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差法”和“两段法”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拓展应用
——以两道2021年高考全国卷实验题为例

2022-07-22 12:34山东省博兴第二中学256500刘德全
中学教学参考 2022年11期
关键词:差法纸带加速度

山东省博兴第二中学(256500) 王 帅 刘德全

高中物理实验强调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实验原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并科学地处理实验数据,从而得出结论。高中阶段,处理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的数据很重要,学生应当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相应的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处理纸带数据的常用方法有加权平均法、逐差法等。

对于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主要目的是确定小车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不变,并测定其大小。实验中,运动的小车通过定滑轮连接纸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通过研究这一系列的点之间的距离,就可以有效研究小车的运动情况。为了有效考查学生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有时高考物理实验题,会以打点计时器为素材进行命题。

一、“逐差法”和“两段法”分析

“逐差法”求加速度a,目的是解决“连差法——相连计数点间距相减”中存在的实验数据遗漏,而造成计算误差的问题。但“逐差法”也有不足,就是计算较麻烦。“两段法”就是把所有数据分成前后两部分,若总段为奇数段,则一般舍去中间段,两段取差比上nT2直接求加速度a,计算简便准确。同时“两段法”也能更好地利用所有数据。

“两段法”的原理也是公式Δs=aT2,但可以避免“逐差法”的繁杂运算,降低理解难度,有效减小误差,因此在刻度尺适用的情况下,建议采用“两段法”。

(一)“逐差法”的原理分析

在处理“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数据时,常用“逐差法”求加速度a,目的是有效利用所有数据。

如果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a,则在各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T里的位移分别是s1、s2、…、s6,如图1所示。

图1

s4-s1=(s4-s3)+(s3-s2)+(s2-s1)=3aT2,同 样利用公式Δs=aT2可得:

如果已测得的各段位移是s1、s2、…、s6,则可求出:

所以是a1、a2、a3的平均值。

这样得出的结果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在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中,测量的各组数据s1、s2、…、s6全部都用到了,没有遗漏,避免了“连差法”只用到s1和s6两组数据,而遗漏中间四组数据的现象。因此,用“逐差法”处理纸带上,数据可以有效减小实验误差。

(二)“两段法”的原理分析

“两段法”就是把图1所示纸带的6段位移分成段数相同的前后部分,即sⅠ和sⅡ,则sⅠ或sⅡ是时间间隔T′=3T里的位移,如图2所示。

图2

由sⅡ-sⅠ=aT′2,可得:

这样,避免了“逐差法”多次运算求多个a,还需要再次求这些a的平均值的繁杂运算,使得计算简捷,但结果相同,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物理知识在于活学活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中“相等时间”的长度可任意选取,甚至是不连续的“相等时间间隔”,更不必局限在打点计时器留下的点迹时间间隔T。能用“逐差法”解决的,用“两段法”效果更好。

二、“逐差法”与“两段法”对比分析

(一)“逐差法”相对“两段法”更难理解

“逐差法”的基本实验原理是Δs=aT2,还需要结合加权平均法进行运算,测量繁杂,计算难度大。结果是学生不知道用哪种计算方法。而“两段法”中选取相邻的两段,恰好符合Δs=aT2,测量简便,计算简单,前提是刻度尺满足“两段法”的要求。

(二)“逐差法”增加了测量难度,增大了测量的偶然误差

“逐差法”一般会把纸带分为6 段,甚至更多,因为每段的长度较短,所以对于精确度一定的刻度尺来讲,测量越短意味着测量次数越多,测量的偶然性越大。多段测量必然增加测量次数,使学生产生“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的错觉,对学生思维产生误导,不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在测量工具允许的情况下,“两段法”只需要测量两段,可以多次测量,减小偶然误差。

(三)在处理奇数段纸带问题时,“两段法”更有优势

“逐差法”处理奇数段纸带问题时,常常采取舍去“中间段”或者“最小段”的办法,学生纠结于取舍,浪费时间和精力。“两段法”则可以灵活运用,可以是连续相邻的两段,也可以是间隔或者重叠的两段,可达到减小误差的效果。

(四)“逐差法”相对“两段法”增加了相对误差

在测量过程中我们大都使用毫米刻度尺,同一把尺子测量的长度越大,越接近它的量程,则测量的相对误差越小;反之,测量的长度越小,相对误差会越大。

原理是在测量过程中,每次测量的绝对误差最大值对应着刻度尺的精确度,也就是最小分度值。以毫米刻度尺为例,如果测量1 cm 和10 cm 两个长度,测量的绝对误差都是1 mm,相对测量1 cm来讲,测量的相对误差为10%,而对测量10 cm 的长度来说,测量的相对误差只有1%。显然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长度时,测量的长度越短,相对误差越大。

“逐差法”相对“两段法”测量长度变短,增加了测量的相对误差,不会减小实验误差,而“两段法”则可以减小相对误差。

三、数据处理方法拓展应用

随着教学改革、考试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考物理试题,不会是简单直接地考查知识点或物理思想方法,而是要求学生灵活地将所学的物理思想方法迁移运用到新情境中,解决新问题。纸带类数据处理问题也一样,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地将数据处理方法迁移运用到新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例1](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物理试卷第9题)为测量小铜块与瓷砖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一同学将贴有标尺的瓷砖的一端放在水平桌面上,形成一倾角为α的斜面(已知sinα=0.34,cosα=0.94),小铜块可在斜面上加速下滑,如图3 所示。该同学用手机拍摄小铜块的下滑过程,然后解析视频记录的图像,获得5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每个时间间隔ΔT=0.20 s)内小铜块沿斜面下滑的距离s(ii=1,2,3,4,5),如下表所示。

图3

由表中数据可得,小铜块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___m/s2,小铜块与瓷砖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_____。(结果均保留2 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大小取9.80 m/s2)

答案:0.43 0.32

解析:由两段法和Δs=aT2,解得小铜块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mgsinα-μmgcosα=ma,解得小铜块与瓷砖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2。

点评:本题以实验测量摩擦系数为背景,设计了斜面上问题的受力分析,考查了基本知识和关键能力。“纸带”选取了奇数段,对“逐差法”的选择产生一定影响,增加了计算难度,在惜时如金的高考中,不免会产生争议。但从实际能力考查来看,确实起到一定的区分作用。从运算效果来看,本题仅仅选取第一、二段或者第三、四段,运用“逐差法”计算,结果相同,命题人巧妙地避开了争议;当然舍去最小段或中间段时,再运用“逐差法”加平均计算,也会得出同样结果。而用“两段法”计算是最佳选择,它降低了“逐差法”中要考虑舍弃哪段的困难,减少了计算量。

[例2](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物理试卷第9题)某同学利用图4(a)所示装置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实验时该同学使用频闪仪和照相机对做平抛运动的小球进行拍摄,频闪仪每隔0.05 s发出一次闪光,某次拍摄后得到的照片如图4(b)所示(图中未包括小球刚离开轨道的影像)。图中的背景是放在竖直平面内的带有方格的纸板,纸板与小球轨迹所在平面平行,其上每个方格的边长为5 cm。该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小球影像的高度差已经在图4(b)中标出。完成下列填空:(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图4(a)

图4(b)

(1)小球运动到图4(b)中位置A时,其速度的水平分量大小为_______________m/s,竖直分量大小为_______________m/s;

(2)根据图4(b)中数据可得,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m/s2。

解析:(1)①因小球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速度为:

②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因此A点的竖直速度可由“平均速度等于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求得:

(2)由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可得:

g=代入数据可得g=9.7 m/s2

点评:本题以研究平抛运动为背景,考查运动的分解,通过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测量当地重力加速度,考查学生的迁移和应用能力。针对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中有关“打点计时器类”问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纸带数据的处理能力。试题看似考点单一,实则对高中物理实验的几大要素进行了精准考查。本题考查学生的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和推理运算能力。要减小偶然误差,必须尽量利用好多组数据,采用“逐差法”水到渠成,当然“两段法”更为可取。

试题对处理纸带数据也进行了科学设计。题中所给的四组数据,对“逐差法”或者“两段法”提出明确要求,要求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对水平分速度和竖直分速度的求解都用到了平均速度,需要学生学会处理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关系。

以上两道高考实验题都属于典型的纸带类实验数据的处理问题,可通过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Δs=aT2求解加速度。每个实验都对实验数据进行精细处理,所有数据均没有采取分割测量的操作,落实了回归实验本质,遵循科学本质的素养要求。在量程、精确度均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可以采取“两段法”求解,从而达到减小实验误差的目的。以上两道实验题都能达到引导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运算能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都是好题。

全国卷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风向标,是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的具体呈现,对高中物理教学起到关键的引领作用,对初高中物理和大学物理的衔接有着深远的影响。实验题更能考查结果学生的综合能力,好的实验题会引领学生积极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在刻度尺适用的条件下,将线段分成两大段运用公式Δs=aT2,选用合适的时间间隔T,运用“两段法”进行计算,可以减轻测量难度,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减少数据处理难度。

猜你喜欢
差法纸带加速度
“鳖”不住了!从26元/斤飙至38元/斤,2022年甲鱼能否再跑出“加速度”?
神奇的纸带
天际加速度
创新,动能转换的“加速度”
死亡加速度
小猪相框
关于用逐差法计算纸带加速度合理性的讨论
纸带上的秘密
“闹”中取静点差法
“点差法”虽好 应用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