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开始注重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审题能力在数学考试中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这也能体现出一名中学生是否具有综合的数学能力。有很多的中学生在数学这一门学科的学习都很不理想,其实不仅仅只是因为自身的智力原因,还有一方面就是没有良好的数学审题能力,有的时候就是因为这一点失误就会让学生失去本不应该丢掉的分数。所以,本文依据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中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路径进行了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学数学;审题能力
审题能力的培养是当前中学数学核心素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具备相应的审题能力,会让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了解题目的意思,并找出解题的重要条件加以解答,提高了自己的审题能力。“审”这个字的本身含义就是认真和分析,所以在审题的过程中,要结合题目所给出的相关条件拟定解题的思路,并将所学过的知识点运用到其中。通过这样的解题过程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审题能力,还能加强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提高了中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1]。
一、审题能力的特点
中学生在对数学题进行审题的时候,一定要具有目的性。换句话讲,中学生在审题的时候首先应根据数学问题去考虑通过审题自己要做什么,避免在接下来的解题过程中会偏题。另外,审题能力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通过审题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充分挖掘题干的意思,只有学生明白了这道题的意思和所要考查的知识点,才能更加顺利地进行解答,否则中学生的审题能力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甚至还会降低解答数学题的准确性。如若能够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这不仅会对学生的数学考试有所帮助,也会让学生在其他学科考试过程中能够运用自己的审题能力,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学生在做题时不会犯因为审题不清所导致的错误。
二、中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中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想要提高审题能力,在学习时不仅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加强应用实践能力。审题能力的意义主要是在于:要使学生从根本上意识到审题能力对自己有多么重要,并采取不同方法来培养自身的审题能力及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在做题目的过程中争取用最少的时间来认识题干中所需要表现的问题和含义,并找到相应的解题条件。另外,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对于学生在日后学习数学时,能够更好地对题目加以理解和分析,从而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导致中学数学审题能力下降的原因分析
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而生活经验一般都是自己在生活中进行体会才能得到结论,学生在上了中学之后学业任务重,自然缺少了生活经历。学生在面临一些常见的数学问题时,往往因为学生本身的审题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才没有办法去真正理解这题目后面的意思,这样学生在审题的时候就有一些问题了。而现在许多的数学题当中,很多都是没有以直接表达数学知识点的形式出题,隐藏条件较多,这也就要求学生要具备相应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在题干中找到相应的隐含条件。有的同学虽然对数学知识已经有所了解,但因理解能力还不够,没有对数学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对审题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四、中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现状
(一)知识整合不足
中学是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能够好好培养,中学生的思维会越来越灵活。在中学数学解题的过程当中,很多同学对一些问题缺乏知识整合的思想,往往都是在阅读题目之后就直接解题,没有将自己掌握的知识与题目进行结合,从而无法捕捉题目中所涉及的概念及隐含的解题条件。如果学生将题目中所涉及的知识概念、性质等知识进行一个有效的整合,梳理解题思路,会在解题时更加顺利。
(二)知识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在中学生解题的过程中,很多学生的思路和知识点都没有打开,对题目的类型不是很了解,也无法在审题当中提取相关的解题条件,解题时就会感到无从下手。这主要就是因为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不完整,对于知识没有理解到位,从而在面对题目的时候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当学生在面对一些新的题目时,不能一下就想起所对应的数学知识,这也就说明学生还不够熟悉数学知识,从而大大降低了自己的审题能力。从这也能看出中学生缺乏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会降低自己的审题能力。
(三)忽略审题的重要性
审题可以说是解题的关键,通过审视题目来找到解题的关键,也是快速解题的基础。审题是对数学题目的字面意思和结论进行有效的理解,并通过解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结论的一个过程,所以审题能力的好坏关乎到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很多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通常都是读完一遍题就直接去解题,或者还没读完就开始进行解答,能将题目进行完整审题的学生偏少,更多的是凭借着自己做题的经验对题目进行解答,却没有理解到题目背后的意思,忽略审题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在遇到學习困难时容易产生放弃的念头。
五、中学生提高审题能力的策略
(一)学习教师的审题技巧
在中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审题能力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学生如果具有优秀的审题能力,将会极大地提升解题效率。而通过课堂老师对习题的讲解,学生能学会更好地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更有效地提高审题的能力。学生可在老师的引导下,根据数学问题中的已知条件与隐含条件进行分析,通过运算得到相应的结果。听课时多总结教师是如何入题的,为什么懂得这么思考,遇到类型题找出哪些条件是相同的,哪些条件是不同的,与老师讲过的类型题进行比较,在练习与总结中不断加强自己的审题能力。
比如,以一道二元一次方程题为例,有一道经典例题:某蔬菜公司收购到某种蔬菜140吨,准备加工后上市销售。该公司的加工能力是:每天可以精加工6吨或者粗加工16吨,现计划用15天完成加工任务,该公司应安排几天粗加工,几天精加工,才能按期完成任务?如果每吨蔬菜粗加工后的利润为1000元,精加工后为2000元,那么该公司出售这些加工后的蔬菜共可获利多少元?在面对这道题的时候,其实很多学生都很容易被绕蒙,而这恰恰就是学生培养审题能力的关键。学生听教师在讲解这道题的时候,要学习教师如何分析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来算出精加工和粗加工的天数。可先设安排天精加工,天粗加工,并运用方程组表达就是,这两个式子,最后得出,。2000×6×10+1000×16×5=200000(元)。学生课堂上学习教师入题的方法,以数学当中的问题作为审题的基础,从而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突破口,让自己的审题能力得以提升。
(二)培养数学审题习惯
如果中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学生的解题能力会有所提升,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就能了解数学题目当中所要表达的关键内容和解题的要求,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题目大多是通过文字和图片的方式提出问题,而学生审题的主要过程就是将数学图形与文字通过结合进行思考进行解题,学生审题习惯的好坏决定之后做题的效率和正确率。所以学生上课时要掌握教师在教学中融入的审题技巧,在审题时集中注意力,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用笔圈出来,引起注意,从而提高解题的正确率,让自己的数学成绩有所进步[2]。
例如:“二次函数”中有这样一道题:“某商店将每件进价为8元的某种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一天可销出约100件。该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量的办法来提高利润。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0.1元,其销售量可增加约10件,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多少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学生做这类“每每型”题目的时候,要在审题的时候看清题目要求,将题目当中“单价每降低0.1元,其销售量可增加约10件”这个已知条件中的要点和关键词圈出来,并依据从前所学过的知识,以及二次函数和方程的知识去解决这个问题。由已知条件得出0≤x≤2的函数关系式,化为一般式后是 (0≤x≤2),再利用配方法解决问题。学生要在审题时圈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掌握一定的审题技巧,养成好的审题习惯,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审题能力,完善自己的数学解题能力。
(三)当小老师给同学分析题目
数学这门学科也会随着学生年龄和年级的升高而增加难度,知识面的拓展变得更加抽象。教育家陶行之倡导“即知即传人”。学生当小老师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就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要想将一道题让同学听明白,小老师必须很清楚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隐含条件,这样小老师自己不得不认真审题,在给同学分析问题当中提高审题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从而让学生更加重视审题能力,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和学习习惯,从而加强学生的做题效率和正确率。每一位学生都属于一个单独的个体,他们之间具有一定的个体化差异,所以学生可以主动当小老师,利用课余时间给同学讲题,在讲题中更有效地掌握到审题技巧和解题的方式,从而提升自己的审题能力。
比如:在“函数及其图像”中有这样一道例题:温度计中水银(或酒精)柱的高度(厘米)是温度(℃)的一次函数。某种型号的实验用水面温度计能测量-20℃至100℃的温度,已知10℃时水银的柱高10厘米,50℃时水银柱高18厘米,求这个函数表达式。小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先讲解此函数的知识,让同学明白了之后,通过题意得到10k+b =10,50k+b=18这个方程组,并对方程组进行运算,最后得到的结果是解这个方程组,k=0.2,b=8。并将答案带入到设立的一次函数表达式y=kx+b(k≠0)中,从而得到答案y=0.2x+8,而在这其中x的取值范围是-20≤x≤100。由此可以看出,小老师在给同学讲题时,学生在面对题目的时候也会进行分类讨论和合理的思考,在讲题的过程中也会发散自己的思维,将数学知识合理地运用到讲题过程当中,从而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审题能力,增强了自己的审题意识。
(四)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阅读并不是语言学科所要具备的能力,在每一门学科当中都少不了阅读的出现。而在中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数学阅读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学习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拓展,还是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也尤为关键。学生做题时容易马虎,很多时候都是因为自己审题不清,阅读能力不强,导致学生在做题时容易出错。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着重培养阅读能力,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题干中的隐含条件进行挖掘,从而不断地提高解题能力和阅读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更仔细地进行阅读和审题,让自己具有正确的阅读习惯。
比如:在“函数及其图像”中有这样一道例题: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是底角度数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关系式,并求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而在学生进行解题的过程中,会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计算,得出,最终答案是。但是算到这一步,很多学生就会忽略等腰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从而没有考虑到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是锐角,也就没有得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学生要通过对题干进行閱读进行审题,并从中明白审题的重要性,在读题干的时候也要对题干的含义进行挖掘和理解,并快速梳理解题思路,运用从前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运算。学生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自己身上的不足,查缺补漏,从而提高自身的阅读习惯和审题能力。
结束语
学生在学习中学数学的时候,如果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和审题能力,就会在做题过程中更加顺利,从而提高自己的解题正确率。审题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提高审题能力,增强审题意识至关重要。所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主动培养审题意识,只有对审题意识加以重视了,才会真正地提高审题能力,掌握相应的审题技巧和方法,从而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审题习惯。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实际情况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审题路径,为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美云.初探初中生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策略[J].新一代:理论版,2021(7).
[2]陈迎迎.浅谈如何提升初中生的数学审题能力[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11).
作者简介:李贵平(1977— ),女,汉族,福建宁德人,福建省泉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一级教师,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中学数学。
本文系丰泽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第一批)立项课题。课题名称:基于核心素养下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与策略探究。(课题立项批准号:Fzjk2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