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性稳态反应在不同类型听力损失儿童听力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2022-07-26 02:25:14孙蕾李莹莹谢园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传导性感音突变率

孙蕾 李莹莹 谢园

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中明确规定[1],所有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婴儿最迟应在出生后3个月内接受全面的听力学评估,诊断为永久性听力损失的婴儿应尽快接受早期医学治疗,最迟不超过6月龄。先天性听力损失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疾病,临床常见合并先天性聋哑,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是我国产前筛查和遗传预防的重要内容[2]。经国内外多项大宗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4],单位点核苷酸结构突变在先天性耳聋中发生率较高,是主要的基因突变类型。通过检测外周血微量全基因组DNA序列能够快速、高效、精准判断突变位点和类型,已在产前筛查和基因诊断中广泛应用[5]。听力损失的类型主要包括传导性、感音神经性和混合性,诱发原因和具体临床表现有较大差异,临床治疗措施也有区别,需要谨慎对待[6]。听力检查是诊断听力损失、评估损失程度以及鉴别损失类型的主要依据,主要包括短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Click-ABR)、分频听性脑干反应(chirp-ABR)、听性稳态反应(ASSR)和纯音听阈(PTA)等[7,8]。本研究主要分析ASSR和click-ABR在不同类型听力损失儿童听力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6月我院诊断为先天性听力损失儿童222例,出生时间60~180天,男134例,女88例。纳入标准:①能够顺利完成各项听力测试,听阈数据可分析;②取得患儿监护人的知情同意,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③未行任何药物治疗或植入人工耳蜗。排除标准:①耳外伤未愈;②耳内感染性疾病未愈;③先天发育性疾病、缺血缺氧性脑病。

1.2 基因突变检测

抽取足跟血2~3 ml,采用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的基因组DNA提取和检测试剂盒,应用微阵列芯片法检测4个常见耳聋基因的15个分型,根据说明书提示步骤依次完成PCR扩增、芯片杂交、扫描和结果判读。15个位点包括GJB2(35delG、176del16、235delC和299delAT)、GJB3(538C>T)、SLC26A4(2168A>G、IVS7-2A>G、1174 A>T、1226 G>A、1229 C>T、1975 G>C、2027 T>A和IVS15+5 G>A)和线粒体12S rRNA(1494C>T和1555A>G)。

1.3 听力检查

纯音测听在标准隔声室内进行,采用尔听美奥德1081一型听力计,B71型骨导耳机、ME70气导耳机,按照GB/T16403-1996标准。测试时采用“升五降十”法,先用气导耳机给声测试双耳未加掩蔽的气导听力,记录双耳0.25~8 kHz倍频程听阈,然后测试双耳加掩蔽的骨导听力,记录 0.25~4 kHz倍频程听阈。click-ABR和ASSR测试在标准电磁屏蔽室内进行,本底噪声≤25 dB,测试前予患儿10%水合氯醛溶液灌肠进入稳定睡眠后开始检测。click-ABR测试采用俄罗斯Neuro-Audio听觉诱发电位仪,前额发际放置记录电极,鼻根部放置地电线,两侧乳突部放置参考电极,保证极间电阻≤4 kΩ,采用 ER-3A插入式耳机给声,刺激声为短声,刺激速率21.1次/d ,叠加次数1024次,记录时间窗15 ms,带通滤波100~3000 Hz,每个强度至少重复3次,刺激强度从80 dB nHL开始,每20 dB递减,以click-ABR波V反应阈值≤30 dB nHL为正常标准,0 dB nHL=28.7 dB SPL。ASSR测试准备和电极安放同click-ABR,骨振器放置耳乳突处,气导较好耳使用ER-3A插入式耳机进行掩蔽,掩蔽声为白噪声,强度为骨导给声强度上加 30 dB SPL,气导ASSR测试载频为 0.5、1、2和4 kHz,调制频率为左耳77、85、93和101 Hz,右耳79、87、95、103 Hz,系统自动判定各频率阈值。

1.4 观察指标

检测患儿外周血4个耳聋基因的突变情况,将患儿分为基因突变组与无基因突变组;根据听损类型分为传导性、感音神经性和混合性3组,比较各组患儿性别、年龄、听力检查click-ABR和ASSR反应阈,判断听力损失程度。平均听力损失26~40 dB为轻度,41~60 dB为中度,≥61 dB为重度。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ANOVA分析和LSD-t法检验;计数资料[例(%)]比较用χ2检验;Spearman检验分析Click-ABR和ASSR反应阈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因突变与无基因突变组听力情况比较

105例患儿(47.3%,105/222)耳聋基因突变,其中GJB2基因突变40例、GJB3突变14例,SLC26A4突变34例,线粒体12S rRNA突变12例,双位点突变5例。基因突变组与无基因突变组比较,听力损失程度增加,在0.5、1、2和4 kHz频率下Click-ABR和ASSR反应阈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1。基因突变组与无基因突变组各频率下Click-ABR和ASSR反应阈均有较好的相关性(P<0.05),见表2。

表1 基因突变与无基因突变组听力情况比较

表2 基因突变与无基因突变组Click-ABR 和ASSR 反应阈的相关性

2.2 不同听损类型组听力情况比较

222例患儿中传导性聋74例、感音神经性聋82例和混合性聋66例。混合性组与传导性和感音神经性聋比较,听力损失程度增加,在0.5、1、2和4 kHz频率下ASSR和Click-ABR反应阈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导性聋和感音神经性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3。混合性、传导性和感音神经性聋组各频率下Click-ABR和ASSR反应阈均有较好的相关性(P<0.05),见表4。

表3 不同听力受损原因组听力情况的比较

表4 不同听力损失原因组Click-ABR 和ASSR 反应阈的相关性

3 讨论

我国每年都有大量新生儿通过出生时或出生后3天内采集足跟血筛查致聋易感基因或常见基因。但主要致聋基因的筛查受地域、种族、患病家族以及调查样本量大小的影响[9]。本研究主要检测4个耳聋基因(GJB2、GJB3、SLC26A4和线粒体12S rRNA)15个常见突变位点,显示耳聋基因的突变率高达47.3%,其中GJB2、SLC26A4和线粒体12S rRNA的单位点突变率居多。韩跃峰等[10]检测了江淮地区128例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显示,基因突变率为36.72%,其中GJB2基因突变最多见。Wen C等[11]对2016~2017年我国多地区新生儿耳聋基因的筛查现状进行调查显示,筛查率为36.59%(15/41),发病率最高的是东部地区(72.22%,13/18),4个基因中9个变异体和20个变异体所占比例最高,均为33.33%(4/12),其次是15个变异体(25%,3/12)和5个变异体(8.34%,1/12)。共有340521名新生儿筛查阳性率为5.00%,其中GJB2基因单杂合突变率为2.43%(8269/340521),双等位突变率为0.02%(56/340521),SLC26A4基因单杂合突变率为1.99%(6771/340521),双等位突变率为0.01%(39/340521),GJB3基因单杂合突变率为0.33%(1140/340521),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率为0.22%(746/340521),双基因杂合突变率为0.004%(15/340521)。可见中国东部地区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比中西部地区更广泛,4个基因中9个变体和20个变体被广泛使用,GJB2和SLC26A4基因突变最常见。

本研究发现,基因突变组比无基因突变组患儿的听力损失程度增加,在0.5、1、2和4 kHz频率下click-ABR和ASSR反应阈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提示耳聋基因突变阳性的患儿听力损失更严重。由基因突变导致的先天性耳聋患儿往往需要尽早植入人工耳蜗,以改善听力,减轻耳聋导致的身体发育障碍[12,13]。不同致聋基因突变影响听力发育的机制不同。GJB2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其编码Cx26 与相邻细胞的缝隙连接蛋白组成完整的缝隙连接通道,调控细胞间的钾离子水平维持细胞间信号转导[14]。GJB2单位点突变率高,全国平均突变率为11.8%,占所有GJB2基因突变的67.7%[15]。SLC26A4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编码Pendrin蛋白进行多种离子成分的跨膜转运,与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和内耳畸形的产生关系密切[16]。线粒体12S rRNA属母系遗传基因,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有极高的敏感性。该基因突变使蛋白质合成中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形成结合位点,影响蛋白质的合成[17]。但本研究尚不能确定听力检查如ASSR能够用于鉴别致聋基因突变。

本研究发现,混合性听力损失组与传导性和感音神经性聋组比较,听力损失程度增加,在0.5、1、2和4 kHz频率下ASSR和click-ABR反应阈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导性和感音神经性患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提示混合性听力损失患儿的听力损失更严重。ASSR是评价人工耳蜗受试者听阈的较好方法[18]。ASSR能够对振幅调制的连续音调进行自动客观评价,激发ASSR刺激可以通过空气传导(插入式耳机或扬声器)、骨传导(骨振动器)或电传导(耳蜗植入受试者),使用耳机产生的ASSR已进行广泛研究,能够提供合理可靠的听力阈值估计值[19]。本研究采用此种方法获得ASSR反应阈。发现无论是基因突变组还是无基因突变组,混合性、传导性和感音神经性聋组在各频率下click-ABR和ASSR反应阈均有较好的相关性(P<0.05)。提示ASSR和click-ABR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以相互补充,对残存听力较低的患儿能够尽可能多的评估听力情况,做出准确的病情判断。

猜你喜欢
传导性感音突变率
感音神经性耳聋及针灸治疗
基于有限突变模型和大规模数据的19个常染色体STR的实际突变率研究
遗传(2021年10期)2021-11-01 10:30:08
基于“脑肠相通”理论探讨调和胃肠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机理
南宁市1 027例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结果分析
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导性研究
非小细胞肺癌E19-Del、L858R突变临床特征分析
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热点突变的ARMS-LNA-qPCR检测方法建立
让鱼儿自己咬钩
快乐语文(2018年31期)2018-03-01 11:22:56
织物热传导性能试验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A股波动的传导性研究
中国市场(2015年16期)2015-05-30 20: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