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薇, 王亚敏
(1. 云南师范大学 国际汉语教育学院,云南 昆明650500;2. 北京大学 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北京 100871)
新冠疫情暴发后,线上中文教学几乎全面取代线下课堂教学,国际中文教育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1)李泉.2020:国际中文教育转型之元年[J].海外华文教育,2020,(3).一方面,线上教学存在学习者参与度不够、教学模式受限、教学平台不完备、教学管理困难等问题(2)王辉.新冠疫情影响下的国际中文教育:问题与对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21,(4).,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验更多消极情感,需要进行较多的情感调节。另一方面,线上教学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受到空间和时间分离的影响,这对教师洞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尽可能消除线上教学对师生关系造成的距离感并提升教学质量(3)田蕊,熊梓吟,Normand Romuald.疫情之下全球教与学面临的挑战与应对之策——OECD《2020应对COVID-19教育指南》解析与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20,(4).,造成了额外的情感劳动。
情感劳动(Emotional Labor(4)Emotional Labor,国内一般译作“情感劳动”或“情绪劳动”。“情感”一词不仅强调个人的内在感受,也认为情感是社会互动的产物,而“情绪”一词则更为强调个体的生理因素和生理过程。由于“情感”的含义更为丰富,还包括个体在社会文化、职业规范、机构制度等情境下情感的表达、体验等,因此本文将其译为“情感劳动”。)这一概念由社会学家Hochschild于1983年提出,被称为“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外的第三类劳动,是服务业人员通过诱导或抑制情感,以维持外在的面容,从而产生适当精神状态和行为的一种劳动。(5)HochschildAR.TheManaged Heart:Commercialization of Human Feeling[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3.在教师研究领域,该理论主要用于解释教师在课堂教学及相关场合调节、控制自身并表现适当情感的过程。情感劳动是教师工作的必要成分,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反馈要使用某些技巧,而不能仅是自发性的反应。(6)ZembylasM.Teachingwith Emotion:A Postmodern Enactment[M].Greenwich: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2005.教师情感劳动是教师根据社会期望,在特定教育场域下主动协调自身实然情感与应然情感的过程。(7)BeneschS.Emotions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Exploring Teachers’Emotion Labor[M].New York:Routledge,2017.当教师真实情感与所需外在情感表现冲突时,教师会通过表层扮演(SurfaceActing)策略伪装或抑制自身感受,也会采用深层扮演(DeepActing)策略调整内在主观感受使自身感受与外在表现一致,而当教师将真实感受不经调整直接表达,则是真实表达(Genuine Emotion)策略。(8)YinH.Knife-like mouth and tofu-like heart:Emotion regulation by Chinese teachers in classroom teaching[J].Social Psychology of Education,2016,(1).总体而言,教师使用情感劳动策略尝试改变和管理他们的情感,以呈现教学期望的特定情感。不少研究证实,正向的情感劳动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增进师生互动,提升工作满意度(9)Hargreaves A.The emotional practice of teaching[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1998,(8).,但如果情感劳动强度过大,教师工作满意度可能更低。(10)Kinman G,Wray S,Strange C.Emotionallabour,burnout and job satisfaction in UK teachers:The role of workplace social support[J].Educational psychology,2011,(7).
语言学习重视人际互动(11)Long M H.The role of the linguistic environmen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J].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96.,情感劳动是二语课堂中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及情感交流必不可少的部分。Acheson et al.认为二语教师为了在课堂上激励学生参与语言交际,愿意从事大量的情感劳动。(12)Acheson K,Taylor J,Luna K.The Burnout Spiral:The emotion labor of five rural U.S.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2016,(2).Ghanizadeh&Royaei发现二语教师会采用表层扮演、深层扮演和真实表达三种情感劳动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中表层扮演策略和真实表达策略会带来较大情感耗损,深层扮演策略的使用则会减少情感衰竭和职业倦怠的风险。(13)Ghanizadeh A,RoyaeiN.Emotional facet of language teaching:Emotion regulation and emotional labor strategies as predictors of teacher burnou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dagogies & Learning,2015,(2).国内学者也对二语教师情感劳动展开了不少有益研究,古海波、许娅楠(14)古海波,许娅楠.中学英语新教师情绪劳动策略案例研究[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1,(3).,高原、崔雅琼(15)高原,崔雅琼.英语教师在教学改革中情绪劳动变化轨迹的质性个案研究[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1,(3).等学者主要聚焦于权力关系下的英语教师情感劳动,鲜有对线上教学情境下二语教师情感劳动的研究。
目前新冠疫情已持续两年有余,国内高校的国际中文教师长期进行线上教学,心理状态和情感受到一定影响(16)史金生,王璐菲.新冠疫情背景下高校留学生线上汉语教学调查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21,(4).,线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及情感交流受到较多限制,使教师承受较大的情感劳动负担。前人研究多从情感劳动的策略及结果探讨面对面教学环境中教师的情感劳动特征(17)王卫华,李书琴.国外教师情感劳动研究的进展与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21,(8).,而线上教学过程中情感劳动的对象和情境均发生了一定变化,对互动双方和互动情境的分析在教师情感劳动研究中也极为重要(18)尹弘飚.教师情绪劳动:一个象征互动论的解读[J].全球教育展望,2011,(8).。因此,文章拟从对象、情境、策略及结果探讨国内高校的国际中文教师线上教学情感劳动特征,并寻求纾解教师情感劳动负担、提高线上教学满意度的应对策略。
遵循目的性抽样原则(19)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研究出版社,2000.,充分考虑研究对象的典型性,最终选择7位从事国际中文教育的熟手教师(20)由于目前国际中文教育学界对专家型教师界定较为模糊,选择标准差异较大,因此本文统一将教龄5年以上的教师认定为熟手教师,不再对专家型教师进行界定。,均来自国内设有汉语国际推广基地的高校。相比新手教师,熟手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调节和控制水平更高,情绪更为稳定,能够较好适应教学环境(21)连榕.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心理特征的比较[J].心理学报,2004,(1).,同时这些基地院校在新冠疫情下师资、生源、教学资源等方面均有较好的保障,因此教师报告的情感体验不会受到过多因素的影响。受访教师在新冠疫情前均未尝试过线上教学,现已持续在线上进行中文教学1.5~2年,主要为线上同步互动,即直播模式(22)王瑞烽.疫情防控期间汉语技能课线上教学模式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20,(3).,是目前国内大部分国际中文教师采取的线上教学模式(23)史金生,王璐菲.新冠疫情背景下高校留学生线上汉语教学调查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21,(4).,其性别、教龄、学位、职称的比例基本符合朱瑞平、冯丽萍等(24)朱瑞平,冯丽萍.全国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基本信息调研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对国内高校国际中文师资情况的统计。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情感劳动存在于人际互动中,涉及教师内在情感体验及外在情感表现,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我们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我们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研究者能够对访谈结构有一定的控制并对问题进行灵活调整,同时也能够促使受访者积极参与。访谈主要为面对面访谈或视频访谈,每位受访者访谈时间为40~60分钟,访谈内容全程录音,并进行文本转写。为保证受访者无立场预设,访谈中未提及“情感劳动”这一概念。访谈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线上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线上教学师生关系与传统课堂教学是否存在差异;描述线上教学的优点和缺点;描述线上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或消极情感事件;描述线上教学过程中记忆深刻的事件等。访谈结束后,对表达消极情感较多的教师进行了回访,以便更深入了解他们消极情感成因、情感劳动策略及外部支持情况等。最后,我们将研究结果分享给研究对象进行了核验,以确保受访者所描述的情感体验未被曲解,是真实有效的。
对访谈转写文本进行核对并撰写了访谈摘要单,经过整理后文本资料约5.3万字。采用Corbin & Strauss程序化编码方式(25)Strauss AL,Corbin JM.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M].Newbury Park:Sage Publications,1990.对文本资料逐级编码。首先,我们对前两份转写材料进行了资料片段的微分析,随后进行开放式编码,提取“本土概念”。其次,在开放式编码的基础上,我们对原始材料中提炼出来的初始概念进行反复比较,按照聚类逻辑,挖掘概念之间的类属关系。再次,我们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和主题概念比对审视,进而选取相关理论并进行主轴编码,对个案进行归类和主题提取。最后,我们从主轴编码中挖掘核心范畴,并对核心范畴、主范畴、子范畴的联系进行分析并建立关系结构,以此描述整体研究现象。三级编码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国际中文教师线上教学情感劳动特征编码
根据7位受访教师的访谈文本及编码,我们从对象、情境、策略及结果4个主题阐释国内高校的国际中文教师线上教学情感劳动特征。
网络环境下情感交流具有内隐性、间接性、不确定性等特点(27)孙月圣.网络环境下的情感交流缺失与对策探讨[J].当代教育科学,2008,(12).,网络阻碍了师生的直接交流,增加了距离感和不确定感,使学生呈现“虚拟化”的特点。同时,线上教学放大了留学生的优势或问题,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教学对象的差异性进一步扩大,加重了教师的情感劳动任务。
1. 教学对象虚拟化
尽管线上教学的直播模式实现了同步互动,但师生并不是进行直接的情感交流,目光接触、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非言语交际较难感知,间接的情感交流会使教师产生学生虚拟化、不真实的感受。Nyanjom & Naylor的研究也证实,教师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容易感到与学生脱节,很难把学生想象成真实的人,无法建立像面对面教学时的情感联系。(28)Nyanjom J,Naylor D.Performing emotional labour while teaching online[J].Educational research,2021,(2).师生的情感隐藏在屏幕后,教师处于一种有距离的教学状态。T4对此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在网上只是老师和这个人的名字之间建立一个关联,这个名字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屏幕阻碍了正常交流的可能,即时的交流变差,甚至是那些不开摄像头的人他(她)长期不开,我都不记得他(她)长什么样了。”此外,在网络教学环境里教师难以准确判断留学生的学习情况,只能通过提问、观察、猜测等手段勉强了解他们的状态,这让教师对学生产生了一种不确定感。学生一旦关闭摄像头,这一情况就更加糟糕。T6谈到“老师你在上课,你不知道他们到底有多少人在好好听课,如果你点到他(她)名字了,就只能确认下刚才他(她)有没有听课,这种肯定是有点不太好的感觉。”由此可见,线上教学造成的距离感和不确定感给师生互动及情感交流带来较大挑战。
2. 教学对象差异化
线上教学加剧了留学生的两极分化,学生之间的差异被进一步放大。T3谈到:“学生当中有一些学习积极性比较强的,他们还是跟以前的学生一样,一如既往地在努力学习。”即使教师试图平均分配互动机会,也会遇到T2这样的情况:“我会点名,但其他同学就会帮着说这个学生没有来,说老师要不你问谁吧,你这样可能永远问到的都是学习成绩比较好的、课堂反馈比较活跃的那些学生。”线上课堂里表现优秀的留学生通常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相较之下,学习动机较弱、自控能力差的留学生则需要教师专门监督或提醒。线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受到网络的限制,教师已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最大程度参与互动的机会,但还是常出现“学生挂在那里但是提问没人应答”“有学生上课时候在外面”“他们都特别沉默地等着老师点”等情况。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等随着线上教学发生变化,无法像在面对面课堂里那样集中,教师不得不付出更多精力与情感去应对这些表现消极的学生。
线上教学条件的限制使国际中文教师承受了较多消极情感,需要进行自身情感调节并尽力维持良好课堂氛围。此外,留学生线上学习参与度降低,国际中文教师需要付出更多情感劳动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加了教师的情感劳动负担。
1. 教学条件受限
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地,网络条件和学习环境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学生无法保证良好的线上学习条件。T3描述:“学生那边有可能是网络原因,就是半天没有回应,然后有时候他(她)说话你完全听不清,你不知道他(她)在说什么,然后情绪的话就是靠老师自己控制了,我觉得还是慢慢地习惯,因为你去着急啊去发脾气什么都没有用。”当教学环境不理想时,师生互动与情感交流会受到较大的限制,教师需要通过情感劳动调节自己烦躁、疲惫的状态,努力维持课堂氛围,会进行较多的情感劳动。此外,尽管线上授课平台功能在不断改进,但不同课型教学开展仍受到一定的阻隔和障碍。T4提到阅读课:“师生交流很差,看不到学生表情,以前线下走一圈,大家停了开始跟老师有目光接触我就知道了。”听力课也存在类似的问题,T3还认为:“学生表现得兴趣不高,不能及时反馈我的问题。”传统课堂教学里能够简单解决的问题在线上教学中却难以实现,消耗了较多的精力与情感。T7谈到自己教授的写作课:“以前我发现你有一个问题,我可能课间就跟你说一说你的作文,这样我付出的成本不高,我现在单独把你调出来,还不能上课的时候说,然后咱俩还有时差,我还得想很多才能实现这个东西,太麻烦了。”T4认为即使教学平台能够进行分组讨论,口语课“比较麻烦的是老师要切到不同的小组里边去看他们的练习情况,还有小组连接的时间,会浪费不少时间。如果哪个同学慢进不去,你还得去关心他(她)”,导致教师付出了较多情感劳动。
2. 学生参与度降低
留学生线上学习的参与度主要体现在互动参与和情感参与两方面。受到线上学习环境的影响,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受挫。T7提到:“一说话他们没有顺序,有可能你说他也说了,他俩同时张嘴了,所以我就要延迟一下,看看有没有人说,然后我再说,这样的情况很大地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此外,网络的阻隔让部分留学生表现出消极的状态或较低的学习意愿,不愿进行情感的回应。T1描述曾经的一个班级:“摄像头开了之后,他们没有什么表情……我看着他们,我真是对天发誓,我真是非常尽力地在跟他们拉近关系,然后在跟他们互动,但是他们没有什么比较积极的回应,这是让我心情很不舒服的。”林秀琴、吴琳琳的研究也发现,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不足和互动不够是线上中文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29)林秀琴,吴琳琳.关于线上国际中文教学的调查与思考[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20,(4).在这种情形下,为增进网络阻隔下的师生交流,教师只能主动寻求话题或是引导学生相互沟通。T5提到:“以前在线下我不会刻意去让他们聊天,线上我就要创造一些话题找人来聊,然后大家才会说。”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及情感交流不再是自然而然的,教师不得不主动甚至刻意调节课堂氛围,造成了额外的情感劳动。
语言学习是一种人文活动,时空分离的“课堂”缺少了集体面对面的互动、交流、沟通和体验。(30)李宇明,李秉震,宋晖,白乐桑,刘乐宁,吴勇毅,李泉,温晓虹,陈闻,任鹰,苏英霞,刘荣艳,陈默.“新冠疫情下的汉语国际教育:挑战与对策”大家谈(上)[J].语言教学与研究,2020,(4).线上教学面临师生互动减少、情感交流受阻等诸多问题,但受访教师均表示“不会在线上教学中向学生表现出消极情感”,这意味着教师需要使用更多的情感劳动策略管理自身消极情感并表现出课堂所需的恰当情感。访谈结果显示,国际中文教师会通过表层扮演策略和深层扮演策略营造良好线上课堂环境以促进师生互动,部分教师还会通过真实表达策略拉近师生距离,增进线上师生情感的联结,建立有助于师生沟通交流的教学氛围。
1. 表层扮演
国际中文教师会通过表层扮演策略伪装外部表达的情感或抑制负面情感,重整状态,努力应对线上教学组织与课堂互动。教师会尽力调动课堂气氛,但同时也承受了较大的情感劳动负担。正如T5所说:“大家对着电脑,你自己的感情也投入不进去,学生也投入不进去,彼此都累啊,只有把自己调动起来,别人也调动起来,课程才好推进,但其实这个投入还真的挺费劲的。”教师还会抑制自身消极情感并勉强自己积极面对学生。T3谈到:“有时候学生卡顿或者点名不回答我会感到有些烦躁,但我会克制住自己。”T7也认为“如果我要是不使劲地打起十二分精神,这个课就会上得非常无聊。”Nyanjom & Naylor的研究指出,教师在线上教学过程中表层扮演策略使用频率高,可能会造成情感失调。(31)Nyanjom J,Naylor D.Performing emotional labour while teaching online[J].Educational research,2021,(2).表层扮演策略让教师把真实感受与外在情感表达进行分离,对线上教学带来的消极情感进行整饰或伪装,会耗费较多精力,导致较大的情感耗损。
2. 深层扮演
随着对线上教学状况的熟悉和接受,国际中文教师更多通过深层扮演策略说服自己接受线上教学,运用认知策略来改变内心感受并表达适宜情感。线上教学中部分学生课堂表现差、配合度不高,教师会采用深层扮演策略促使自己理解学生并重构对线上教学的认知。T1描述了这一过程:“刚开始肯定是心情不太舒服、不太好的,但后来也理解,因为毕竟学生可能有一些网络问题,或者他(她)现在手头真的有事情,能坚持上这个网课我觉得很不容易了,能坚持就算不错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后来也就慢慢理解了。”尤其在一些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留学生网速较慢或者无法使用部分教学平台,导致教学效果欠佳,教师只能通过重构认知来缓解自身的消极情感。教师一旦能够说服自己客观条件导致线上教学效果不如传统课堂教学,面对线上课堂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就能以更积极的态度去判断和衡量。T3认为:“尤其是学生线上学习也遇到很多困难,有些学生学不好也有网络条件方面的问题,所以作为老师不能太较真,揪着学生的问题不放,要慢慢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负面行为重新进行解释,有助于使自身内外情感保持一致,不容易出现过多压抑消极情感的状况,也能在教学行为中投入更多无须整饰的积极情感。
3. 真实表达
部分国际中文教师还会通过真实表达策略向留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获得学生对线上课程的支持。T7认为:“学生跟你建立一个亲密的关系,真的挺辅助他(她)学习的,他(她)就会对学习很有兴趣了,也特别喜欢来课堂,他(她)觉得气氛很好,是支撑他(她)每天来上课的一个动力。”线上教学已让师生倍感疲劳,如果没有更多情感的投入,教师很难与学生建立过去面对面课堂教学中的情感联系。Sung&Mayer的研究也证明,线上教学中社会情感的建立能有效减少师生之间的隔阂感。(32)Sung E,Mayer RE.Five facets of social presence in online distance education.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2,(5).但是线上教学情感流动受到较大限制,所耗费的情感巨大,即使重视情感交流的教师,也可能因为各类限制而选择放弃一些尝试,正如T7所说:“当一件事情实现让你要三步的时候,你可能就不实现了”。
在线上课堂师生互动和情感流动受到限制的情形下,国际中文教师需要调节自身消极情感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导致教师进行较多情感劳动,会带来较大情感耗损,需要进行情感补偿。
1. 教师情感耗损
教学是一种情感实践(33)Hargreaves A.The emotional practice of teaching.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J].1998,(8).,过多的情感劳动会消耗较多的情感资源,如果内在平衡被打破无法有效弥补,甚至会导致情感衰竭(34)高晓文,于伟.教师情感劳动初探[J].教育研究,2018,(3).。访谈结果显示,受访教师运用较多情感劳动策略以保证良好的课堂氛围,他们认为在线上教学过程中疲累感十分明显。T4认为:“老师变成一个多任务执行者,你的脑子里随时有800根弦儿牵着……所有人都要照顾到,还要考虑他的网络好不好,内心深处一直在想着如何组织教学。”T5也提到:“总体来说这个线上教学真的是很费劲,要花的时间精力比较多。而且我觉得线上就是要花很多这种情感的投入,你不把他(她)的情感调动起来,他(她)很难跟着你走。”语言教学是以人际互动为基础的,创设良好的语言教学环境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言语鼓励、互动反馈及情感投入。然而线上教学过程中师生受到网络的阻隔和限制,以至于教师不得不通过更多的情感劳动策略来实现互动及情感交流。Yin的研究发现,表层扮演策略会引起情感失调的负面影响,深层扮演策略虽然可以消除内外情感不一致的问题,但是消耗了大量的心理资源,可能会带来较高的认知负担。(35)YinH.Knife-like mouth and tofu-like heart:Emotion regulation by Chinese teachers in classroom teaching[J].Social Psychology of Education,2016,(1).国际中文教师面对线上教学各类问题,使用过多情感劳动策略,情感的消耗需要进行补偿,否则可能导致严重的情感失调。
2. 教师情感补偿
Brotheridge & Lee将情感看作一种资源,他们认为在情感劳动中,个体运用表层扮演策略和深层扮演策略时,需要消耗一定的情感资源,当个体付出的情感资源得到补充甚至得到额外的补偿时,情感劳动可能会产生积极的效果,反之将出现资源失衡。(36)Brotheridge C M,Lee R T.Testing a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model of the dynamics of emotional labor[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2002,(1).通过访谈我们也发现,国际中文教师线上教学使用了较多的表层扮演策略和深层扮演策略,还使用真实表达策略进行情感的投入,造成较大的情感消耗。受访教师表示,他们会通过师生共情、教学成就感或外部环境支持来获取积极情感补偿耗损的情感。T7认为:“所有人没人理我……他主动地、特别积极地呼应。如果他不觉得一个老师好,他才不会出来呼应,这让我很感动。”T1也提到:“有一次是谈到什么话题的时候,他(她)说得比较好,这个时候其实老师会比较欣慰,发现学生的转变,教学上比较有成就感。”可见,学生的正向反馈能够给教师带来较多积极情感。除此之外,外部环境支持也能有效缓解情感劳动造成的心理负担。T3认为:“学院项目研讨、平台和资源支持有一定帮助”,T4则表示:“我们有一个教师讨论组,大家说一说问题解决了,或者是情绪发泄出来了,可能那个消极情感也就没有了。”总之,当耗损的情感资源得到补偿时,情感劳动的积极效应才会显现,否则会造成情感失调、职业倦怠等不良后果。
通过对国内高校7位国际中文教师访谈材料的分析,我们发现:线上教学环境使教学对象和教学情境发生了改变,教学对象的虚拟化和差异化增加了教师线上教学的情感劳动负担,而线上教学条件受限、学生参与度降低导致教师承受了较多额外的情感劳动。因此,教师需要通过表层扮演、深层扮演和真实表达三种策略来调节自身情感,从而创设有利于师生互动及情感交流的语言教学环境。在此过程中,教师会因情感劳动引发一定的情感耗损,但也可以通过师生共情、教学成就感或外部环境支持进行情感补偿。
以往国际中文教师线上教学研究更为注重教学模式、教学设计、课堂组织管理、信息素养等方面,忽略了教师情感劳动在线上教学中的重要性。国内留学生中文教学全面转向线上授课后,教师虽然逐步适应了网络教育技术方面的变化,但线上教学带来的限制需要教师通过较多情感劳动营造良好线上语言交际氛围并保证教学效果,因此,线上教学过程中国际中文教师长期进行的情感劳动不容忽视。
情感劳动与教师的身心健康、专业发展息息相关,也影响师生关系和教育质量的提高(37)王卫华,李书琴.国外教师情感劳动研究的进展与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21,(8).。在教学过程中正向的情感劳动能提高教师工作热情并促进教学效果,而负向的情感劳动会带来较大的压力甚至引发职业倦怠。(38)Yin,H.Adap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the teacher emotional labour strategy scale in China[J].Educational Psychology,2012,(4).新冠疫情导致国内中文教学方式发生巨大变革,尤其在疫情常态化后,这一状况持续时间未知。因此,面对外部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留学生不断流失的情况,我们应当关注国际中文教师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培养(39)王添淼,刘薇,赵杨.欧洲《教师语言教育能力指南》及对国际中文教师标准的启示[J].汉语学习,2022,(1).,帮助教师通过正向的情感劳动缓解自身获得的消极情感,增进师生互动及情感交流,营造情感双向流动的线上课堂氛围,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及教师工作满意度。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重视教师前情调节能力,促进情感调控的自我认知生成。线上教学过程中师生沟通交流受到阻碍,学生参与度不足,因此,教师应提前做好心理和情感方面的准备。前情调节策略(Antecedent-focused RegulationStrategies)是一种预防型情感调节策略,从消极情感发生之前进行控制、防止,就能有效避免负面的情感劳动。(40)GrandeyA.Emotion regulation in the workplace:A new way to conceptualize emotional labor[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2000,(1).例如国际中文教师可以预判学生网络延迟、开麦冲撞、掉线等状况并及时调整教学,还可以通过“云拍照”“云聚餐”等方式提前调动班级气氛,减少师生之间的陌生感和距离感。前情调节策略强调教师对自身情感的调节策略有一定认知,能够通过自身和他人的线上教学情境事件进行反思,并对未来的教学情境迅速做出预判与调整,有效避免消极情感的产生和过多的情感劳动。
第二,增强教师情感劳动策略使用能力,营造良好的线上课堂氛围。国际中文教师应善用表层扮演、深层扮演和真实表达三种情感劳动策略,提高自身情感管理和情感实施的能力。教师尽量避免在线上教学过程中过多使用耗费心力的表层扮演策略,如遇师生互动或情感交流的问题,教师可以使用深层扮演策略积极地自我暗示或对当前情境进行重新评估,消解内心的负面情感。网络学习环境中留学生同样体验着距离感和受限感,真实表达策略虽然要求教师进行较多的真实情感投入,但在一旦教师能够真正投入自己的关爱和热情,学生也会予以情感回报,补偿教师的情感耗损,促成正向的情感劳动。
第三,提高教师获取正向情感资源能力,弥补线上教学造成的情感消耗。国际中文教师可以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积极响应的人,通过创造条件缓解线上语言教学造成的负面影响(41)Gkonou C,Miller ER.Caring and emotional labour:Language teachers’ engagement with anxious learners in private language school classrooms[J].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2019,(3).。教师应积极配合线上教学的开展,增进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师生共情和教学成就感获得积极情感。此外,外部环境也能帮助国际中文教师获取一定的情感支持。教师可以与学校、同事建立线上教学共同体,通过外界干预进行自我调节,减少线上教学情感劳动造成的情感耗损。学校也可以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技术、增加教学资源建设的投入等,进一步满足学习者需求并改进教学效果,从而促使教师获取更多由教学成就感带来的情感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