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鸿金 江书婉
【摘要】 以二次函数为背景的压轴题是全国各地中考常考的题目.而在二次函数的背景中,经常需要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和联立一次函数解析式与二次函数解析式,这三个求法对于学生而言计算量都很大.本文利用“设而不求”的技巧和韦达定理例析三道中考二次函数压轴题,让学生体会“设而不求”与韦达定理相配合的简便性.
【关键词】 设而不求;二次函数;压轴题
例1 如图1,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轴交于A(1,0),B(4,0)两点,与y轴交于点C,直线y=-12x+2经过B,C两点.
(1)直接写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平移直线BC,当直线BC与抛物线有唯一公共点Q时,求此时点Q的坐标.
解 (1)y=12x2-52x+2.
(2)设直线BC平移之后的直线为l.
因为直线l是由直线BC平移得到的,直线BC的解析式:y=-12x+2,
所以设直线l为y=-12x+b,
联立:y=12x2-52x+2,y=-12x+b, 得
12x2-2x+2-b=0,
因为直线BC与抛物线有唯一公共点,
所以Δ=0.
所以x=-b±Δ2a=2±01,
所以x1=x2=2,
所以Q(2,-1).
注 常规解法是利用Δ=0,求出b=0.
再次联立解析式:y=12x2-52x+2,y=-12x,
解出x1=x2=2,最后求出Q(2,-1).若是采用上面“设而不求”的技巧,计算量可以减少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
例2 如图2,抛物线y=x2+bx+c交x轴于A,B两点,其中点A的坐标为(1,0),与y轴交于点C(0,-3).连接AC,点P在抛物线上,且满足∠PAB=2∠ACO,求点P的横坐标.
解 抛物线交y轴于点C(0,-3),
所以y=x2+bx-3.
将A(1,0)代入y=x2+bx-3,得b=2.
所以y=x2+2x-3.
在x轴上取A′(0-,1),连接A′C,过点A作AH⊥A′C,交A′C于点H,
因为A′O=AO,∠A′OC=∠AOC,OC=OC,
所以△A′OC≌△AOC,
所以∠ACO=∠A′CO,
所以∠PAB=2∠ACO=∠A′CA,
因为A′O=AO=1,OC=3,
所以A′C=10,
因为A′A·OC=AH·A′C,
所以AH=3510.
所以HC=4510.
所以tan∠PAB=tan∠A′CA=AHCH=34.
所以设直线AP1的解析式为y=-34x+b1,
直线AP2的解析式y=34x+b2.
所以y=x2+2x-3,y=-34x+b1,
y=x2+2x-3,y=34x+b2,
得x2+114x-(3+b1)=0,①
x2+54x-(3+b2)=0,②
由①得x1+x2=-ba=-114,
又因为x1=1,
所以x2=-154.
所以点P的横坐标为-154.
由②得x1+x2=-ba=-54,
又因为x1=1,
所以x2=-94.
所以点P的横坐标为-94.
综上所述,点P的横坐标为-154或-94.
注 常规解法是先求出直线AP1,直线AP2的解析式,然后联立两个方程组,求出点P的横坐标.若是采用上面“设而不求”的技巧,计算量可以减少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和两个二元二次方程组.
例3 如图3,抛物线y=-12x2+bx+c与x轴交于点A,点B,与y轴交于点C,点C坐标为(0,4),点B坐标为(2,0).在抛物线上
是否存在点P,使∠ABP=∠BCO,如果存在,求出点P的横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因为抛物线交y轴于点C(0,4),
所以y=-12x2+bx+4,
因为∠ABP=∠BCO,
所以tan∠ABP=tan∠BCO=BOCO=12,
所以在y轴上取点D(0,1)和点D′(0,-1),连接BD和BD′,交抛物线于点P1与点P2.
所以设直线BD的解析式为y=k1x+1,
设直线BD′的解析式为y=k2x-1,
所以y=-12x2+bx+4,y=k1x+1,
y=-12x2+bx+4,y=k2x-1,
得-12x2+(b-k1)x+3=0,①
-12x2+(b-k2)x+5=0,②
由①得x1·x2=ca=-6,
又因為x1=2,
所以x2=-3.
所以点P1的横坐标为-3.
由②得x1·x2=ca=-10,
又因为x1=2,
所以x2=-5.
所以点P2的横坐标为-5.
综上所述,点P的横坐标为-3或-5.
注 常规解法是求出抛物线、直线BD、直线BD′的解析式,然后联立两个方程组,求出点P的横坐标.若是采用上面“设而不求”的技巧,计算量可以减少三个一元一次方程和两个二元二次方程组.
通过例析以上三道中考二次函数压轴题,发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有时候可以“设而不求”,通过求根公式、韦达定理求出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交点坐标.达到减少计算量,快速解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