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中语文“少教多学”教学方法的应用

2022-07-25 04:54郑小兰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少教多学教学应用高中语文

郑小兰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资源与先进技术被运用到课堂中,不仅整体改变了传统教学样态,同样也为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便利条件。基于此,本文对互联网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措施展开探究,希望通过讨论资源与技术的搭配应用,有效重塑语文课堂结构,使学生的主体位置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进一步凸显,以此实现高中语文“少教多学”的理想教学状态。

关键词:互联网;高中语文;“少教多学”;教学应用

实现“少教多学”的前提是教师首先要将课堂中的各项学习权利归还给学生,并逐渐从“教”的环节中脱离出来,与学生共同进入“学”的角色。而作为现代化教学模式的重要特征之一,互联网教学技术更是帮助学生走向“少教多学”的必备条件。教师需要基于信息化环境对教学结构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同时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资源与工具,确保其学习开展的有效性。

1   互联网背景下高中语文“少教多学”的限制因素

1.1教学目标不明确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目标发生了很大变化,强调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同步开发其创造思维与逻辑思维,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促使学生各项能力得到均衡发展。然而在这一背景下,依旧存在教师对语文教学目标定位不够清晰的现象,教学过程中普遍以教材中的知识信息为主,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因此不但没有发挥语文的教学功能,同时也导致学生课堂参与意识薄弱,无法在课堂中表现出良好的主动性。

1.2信息技术应用意识需要更新

互联网工具作为现代化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其不仅能够为学生更好地呈现知识内容,更加关键的是可以根据学生需求不断拓展课程资源,因此能够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接触到更多的知识信息,并且是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之一。然而,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对于网络技术的应用意识薄弱,没有深入地将其与语文教学进行融合,因此导致学生的学习水平低下,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消化的知识内容有限,依旧需要依赖教师指导。

1.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高中阶段课业压力较重,学习任务重。学生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首先是对知识的抵触情绪较大,日常开展学习需要教师的监督管理;其次是缺少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有效处理遇到的障碍,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互联网环境下,教师要结合网络教学特点,寻求解决措施,达到“少教多学”的目的。

1.4教学评价单一

教学评价关系到学生的课后成长,同时也对其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常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评价内容也主要围绕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这样的方式对学生的课后学习并没有形成明确的指导作用,因此不利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2   打造高中语文“少教”课堂环境的三要素

2.1教学观念升级转型

互联网背景下,学生能够获得的课程资源更加丰富,同时文本呈现载体也变得生动真实。但教师的引导作用在这一背景下却并未削减,反而越发突出与重要起来。特别是新时期背景下,学生需要从课堂中获得的不仅仅是语言知识,同时还包括隐藏在文本之后的思想精神。如此便需要教师不断深化教材内涵,同时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情感元素。然而尽管不断强调学生是课堂主体地位,但教师对课堂的支撑作用却是永远无法忽视的。面对互联网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巨大改变,教师也应当主动更新教学理念,不再为课堂设置上限,而是提供明确框架之后,协助学生一同填充知识内容,从而体现语文的完整教学价值,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以高中语文课文《窦娥冤》为例。作为一篇传承千百年的戏曲作品,这篇课文体现的不仅仅是文化价值,同时还包含丰富的历史价值与社会价值。通过这篇课文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古代社会的黑暗,特别是对妇女命运的不公,因此能够在培养學生文化素养的同时,也帮助其建立良好的是非观与价值观,而这一点也正是戏曲创作者关汉卿希望人们能够把握住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妨通过网络搜集与课文有关的影视作品,引导学生借助戏曲表演中角色丰富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领略元杂剧的艺术魅力,并与戏曲内容产生更加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使学生对《窦娥冤》理解得更加透彻。

2.2构建合作学习平台

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之后,尽管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学习经验,但是在方法与能力上依旧有待进一步完善。而合作学习不但能够有效将学生的个体力量整合到一起,同时也有助于其相互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进而能够有效解决更多的学习难题。因此,合作学习的开展是对“少教多学”目标的基本保障,也是学生提高自身学习能力的有效措施。

所以,高中语文教师首先需要帮助学生完成合作小组的构建,不能一味地按照成绩进行分组,而应当关注学生的能力需求,遵循“组内异质”原则将不同特长的学生分配到一组,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合作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并促使小组成员相互影响,共同进步。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为合作小组提供开放的学习平台,确保其获得丰富的参考资料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可以积极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从而在竞争意识的影响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因此,教师应以互联网环境作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场所,通过为学生发布学习任务的形式,组织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与交流。如学习了《鸿门宴》一课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在网络中搜集有关项羽和刘邦的人物资料,然后结合课文中两人的对话表现,客观对人物做出评价。随后将整理得到的学习资料发送到线上学习平台中,与其他小组的学生交换学习看法。如此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与辩证思维能力。

2.3填充环境要素

课堂环境是决定教学走向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学习欲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习惯。而在“少教多学”课程模式下,教师需要保障课堂教学环境拥有“质疑”“合作”“辩证”“创造”等重要品质,如此才能为学生自学活动的开展提供理想的环境诱因,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发散思维去探索知识。

例如,在教學《蜀道难》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诗歌的创作情感入手,引发学生对作品的深入思考与探索,“古诗是李白在遭遇政治排挤之后,心灰意冷之下离开长安所作。那么是不是说明李白已经彻底放弃仕途了?这首作品符合其以往的浪漫主义风格吗?”带着这样的问题进行思考,教师可以让学生重新阅读全文,并在文章中寻找相关词句进行验证。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并不是直接通过教师获得知识感悟,而是需要通过自主思考获得相应的结论,因此对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时教师为了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也可以在网络中搜索有关《蜀道难》的朗读文件,然后在课堂中进行播放,使学生除了能够根据教师的提示方向进行探索外,还可以通过音频朗读中体现出来的情感色彩来进行更加深入的想象。如此不仅能够起到辅助引导作用,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感知能力。

3   实现高中语文“多学”目标的四复位

3.1学生的展示空间复位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师为了保证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几乎是全程把控教学节奏,将教材中的各种知识全部梳理出来,然后要求学生进行学习。但是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失去了挖掘全新事物的惊喜感,因此对教师完整展示出来的知识信息反而会觉得枯燥乏味,并且由于失去了自主探索的机会,也不会收获学习成就与自信,长此以往不仅会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还会出现学习积极性下降的现象,自然难以在课堂中体现出“多学”的状态。

因此,随着新时期课程标准的提出,教师在强调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应将课堂原有的展示交流功能复位,使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展示自身的学习成果,进而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主动权,并能够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

以《声声慢》的教学为例。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在于准确把握文章意境,如此才能通过各种意象的呈现顺序准确把握文章情感线索。因此,在教学正式开展之前,教师通常会在课堂导入环节引入符合古诗意境的音乐、景象以及话题奠定教学基调,以确保接下来的教学环节顺利开展。而为了赋予学生在课堂中更多的展示空间,教师不妨将确立基调的权利交由学生完成。课前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充分阅读古诗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资料感悟诗词表达的情感内涵。随后根据获得的阅读感悟,讨论与作品相符的音乐、图片或是影视作品,并在整理之后将学习资料发送给教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分享的材料及说明判断是否与诗歌主题相符,并由此考查不同学习小组对古诗的理解程度,随后可以从小组分享的学习材料中选择合适的内容作为导学材料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这样的方式不仅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更深入地参与到课堂中,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3.2学生的解释权利复位

新时期背景下,语文教学被赋予了更多内涵,特别是其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不再只是关注课内的固定知识,而是强调彰显学生的个性特征,使学生能够基于自身的主观视角对知识进行解读以及说明。在这一背景下,语文教学不再有所谓的“标准答案”,课堂教学的发展核心也在围绕学生个体需求选取。教师也应当正确看待这一变化,同时关注学生对知识内容表达出来的不同看法,以此助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而互联网中的多元文化内容为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更多“源头”“活水”,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样性的情感态度与个性特征。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培养学生理性辨识的思维,使其能够结合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解释,从而体现语文应用价值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课上多学”延伸到生活中更广阔的层面。

以《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等热播节目为例,这些文化的传播,不仅能够体现当前社会中的文化观念,同时其中很多内容也与高中阶段的知识内容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可以仿照不同的节目形式,组织学生在课堂中开展类似的交流讨论活动,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身对于知识的一些看法,从而利用更为开放且轻松的形式吸引学生参与课堂。

3.3学生的自主探究复位

互联网背景下,学生的“多学”可以通过探究、合作、辩证等多种形式进行,也正因如此,才强调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开放的学习空间,还要配合多样的教学活动,以此有效开发学生潜能,并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把握班级的整体情况,同时结合知识特点为学生设置具有点拨性、针对性、启发性、诱导性的活动内容,使学生能够以此作为线索,更加深入地挖掘知识内涵,并在这一过程中走出固定的思维模式,从新的角度探索知识信息。

例如,在《老人与海》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讨论关于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随后在分享各自心得感悟的基础上,提出一些个人认为比较具有新意的。其余学生则可以从这些问题中寻找未曾关注过的话题,然后以此作为探索方向进行思考,并查找相关资料进行验证。这样的方式不仅起到了查漏补缺的作用,同时也为学生的探索行为提供了新的思路。最后,教师可以从学生的问题中筛选出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将其分享在班级的共享学习平台上,并附带完整的解释说明。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信息,同时也发挥了互联网的交互性优势。

3.4学生的评价权利复位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通常是由教师来进行课堂评价,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出建议,从而帮助其弥补自身的不足。然而,学生作为课堂的参与主体,其同样拥有对课堂教学发表看法的权利,并且学生在进行课后自评与互评的过程中,也相当于对整堂课的知识内容进行了一遍系统梳理,能够进一步加深思想认识,并通过与他人交换想法形成更加全面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学生引入课堂评价环节中,并对评价方式进行创新设计,使其作为一种开放性的教学讨论环节提高学生的认识。

例如,在学习了《巴黎圣母院》一课之后,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主题为学生设置评价内容:“阅读文章后,你认为该怎样评价卡西莫多?”“通过短暂的章节阅读,你对《巴黎圣母院》这本书的初步印象是怎样的?”“你认为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如何?有哪些收获?”

通过这三个问题,可以使学生在整体回顾课堂细节的同时,也对文本中的知识信息进行再度整理,并能够保证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进一步把握文章主题,明确课后拓展延伸的方向。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讨论当前教学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分别讨论实现“少教多学”目标的“三要素”与“四复位”,并对互联网技术在此过程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介绍。

参考文献:

[1]吴春华.“少教多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智慧,2021(15):5-6.

[2]陈鹏德.互联网时代高中语文“少教多学”教学方法的探索[J].数字通信世界,2021(05):271-272.

猜你喜欢
少教多学教学应用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少教多学”在中职计算机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阶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及应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