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龙 王天雨
摘 要:我国现在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各个领域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并借助多元化的互联网平台构建了新的发展模式,教育领域也不例外。高校艺术教育在“互联网+”时代焕发了新的生机。艺术素养作为深化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具备良好的艺术审美能力能够为他们将来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教育部门应当鼓励高校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艺术教育水平。分析现阶段高校艺术教育创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互联网+”时代高校艺术教育策略,以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高素质艺术人才。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艺术教育;教学模式
所谓“互联网+”,主要指的是通过互联网平台把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充分结合起来,从而形成新的发展模式。“互联网+”其实可以概括为实现传统行业的网络化、推动传统行业与新兴技术的协同配合、带动全行业共同发展三个层次和维度。从现阶段我国高校的发展形势来看,艺术教育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都取得了突破性进步,学生对于艺术教育的了解也不断加深,但是也存在着课程班级人数过多、师资力量与教学需求不匹配、艺术教学资源不足以及教学设备落后等诸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高校艺术教育仍然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且仍然面临着艺术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以及教育理念落后的发展困境。
然而,“互联网+”时代则为高校艺术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使教育者具有了更活跃的思维,为高校艺术教育的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现阶段高校艺术教育创新发展面临的
主要问题
(一)教育理念方面的问题
很多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高校艺术教育。例如,在法国的教育体系中,其从幼儿园开始就非常重视音乐等艺术给学生的教育和熏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又如,法国高校的艺术课程所占比例较大,其把艺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从互联网技术运用的角度来看,西方国家的教育信息化改革开展得更早,在数字化教育方面的投入也相对较大。而目前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部分高校的教育理念相对落后,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较少,没有对相关的教育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所以互联网技术与艺术教育的融合程度不高,从而影响了“互联网+”时代高校艺术教育的质量。
(二)艺术教育被边缘化
高校开展艺术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让学生学会创造和欣赏艺术作品,更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部分高校更加重视文化课程的教学,而将艺术类课程放置于边缘位置,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很难有真正进行艺术学习的机会。从根源上看,这是受教育体系影响的结果。我国小学、中学的艺术课程课时比例较低,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艺术课程只是辅助性学科,所以当他们进入高校后仍然延续之前对艺术教育的认知,即认识不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接受艺术教育只是為了完成学业任务。
由此可见,高校艺术教育面临着被边缘化的问题,所以高校学生对艺术教育的认识并不客观和全面。也正是由于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部分高校的管理者和教师也并没有把艺术教育放在重要位置。这主要表现为高校艺术类教师往往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出发点,对教学内容不断进行简化,重视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教学。受制于教师和学生对艺术教育的片面认识,高校的艺术教育事业发展缓慢,艺术教育也未能被放在核心位置。
(三)学生缺乏实践机会
传统的高校艺术教育模式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引导学生建立课程思政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不够浓厚的学习氛围很容易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教师如果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没有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美育指导,那么高校艺术课堂的价值就会大大减损,从而无法达到“互联网+”时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没有紧跟时代发展,没有认识到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所采取的教育方法也缺乏科学性。这些教师在艺术教学过程中更倾向于给学生讲解艺术发展历史以及带领学生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只注重文化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有效渗透。这种相对滞后的教育理念已经不能满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艺术学习过程中得不到有效提升。这主要因为高校艺术课程只是要求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理论知识,许多教师没有借助艺术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进行积极地引导,从而对高校艺术课堂的构建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艺术教育策略
(一)具备“互联网+”思维,创新艺术教育方式
要想实现高校艺术教育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首先必须对现有的教育理念进行创新。高校教师必须加深对“互联网+教育”模式的理解,及时转变教育思路和教育方式。而“互联网+教育”不仅要求教师要合理地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还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良好的网络教育环境,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改进,从而提高艺术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为了让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在高校艺术课堂得以发挥,高校不但要加强信息资源建设,还要对现有的教学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导下,进一步推动艺术教育的改革。就高校艺术教育者来说,其必须有效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充分收集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资料和教育经验,为艺术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提供支持。
(二)发挥互联网优势,挖掘艺术潜能
高校艺术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当然这离不开对其艺术素养的培养。在高校艺术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出发,为学生展示更多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深入分析、用心感受,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艺术作品价值的理解。开展艺术欣赏课程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多艺术知识和创作灵感,增强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选取古今中外经典的艺术作品给学生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些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素材的运用对作品效果的影响。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要抓准时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让学生了解不同艺术家的创作风格,感悟不同艺术作品所传达出的情感。这样能够有效发挥互联网技术在艺术教学中的作用。
(三)营造艺术氛围,加强教学实践
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是学生艺术灵感的源泉,其能够让学生感到快乐和放松,充分释放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开展手工艺术教育时,首先,教师可以在课程准备环节有意识地把课件设计得更加美观,并在其中插入轻松舒缓的背景音乐,之后再给学生展示课前做好的手工作品,从而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其次,让每位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动手制作一个手工艺品,当学生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把學生制作的手工艺品在班级里进行展示,并及时对学生提出表扬。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分享给他人。这种方式不但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活跃课堂气氛,还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四)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在“互联网+”时代,国家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更需要具备良好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对于高校艺术教育来说,教师应当让学生具备理解艺术作品背后深刻内涵的能力。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丰富了高校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在“互联网+”时代,高校艺术专业教师可以拥有更加广阔的发挥空间,充分展现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下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更为艺术作品的传播和推广提供了新的路径。很多高校重点研究了互联网技术的互动性,其坚信在新媒体技术的推动下,艺术作品的呈现方式会变得更加多元。
例如,高校艺术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计算机设备给学生展示优秀艺术作品的相关资料以及和我国艺术发展相关的课件。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受到艺术作品的熏陶,还能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与此同时,高校必须认识到,艺术教育不光是艺术课教师的责任,艺术教育的方式也不能局限于课堂和书本。高校应该鼓励教师把艺术教育内容有效融入生活实践,在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同时,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从而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教师是艺术教育工作的重要推动者,所以其不但要对教育现状有清晰的认知,不断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还要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对“互联网+”的有关内容有全面深刻的认识。也就是说,高校艺术专业教师要具备将互联网技术与专业知识内容进行整合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确保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在高校艺术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及进行教学资源整合,使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不再单一。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以从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三个方面来整合专业知识和艺术审美知识方面的教学内容,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开展各类教学活动,确保艺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事实证明,传统教育体制下,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评价标准不够多元化,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艺术课程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摆脱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具体来说,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等,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重点关注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能力,并加强对他们艺术学习方面的指导。
三、结语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以及云计算等各种先进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的艺术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正面临着改革和创新。“互联网+”时代为高校艺术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和动力,所以高校要抓住机遇,改进教学模式。从高校艺术教育现状来看,一些高校仍然存在艺术教育被边缘化、学生实践机会过少、教学方法落后、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因此,高校管理者必须客观看待当前艺术教育面临的困境,做到与时俱进,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艺术教育。同时,教师应学会应用更加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教学方法,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引入新的元素,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从而帮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提升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范一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艺术教育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评《互联网艺术》[J].中国科技论文,2022(3):364.
[2]王文娟.高校艺术教育教学方法探索[J].四川戏剧,2021(6):171-173.
[3]李嘉妮.互联网技术在高校艺术教育创新中的应用途径[J].艺海,2019(6):120-121.
[4]苏美妮.试论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艺术教育的现代转型[J].教育教学论坛,2019(22):65-67.
[5]毛虹力,崔聚丰,戴妍,等.互联网技术在高校艺术教育创新中的应用途径研究[J].艺术评鉴,2019(2):159-161.
[6]刘小静,杨澜,吕佳辉.高校“互联网+艺术教育”互助模式的机理分析[J].创意设计源,2019(1):72-75.
[7]董娟.互联网时代高校艺术教育研究[J].戏剧之家,2019(3):189.
[8]张娜,崔英霞,封薇.基于“互联网+”模式下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及创新思路[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1):228,230.
[9]郑丹.“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多元化发展路径[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8):86-87.
[10]胡卫军.浅析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多元化发展路径[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159.
作者简介:
王龙,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产品设计、交互设计、视觉设计。
王天雨,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学生,研究方向为产品设计、视觉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