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世杰 李 霞 张 鸽 王 冠 祁荆荆 金敏丽 王洪海 朱 亮
(大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大连 116044)
课程思政教育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1]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让课程思政的理念在各地各高校形成广泛共识,全面提升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
医学高等院校的职责之一是为国家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牢记大医精诚救死扶伤的医学职业道德的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如何将思政教育巧妙自然地融入医学专业课的授课过程,寓思想政治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是高等医学院校专业课教师的研究课题。
医学免疫学作为专业基础主干课程,其中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2-5]。教研组根据以往教学实践,整理了基础免疫学各章节中包含的代表性思政教育元素(表1)。教师在挖掘思政教育元素时,确保在基础免疫学的每个章节都找到1个知识点用于思政教育设计。该知识点可以是教学大纲要求的重点内容,也可以是与临床联系密切的知识点。教研组希望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同时,可以促进其对免疫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二者有机融合,最终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在设计思政教育思路时,教师紧紧围绕与学生密切相关的话题或事件,争取让学生一听就懂,感同身受,避免专业授课与思政教育两层皮的情况,避免学生产生反感和抵触的情绪。思政教育目标的设定是引导学生学会辩证思维,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最终成为爱国、敬业、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在进行思政教育的教学方式方法上,教师既可通过课堂讲解引导,也可通过翻转课堂让学生自己讨论总结,还可通过线上方式组织学生互动交流。总之,教研组尝试以符合课程特点的方式,在授课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表1 医学免疫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Tab.1 Elem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Medical Immunology course
2.1 案例一
2.1.1 教学内容 公元16世纪我国明朝隆庆年间已有关于“接种人痘预防天花”的文字记载,实施方法是将康复的天花患者的皮肤痂皮研磨成粉末,吹入未患病儿童的鼻腔。据记载,在天花流行期间,通过此法种过痘的人群病死率远低于未接种人群。
2.1.2 思政教育思路 免疫学概论是医学生的第一堂免疫课。课堂上教师除了对免疫学内容进行概括介绍外,还特别强调包括免疫学在内的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面对未知的疾病,医务工作者要敢于探索和研究。中国古人利用接种人痘预防天花的实践为医务工作者树立了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榜样。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接种人痘预防天花的利与弊”,意在培养医学生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2.2 案例二
2.2.1 教学内容 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具有多种分化潜能,在骨髓微环境中能分化成不同的终末细胞,因此临床上通过移植干细胞可治疗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及自身免疫病。
2.2.2 思政教育思路 在介绍完骨髓造血干细胞功能之后,教师首先提出一个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捐献干细胞是否属于见义勇为的行为?然后教师明确了见义勇为的含义,即个人不顾自身安危通过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或通过抢险、救灾、救人等方式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最后点出,目前我国的干细胞捐献是一种志愿行为,如果志愿者自愿捐献的干细胞能够挽救素不相识者的生命,性质上等同于见义勇为,且捐献干细胞对供者的健康无害,应该鼓励和提倡。本案例的讲解意在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志愿意识,激发学生救死扶伤的医者仁心。
2.3 案例三
2.3.1 教学内容 抗原泛指所有能刺激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免疫系统只有在受到抗原刺激后,才能发挥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功能,保护机体健康。缺少抗原的刺激,免疫系统的功能会减弱乃至丧失。
2.3.2 思政教育思路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面对的命题。医生职业的存在是由于病患的需要,缺少患者的认可,医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一个好的医生,除了要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还要懂得如何处理好医患关系。在进行“类风湿关节炎”PBL案例教学时,针对案例中患者由于不理解医生的治疗方案,而对医生进行谩骂和指责的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演练:如果你是那名医生,你将如何与患者沟通?通过讨论,学生普遍认识到在与患者交流时,应该平易待人,换位思考,用耐心和专业知识去赢得患者的信任。
2.4 案例四
2.4.1 教学内容 抗体作为重要的免疫分子,能够通过中和抗原、参与补体激活以及介导调理作用发挥免疫保护作用。但异种动物血清中的抗体又属于异种抗原,进入人体后可诱导超敏反应的发生。因此,抗体具有二重性。
2.4.2 思政教育思路 事物的两面性普遍存在,比如药物既可以治病救人,同时又具有毒副作用。因此在工作生活中,要学会辩证思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新冠疫情给人类提出哪些挑战?又带来哪些机遇?本案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去发现并展现人或物的积极面和正能量。
2.5 案例五
2.5.1 教学内容 体内大多数补体成分需要通过3 条途径依次被激活,才能发挥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参与3 条激活途径的补体成分不完全相同,但每种成分都很关键,缺一不可。
2.5.2 思政教育思路 当今社会,许多工作都需要团队来完成,如教学团队、科研团队等。只有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保证工作任务圆满完成。教师在本次课后安排学生检索关于3条补体激活途径的文献。在了解文献内容的基础上,重点要求同学关注文章作者以及他们在这篇文章中贡献,以此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正确理解个人在团队中的作用。
2.6 案例六
2.6.1 教学内容 细胞因子种类很多,数量也很多,一种细胞因子可作用于多种靶细胞(多效性),多种细胞因子可作用于相同的靶细胞(重叠性),一种细胞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多种细胞可分泌同种细胞因子,体现了细胞因子的多样性和网络性。
2.6.2 思政教育思路 世界是多元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影响。同时人类都生活在地球村,只有互相合作、相互尊重才能共赢。在课上由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回答:何为“一带一路”?我国建设“一带一路”的目标是什么?通过明确建设“一带一路”的主旨是在世界范围内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使学生明白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息息相通,以此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7 案例七
2.7.1 教学内容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存在于个体内与免疫应答关系最密切的一组基因,具有多态性,是导致个体间免疫应答能力和对疾病易感性出现差异的主要免疫遗传学因素,与移植排斥和临床某些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2.7.2 思政教育思路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其决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向;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是第二位的,其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和外因相互依赖、相互联系。教师在课后要求学生检索相关文献,并组织线上讨论:如何辩证地理解新冠肺炎发病过程中遗传因素和外在因素发挥的作用,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2.8 案例八
2.8.1 教学内容 免疫细胞种类繁多,功能各异,在生理病理条件下有序地发挥各自的生物学作用,保护机体健康。免疫细胞一般定居在体内特定部位,如T/B 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外周免疫器官的T 细胞区和B 细胞区,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主要存在于外周血,巨噬细胞则主要分布于不同组织。
2.8.2 思政教育思路 大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千差万别,岗位不尽相同。教师在课上组织学生讨论:医院里的医生、护士、保安和清洁工,哪项工作更重要?讨论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明白在各自的岗位上,应不忘初心,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不计名利。
2.9 案例九
2.9.1 教学内容 为了控制新冠疫情,我国科学家通过5 条技术路线研发疫苗,率先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疫苗的Ⅲ期临床试验。面对新冠疫情的考验,我国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及时控制了疫情传播。
2.9.2 思政教育思路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将来成为合格的医生,医学生在本科阶段必须学好专业知识。这样在将来面对各类疾病时,才能充分体现能力自信。同时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坚持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和制度自信。针对新冠疫情,教师在课上组织学生讨论:中国为什么能较好地控制住新冠疫情?新冠疫苗该不该打?我国的新冠灭活疫苗和国外的mRNA 疫苗各有哪些优势与不足?如果我们没有国产的疫苗,可能会面临什么局面?通过上述讨论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研组通过雨课堂对我校2019 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的128名学生进行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图1)。结果显示,问卷调查的答题率约为60%(77/128),提示有约40%的同学还没有注意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包含思政教育环节。在回答问题的同学中,有大约80%(63/77)的同学对课程思政教育持肯定态度,提示有约50%(63/128)的同学达到了思政教育目标。
图1 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效果问卷调查Fig.1 Survey on teaching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通过教学实践,教研组发现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任重道远。一方面,授课教师在讲解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既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用精练的语言,自然地进行思政教育,又要在不引起学生反感的情况下达到思政教育目标,这需要教学团队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另一方面,课程思政教育也要与时俱进。教师除了要不断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新的思政教育元素,还要时刻关注国际形势和国内政策的变化。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做到寓教于课、寓教于乐,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最终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逐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需要指出的是,有些思政教育元素可通过不同的教育思路达到相同或不同的思政教育目标,授课教师应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