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专业技术基础课,高职学校《机械制图》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工程图样的识图和绘制能力。《机械制图》课程的理论知识抽象,绘图和测绘实践的操作性强,对学生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三维空间思维能力。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如何在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绘图和识图能力,培养适应专业岗位需求的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本课程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机械制图》课程实行岗课赛证融通的教学改革,对完成人才培养方案既定目标、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以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模具专业的《机械制图》课程为例,研究基于“岗课赛证”融通下的教学改革实践。
存在为了保证财政拨给高等院校的运营经费不留余额和下年度运营经费的预算额度考虑,财务部门往往会将项目(课题)报销支出的经费串户从财政零余额账户资金或财政直接支付账户支付,截留了项目(课题)课题经费。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对于学生某个知识点掌握的好坏和学习效率的高低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对于数学中的一些概念或者是定理也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这样一来就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导致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信息技术的加入,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比如学习到关于几何图形的知识,教师就可以借助白板进行一些七巧板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并且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几何图形的一些特点。
自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颁布以来,《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2021年全国职教大会提出要一体化设计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培养体系,深化“三教”改革,“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提升教育质量的理念
。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岗课赛证”概念,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对探索高职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1)课程设置与实际岗位需求不相匹配。以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模具专业为例,课程改前由于机械类专业都使用同一门教材和同一个课程标准,授课教师过于依赖教材,没有将理论知识与模具专业特色相结合,使《机械制图》教学重理论知识,轻专业性的实践,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在课程培养目标的设置上,由于理论内容设置过多且缺乏与实际岗位技能要求相结合
,导致教学实际应用性不强,与具体岗位所需求的能力要求脱节。
(2)课程内容与图学技能大赛联系不紧密。高职学校图学类相关比赛一般以团体赛的形式进行,涉及的内容除机械制图外,还要求学生具备计算机二维绘图与三维建模的能力。但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主要存在2个问题:①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和三维CAD等图学类课程贯穿了3个学期,等学生学习完相关课程再参加比赛,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无法形成有效的竞赛梯队;②竞赛的赛点、能力考核点在课程教学中不明显,如成图大赛中手工绘图的重点是根据零件的轴测图绘制其零件图,而这部分内容在《机械制图》课程中体现较少。
1925年8月,因积极支持女师大学生风潮而被教育总长章士钊非法免除教育部佥事职,鲁迅奋起抗争,向平政院提交控告章士钊的诉状。
在《机械制图》教学内容的设置上,紧扣岗位技能标准,校企合作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并优化课程标准,以项目化的方式重新构建教学内容,零件图的绘制与识读项目式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机械制图》课程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具备岗位所需的制图知识与技能,教学内容整合之后形成能够完成职业任务的能力
。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通过企业调研和毕业生反馈,发现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和模具维修等岗位。这些岗位对学生制图的要求是具备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基本能力,如表1所示。
模具专业将《机械制图》课程与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岗位、1+X机械工程制图证书、相关图学类竞赛相融合,构建了“课岗证赛”融通的课程教学新模式,将学生的制图专业知识转化为模具人才职业技能与素质,起到形成高职学生模具职业能力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利用工程实际案例为载体,设计案例教学或项目化教学,实现课堂教学与工程实际零距离,坚持“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将学生被动式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式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提升识读和绘制图样的能力,努力使学生“上岗即能操作”。在大数据技术的背景下,创新课堂教学方式,通过“慕课”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获得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动态。创新课程考核方式,采用过程性考核为主、终结性考核为辅的考核办法。
“岗课赛证”融通中“岗”指岗位,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课”指课程,通过课程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赛”指相关技能比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证”指证书,包括专业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体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
。
“离用户越近,价值就越大。”快递末端集约化、智能化处理,绝对不是末端配送商业模式的全部,它只是基石,是这个商业模式赖以存活的基础。在智能快递柜已经成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当下,它已经不再仅仅是收快递的“小方格”,其延伸价值目前已经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成为了社区经济争抢的关键节点。
(3)课程重点与“1+X”证书内容不符。《机械制图》课程对应的“1+X”证书为机械工程制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分为初、中、高三级。以初、中两级考试内容来看,《机械制图》课程都能涵盖大多数的考点,但中级考点中“能正确识读复杂零件和复杂装配图,能正确使用各类工、量具,测绘典型机械零部件”相关内容体现不明显,而且较多教师完全按照教材进行授课,没有将“1+X”考证的高频考点内容作为重点讲授。
为培养学生制图技能水平与职业素养,同时选拔省级各赛项参赛选手,在创新“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岗位能力”的课程教学改革的推动下,将大赛内容融于教学内容中,让学生苦练绘图和识图基本功,提高学生制图的专业技能,提升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效果。以“成图大赛”省赛绘制零件图为例,其综合考核学生机械零件的视图方案、尺寸标注、技术要求等的表达,将赛点融入课程教学,根据大赛的评分标准
,评价课程教学效果,落实过程考核。
职业技能大赛和学科类比赛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模具专业参加的图学类比赛主要以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和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业设计)为主。
考虑计算机二维绘图和三维建模课程开设学期靠后的情况,专业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融入其部分内容,或者以第二课堂和兴趣小组的方式,加强学生计算机绘图技能的培训,提升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
拓宽销售的渠道。如今社会已经步入“新媒体时代”,在传统营销的基础上还可以借助互联网,通过微博、微信等途径销售城市文创产品。
机械工程制图“1+X”证书是依据机械类相关专业教学标准及行业标准制定,将机械制图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模具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优化课程标准,改革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以职教云、机械制图精品课程资源库为平台,在授课过程中将机械工程制图“1+X”考证内容融入课程教学过程,增加考证内容在教学中的比重,如复杂零件图的识读、绘制等,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熟知证书考试内容,了解考试形式。在学习完相应项目的课程内容后,结合考证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复习,通过模拟测试巩固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增加学生的考证能力。
模具专业《机械制图》“岗课赛证”融通改革实施以来成效凸显,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机械制图理论部分的掌握程度逐步上升,学生参加比赛的成绩斐然,荣获2021年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信息建模大赛团体一等奖,获安徽省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信息建模大赛团体一等奖2项,机械工程制图“1+X”考证通过率达98%。此外,模具专业毕业生从事机械相关工作也能满足岗位的制图要求,说明《机械制图》课程“课岗证赛”融通实施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1]王 欣,金红梅.基于大职教观的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学理基础、内在要求及实施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2(2):21-28.
[2]王海强.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岗课赛证融通模式探索[J].山西建筑,2021,47(23):179-181.
[3]李宏艳.基于岗位能力培养与技能大赛相结合的机械制图课程改革策略[J].冶金与材料,2021,41(1):179-180.
[4]董改花,蒋建强,郭秀华.基于“岗课赛证”的高职课程“变频调速技术”改革探索[J].南方农机,2021,52(21):182-184.
[5]周荣安,符纯明.融合式教学模式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图学学报,2020,41(6):1039-1043.
[6]曾天山.“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8):5-10.
[7]周 香.高职机械类专业“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才智,2021(35):146-149.
[8]朱 婧.高职《报关实务》课程“课岗证赛”融合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5):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