教学应用研究相对较少,饶有代表性的是Pérez-Sanagustín等,其通过对照实验指出翻转课堂教学中使用支架能促进学生的参与,让学生保持进度,保持学习积极性,最终收到好的学习效果(52)Pérez-Sanagustín M,Sapunar-Opazo D,Pérez-lvarez R,et al.A MOOC-based flipped experience:Scaffolding SRL strategies improves learners’ time management and engagement[J].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2020.。其中涉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更是鲜有。整体而言,传统支架教学法在与互联网结合的过程中,目前国外学界对支架问题的研究已较丰富,但尚处在初级阶段,缺乏整体性,更缺乏对互联网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系统性探讨,由此导致在国外互联网支架式教学中支架是以教学策略的形式指导着教学实践。

国内自2006年开始出现互联网支架式教学研究,与国外不同的是国内主要是在引进、整合互联网教学及互联网支架式教学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实际应用为驱动,从互联网支架式教学的整体上进行实证研究。整体上看,郑晓丽(53)郑晓丽,赖文华,刘根萍,金会洙,王峰.争论式教学支架对学生知识加工的影响——基于翻转课堂的实验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8,(5).等及郝祥军(54)郝祥军,王帆,汪云华.问题支架促进在线知识交互的途径假设与验证[J].中国远程教育,2019,(3).等等16篇研究(16%)针对互联网支架式教学从教师角度、支架类型及作用等进行理论性探讨,而剩余的82篇(84%)则根据线上线下混合比例可分为两类:(1)主要依托于翻转课堂、微课和慕课等形式,但线下教学必不可少(64篇,78%),如彭丽(55)彭丽.网络环境下支架式微观教学范式的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4).等;(2)线上线下分离,实现纯线上教学:互联网支架式教学研究重心由线下教学逐渐转至线上教学始于2009年,如孙阿明(56)孙阿明.网络环境下初中物理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及胡健(57)胡健.一人一机环境下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在同一时空但师生间接通过互联网及电子设备完成沟通和教学,而卢华灯等(58)卢华灯,李婷妤,龚静.建构主义指导下的空间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2).及郝树霞(59)郝树霞.基于互联网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等(16篇,20%)皆是现今意义的互联网支架式教学,即教学在全部在线上进行,师生不拘泥于同一时空。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互联网支架式教学研究虽已有初步积累,但未能充分考虑互联网与支架式教学的结合问题,对线下教学依赖程度过高,诸多问题尚不明朗。究其原因,主要有三:(1)“互联网+”作为新生事物及新发展趋势尚未受到更多的学者或教师们的关注和重视;(2)互联网是一个复杂的事物,如何让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需要时间研究和实践;(3)传统线下教学占据着主要地位,互联网教学多被视为辅助手段,一定程度上对其发展造成阻碍或限制。互联网支架式教学(线上)与传统支架式教学(线下)的本质区别是教学环境,互联网支架式教学依托互联网完成教学实现实时有效沟通,无需线下参与。互联网教学是由混合式教学发展而来,混合式教学法可分为:线上线下混合使用的互联网教学阶段和纯线上的互联网教学阶段。前者可细分为两种情况:(1)线下教学为主,辅以一定的线上教学。教学目的的达成依靠线下教学,线上教学起到一个让学生初步感知的作用;(2)线上教学为主,线下教学为辅。教学目的的达成依靠线上,主要教学工作在线上已达成,线下教学作为答疑解惑的必要补充。后者为通过互联网虚拟教学环境,实现实时有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综上,通过分析当前国内外支架式教学互联网化发展状况可发现,基于互联网的支架式教学相对传统支架式教学优势明显,传统支架式教学法互联网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然而,遗憾的是,国内外对支架式教学法互联网化问题的探究皆处在起步阶段,研究数量皆有限,且鲜有涉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诸多问题学界语焉不详,体系未定,框架未明,亟待深入。

四、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支架式教学法之研究状况

支架式教学法应用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领域始于孙宁宁(60)孙宁宁.支架式教学法及其在对外汉语中级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4).,迄今已有99篇相关文献,就调查对象而言,其中60篇(61%)有明确交代,涉及对象呈现3个特点:(1)教育程度以大学为主(45篇,75%);(2)以处在目的语环境中的各国留学生为主(41篇,68%);(3)以初、中级汉语水平学习者为主(初级水平23篇,38%;中级水平22篇,37%)。现有研究之内容及方法情况如下:

(一)研究内容

支架式教学法应用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现有研究侧重理论探讨的共24篇(24%),包括两大主题:(1)课型及语言要素教学设计及操作分析(14篇,58%)如孙宁宁(61)孙宁宁.支架式教学法及其在对外汉语中级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4).等;(2)应用设想及分析(3篇,13%),如陈忠(62)陈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脚手架”教学法初探[J].世界汉语教学,2009,(2).等;此外,还有研究探讨支架式交互教学模式问题,如纪晓静(63)纪晓静.支架式交互教学模式探析[J].国际汉语教育研究,2015,(3).。而侧重于实践应用的研究共75篇(76%),细分为4类:(1)课型应用研究(65篇,87%):探究支架式教学法在该课型的教学应用可行性、优势以及基于实践的反思并提出建议,其中口语课研究数量最多(19篇,29%),如崔柳(64)崔柳.基于支架式教学法的对外汉语中级口语课教学设计[D].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等,课型分布情况见表1,其中学生的汉语水平以初、中级水平学习者的研究为主(24篇,37%),如王轲(65)王珂.支架式教学在初级汉语读写课堂中的实验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等,学习者汉语水平分布情况见表2。(2)汉语要素教学应用研究(4篇,7%):探究支架式教学法在汉语教学应用的可行性、优势以及基于实践的反思并提出建议,如李攀(66)李攀.支架式汉字教学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等。(3)支架使用频率和最佳支架类型研究,仅丁晓玉(67)丁晓玉.试论支架式教学法在汉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和张威(68)张威.支架式教学理论在对泰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两篇(3%)。(4)支架式教学法中其他教学手段或教学法使用模式研究,仅曹君霞(69)曹君霞.支架式教学法在初级口语课堂练习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渤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和徐瞿(70)徐瞿.支架式任务型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设计[D].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两篇(3%)。此外,还有研究探讨支架式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堂活动的设计问题,如邓小宁,叶亮(71)邓小宁,叶亮.“支架式”对外汉语课堂活动设计与效益分析[J].海外华文教育,2018,(5).。值得注意的是,疫情以来学界关注点聚焦于基于互联网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支架式教学之实施问题(6篇,6%),如陈梦蝶(72)陈梦蝶.基于支架式教学法的中级线上汉语选修课教学设计[D].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和雷蕾(73)雷蕾.基于支架式教学法的线上对外汉语视听说课教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等。

表1 汉语课型分布(单位:篇)

表2 汉语水平分布(单位:篇)

综上可知,现有文献以应用研究为主,究其原因有三:(1)教学法本身固有实践属性,因而大量的研究都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实证研究。(2)此为支架式教学法研究者的关注点、兴趣点所在。(3)支架式教学法研究者自身条件限制或当前支架式教学法研究尚处在量变阶段,没有足够的量为支撑推动理论研究发展。

(二)研究方法

基于文献考察发现,目前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等。其中通过不同时长的教学实践探讨支架式教学应用问题的71篇(72%),如胡昱瑶(74)胡昱瑶.海外高级阶段汉语综合课教学设计[D].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等,基于对照试验且提供确切数据验证教学效果的仅有10篇(10%),如周红霞,陈志锐(75)周红霞,陈志锐.新加坡小学华文写作课堂鹰架教学模式先导研究[J].国际汉语教育,2015,(2).等。其余研究或通过观察他人教学案例提出教学设计,如王泫淑(76)王泫淑.基于支架式教学法的中级综合课教学设计[D].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等3篇(3%),或未基于实践直接介绍支架式教学的应用设计,如孙宁宁(77)孙宁宁.支架式教学法及其在对外汉语中级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4).等25篇(25%)。此外,现有需对数据处理进行说明的29篇文献中,使用SPSS进行数据处理的仅柳晚晴(78)柳晚晴.基于“支架式”教学方法的对外汉语初级听力课堂教学设计[D].贵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等5篇(17%),由此可见,当前研究在方法上尚待优化,以增强研究结论之严谨性及说服力。支架式教学法已经引起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领域的关注,但是重视程度远不够,目前,支架式教学法应用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无论是数量还是层次,都处在起步阶段,诸多问题亟待深入,而无论立足于当前形势,还是着眼于长远发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支架式教学法互联网化问题,都当置于重中之重,倾力推进。

五、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支架式教学及其互联网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新冠疫情全球肆虐的形势下,对基于互联网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的需求迫在眉睫,亟须科学、有效地基于互联网构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体系。因而,基于互联网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支架式教学问题亟待在全面分析支架式教学的发展及现状的基础上,探求其理论体系、应用原则及评价标准等。整体而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支架式教学及其互联网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支架式教学法理论探讨与实践应用龃龉

支架式教学法难以在实践中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是支架式教学法理论探讨与实践应用龃龉,主要表现在:(1)支架式教学法倡导学生主体地位而现实是教师主导课堂;(2)支架式教学法强调学生主动学习而现实大部分情况是被动式学习;(3)支架式教学法提倡多种方式衡量学生学习效果而现实是考试成绩评判学习效果。对于上述龃龉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有二:(1)支架式教学法的主要支撑理论是建构主义理论,而现实情况却与该理论的理念及主张相悖,且在传统教学法的影响下,支架式教学法一直处在附属或被动地位。坦言之,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支架式教学法在实际应用中对师生的要求更高,尤其对教师的理论素养及应用把控等的要求,因此,常难以取得理想教学效果。(2)支架式教学法有其严密的理论支撑及要求,每一步都须在相关理论指导下完成,然而,目前在理论研究层面诸多核心概念(如最近发展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应关系和动态性的支架等)依旧未明确界定,因此,在具体实践中便会出现已有理论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情况,如如何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又该如何及时撤离支架等诸多关键问题,故而,概念及理论本身亦需要不断探索,在实践中拓展及创新,才能更好地应对龃龉问题。

(二)支架式教学应用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支架式教学应用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无论是研究还是实践皆处于起步阶段。在理论层面,虽然支架式教学法之功能及优势等已为学界所认识和认可,但一套成熟完整的教学法必须经过长期且大量的教学实践检验,且检验不仅需顾及不同课型、不同内容及学习水平的要求,还需从学生及教师的角度考虑彼此的适用性等问题。然而,现有支架式教学法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实践明显不足,大多为短期或简单应用,如用在一次课或某个教学环节,更甚者仅仅是未经实践检验的教学设想。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支架式教学法之实践效果目前尚难以保证,其原因归根结底是实践不足,故亟待基于大量实践做进一步验证或提升,而相关的实践成果及经验亦须进一步积累,且应当重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支架式教学法应用体系构建问题,诸如应用要求、步骤以及原则等必须明确,上述问题若非基于大量的实践及经验积累则难以支撑其教学效果,更难以基于实践做进一步改进或完善。

(三)理论落后于实践,传统支架式教学未真正实现互联网化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教学已开始萌芽,较之传统课堂教学,其以不受时地限制、灵活便捷等特点为大家多认识,然而,遗憾的是,因技术及硬件等限制一直处于附属地位,直到今天互联网教学在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研究及应用依旧如此,且国内学界对基于互联网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的研究也依旧有限。早在21世纪初,Azevedo(79)Azevedo R,Cromley J G,Thomas L,et al.Online Process Scaffolding and Students’ Self-Regulated Learning with Hypermedia [J].Institute of Science Education,2003.等和Yelland(80)Yelland,N.,& Masters,J.Rethinking scaffolding in the information age[J].Computers and Education,2007,(3).等皆已明确指出基于互联网的支架式教学比传统支架式教学更具优势。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对象是海外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但学界并未从根本上重视互联网技术及“互联网+”理念,目前依旧过分依赖传统教学法。2020年疫情全球肆虐,导致国内外传统课堂教学受到直接影响,互联网教学被重新认识,成为焦点占据大众及学界视野,并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现有尝试已逐步证明,在已有基于互联网的支架式教学实践中其效果远优于传统支架式教学,然而,国内直至2014年才有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支架式教学,更值得注意的是,至今鲜有基于互联网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支架式教学的研究。故此,无论是现实迫切需要抑或是支架式教学的发展的需求,传统支架式教学的互联网化已是大势所趋,相应的研究及实践亟待开展。

(四)基于互联网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支架式教学研究理论体系不明朗

因目前基于互联网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支架式教学法无论是研究还是应用都较为匮乏,因此,其理论框架及应用体系等皆不明朗。当前国内互联网支架式教学法的应用多是将支架式教学法简单地搬到互联网平台上,而对其理论体系及框架的探讨也多是简单地将互联网教学理论与支架式教学理论叠加在一起,并未从根本上将二者整合,更谈不上深入探讨或创新。对于互联网汉语支架式教学法而言,互联网和支架式究竟该如何有效结合?此过程中又该聚焦哪些核心问题?遵循哪些原则等诸多问题,尚未被学界重视。此外,基于互联网的支架式教学法究竟该如何定义?该如何与传统支架式教学法有效结合并差异化发展?其如何有效应用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等诸多问题,皆因理论框架和应用标准的不明朗,而问题重重,直接制约着互联网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发展及应用。因此,从根本上看,理论体系和应用标准不明朗是当前研究之关键问题,也是应用问题之根源,亟待突破。

六、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支架式教学及其互联网化发展问题的对策

(一)应用驱动,问题导向,立足前沿加强支架式教学法理论体系研究

教学法本身带着强实践性,因而导致实证研究相对数量较多,而理论研究相对滞后,支架式教学更是如此。支架式教学法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通过分析支架式教学法在实践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可以发现,在实践过程中,面对新形势、新学情等亦暴露出种种问题或局限,亟待应用驱动,问题导向,及时深化理论研究,促进理论创新。就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领域而言,可从两方面着力:(1)在研究层面,应通过当前大量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支架式教学实践促进支架式教学法理论更新及体系创新;(2)在应用层面,教师在实践中应当及时学习前沿支架式教学法理念及理论,在更新支架式教学法教学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共性及特殊性进一步完善、创新支架式教学法的应用体系(如步骤、原则及评价等)。须注意的是,教学法的收效由多重要素制约,而非单一要素所能决定,故而在教学实践中须加强应用体系研究,以灵活地把支架式教学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二)基于实践增强“互联网+”意识,挖掘互联网特质,实现支架式教学的互联网化

目前的支架式教学的研究主要以传统支架式教学研究为主,且教学观念相对滞后。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硬件支撑问题,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步入互联网时代,之后互联网的发展突飞猛进,而硬件支撑问题层出不穷,硬件发展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互联网支架式教学的发展;二是对互联网及“互联网+”的特质及理念尚未被充分认识,因此,无法基于具有高度开放性、交互性、时效性以及资源共享性等互联网平台,运用“互联网+”理念设计及实施教学。此外,没有大量有效的教学实践做支撑,教学效果则无从谈起。故无论是传统模式还是互联网模式,皆需开展大量且有效的支架式教学实践,因此,一则需要多层面、多渠道创造更多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实践的机会。二则需要更多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界研究者和一线汉语教师关注及实践支架式教学法,基于实践来探索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障碍,进而不断改进及优化,以保障教学效果。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的优势愈加凸显,尤其是在疫情背景下,教学法应尽可能与互联网结合,实现“互联网+”式的跨越。因此,要以“互联网+”视野看待支架式教学的发展,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推动传统支架式教学的互联网化。

(三)有效借鉴其他互联网支架式教学之经验,搭建互联网支架式教学新体系和新标准

现阶段互联网汉语支架式教学法的理论体系和应用标准等尚不明朗,针对这一关键问题,通常有两种解决途径:一是直接基于大量一线教学实践,探索、构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支架式教学法相应体系和标准;二则是有选择地借鉴、整合其他领域支教式教学法的经验结合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之实际及已有实践建立新体系和新标准。因受制于疫情及国际环境等种种因素,当前第一种路径之可行性不足,周期长,难度大,难解当务之急。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当前国内外鲜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互联网支架式教学研究,且国内其他领域基于互联网的支架式教学实践及研究亦极为有限,但互联网支架式教学在国外已有一定量的研究积累,故而可通过整理和分析国外的互联网支架式教学的相关研究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互联网支架式教学提供参考。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借鉴互联网支架式教学经验时并不能全盘接受,最具有借鉴价值的是互联网支架式教学法在第二语言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成果,母语或第一语言的教学经验次之。此外,传统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支架式教学经验借鉴意义重大,应充分重视相应成果。整体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互联网支架式教学理论和应用体系须基于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支架式教学和互联网这三个要素的特点及关系的全面把握,且须有选择地借鉴相关领域的成果及经验。

七、余 论

2015年李克强总理正式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教育新生态系统”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而“互联网+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一种新兴教育教学模式,以其超时空、灵活便捷、重体验等诸多优势为学界及市场所关注(81)吕军伟,张丽维.基于“互联网+”的汉语国际教育在线互动教学平台建设现状研究[J].前沿,2017,(8).。目前支架式教学法应用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研究虽已有初步积累,但基于互联网理念及框架将支架式教学法应用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分析支架式教学法的发展及其应用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等情况,尤其是当前所面临的支架式教学法互联网化问题,可知支架式教学法发展至今已相对较为成熟,且因其独到之处,被应用于诸多领域。然而,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汉语国际教育领域而言,支架式教学法发展的当务之急、大势所趋则是基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之实际需求,应用驱动,问题导向,立足前沿,加强支架式教学法理论及应用研究,进而构建互联网支架式教学法及其应用的新体系和新标准。不过,新形势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支架式教学具体应遵从哪些原则?如何基于汉语及其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之殊性及时有效地搭建支架系统?相应的教学效果如何保证及评价?又该如何基于实践不断完善其理论及应用体系等诸多问题,亟待深入。疫情背景下,基于互联网将支架式教学法应用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皆迎来未有之发展机遇,但同时亦皆面临着诸多挑战,故亟待更多的学者及一线教师植根互联网思维及框架深入思考和探究。

猜你喜欢
第二语言汉语支架
学汉语
金桥(2022年6期)2022-06-20 01:36:16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保健医苑(2022年5期)2022-06-10 07:46:12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金桥(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56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26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模具制造(2019年3期)2019-06-06 02:10:54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华人时刊(2017年17期)2017-11-09 03:12:08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需求研究述评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