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唱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传统教学法限制了合唱教学作用的发挥,所以需要对合唱教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调整。而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任务教学法,可以提升合唱教学的质量。在对任务教学法的概念进行解析的基础上,阐述任务教学法的特点,同时分析高校合唱教学中运用任务教学法的意义,最后提出任务教学法在高校合唱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任务教学法;合唱教学;学生主体性;任务设置
合唱教学不仅需要教授学生唱歌的技巧,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和他人合作的能力。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任务教学法作为一种探究型教学方法,能够促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对于合唱教学而言也是如此[1]。因此,在高校合唱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任务教学法的优势,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以及交流等来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促使合唱教学质量获得提升。
一、任务教学法的概念
任务教学法又被称为任务型教学法,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其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教学,即通过完成某种任务的形式来开展教学。对于高校合唱教学而言,应用任务教学法就是紧紧围绕各种任务来开展教学[2]。从整体上来看,任务教学法的中心是学生的各种学习活动,而所有教学活动都需要以相应的教学任务为基础和中心来展开,这样能够促使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传统教学以教师向学生讲授各种知识和技能为主。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被动接受,然后在接受的基础上对教师讲授的知识和技能進行反复练习,从而达到巩固知识以及熟练技能的目的[3]。因此,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本身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得到发挥。同时,传统教学法过于重视向学生传授各种知识,但是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够重视。而任务教学法整体以学生为中心,提倡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去进行学习。总的来看,任务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任务教学法的特点
(一)互动性
任务教学法重视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主导,因此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清楚自己应该怎样去进行学习,还能够帮助学生知道自己这样进行学习的原因,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合唱教学中,任务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合唱尝试,并且加强和其他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探讨[4]。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教授者,而是转变为引导者和协调者。任务教学法提倡个体的融入,所以学生的主动融入可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更好地理解合唱中的各种技巧。
(二)真实性
任务教学法需要有具体的实践操作任务,因此其具有真实性的特点。在任务教学法中,无论是任务、场景还是实践者都是真实的,甚至教学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真实的[5]。比如,在传统的合唱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加重视最终结果,即学生的学习成效,而较少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这一点和教学过程中的每一步都保持真实的任务教学法是不同的。正是由于任务教学法能够保障教学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真实的,其能够促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良好互动,并且帮助学生在这样的互动过程获得成就感,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趣味性
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法,任务教学法能够将课堂教学内容分解成各种任务,对学生的约束较少,使得学生较为自由。正是由于任务可以设置成为简单或是困难,教学过程中学生组成的小组可以进行自由变化,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高任务的趣味性。通常情况下,任务本身的趣味性越足,学生就会越关注,学习兴趣就会越高。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分解为多个任务,引导学生自由进行发挥,完成任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更强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合唱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三、高校合唱教学中运用任务教学法的意义
(一)能够提升合唱教学的质量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任务教学法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任务教学法能够通过任务引导的方式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知识,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在较为轻松和愉快的环境中去掌握较为复杂的知识或是技能,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6]。另外,由于任务教学法具有真实性,其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巧,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合唱教学而言,任务教学法的运用能够将合唱中的那些抽象知识直观展示到学生眼前,促使学生对合唱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帮助学生高效掌握合唱知识及技巧,最终提升合唱教学的质量。
(二)能够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较于一般的音乐教学,合唱教学的难度更高。这是因为在合唱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向学生教授关于演唱的知识以及技巧,还需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教师合作、与同学配合的能力进行锻炼,强化学生和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默契度。默契度对于合唱而言十分重要,会直接影响到合唱演唱中的声音效果以及合唱的整体质量。任务教学法的应用不但能够促使学生通过完成教学任务去感受合唱的魅力,还能够促使学生在和教师以及同学的沟通交流中产生默契,从而提升学生合唱时的默契度,使学生在合唱方面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三)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合唱往往对学生演唱能力方面没有硬性要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不需要有一定的演唱能力。因此,在合唱教学中教师仍然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强化学生的演唱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在实际合唱过程中不出现演唱问题,如跑调、忘词等,保障合唱的完整性[7]。任务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对学生形成激励,帮助学生充分释放自己内心情感,从而引导学生敢于在大众面前进行演唱。另外,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往往无法同时照顾所有学生,而任务教学法可以通过任务引导的方式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产生真实的合唱感受,从而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最终实现音乐素养的提升。
四、任务教学法在高校合唱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在合唱教学中运用任务教学法需要找到合适的对策。只有合适的对策或是路径,才能够促使任务教学法在合唱教学中得到有效运用。从实际情况来看,合唱教学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式来对任务教学法进行运用。
(一)把握任务教学法的原则和根本
在合唱教学中运用任务教学法,需要重视任务教学法的可操作性,这是因为任务教学法的可操作性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设置的教学任务需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同时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考量,既要保障学生本身有足够的能力完成所设置的教学任务,也要保障教学任务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顺利展开。比如在组织学生练习音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一小段乐曲设置音调练习任务。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练习,还可以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从而实现学习兴趣的提升[8]。
其次,教师在运用任务教学法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是否会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倦的情况,毕竟在合唱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进行实践练习,还需要学习一定的理论知识。而这些理论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不高,甚至有时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运用任务教学法,使教学气氛始终保持活跃,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任务教学法的逻辑性原则,确保教学过程的条理性,并且使教学任务、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始终保持连贯,不能在教学过程中盲目设计教学任务或是在没有一定基础支撑的情况下随意开始任务教学。
(二)教学内容设计需要符合实际
在合唱教学中运用任务教学法需要有合理的教学内容设计,这是有效运用任务教学法的重要前提。具体而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教学要求来进行教学任务的设计,从而促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9]。因为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主要参与者。
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在课堂之上还是在课堂之外,都需要实现和学生的交流互动,从而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同时,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定制教学内容,或是让学生亲身参与教学内容设计,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关于合唱的知识体系,还能够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得到提升。比如,教师可以在结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基础上设置相对应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合唱乐曲。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需求去学习,往往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中需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传统教学法下的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学生则是在被动接受的状态下学习,这是和当前的教学理念相悖的。同时,传统教学法下的合唱教學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主体性,导致学生往往会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恶情绪,学习兴趣不高。因此,要想在合唱教学中运用任务教学法,教师需要充分把握任务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将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完成所设置的任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表达自己对合唱的见解。同时,如果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还可以促使学生对合唱产生自己的见解,从而更快更好地掌握合唱的技巧。比如,学生在练习合唱《爱的奉献》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演示一遍,然后设置任务,引导学生去完成任务。如果学生在此过程中遇到气息、音调等方面的问题,教师可以在学生提出的意见基础上给予学生指导,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合唱知识,提升教学效果。
(四)充分落实任务项目
要想在合唱教学中运用任务教学法,教师需要设置具有互动性和合作性的活动环节,以此为基础来促使任务项目得到落实。比如,在聆听合唱曲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工具,如微信、QQ等,将曲目的相关视频发送给学生,并且在此基础上设置学生合作讨论的任务,要求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分析这一曲目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同时试着去探索曲目的审美特点。
同时,在合唱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使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设置相应任务,要求学生能够初步表演出要进行合唱的曲目。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不同小组进行合唱表演,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合唱的过程。再比如,在学习和曲目相关的文化时,教师可以分小组设置讨论交流任务,促使学生在讨论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分享自己练习曲目时的感受,从而促使学生对曲目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另外,教师也需要加入学生的讨论,为学生提供指导,促使学生更快进步。
总而言之,任务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能够促使高校合唱教学质量得到提升,还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因此,高校合唱教学要对任务教学法进行有效运用。具体来看,在合唱教学中运用任务教学法需要找到合理对策,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促使任务教学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帮助合唱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谈相东.高校音乐专业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的适应性改革探究[J].艺术教育,2019(5):225-226.
[2]杨茂,傅强.论任务教学法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2019(27):192.
[3]乐庸莹.高校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合唱课程教学法探析[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92-93.
[4]文静.浅析任务教学法对高校钢琴教学方法课程建设的影响[J].才智,2017(25):164,166.
[5]张琳.高校学院合唱与指挥教学在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中的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8(1):431.
[6]米佳.探讨任务教学法在大学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评鉴,2018(7):91-92.
[7]张嫚.浅析高校高专院校非音乐专业学生合唱教学研究[J].北方音乐,2018(6):110-111.
[8]付旭东.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合唱指挥教学改革策略[J].北方音乐,2020(6):152,157.
[9]张佳蕊.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合唱教学优化探析[J].北方音乐,2020(8):174-175.
作者简介:
王菲菲,硕士,河南开放大学艺术与体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公共艺术、音乐教育、合唱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