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雯雯 邓洁 郭睿
老年性聋(presbycusis)又称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age-related hearing loss,ARHL),临床表现为双耳渐进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全球约3.6亿人有听力损失,其中1/3的65岁以上老年人有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1]。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生理、情感、认知能力因听力下降发生变化。老年性聋与严重的神经精神功能障碍有关,听力下降会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2]。虽然配戴助听器不能恢复听觉功能和消除听力下降的因素,但可以通过改善认知功能和减轻抑郁症状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3]。然而,由于失访量大、方法学限制等原因,关于助听器配戴与老年性聋患者抑郁间的关联受到质疑[3,4],为了更好地理解两者的关系,笔者对听力检测数据与抑郁症状的标准化评估进行分析。
1.1.1 检索策略 检索PubMed、CNKI、VIP、万方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0年6月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助听器、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老年性聋、抑郁。英文检索词为hearing aids、age-related hearing loss、presbycusis、depression。
1.1.2 纳入标准 ①研究对象:诊断为老年性聋患者,年龄60岁以上,性别、病程不限;②外周听力水平(通过纯音听力测试)作为主要暴露变量;③抑郁量表评分作为评价抑郁症状指标;④由医疗专业人员或调查人员获得暴露和结果测量;⑤研究类型:横断面和队列研究,不包括病例对照研究和随机试验。
1.1.3 排除标准 ①综述、讲座、个案、评论类文献;②研究对象为儿童或成年人;③听力和抑郁评估均为自我评估文献;④原始文献数据不完整。
由两位研究者进行文献筛选,并对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进行评估,交叉核对结果,意见不一致时进行讨论或第三方介入。偏倚风险评价中横断面研究采用澳大利亚JBI标准,队列研究采用NOS量表,提取内容包括作者、年份、研究人数、平均年龄、听力评估方法、抑郁评估方式、文献质量得分。
1.3.1 效用量选择及异质性检验 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效应量采用优势比(odds ratio,OR)和95%可信区间(95%CI)进行分析描述。结合异质性的定量分析(I2)判断异质性大小。
本次纳入的4篇研究中,横断面研究经过异质性检验,I2=0%<50%,且Q检验P=0.34>0.1;队列研究经过异质性检验,I2=0%<50%,且Q检验P=0.50>0.1,提示本研究选择的文献间没有异质性,可以选择固定效应进行meta分析。
1.3.2 敏感性分析及发表偏倚 通过比较换用统计模型或逐一排除纳入文献的结果差异,无文献对本次meta分析的结果造成干扰,说明结论稳定性可靠。由于纳入文献少,本文不分析发表偏倚。
按照拟定的检索策略,初步检索208篇文献,排除重复研究、综述病例报道等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后得到163篇文献。排除动物试验、meta分析43篇。阅读题目、摘要,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排除80篇,得到40篇文献。排除结局指标不一致18篇后得到22篇,阅读全文后复筛最终纳入4篇研究,包括横断面研究和队列研究各2篇,共计301例老年性聋患者。具体纳入文献相关内容见表1。
2篇横断面研究共纳入47例患者,研究间无异质性(P=0.34,I2=0%),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OR=2.56,95%CI=(1.46~3.66),Z=4.56,两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配戴助听器与改善老年性聋抑郁具有相关性;2篇队列研究共纳入254例患者,组间无异质性(P=0.50,I2=0%),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OR=0.87,95%CI(0.24~1.50),Z=2.72,提示助听器不能改善老年性聋患者的抑郁症状,见图1,2。
图1 横断面研究森林图
图2 队列研究森林图
2.3.1 随访时间分析 4篇文献数据合并后达到了重度异质(I2=63%,P<0.01),考虑老年性聋患者配戴助听器的时长可能会影响抑郁,笔者根据文献随访时间分为小于1年和大于1年组。随访时间小于1年的2篇文献共纳入患者47例,各组间无异质性(P=0.34,I2=0%),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OR=2.56,95%CI=(1.46~3.66),Z=4.56,两组间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提示配戴助听器小于1年与改善老年性聋患者抑郁具有相关性;随访时间大于1年的2篇文献共纳入患者254例,各组间无异质性(P=0.50,I2=0%),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OR=0.87,95%CI=(0.24~1.50),Z=2.72,两组间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提示配戴助听器大于1年与改善老年性聋患者抑郁症状无相关性,故配戴助听器改善老年性聋患者抑郁在短期内效果较好(图3)。
图3 按随访时间分组森林图
2.3.2 文献出版时间分析 4篇文献合并后达到了重度异质(I2=63%,P<0.01),考虑助听器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影响助听效果,笔者根据文献出版时间分为5年内和5年前出版的文献两组。5年内出版的2篇文献共纳入患者75例,各组间轻度异质(P=0.22,I2=33%),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OR=2.48,95%CI=(1.33~3.62),Z=4.23,两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5年内的助听器技术与改善老年性聋患者抑郁具有相关性;5年前出版的2篇文献共纳入226例,各组间轻度异质(P=0.25,I2=25%)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OR=0.94,95%CI=(0.32~1.56),Z=2.97,各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5年前的助听器技术对老年性聋患者抑郁症状无改善,近5年的助听器技术对老年性聋患者抑郁状况改善有提高(图4)。
图4 文献出版时间分组森林图
2.3.3 样本量分析 4篇文献合并后达到重度异质(I2=63%,P<0.01),考虑文献纳入样本量大小可能影响结果,笔者根据样本量分为少于100人和大于100人的文献两组。样本量少于100人的2篇文献共纳入患者96例,各组间无异质(P=0.76,I2=0%),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OR=1.72,95%CI=(0.43~3.02),Z=2.61,两组间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提示小样本内助听器配戴效果与改善老年性聋患者抑郁具有相关性;样本量大于100人的2篇文献共纳入205例,各组间高度异质(P=0.006,I2=87%),随机效应与固定效应结果一致。结果显示OR=1.20,95%CI=(0.59~1.80),Z=3.89,两组间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提示大样本内助听器配戴效果与改善老年性聋患者抑郁有相关性。说明助听器配戴后对于改善老年性聋患者抑郁状况与样本量大小无关,配戴助听器后的抑郁改善效果可能在老年性聋患者中普遍存在(图5)。
图5 按样本量分组森林图
老年性聋是继关节炎、高血压外发病率第3的老年性疾病[5]。随着老年性聋患者外界信息输入减少、社会参与度下降等导致抑郁风险增加,助听器作为主要的听力辅助设备对老年性聋患者抑郁状况改善的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听力损失老年人抑郁症状增加的几率是没有听力损失的1.63倍;患有抑郁症的老年人与无抑郁症相比,低频频段的平均听阈增加2 dB HL,中频频段的平均听阈增加1.7 dB HL,从而得出与无抑郁症的老年人相比,患有抑郁症的老年人遭受听力损失的风险更大[6]。关于听力损失导致抑郁的原因,Rutherford等[7]认为可能是听力损失患者中枢听觉通路激活的减少,中断了听神经-边缘的连接,导致额叶脑区萎缩,增加了抑郁风险;也有学者认为与神经系统衰老有关[8]。
笔者研究发现,配戴助听器可改善老年性聋患者抑郁症状(OR=2.56;95%CI=1.46~3.66),与Fernanda2015[9]研究一致,发现13位听力损失但未使用助听器的老年人配戴助听器30天后抑郁得分由5.69下降到2.69(P=0.031),得出配戴助听器可改善抑郁。助听器通过声音输入增加听觉信号输入,重新激活了患者对边界或病变边缘有反应的神经元,补偿了由耳蜗病变引起的声音衰减,还可能引起与语音感知相关的中央听觉系统区域的适应[10]。
本研究纳入的队列研究结果发现,配戴助听器不能改善老年性聋抑郁的症状(OR=0.87;95%CI:0.24~1.50),与部分学者研究一致。配戴助听器不能保护包括抑郁的情绪活力,两者间没有相关性(OR=0.98;95%CI:0.81~1.20)[11],Shukla[12]研究3188名老年人发现,纯音听阈每提升10 dB,抑郁的发生几率增加1.3倍,但配戴助听器与不配戴助听器的患者相比,抑郁的几率没有降低。Brewster[13]发现1204名老年人中,644人(53.5%)有低抑郁,385人(32.0%)有抑郁增加轨迹,175人(14.5%)有高抑郁轨迹,调整性别、年龄等变量后助听器的使用与抑郁没有相关性。可能原因是助听器对改善听力质量的同时也放大了环境噪声,减少了老年人社会活动,从而达不到改善抑郁的效果。
本研究通过对随访时间、文章出版年份、样本量大小进行meta分析,结果如下:①本次研究纳入文献最短随访3个月,最长2年,随访时间短于1年的文献改善抑郁的效果较好(OR=2.56;95%CI:1.46~3.66),说明助听器对于改善老年性聋患者抑郁的效果可能短期内更佳。122名听力损失人群和70名健听人相比,配戴助听器前、配戴4、8、12个月后抑郁得分分别为3.5/3.2,2.8/3.0,2.8/3.0,2.7/3.1,说明助听器对老年性聋抑郁的积极作用可以持续1年[14],与Choi[15]研究发现助听器可改善短期抑郁一致,其发现使用助听器6个月后老年抑郁量表得分升高28%,治疗12个月后抑郁得分没有显著变化;②本研究纳入2015、2016年出版文献认为助听器改善抑郁效果更好,5年前出版的文献则证明配戴助听器改善老年性聋抑郁的效果不明显。目前听觉技术设计方法主要集中在最大限度地提高可听度和信噪比的同时保持音质,如宽动态多波段压缩放大、多波段扩展、定向波束形成、降噪、环境检测和自适应、自适应零位控制和回波抑制等,这些进展使得助听器功能不断完善[16],使助听器对抑郁改善效果更好;③样本量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样本量小于100人的研究较大于100人改善抑郁效果较好,可能与样本量大的研究失访率高有关。
抑郁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但听力下降作为一种可干预的因素,可通过助听器的使用减少发病率,研究听力损失对抑郁的影响很有必要,需要更多的研究确定助听器单独治疗和合并其他听力训练或药物治疗是否有益于抑郁的改善。目前,尚无研究配戴助听器与抑郁间的荟萃分析,纳入标准使得研究不存在异质性,但亚组分析结果仍存在较大异质性。亚组分析的异质性也为今后研究如何减少偏倚提供了方向。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配戴助听器的时间、次数、型号可能对研究结果有影响;其次,纳入研究均为观察性研究,纳入文献质量不高,助听器与抑郁症状间的量化关系不明确;最后,由于纳入文献数量有限,样本量较少,缺乏长期随访资料。
老年性听力损失是老年人抑郁的危险因素,配戴助听器对老年性聋患者的抑郁短期有效,但由于目前相关研究较少,方法学的限制,仍需不同实验设计、高质量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验证助听器改善抑郁的疗效,需要更长的随访时间发现疗效持续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