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斑枯病又称为叶枯病或晚疫病,叶斑病又称为斑点病或早疫病,在芹菜种植地区发生均较为常见,对于芹菜产量及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给菜农带来较大损失,露天栽培及保护地栽培的芹菜均属于易感对象,保护地区芹菜斑枯病和叶枯病发病率与露天芹菜相比更高。春季和秋季气温环境变化较快,温度差异较大,高温高湿,昼夜温差较大,是芹菜斑枯病及叶枯病发病率较高的时期。为了进一步强化芹菜斑枯病和叶斑病的防治,本文分析了其发生症状、感染病原菌类型、病害进展规律及防治措施。
1症状识别
1.1芹菜斑枯病
芹菜斑枯病俗称“火龙”,主要危害芹菜叶片,少部分会出现茎秆或叶柄患病情况,发病表现主要为2种,首先是老叶发病率明显高于新叶及嫩芽,且大多是由老叶先发病,后逐步感染到新叶或嫩芽部位。病斑大多为松散发生,大小不一且相互关联不大,初期病斑颜色主要为淡褐色,病斑性状为油渍状小斑点,后续会逐渐扩大,中部会出现褐色坏死样病变,病斑边缘较为明显,为深褐色,且由边缘向中间扩散,逐步产生大量的小黑点。另外一种情况是病斑早期症状与上述较为相似,后期会出现一定变化,病斑中部颜色会转变为黄白色或灰白色,且病斑边缘会聚生很多大小不一的黑色小粒点,病斑外围观察可见明显的黄色晕环,会围绕病斑生长,病斑直径不同,大小不一,茎部感染斑枯病则会出现褐色病斑,病斑部位有少量凹陷,病变病斑部位会散生大量黑色的小斑点[1]。
1.2芹菜叶斑病
芹菜叶斑病在部分种植地区又被称为斑点病或早疫病,芹菜叶斑病对于芹菜植株产生的损害同样集中在叶片部位,少数也会感染叶柄或茎秆部位,芹菜植株受叶斑病感染后,主要发病部位集中在叶缘部,且会逐渐向叶片中间蔓延发展,病斑最初颜色主要为黄绿色,性状与水渍状相似,后期会扩展到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状,颜色也会加深到灰褐色,此类病斑边缘并不明显,呈蔓延状发展,与叶面之间的关联性不强,不会因为叶脉延伸而控制其扩大,若此时田间湿度过大,病斑上会生出一层灰白色霉层,主要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及孢子梗,若病害发生较为严重,病斑会扩大,最终导致整片叶片感染,枯黄死亡[2]。当芹菜叶柄或茎秆受到叶斑病病害感染时,病斑形状主要为椭圆形,感染初期颜色为黄色,随着感染的不断加重会变为灰褐色凹陷,茎秆有明显开裂,之后会逐渐萎缩倒伏,温度升高时,同样会产生灰白色霉层,加重病害感染。
2病原茵鉴定
2.1芹菜斑枯病
芹菜壳针孢是芹菜斑枯病病害发生病原菌,该类病原菌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此类病菌的分生孢子形状为球形,主要在植株表皮下寄生发展,若遇雨水,会从气孔中溢出大量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形状主要为线形,或直或弯,顶端并不尖锐,且稍见顿挫,存在0~7个分隔,大部分在3个左右,此类病菌的分生孢子在萌发过程中会出现隔膜断裂或隔膜增多情况,从而不断增加分生孢子,每一段分生孢子中均能够生长出全新的芽管。
2.2芹菜叶斑病
芹菜尾孢是芹菜叶斑病发病的主要病原菌,该类病原菌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此类病原菌的子实体会出现两面生的表现,子座较小,颜色为暗褐色,分生孢子梗则呈现束状生长,每一束中大概會有2~11根分生孢子,颜色为橄榄色,顶端颜色较下部较浅,形状与截断形相似,大多不会出现分支,主要以膝状弯曲存在,上孢痕较为显著,一般存在0~2个隔膜,分生孢子并无明显颜色,形状为鞭形,或直或弯,顶端则较为尖锐,逐渐向下直径也越来越大,基部接近截形,一般具有2~9个隔膜[3]。
3发生规律
3.1芹菜斑枯病
芹菜斑枯病发病规律受其病菌影响,病菌会以菌丝体的形态在芹菜种子种皮内或病残体中越冬保存,保存时间能够达到1年以上,来年种子种植后便会出现大量分生孢子,会在芹菜苗床内快速蔓延,在病残体上越冬的病菌同样在此时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及孢子器。随着降雨、灌溉、农事活动的开展,逐步扩大侵染面积,自气孔或表皮部位直接侵入到植株体内,寄主发病后会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器,导致芹菜再次感染,分生孢子的释放会逐渐扩大感染面积,提高感染率,分生孢子萌发温度一般为9~28℃,最适宜萌发的温度为20~27℃,若气温高于27℃,则会导致病菌的分生孢子生长速度明显减缓,若温度达到48~49℃,则能够彻底杀死分生孢子及病菌。芹菜斑枯病在高湿环境下更易发展,若芹菜生长时出现昼夜温差大、阴雨天气等,会导致植株叶片结露,病害发生情况会明显加重。
3.2芹菜叶斑病
芹菜叶斑病病菌会以菌丝体的形态在芹菜患病植株或芹菜种子内保存过冬,在春季,若空气温度、环境适宜,会产生分生孢子,在雨水、气流或农事操作过程中传播。此类病菌从芹菜表皮或气口直接侵入到植株内部,进而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如此反复。病菌适宜发育温度为20~25℃,而分生孢子则会在28℃左右出现大量萌发,若芹菜生长期遇高温、多雨天气,空气湿度大,叶片结露时间长则会加重叶斑病危害。若在芹菜生长过程中肥料供应不足,水分供应不及时或浇水过多,同样会加重叶斑病发生率,芹菜成株时期及幼苗时期均可发病,成株时期发病程度相对严重。
4防治技术
4.1农业防治
轮作种植防治效果较为显著,通过不同科属农作物轮换种植的方式,降低种植区病菌积累量,减少初侵病源,在种植前强化芹菜种子处理,使用高温浸种的方式杀除病菌,浸种水分温度一般需控制在48~50℃,浸种时间需稳定在30 min左右,之后可用凉水冲凉后晾干播种或使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对种子进行50 min浸泡来起到杀菌效果。通过适当分期播种的方式,避免芹菜在长势较弱时期遇到病害传播,提升芹菜抵抗能力,降低发病率。加强田间管理,保证施肥、浇水及时性及准确性,同时可配合施入磷肥、钾肥,不断提升芹菜抗旱性能,若芹菜出现斑枯病发病,可使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进行防治;若出现叶斑病发病,可使用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7~10 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综上所述,斑枯病及叶斑病是冬春保护地芹菜种植管理中需要重点防治的病害类型,需要高度重视,不断完善相关防治措施,合理用药,强化预防,为芹菜产量提升及质量强化做好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周怀文.芹菜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J].农业灾害研究,2020,10(2):21-22.
[2]袁保东,王文慧,魏周全,等.芹菜叶部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J].农家参谋,2020(12):72.
[3]浩任.芹菜斑枯病和尾孢叶斑病的综合防控技术[J].农业知识,2020,1670(8):22-2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吐尔逊古丽·吉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