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野下高校网络育人工作的路径探究

2022-07-24 23:04李婷罗少杰王旭东
大学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网络育人路径研究三全育人

李婷 罗少杰 王旭东

[摘 要]当下,网络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途径,网络育人是“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网络育人工作存在育人主体合力不足、网络育人连续性不够、网络育人方位碎片化等问题。高校需以“三全育人”为理论指导,充分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压实全员育人责任。加强育人主体队伍建设,实现网络育人过程连续化、方位协同化是加强网络育人工作时效性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三全育人;网络育人;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05-0255-03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1],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针与发展方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总方向和根本遵循。高校坚持“立德树人”一个中心,抓牢“三全育人”三个基本点,既是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也是深化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要义。当今,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生活方式、经济发展、社交活动等方面都经历了网络重塑化,传统的教育模式也面临着网络化变革。特别是00后已经成为主要的大学生群体,他们既是新媒体技术的见证者也是最为主要的参与人。如何准确把握“三全育人”内涵,将新时期网络育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推进是时代命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三全育人”视野下网络育人工作的必要性

(一)网络育人是“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在此基础上,又细分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及组织育人,构成“十大”育人功能。网络育人模式打破了时间、空间上的局限,是对其他育人功能的补充,为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提供了有力支撑,有助于提升学生工作效率及质量。从高校层面来看,“全员”即学校内的每一位教职工,涵盖了教师、管理、后勤等各个职能部门的全体工作人员。全过程育人即规定了育人的时间维度,就是要在学生的每一个成长阶段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服务工作。全方位育人即在学生学业成绩、社会实践、心理健康、寝室生活、毕业就业等方面给予充分的关注与指导,全面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三全育人”体系涉及人员多、时间跨度大、内容范围广,各环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就要求全员形成育人合力,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在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网民与信息的不断交互造就了网络文化。网络文化是来自现实政治、文化、思想等内容的延伸,同样,互联网也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资源的传播源。与传统的说教式教育相比,学生更乐于接受网络式自主选择性受教。要实现育人成效,首先就要能够用学生易接受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去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充分发掘网络平台的育人功能,将微博、微信、抖音等作为新型教育载体,利用网络文化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认同正确的价值观念,帮助学生自我塑造、健康成长。

(二)网络育人是践行“三全育人”工作的必要途径

“三全育人”为网络育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性指导与科学性内涵,网络育人也是顺应时代变革和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的必经之路[3]。早在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就提出,网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将传统工作内容与互联网新兴技术进行深度融合是当前也是今后开展工作的基本要求[4]。2020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5],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人,从年龄层来看,占比最高的为20—29岁,占网民总量的21.5%。这充分说明以互联网为核心技术的各大新媒体平台是现今活跃度最高、应用范围最广、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领域。网络平台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资讯、生活娱乐、学习交流的主要场所,俨然已经成为大学生的“第三课堂”。坚持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就要拓宽工作思路,緊跟时代潮流,转变工作方式方法,确保做到“学生在哪里,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到哪里”。

(三)网络育人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网络的技术性、开放性、多元性、延伸性为大学生提供了成长空间,但是网络的虚拟性、渗透性、自由性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观念行为养成等带来了消极影响。大学正是培育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网络信息内容良莠不齐,西方所谓的民主、自由主义等思想混杂其中,大学生还不具备成熟的判别能力,不实的新闻报道、利益驱动下的舆论热点常常会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造成错误引导。部分学生思想认识不高,借助网络宣泄不良情绪,发表不当言论,转发不实消息,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网红”产业的兴起,在网络掀起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这给大学生的价值观、职业发展规划都带来了负面影响。此外,网络平台的时效性使得分秒间信息就会发生更新迭替,学生在大量的信息平台中频繁穿梭,长期的浅阅读方式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作为育人主体,高校有责任和义务消除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种种弊端,要把握网络育人价值导向,筑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二、“三全育人”视野下网络育人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全员“立德树人”责任意识不足,网络育人合力甚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在微博、微信、易班等平台进行了积极实践,但所发挥的作用有限,还不能够适应新时代下的网络育人模式,育人效果不容乐观。首先是部分育人主体责任感不强,缺乏网络育人工作理念。部分专业教师重“智育”轻“德育”,依然是将上课作为主要任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参与度严重不足。二级学院的学工部门目前是网络育人的主力军,但是辅导员的日常学生管理事务繁多,还要兼顾其他专项工作,面对网络育人工作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部分行政人员、管理服务人员则缺乏“立德树人”责任意识,仅仅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开展网络育人工作,一旦涉及学生思想教育问题时常常会推脱,没有参与到育人实际工作中。其次,由于部分教职工欠缺网络技术能力,部分学校缺乏专门的网络育人队伍,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敷衍应付的现象。最后,优秀大学生的示范作用十分重要,榜样的引领作用同样也是育人可以利用的因素,但是由于没有建立良好的结对帮扶机制和网络宣传模式,导致这部分育人工作鲜见成效。

(二)全过程缺乏统筹布局,网络育人工作乏力

在各大新媒体平台创建官方账号是开展网络育人工作的第一步,健全的体制机制是开展网络育人的重要保障。当前,部分高校的网络育人工作基本为“网络+常规工作”形式,仅仅是实现了工作地点转移,缺乏内容网络化创新,特别是一些官微、官网,内容更新慢且缺乏吸引力。此外,部分高校各部门网络工作都是独立开展、各自为阵的形式,导致出现网络平台冗杂、资源缺乏整合,各部门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合作,工作过程不顺畅等问题,不仅难以满足网络育人工作的总体需求,对人力物力也造成了极大的浪费。网络育人的工作对象和工作重点集中在低年级学生,往往会放松对高年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育人不仅仅是指从学生入学到学生毕业期间进行育人,而是要将育人工作适当延伸至入学前和毕业后。目前,网络育人工作未能及时做好录取后的服务工作,未能及时做好适应性教育以帮助大学生认识大学生活。高校网络育人工作对学生成长把握不够,尚未形成系统性部署。

(三)全方位协同性不足,网络育人效能单一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6],强调了要把培养“五育”学生作为育人目标。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参与课堂学习,提高专业素养,也要通过社团活动、党团组织活动、志愿服务、科研工作、社会实践等提升个人能力。疫情之前,课堂教学和组织活动多是线下开展,部分线上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也存在内容单一、过程不顺畅等问题。目前,网络育人在活动宣传上作用凸显,但是受众的接受程度以及育人实效难以考证,同时各项活动明显协同性不足,应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如专业知识可以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协同教育;党团组织发展可以与志愿服务挂钩,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三、提升“三全育人”视野下网络育人实效的路径探究

(一)明确全员育人主体,加强网络育人队伍建设

高校要明确网络育人是适应网络时代要求、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整合校内全员力量,打造涵盖专业教师、管理服务人员、学生干部的全员育人队伍,为网络育人提供人力保障。这就要求全体人员要从思想上树立育人观念,扛起育人责任。首先,学校职能部门应在具体工作中明确网络育人工作方向,做到张弛有度,并出台合理的激励与考核政策,提升全员参与度。其中,专业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如慕课、仿真实验等平台,实现跨时空线上教学,帮助学生获取信息、丰富知识。管理与服务人员应当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己任,开展线上办理服务,简化办事流程,畅通各部门间的协同交流,建立有效的意见反馈渠道,及时解答学生问题,提升工作实效性。学生干部也应该纳入网络育人主体当中,他们熟悉大学生的思维模式且具有带头模范作用,更便于深入学生中进行感染式、带动式、帮扶式教育,还可以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媒介,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除此之外,还存在网络技能薄弱问题,特别是图文并茂式、短视频式、直播式等新媒体技能,网络平台发布的内容常因创新性不足,导致吸引力不够、点击率低。为此,应定期举办网络技能培训,加强全员网络技术学习,提升网络工作能力。

(二)健全全过程育人内容,增强网络育人连续性

在开展学生工作过程中,应当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充分认识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与需求,构建全过程下针对性网络育人模式。如面对大一新生,可以利用官网、微信、微博提前做好大学适应性教育。学校方面,可以以视频、推文等形式做好基础设施及各部门职能介绍。学院方面可以从专业介绍、师资力量、学生活动展示等方面向新生展示学院风采,提升学生归属感与满意度。在日常管理服务方面,将奖助贷、团组织关系转移等内容进行精心编辑,方便学生快速了解。针对大二、大三学生,最主要的是严抓学习,做好专业性教育。如可以采用朋辈帮扶的形式,组建线上学习交流群,以优带差帮助后进学生提升成绩;在此阶段,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也十分重要,可以邀请毕业生做线上职业规划交流会,通过师兄师姐们讲述不同就业方向的工作情况,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目标,做好长远打算。大四毕业生面临着毕业、考研考公、就业等多方面的选择压力,此时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优势,及时转发各类招聘信息、考研调剂信息等,利用线上会议形式举办多场考研考公经验交流会,将毕业流程线上化,多措并举做好毕业生的服务工作。

(三)推进全方位育人有机联动,实现网络育人协同发展

全方位育人是根据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提出的工作要求。要培养“五育”青年,要求学生不单单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参与党团组织、社会实践、学术科研、创新创业等多个方面的活动。因此,加强网络平台建设,不断设计优化网络育人内容,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就显得尤为重要。活动组织者应重视网络育人模式,打造学生线上活动平台,促进专业教育、科研实验、社会实践、娱乐活动等多方面有机联动,实现“线下+线上”“理论+实践”“校内+校外”的协同化发展。如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可以同时采用线上仿真实验平台进行模拟性实操,加深学生的理解;在开展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制作精美的推文及生动的短视频,形成内容丰富的实践成果,并可以通过朋友圈、公众号转发,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来,营造良好的实践氛围;在社团活动方面,可以通过直播等方式,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扩大受众面,增强活动影响力。

四、结语

“三全育人”为网络育人提供了科学性指导,网络育人的时效性、共享性、互动性、自由性有助于“三全育人”效果的实现。网络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坚持探索网络育人模式,以网为重,明确网络育人新定位,发挥全员主观能动性,让所有人积极参与到网络育人建设中,既要形成育人过程连续化,又要实现育人方位协同化。我们还要充分把握网络育人环境,适应网络育人工作节奏,丰富网络育人内容,助力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1).

[2] 李忠军,钟启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抓住理想信念铸魂这个关键[N].人民日报,2018-05-31(10).

[3] 乔丽娟.基于“三全育人”视角开展新时期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以领航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室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6):38-39.

[4] 袁宁波, 崔俊晨.“三全育人”视域下网络思政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5):19-24.

[5]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0-04-28)[2020-08-11].http://www.cac.gov.cn/2020-04/27/c_1589535470378587.htm.

[6]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責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网络育人路径研究三全育人
浅析高校易班平台的育人优势
“生活世界”理论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模式构建启示
基于易班平台的第二课堂教育探讨
哈尔滨新区对外开放路径研究
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研究
“网络育人”价值生成机制建构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