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鹏
摘要:人类社会已经从信息时代迈向智能时代,科技发展正在向多元化前进,国家在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科技发展的前提下,不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前沿学科,更应该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培养学生道德情操为培养目标,从小处着手,从精细化管理做起,做到学生教育常态化、系统化、规范化,为培养新时代“四有”好少年而努力。
关键词:科技;信息;素养;习惯培养
人类社会发展的车轮以不可阻挡的势头滚滚向前。从猿人的直立行走到人类的太空漫步,从钻木取火到火星探测,从甲骨文的使用到计算机的普及,人类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改写着时代的发展。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ENIAC(埃尼阿克)的诞生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人类迈入信息全球共享的IT时代;AlphaGo (阿尔法狗)与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的人机大战,使机器人能够进行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成为现实。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一系列前沿科技迅速崛起。
在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伴随科技发展的利好政策,国家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教育承载着科教兴国、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战略责任。初中信息技术在学校课程中属于前沿学科,信息技术教师更是担负着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1 精细化的课前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中学生自身存在可塑性强和自控性弱两个鲜明的行为特点,这两个特点既相辅相成,又互相矛盾。当教师掌控到位或在校期间,学生有很强的可塑性;当教师管理松懈或在假期时间,学生的自控性就会变得差一些。因此,每学期开学要上好“信息技术常规教育第一课”,常规教育的内容设计要细致,要做到不遗漏任何一个环节,不放松一处要求。
1.1严格要求,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
一个班集体的班风好不好,班级凝聚力强不强,首先就看这个班级的纪律好不好。如果班风良好、班容整洁、班级团结,学生个体的习惯就好,学风自然端正,相反就是一盘散沙。而良好班级纪律的培养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即班主任严格管理+科任教师严格要求+学生严于律己。所以上信息技术课前要求学生站队要做到快、静、齐,上下楼要做到脚步轻、不喧哗、不打闹。
1.2严格管理,培养学生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
班长和体育委员课前必须整理好队伍、清点人数,并上报老师,坚决杜绝随意旷课、逃课行为。机房内做到机号、座位号、学生一一对应,禁止随意调换,以便于课堂管理和机房管理。
1.3重视卫生,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习惯
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随着脱贫攻坚的胜利收官,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学生的零花钱明显增多,学生用这些钱主要是购买零食,那么卫生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在路上、操场内、教室里,都能看到丢弃的垃圾。学校机房是利用率最高的公共区域,卫生问题需要高度重视。教師要求学生做到“三不”,即不购买零食、不携带零食、不吃零食,要求学生不能随意丢弃垃圾,要爱护机房环境卫生,爱护校园环境卫生,爱护周边环境卫生,做一名讲卫生、树新风的好少年。
1.4严控课堂,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习惯
学生对计算机本身的兴趣已经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和科技的发展表现得越来越淡,现在的学生主要偏爱游戏,特别是随着网络的普及,学生可接触的游戏五花八门。如果没有正确及时的引导,学生必然会沉迷游戏而荒废学业,甚至会导致更严重的事情发生。所以,教师必须严格掌控课堂教学环节,敦促学生有效利用课堂时间,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2 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习惯
信息技术不是单纯的计算机操作,涉及诸多深层次的理论知识,而理论知识的学习最容易让人产生枯燥感,会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失去学习兴趣,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想办法督促学生主动投入学习中。
2.1借助生活认知信息技术
在讲解“信息”知识点时,以学生一天的衣食住行为例进行讲解,学生就会理解生活中所见、所闻、所做等都涉及信息。通过自动取款机、交通信号灯、无人机农药喷洒,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信息技术。以手机为例,让学生了解诸多深层次技术,比如传感技术、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技术、云端技术等。用生活实例刺激学生的感官,让他们对身边的信息技术有清晰而专业的认知。
2.2发挥想象,掌握理论知识
在讲解二进制时,首先让学生回顾“十进制”的运算,明确“逢十进一”的真正含义,特别是数字“10”怎么由“9+1”得到。然后让学生列举和判断生活中的其他进制形式,比如:每周7天,每天24小时,每小时60分钟,是不是属于一种进制类型,是多少进制?接着引入并简单分析“八进制和十六进制”,最后强调计算机内部数据处理采用的“二进制”及其运算,用科学的运算方法解决“1+1≠2”的问题,进而让学生极有兴趣地投入数据的进制运算中,深层次了解计算机内部的数据处理原理。
2.3参与讲解带动集体学习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而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呈增强趋势。特别是在计算机应用和操作上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操作能力,同时给他们安排“小老师”的角色。学生在操作中遇到困难可以先请教“小老师”,教师解决共性问题。这种“以点带面”的形式一方面让优秀的学生有成就感,会更加注重自身知识底蕴,从而加强学习,另一方面刺激其他学生暗下功夫,不甘落后,激发自主学习动力。
2.4任务驱动增强自学能力
“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教学中比较有效的一种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只是单一地以任务形式组织课堂教学,时间长了学生就会产生厌烦,学习就会变得机械化。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课程内容以多种形式开展教学。
2.4.1“任务驱动+自主探究”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布置任务敦促学生自主完成教学内容,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模式既考验学生的自主能力,又考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去动手操作,遇到问题主动寻求解决方法,摒弃等待、拖拉的习惯,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
2.4.2“任务驱动+情境创设”模式
学生对固定而呆板的任务操作会慢慢失去兴趣,不愿动脑、动手,只有新鲜或贴近生活实际的操作任务,才能更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演示文稿时,课本中以“祖国的疆域”为主题开展教学,在设计教学时,可以要求操作能力弱的学生参照课本完成学习任务,能力相对强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主题进行设计,并且做好展评准备。
2.4.3“任务驱动+斯丁格效应”模式
斯丁格,指影片剧情结束后,在演职员表滚屏时或之后出现的电影片段(通常是一些幽默场景或是跟续集有关的情节线索),俗称彩蛋,是商家利用观众意犹未尽时进行的营销宣传策略和手段,其目的是吸引观众下一次消费。所以在教学中利用斯丁格效应(彩蛋效应),适当允许学生在充分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可以自己支配剩余操作时间(留给学生的一份彩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被充分调动,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这期间教师要组织好课堂秩序,避免敷衍了事。
2.4.4“任务驱动+小组协作”模式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操作能力强和弱的学生进行分组搭配,以小组形式组织教学,以优促差,相互帮扶,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学习的成效,关键要看学生的动手能力,动手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直观标准。同时信息技术教学应提倡少讲多练,从实践中出真知。
3 合理化的课堂安排,培养学生健康自律习惯
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最大的兴趣是上网,在不加控制的情况下,一般95%的男生会选择玩游戏,80%的女生选择观看青春偶像剧,有少部分学生会选择“电影、小说、音乐、军事、QQ空间、体育”等内容,约有1%的学生会选择浏览新闻或查阅资料,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年龄结构、自控能力和辨识能力制约着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虽然不能决定学生的兴趣爱好,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干预来影响和控制学生的计算机使用习惯。所以每节课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安排相应的查阅任务,让学生在空余时间有事干。这样既不会削弱学生爱上网的兴趣爱好,还训练了学生的操作能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层面,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在教师的积极巡视指导下,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就会逐渐得到强化。
4 常态化的课堂要求,培养学生正确操作习惯
4.1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
在好奇心和虚荣心驱使下,有的学生会采用卸载一些应用程序、删除系统文件、删除学生文档等方式来炫耀自己的计算机水平和能力。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避免对学生进行责骂和训斥,否则可能会引发更为严重的破坏。教师应该指出这种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道德和不负责任的,设身处地地理解和认识这种行为的错误,换位思考一下这样做的危害,从而达到引导和教育的目的
4.2维护公共财产安全
计算机的系统设置项颇多。用户通常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对计算机进行相关设置,以达到最佳使用效果。但是,对于操作系统来说,往往在新装系统以后,会智能针对计算机硬件的性能和参数要求默认一个最佳状态,并且该设置通常能满足绝大多数用户的需求。尤其对于公共环境的計算机设备,不要求对系统进行修改、设置和加密,尤其不能胡乱设置,影响他人正常使用。
5 规范化使用网络,培养学生安全防范意识
互联网的诞生使社会向着信息化、全球化的方向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更加便利,使得信息发布更快捷、应用资源更丰富、业务洽谈更便捷、工作效率更高效,互联网为每一位用户打开了一扇面向世界的窗户。随着现代终端设备的不断成熟,网络传播载体从计算机延伸到了手机、GPS、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众多领域,使得学生使用和接触网络变得更加频繁、更加容易,随之而来的网络应用安全隐患和风险也相对增加。为了杜绝和减少上当受骗事件的发生,除了公安部门的严厉打击以外,教师要借助课本中网络安全的相关知识,积极向学生宣传网络安全知识,了解网络诈骗手段,规范学生使用网络的习惯和行为。网络诈骗的实施主要利用了两点:一是利用了人们的好奇心,所谓“好奇害死猫”。二是利用了人们好贪便宜的心理,要清楚“天上不会掉馅饼”。
因此只有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网络、规范使用网络,通过教学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做到“防患于未然”,才能真正解决网络诈骗事件的发生。
5.1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
网络安全是指通过各种技术和管理措施,使网络系统正常运行,从而确保网络数据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而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也越来越多,网络安全的范畴也越来越广,以下这些影响安全的因素要警惕。
病毒入侵,病毒会破坏计算机硬件或内部程序;窃取文件,自己的重要文件不要轻易暴露在他人面前;盗用密码,勿将重要密码记忆到电脑中或暴露给他人;共享要慎重,勿将自己的电脑授权给陌生人或网络共享;关联要谨慎,勿将重要账号和密码与手机、银行卡关联;使用Wi-Fi要小心,在外面不要轻易使用免费WiFi网络;不要轻易打开链接,遇到包含链接的信息不要轻易点击打开。
网络内容纷繁多样,网络环境十分复杂,用网不谨慎就会掉入各种网络陷阱,导致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所以提醒学生上网浏览内容一定要谨慎,一定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正确取舍相关信息。收到信息要分辨内容的真伪,不要盲目听信;转载信息要注意内容是否合法,不要成为非法内容的直接或间接传播者;发表言论要注意事件的真实性,信口开河要承担法律责任;浏览网页要杜绝黄、赌、毒的内容和邪教言论,不做歪理邪说的传声筒。
6 结语
总之,教师要努力做好学生的引路人,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为国家培养创新型和科技型核心技术人才的重任落在教师身上,教师在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严要求、勤约束,在教育岗位上不负韶华,在育人成才上不负使命。努力将每一个孩子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四有”好少年。
参考文献:
[1]朱建峰.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探讨[J].成才之路,2020(18):57-58.
[2]张学信.完善信息技术课堂结构 提升高中学生信息素养[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9(05):49-50.
[3]井光永.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视觉素养的培养——以“电子贺卡制作”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0):57-59.
[4]马艳红.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5(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