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油画中的人物形象典型性——以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美术为例

2022-07-22 01:48郭金涛
河北画报 2022年20期
关键词:典型性普遍性客体

郭金涛

(吉林大学艺术学院)

一、油画中人物形象典型性与创作主体的关系

(一)典型性形象是创作主体的个性表达

绘画中的典型性形象是创作主体对表现对象进行高度提炼和真实描写,它拥有反映社会本质和凝聚创作主体个性的双重性。从创作主体的角度来看油画中人物形象的典型性与创作者之间的关系:艺术家创作的是高度真实的人物形象,个人情感在艺术创作中需要融入形象。最终主体的个性与所要表现的视觉形象高度契合。从客体的角度来看,高度真实的人物典型性形象反映创作主体的个性。

1.典型性是个性的升华

创作中的个性是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运用自己的感觉来表达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创作主体的特殊性艺术认知是区别创作者的标识。这种认知是日渐积累的,包括创作主体在社会生活中的经历、对世界的看法、人生的思考、艺术的理解等多方面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个性特征。例如,在十九世纪现实主义美术的农民画家——米勒的《晚钟》这幅作品中,充斥着昏暗的色调,画幅中一对夫妇正在做祷告。这幅作品反映了米勒逆来顺受,随波逐流的思想,这也是法国当时大部分农民的思想。曾有人批评米勒的这幅作品说:“他笔下的人物不懂得思考,只知道祷告。”换角度来讲,是对画中米勒所要表现的农民形象所要蕴含的个人情感的肯定。米勒将自身对于劳动人民感情灌输在庄严的劳动形象中,所创造出的典型性形象也承托起他那独特的思想感情。美术中的典型性离不开创作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创作主体的主观精神和情感,使得他的认识在典型性形象中得到升华。

2.个性是典型性的灵魂

典型性形象给人永恒和振奋人心的力量感,包含着创作主体的主观精神和感情,缺乏创作主体的情感灌输,典型性形象也就无从谈起。在1848年革命后,资产阶级执政,对无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来说是一个连续的噩梦。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从浪漫主义的美好寄托中走出来,朝着真实的表现现实的方向前进。在这样的环境下,米勒回到了农民的世界。他认为:“农民这个题材对于我正为合适。”[1]他一边劳动,一边作画,所以他画出来的东西非常真实,感情也十分真挚。他说:“假如让我作画,那我就绝不画那些无意义的东西。为了给人留有深刻的印象,我画人体或者风景皆必须取于自然的真实。”[1]从米勒的观点得知,只有遵循形象的真实性和对农民生活的认知和情感,才能有在《晚钟》中安于天命的十九世纪法国典型农民形象。这个真实形象体现了创作主体的主观精神。

(二)创作主体的审美创造性铸就典型性形象

高度真实的人物典型性形象中映射着创作主体的个性与创造,从创作主体的角度来看,人物典型性形象是创作者高度概括和表现对象并融入自身个性的铸造过程。

1.审美创造性外化于典型性

典型性面貌以视觉形象的方式呈现,是作为创作主体的审美及其他因素的物化手段。米勒的《拾穗者》这幅作品中,普通的农妇的形象,并不高雅与庄严,但是他们是美的。在人物动作上,三位农妇人在田垄中弯腰拾穗,表现出一种宁静与永恒的美感。米勒将当时社会环境下的农妇赋予庄严的劳动者形象,这一行为本身体现出创作主体对于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构思和独特个性的外化。雨果认为:劳动是神圣的行为,同时他们也是和谐乐曲的表现。米勒也认为真正的美并不是都存在于高雅,亮丽的面庞中。这幅作品是创作主体审美个性的结晶,劳动人民的典型性形象的外化体现着米勒的审美创造性。

2.典型性凝结于审美创造性

人物形象的典型性首先建立在人物真实形象的基础上,其次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感受生活,选择表现对象并高度概括对象的普遍性,在以典型性为中心的需求上对各方面因素进行取舍。上述过程中体现出创作主体在塑造人物形象典型性中的主观的审美创造性。例如米勒在创作所要表现的劳动人民的形象,首先是基于对客体的情感认知,随着生活实践不断强化和更加本质的认识这一形象,通过自身的不断积累才最终呈现出高度真实与概括的典型性形象。反过来说经过上述的过程典型性形象中就凝聚着创作主体的审美创造性。

二、油画中人物形象典型性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一)人物典型性形象来源于社会生活

典型性形象是创作主体典型性构思后具有高度真实和概括的视觉形象。毛主席认为,一切文学和艺术的矿藏都充斥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之中,他们是属于自然的,未经加工的原石,他们也是最纯朴的东西,是一切文学与艺术的根本源泉。[2]

1.典型性密切联系于社会生活中的特殊性

创作主体生活在当代并依附于现实生活,笔下的典型性形象要求表现普遍性,来源正是创作者生活中的特殊性。在库尔贝《石工》这幅作品中,展现给观众的是两位正在进行劳动的碎石工人。他们劳动所处的环境,人物的细节等反映出当时工人劳动的真实面貌,这也体现了库尔贝反对臆造现实生活的原则,只有在绝对尊重社会生活的基础上,才有如此真实的工人典型形象。作品《筛麦的女人》中,真实的再现当时的劳动人民忙碌的场景,表现真实社会生活中的对象,因为他们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库尔贝选取的表现对象在不同程度上都作为社会生活中某一形象的代表,从其特殊性中概括普遍性,并加以表现。这样待人们前来观看时是绝对没有什么人能够从其中人认出自己来的。

2.社会生活中的普遍性表现为典型性

亚里士多德曾说:“诗所描述的事带有普遍性,历史则叙述个别的事。所谓‘有普遍性的事’,指某一种人,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会说的话,会行的事,诗要首先追求这目的。“美术中的典型性从社会生活中来,代表着社会生活的普遍性,当然这个普遍性是指视觉形象所带有的,是创作主体努力后的结果。人物的典型性形象来源于生活,否则是非真实的,更谈不上形象典型性的问题了。典型性形象在高度真实的情况下,只能来源于社会生活。同样社会生活中的普遍性表现为典型性,美术作品中的普遍性是通过社会生活中富有个性的现象表现出来的,本质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典型性的形象肩负着映射社会生活本质的天命。

(二)人物典型性形象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1.典型性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

典型性形象来源于社会生活,也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创作主体通过选取社会生活中的生动的现象加以提炼,表现其普遍性,具有深刻的认识意义,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在米勒和库尔贝的作品中是可以看到,他们的作品是对社会本质的反映。毛主席曾说:“人类的社会生活虽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虽是较之后者有不可比拟的生动丰富的内容,但是人民还是不满足于前者而要求后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虽然两者都是美,但是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有普遍性。”[3]

2.社会生活的本质表现为典型性

典型性形象从社会生活中被主体概括提炼而出,表现为具有代表性的社会生活。[4]在《画室》这幅作品中,库尔贝大胆的将各个阶层的人物放置在一起,意图表现真实的社会生活。画面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为生活奔波的大众,有商人,农民,手工业者以及失业的人们,他们代表了现实生活的状况,被画家成为“以死为生的人”。第二部分大都是画家的朋友,亲人等,他们有理想抱负,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他们被称为“以生为生的人”。第三部分是画家本人,正在作画的模样,旁边是带有寓意的“真实与自然”的裸女形象。画家将自己放置在画面的中心,表明了自身对于表现现实的立场,也是对上述两个群体世界的人们真实描绘的表达。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出画家对于形象的把握和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将不同类别的人群放置在一起表达社会生活,同时又将画家个人的立场原则表现其中,带有隐喻式的表现手法大胆的描绘现实生活,表现出画家首先是忠实于社会生活的真实的,力求表现真实的社会生活,努力的去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体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表现为典型性。[5]

三、油画中人物形象典型性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一)人物形象典型性反映主体的特殊性

人物形象的典型性不仅来源于社会生活,还体现了创作主体的个人情感,即创作主体的特殊性。创作主体的特殊性体现在创作过程中和典型性构思中的个人情感。

典型性形象的出现是创作主体呕心沥血的结晶。这其中典型性形象的提炼概括和构思过程以及表现方法等所有这之中蕴含的个性都是创作主体对于所要表达的客体的认识表达。典型的人物形象要表现的是社会生活中某个对象的普遍性,这个普遍性是基于创作主体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以及对所要表现对象的特殊性的基础上。创作主体的特殊性表现在主观意识渗透在所要表达的对象形象上,以此创造出的人物形象的典型自然反映着创作主体的特殊性。[6]

(二)人物形象典型性是客体普遍性的表现

人物形象典型性中包含着客体普遍性的表现。典型性形象是高度真实并且经过创作主体的高度概括而形成,那么典型性形象自然背负着体现着社会生活的本质的使命,概括出人物或者事物的普遍性和共性,具有深刻的认识意义,否则就不算是高度真实的,自然也无关典型性。[7]这其中创作主体所表现的客体普遍性是创作主体基于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自身的主观精神从社会生活多样化的客体中提炼出的,密切联系于社会生活且表现社会生活的本质,所以说创造出来的典型性形象即是蕴含着客体的普遍性,也是创作主体的主观精神的体现。在杜米埃的《三等车厢》中,突出前排的三位人物,其中又以年迈的老夫人为中心,神态透露出饱经生活的疲惫,左右为入睡的少年和带着婴儿的母亲,他们的形象在创作主体的笔下也体现了他们的地位。以座椅为界概括后排的人物形象,后排的人物形象中依稀可通过形象来分辨他们的性格与地位。在狭小的车厢中,描绘出法国社会的缩影,背后反映的是法国社会的等级制度。创作主体选择带有特殊性的个体进行构思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同时对于客体普遍性的认知进行典型性的表达,典型性形象也是客体普遍性的表现。

(三)人物形象典型性是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

典型性人物形象是主体的主观精神和个性的创造,也是客观对象共性的体现。典型性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7]

典型性形象不仅要体现社会生活的本质,而且要以十分鲜明的现象来显现出社会生活的普遍性,同时又凝结着创作主体的主观精神和个性的创造。如米勒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性农民形象,库尔贝笔下带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工人以及劳作人民等。无不体现着社会生活的真实模样以及创作主体的个人情感。是客观的真实社会生活与主观的个人情感交相辉映的结果。还体现在创作主体在认识生活,进行艺术构思时,一方面高度概括事物的普遍性或和事物的普遍性的相关特征,努力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真理,也就是以典型性为基础,使其他的属性条件从属于典型性这方面的成果。如果在进行创作活动中,对社会生活缺乏足够深度的认识,就会在形象表达上缺乏生动与真实,难以认识到事物的普遍性,达不到体现社会生活的本质这一要求。同时个人情感灌输或输出不足,会导致内容空洞,产生冰冷的距离感。所以说在塑造人物形象的典型性上,创作主体的个性与被表现的客体的共性是缺一不可的,二者实为统一。

四、结语

十九世纪的法国现实主义美术是波澜壮阔的,推动了现实主义美术的发展。乃至在今天,分析他们的作品都具有深刻的意义。通过对他们作品的分析,体现了在油画中人物形象典型性与创作主体、客体之间关系。创作主体的审美创造性塑造了客体的典型性,客体的典型性自然体现着创作主体的个性。客体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代表,经由主体的个性认识将其升华为带有社会的普遍性质,反映了社会的本质。主体的特殊性与客体的普遍性共同构成了典型性,实为辩证统一的关系。

猜你喜欢
典型性普遍性客体
社会公正分配客体维度与道德情绪的双向互动
浅议犯罪客体
No more ingesting lots of microplastics 人体内的塑料微粒
农村初中体育教师组织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思考
关于“哲学方法”的思考
来源国信息和产品类别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技巧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性与普遍性
区域文化外宣中特色文化符号翻译的普遍性和独特性研究
“凡客体”之不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