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约记者 郭翰卿
近年来,天津市河西区优质教育资源呈井喷式发展。追根溯源,除了底蕴深厚的教育资源外,与河西区全力打造集团化办学的整体思路密不可分。如今,河西区已坐拥实验中学、新华中学、北师大天津附中三大优质教育办学集团;上海道小学、台湾路小学、师大二附小、中心小学、水晶小学等五大小学优质办学集团;一幼、四幼、八幼、十六幼、十七幼、二十六幼等六大幼教集团,并呈现立体化发展态势。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发展,集团化办学俨然成为河西教育的一块“金字招牌”,取得了巨大成功。
前些年,河西区的教育资源分布还是“西强东弱,北密南疏”的格局,整体不够均衡。绝大多数的优质教育资源,几乎都聚集在老地块。近年来,伴随着河西区的区域经济发展,外来人口不断增加,以及八大里、全运村等新生地块的诞生,从而造成了人们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发旺盛。本地区教育资源的不足,导致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想尽一切办法为孩子创造条件,到本区西、北部的好学校上学。这也就导致了每到送孩子上学的时间段,本就不顺畅的交通变得更加拥堵。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河西区教育局将“让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摆在了十分重要的战略高度,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提出集团化办学理念,并打造实验中学、新华中学、北师大天津附中三个优质教育办学集团,全力打造东南部优质教育资源区。所谓集团化办学,就是打破原有各自为战的局面,建立办学集团,由优质学校作为母体校,带动集团内其它学校发展。这个办学集团,并不是形式化的东西,而是真正将干部资源、教师资源、学科教研等进行交流共享,从而真正实现强校带新校、弱校的体系,带动区域教育资源的整体发展。
近几年,河西区新开办的第二新华中学、德贤小学、全运村小学、梅苑小学、纯皓小学、一幼锦绣幼儿园、一幼美棠幼儿园、四幼棣棠幼儿园、八幼德贤幼儿园、十七幼艺林幼儿园等二十余所优质教育资源,全部纳入了集团化办学范畴,助力这些新建校高端起步、高位发展。
区域经济的发展,间接为河西基础教育的提升提供了蓬勃动力。而反过来,河西优质教育资源的井喷,让孩子在家门口有好学校上,毫无疑问会增加人才粘合度,让外来人才愿意留在天津,留在河西,从而形成反哺区域经济的助力,形成良性循环。
事实上,早在十几年前,河西区教育局已经在做着相关的尝试。2006年,河西区在全市率先成立“小学教育发展联合学区”,将全区30 所小学按照区域划分组建5 个教育发展联合学区,使联合学区成为学校发展的共同体。2008 年,深化联合学区模式改革,将中心小学与学区内2 所学校进行教育资源整合与重组,建立“总校统筹协调、分校相对独立、教育资源共享”管理模式,促进了3 所学校的共同提高。2009年,河西区实施“名校带新校”策略,在河西区位置相对偏远、发展相对薄弱的东部地区建立师大二附小分校,让新建学校高起步、高水平发展,并辐射带动区域教育发展。
2014 年,河西区教育局依托名校资源上海道小学、水晶小学,分别带领尖山小学、澧水道小学联合办学,组建了上海道小学·梧桐学校(原尖山小学)和水晶小学·名都学校(原澧水道小学)。虽是联合办学,但各自学校独立,并不是总校与分校的关系。梧桐小学校长孙垣介绍,当时联合办学的难度非常大,因为这种创新的办学理念,在模式上没有可以复制借鉴的经验,因此只能够靠自己一点点去探索。正因如此,孙垣才从上海道小学领导层的位置亲自来到梧桐小学掌舵,当然,她还带来了一批上海道小学经验丰富的精英教师。正是这些“上海道元素”的注入,让梧桐小学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好。
相比之下,水晶小学联合办学的难度显然更大。要知道,当时的水晶小学仅仅是一所开办不足10年的新校。让它去带领一所前身历史相对悠久的“新校”,难度可想而知。水晶小学校长张蕾介绍,当时联合办学对他们来说压力着实不小。从基层教师的角度来讲,水晶小学教师年龄结构更趋年轻化,尽管有十多位高级教师,但教师整体平均年龄只有三十多岁。名都小学教师年龄结构则偏大,不乏很多五六十岁的老教师。而这样的反差就会带来很多问题,既不能完全复制照搬,又要将水晶小学多彩、现代的文化理念传递过去。面临种种压力,水晶小学积极思考探索,最终找到了与名都小学相对契合的平衡点。据了解,水晶小学从专业研究、党建、师资、文化以及后勤管理等多角度全方位的对名都小学进行帮助。教研一起做,行政会一起开,学生活动有时也会一起搞,一点点潜移默化地将水晶小学的优质资源和理念渗透过去,名都小学老教师的优秀教学经验与水晶小学年轻教师分享,相互取长补短,可以说真正做到了深度融合,共同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名都小学教师的整体水准和学生的整体素质都有着明显的提升。
正是有了前期成功经验的积累,集团化办学在河西的厚积薄发才显得水到渠成,这也造就了近年来河西区基础教育井喷式的发展。2018 年,在全运村地区新开办的天津市第二新华中学招收了第一批初中生。第二新华中学校长马建伟正是从母体校新华中学的管理层上调任的。马建伟介绍,如何把新华中学的优质基因输送过来,这是第二新华中学开办之初非常重要的问题。只有在传承的基础上,才能有更好的创新。要想做到这样的传承,就需要在管理、课题特色、文化等诸多方面事无巨细地进行传输和引导。马建伟说,在新华中学的优秀教师来到第二新华中学听课和联合教研时,连板书应该怎么写、教案应该怎么做这些细节问题都不放过,从细节着眼,潜移默化地将新华基因传承给二新华的教师。也正是在这样的孵化引领之下,短短几年时间,二新华俨然已经发展为了河西教育的又一块“招牌”。
而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最早成立办学集团的上海道小学也已经从最初的梧桐小学一所成员校,发展为梧桐小学、全运村小学、实验求实学校小学部以及纯皓小学的“一拖四”格局。
作为一所新建校,河西区纯皓小学目前只有一、二年级,家长多忙于工作,疏于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此背景下,学校独创了“过关清单”特色模式,用一张直观的清单,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巩固提升,也让教师获得了高效客观的学情反馈。纯皓小学校长张庆起说,“过关清单”是围绕单元编写的清单,实现“单元过关”。清单在知识、能力点上设计,充分遵循课标和教材的内容及要求,所设各项内容与教材每课的知识点、重难点相对应。同时,清单注重各单元、各课时的衔接,突出系统性和整体性。无论是预习、学习还是复习,重难点都一目了然。学生不管处在学习的哪个阶段,都能清晰地知道自己对于本单元知识点掌握的情况,也能够带着重点去听课。而家长拿着这张清单,即便工作再忙,也能对于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有一个非常直观的了解,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孩子。同时对于新青教师而言,教学也能更加具有针对性。今年年初,奥密克戎突袭津城,学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能进行线上教学。这时,“过关清单”更是发挥了奇效,有效弥补了线上教学的一些弊端。据了解,开创纯皓小学“过关清单”模式的苏婧便是上海道小学的骨干教师。上海道小学校长范伟敏介绍,随着集团校增加,纯皓小学等集团校教师队伍中又是以青年教师为主,集团校便发挥了工作室领衔人和骨干教师的作用,将集团校所有青年教师纳入对应的上海道小学12 个名师工作室。工作室团队给予集团校青年教师点对点指导帮助。工作室领衔人、集团师傅、教研组长也会对新青教师的困惑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帮助与指导。而在线上教学时,为了促进集团校间的有效沟通,集团校建立教学校长群,加强线上教学工作沟通。从如何上直播课到怎么有效使用直播平台功能帮助学生线上学习,再到如何借助平台功能实现师生有效互动;从线上学习时间安排到如何有效进行学习指导,再到如何加强线上学习过程监控,大家潜心探究,方法共享。范伟敏表示,无论是原有的在学校里同步传输教研实况、同课异构观摩课、集中讲座培训,还是线上教学时的隔空互动、师徒共研、共议困惑、共享成果,新青教师都收获颇丰。
河西八幼幼教集团下的新建园德贤幼儿园于2018 年开园,在集团总园河西八幼的引领下,德贤园高端起步、高位发展,在三年多的时间里逐步发展为河西区优质普惠园的典范,受到诸多家长的青睐。
事实上,河西区教育局学前科的现任负责人在上任前便是德贤幼儿园的园长。作为老八幼人,她将八幼多年来的优秀园所文化和管理模式等带到了德贤园,从顶层设计到中层管理再到基层培养模式,她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发扬和创新,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德贤立仁”园所文化。在此过程中,她深切体会到了集团化办学的优势。据了解,德贤园建立之初,她从八幼带来了一批骨干师资力量,这批骨干力量在开园伊始对于园所的高位起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的,对于这支队伍本身,也能够获得一个更好的锻炼平台。据她介绍,德贤园尚在施工之时她就已经在了,而在此之前她是八幼的副园长。虽然副园长也是领导层,但与亲自掌舵一所幼儿园的心境和难度完全无法相提并论,更何况还是一所新建园,而这样的锻炼机会正是集团化办学的模式所赋予的。而与之相对的,在德贤园招聘的新教师中,也有一部分直接进入到八幼进行孵化,跟着经验丰富的师傅锻炼和取经,并且迅速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后起之秀。
集团化办学的优势不仅仅体现在梯队培养上,随着这几年河西区集团化办学的日益成熟,长时间潜移默化地积累,让大家在日常工作中逐渐建立起集团化思维。
经过多年的发展,河西区已经逐步形成一幼、四幼、八幼、十六幼、十七幼、二十六幼等六大幼教集团。一幼集团发挥集团孵化核心组统筹领导作用,重点在集团园之间管理互通、研训联盟、合作研究等方面着紧用力,秉承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理念,进一步整合利用各幼儿园资源条件,探索提升策略,促进集团园管理服务、教育教学与师资队伍水平再提升。四幼集团建构由集团总园园长为组长,所属集团园园长为副组长,总园、集团园班子成员为组员的孵化核心组,加强集团化办学的交流研讨;加强集团化园所之间的日常管理、教学研究、教师帮带等方面的沟通交流,定期进行宣传。八幼集团重视班子建设,做好集团发展规划,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强化管理职责。重视集团制度建设,各园区重新梳理工作流程,在落实防疫工作基础上,结合园区情况做好调整,提升管理实效性。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完善集团教师交流机制,选派骨干教师柔性流动。加强园际沟通协作,通过教师观摩、教科研等方式达到优势互补。完善各岗位联动培训机制,包括后勤、保健等岗位。十六幼集团注重加强集团之间的横向研究及集团内部的纵向管理,形成共享、共荣、共赢的发展态势,学年度召开各园区成果展示会。集团每月开展管理研讨和汇报,通过观摩教师教育组织、午睡等一日生活环节,以问题为导向,严谨工作常规和流程,杜绝出现教育随意性,使各园区在管理上无缝对接,高效运转,全面促进各方面工作质量再上新台阶。十七幼集团借助1+1 互助形式,同时进一步发挥总分院依托关系,在总园和六一保育院之间架起层级管理的平台,横向平级互动交流,纵向发挥党支部和行政管理的效能。规范六一保育院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发挥六一保育院的优长。二十六幼集团以总园为母体,园所文化引领,统筹规范管理,资源均衡发展。在教育理念、园所管理、教育科研等统一管理,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升集团内部凝聚力,确立核心理念,实现和而不同的发展愿景。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各项制度,包括意识形态机制和后勤管理机制,实现集团管理制度化。
尽管每个集团各具特色,但最终又殊途同归。每个幼教集团都秉承着“文化理念一脉相承,园所课程共建共享,办园特色和而不同,人事编制独立设置,人员培训集团孵化,各岗人员柔性流动”的发展理念。发挥集团孵化核心组核心力量,使各园区在管理上无缝对接,高效运转。进一步探索多元协同机制,使各岗人员在专业上互助互学,快速成长,实现集团化办学的新发展。通过积极探索“优质园办新园、新园独立运行”的集团化管理新体制,让新建载体跑出发展加速度,最终实现让更多的幼儿享受优质的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