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语篇结构思维导图 妙解说明文阅读理解试题

2022-07-26 02:22四川徐春燕
教学考试(高考英语) 2022年3期
关键词:文眼说明文自然段

四川 徐春燕

阅读理解是高考英语试题中一个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分值占比重大,阅读量也大,综合考查学生的词汇、语法、阅读理解、逻辑推理等能力,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较高。阅读理解的语篇体裁也比较丰富,常考的有应用文、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等。经统计,在2019 年、2020 年全国Ⅲ卷和2021 年全国甲卷的考题中考查的说明文约占阅读理解总篇数的58%,在英语阅读理解试题中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因此研究说明文的解题技巧对于提升学生高考英语的解题能力意义重大。

就题型而言,这三套考题中说明文考查的题型的主要构成是:细节理解题10 道,推理判断题12 道,主旨大意题2 道,词义猜测题2 道。由此可见:目前,阅读理解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表层信息的理解、对文本一些信息的简单推理和对主旨大意的把握。但是说明文的类型多样、内容繁杂,词汇量较大,且在高考题中这一体裁的语篇主要考查学生对语篇基本内容和结构的理解,以及对上下文语义和逻辑之间的联系的理解等,因此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对语篇结构的分析与构建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语篇分析主要是对语篇的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宏观的语篇分析立足语篇整体,分析语篇体裁、语篇模式、语篇结构、语篇的段落构成等,还原作者谋篇布局的结构和意图。微观的语篇分析体现为分析语篇中各个组织成分如何利用语言表达意义,包括话题连贯、句子信息展开方式、衔接手段、词汇搭配和语法结构等。学生可借助对文章宏观结构的分析来理解文章的表层信息,清楚定位答案依据的位置,同时要借助微观结构的构建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推理与挖掘,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Tony Buzan 创造的一种直观的、形象的有效思维图形工具,使用者可以用图文来记录思考的过程。《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年修订)》也指出,教师要善于利用思维导图或信息结构图,引导学生通过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对信息的获取与整理、概括与整合、内化与运用,教会学生在零散的信息和新旧知识之间建立关联,归纳和提炼基于主题的新知识结构。所以学生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这个有利工具,明晰语篇结构,高效解答高考说明文阅读理解试题。接下来,笔者将结合2019 年、2020 年全国Ⅲ卷和2021 年全国甲卷高考英语真题展开具体阐述。

一、例题简介

2019 年全国Ⅲ卷阅读理解C 篇共有4 个自然段,约有295 词,主题语境为人与社会,文章主要介绍了美国报纸走向街头、走向大众的过程,文章侧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和文化素养;2020 年全国Ⅲ卷阅读理解C 篇共有8 个自然段,约有320 词,主题语境为人与社会,文章主要描述了在英国,由于年轻人负担不起离家的费用,而老年人又面临着孤独的境况,因而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多代人住在一起的现象,文章侧重培养学生关注家庭生活、社会变化趋势和不同文化的意识;2021 年全国甲卷阅读理解B 篇共有4 个自然段,约有270 词,主题语境为人与自然,文章主要介绍了Port Lympne 保护区新出生了一头黑犀牛及该保护区的相关情况,文章侧重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

这三篇说明文虽然主题不一、形式多样,尤其是2020 年全国Ⅲ卷阅读理解C 篇较其他两篇文章来说,篇幅更长、生词更多、句式结构更复杂,但是该篇说明文的主题比较鲜明,脉络比较清晰。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语篇分析理论的指导下,利用好思维导图这个工具,根据文章的特点,寻找文眼,概括段落主题,提炼语篇微观层面的语法、词汇,并结合语篇结构图来分析文章,从而高效解题,同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语篇结构来解题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打破高考英语说明文阅读理解难的思维定式。

二、基本分析程序

1.确定文眼,解决主旨题

文眼是语篇的窗户,是表现主题思想的词句。让学生由文眼出发展开学习探究,可以给学生以更丰富的启迪,促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并感知角色,厘清文本构建框架,形成有形阅读认知。文眼是一篇文章的主题,是一篇文章解释说明的对象,找到文眼,学生就能够初步判断主题、推断内容与文章的类型,它是构建语篇结构最关键的一步。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找到文眼呢?“一般—特殊”模式是高考英语中最常见、最具有代表性的语篇模式,它充分体现了西方人的线性思维模式,即先概括后细节,先综合后分析。仔细研读历年高考题后,我们不难发现,高考英语说明文阅读理解语篇充分验证了这种模式的存在。它的结构一般都是很固定的,主题常出现在语篇的开端,后文再对该主题进行具体说明。

以2019 年全国Ⅲ卷阅读理解C 篇为例,文章首段较长,这种首段较长的文章一般通过三种模式传递主题信息:第一种是中心阐释型,即先提出主题,然后进行表述;第二种是总结型,即先介绍一些背景内容,然后总结出主题;第三种是关键词重复型,这种类型看似没有主题句,但是关键词一直在反复出现。根据分析可知,这篇文章属于第二种类型,用一个转折词But 引出主题“the revolution that was taking place in the 1830s would change all that”。因此学生要特别关注说明文首段的转折连词,因为主题常在转折连词之后。

2020 年全国Ⅲ卷阅读理解C 篇和2021 年全国甲卷阅读理解B 篇都属于新闻类的说明文,学生在解读语篇时一定要牢牢抓住说明文的共性特点,以及新闻类说明文的独有特点来分析语篇。新闻类说明文常常是以总分总的结构呈现的,先概述新闻事件,然后对第一部分提出的事件进行解释和补充,最后对前面提到的事件进行总结或升华。但是无论文章形式怎么变,只要它是说明文,在文章的开端必然会出现文眼,学生一定要抓住这点。2020 年全国Ⅲ卷阅读理解C 篇首段比较短,是一个概述性的内容,第二段讲述了一个具体的相关事件,并在之后的段落对其进行展开说明,由此学生可以判断出文眼就是首段的“With the young unable to afford to leave home and the old at risk of isolation(孤独),more families are choosing to live together.”。根据主题句,学生知道这篇文章是围绕年轻人负担不起离家的费用,而老年人又面临着孤独的境况,因而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多代人住在一起这一现象来展开的,因此学生就可以判断第31 题“What is the text mainly about?”的答案为“D.A rising trend of living in the UK.”。2021 年全国甲卷阅读理解B 篇是典型的新闻语篇,该篇文章短小精悍,主题鲜明。第一段讲述了Port Lympne 保护区成功繁育出黑犀牛的事情,第二段开始展开具体叙述,由此学生可以确定文眼在第一个自然段,即“Port Lympne Reserve,which runs a breeding(繁育)programme,has welcomed the arrival of a rare black rhino calf(犀牛幼崽).”。

2.利用思维导图,绘制文章宏观组织结构图,定位考题答案依据的位置

在第一个步骤中我们确定了文章的语篇模式并找到了文眼,为后续利用思维导图找出宏观语篇结构、语篇段落之间的宏观联系埋下了一个有利的伏笔,为学生定位考题答案依据的位置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2019 年全国Ⅲ卷阅读理解C 篇是一篇中规中矩的说明文,每一段的段首都有一个段落主题句,这样的文章的结构比较容易分析,该篇文章的宏观结构图如下:

2019 年全国Ⅲ卷阅读理解C 篇宏观结构图

根据绘制出的宏观结构图,学生就可以定位各题答案依据所在的段落位置。如第28 题“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describes newspapers in America before the 1830s?”的答案依据可以定位到第一自然段。针对第29 题“What did street sales mean to newspapers?”,学生可以根据选项与原文的吻合度与相关度把答案依据定位到第二自然段。针对第30 题“Who were the newspapers of the new trend targeted at?”,学生可以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targeted at 把答案依据定位到第四自然段。针对第31 题“What can we say about the birth of the penny paper?”,学生可以根据选项内容把答案依据定位到最后两段。

2020 年全国Ⅲ卷阅读理解C 篇和2021 年全国甲卷阅读理解B 篇都是新闻类的说明文,学生可以根据之前分析的新闻类说明文的特征来绘制出如下宏观结构图:

2020 年全国Ⅲ卷阅读理解C 篇宏观结构图

2021 年全国甲卷阅读理解B 篇宏观结构图

对于2020 年全国Ⅲ卷阅读理解C 篇的第28 题“Who mainly uses the ground floor in the Victorian house in Bristol?” 和 第29 题“What is Nick’s attitude towards sharing the house with his mother-in-law?”,学生可以根据绘制的宏观结构图,结合题干的信息将答案依据定位到第二部分的内容。学生可以根据选项信息将第30 题“What is the author’s statement about multigenerational family based on?”的答案依据定位在第六和第七自然段。

2021 年全国甲卷阅读理解B 篇虽然没有标题,但是正文部分符合新闻类文章的典型结构,第一自然段是一段导语,概括了该新闻的Who,When,What 等关键信息。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是新闻的主体部分:第二自然段引用Paul Beer 的话详细介绍了新生黑犀牛和黑犀牛妈妈的状况,以及该保护区对该事件的态度和看法;第三自然段补充了该事件的更多的细节信息;第四自然段是对前面事件的一个升华,用“a‘critically endangered’status”重申主题旨在增强读者的环保意识。该篇文章包含新闻事件的诸多元素,文章虽然短小,内容却很繁杂,但是学生一旦明辨了文章的体裁和类型后,利用思维导图重新构建结构,繁杂的内容一下子就会变得清晰明白,就可以清楚定位各题的答案依据的所在位置。

由此可见,通过简单、直观的思维导图,梳理出每段的重要信息,掌握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定位考题答案依据的段落位置,为下一步的微观分析做好铺垫,可以大大缩短解题时间和提高解题的准确度。

3.利用思维导图,把握文章微观细节,解决细节推理题

语篇内句子的类型、语法结构、词语搭配、指代关系、句子之间的联系、句子的展开方式以及标点符号等,都属于语篇的微观组织结构。学生在掌握语篇宏观结构的基础上去定位考题答案依据的段落位置、分析文章的微观结构,同时注意相应的题的答案依据所在位置的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之间的联系,就能极大地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要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学生首先得把握微观层面的复现原则。微观层面的复现可以是A—A 的同词、同短语或者同句的复现,也可以是A—B 的近义词、反义词或者相似意思的短语和句子的复现。以2020 年全国Ⅲ卷阅读理解C 篇为例,第29 题的题干部分出现的关键词为attitude,而文中用的是该词的近义词standpoint,如果学生机械地去原文中找同词,就极有可能找不到答案依据。

其次,学生需要特别关注文中代词的指代关系。以2019 年全国Ⅲ卷阅读理解C 篇第28 题为例,学生可以根据题干“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describes newspapers in America before the 1830s?”,并通过宏观结构的分析将答案依据定位到第一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但是学生还不能直接选出答案。经过对上下文联系的分析,学生可将答案依据定位到“They were dull and visually forbidding.But the revolution that was taking place in the 1830s would change all that.”这两句话。但是,又出现了一个问题,that 就是答案,那that 指代的是什么呢?这里就要想到that 的语法功能:指代前文内容,倒回去看原文,学生就能找到答案依据“most newspapers had little in them that would appeal to a mass audience”。再根据前文提到的复现策略可知,“little appeal”对应的就是答案“B.Unattractive.”。

另外,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虽然能准确定位信息但选错答案的情况,究其原因,这与学生的语法句法的分析能力薄弱有极大关系。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在微观细节分析环节学生还得加强对长难句的分析。以2021 年全国甲卷阅读理解B 篇第26 题为例,经分析可定位答案依据在“The adorable female calf is the second black rhino born this year at the reserve,but it is too early totell if the calves will make good candidates to be returned to protected areas of the wild.”这个句子中。这个句子是由but连接的一个并列复合句,在后一个分句中有it 作形式主语的主语从句和if 引导的宾语从句,且有to do 结构和-ed结构作定语,所以学生只有学会分析句子成分,找出关键信息,才能读懂句子,选出正确答案。

语篇微观层面的分析涉及语篇的方方面面,对微观细节把握的精准度直接关系着解题的精准度。所以,学生在定位考题的答案依据之后,一定要认真分析语篇的微观结构,除了寻找复现、代词和分析长难句外,学生也得关注句子的时态、句型、转折连词等微观结构,以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语篇的文本结构是作者为表现主旨,对写作材料进行精心构思安排的结果,是文章的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是行文思路的具体表现。学生在做高考英语说明文阅读理解试题的过程当中,必须牢牢抓住文章的文眼,找出段落之间宏观上的关联机制,分析微观层面的语篇结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抓住作者的行文思路,将考题各个击破。

本文主要是以2019 年全国Ⅲ卷阅读理解C 篇、2020 年全国Ⅲ卷阅读理解C 篇和2021 年全国甲卷阅读理解B 篇三篇说明文为例,分析针对各种看似不一样的说明文如何借助分析理论、思维导图构建语篇结构,从而通过层层分析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和准确率。本文例析的内容有限,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可以注意归纳其他类型的说明文的结构构建规律,加强对学生语篇结构构建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构建不同类型的说明文的结构模板,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自信。

猜你喜欢
文眼说明文自然段
来来来,一起装修数据库——说明文也能很生动
说明文阅读专练
乡村小学中段阅读教学中“文眼”统领作用发挥探究
抓住文眼,让文本解读更有效
秋天
散文阅读有方法
美丽的秋天
散文贵有“文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