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种植业的不断发展,茶树栽培技术完善,北方茶区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由于中国北方气候条件严酷,昼夜温差大,传统的茶树种植方式可能导致茶树减产,影响茶树品质。若想实现有效培育,需合理进行南茶北移试验,不断完善茶树园址选择、选种、播种、修剪、越冬防护等技术措施,提高茶树经济效益。
1北方茶树栽培与茶园管理制约因素
1.1气候
中国北方地区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存在季节分配不均的情况,冬季与夏季温差较大,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为7月,夏季年降水量400~800 mm,冬季最低气温在0℃以下,夏季最高气温则高于20℃,气候差异明显,四季气温变化分明[1]。北方地区冬季气温较低,若选址不当或越冬防护管理技术措施不力,则可能导致茶园出现严重的病害问题,据调查,北方地区每年有近30%的茶园发生病害,减产量达20%~30%。
1.2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是保障北方地区茶园种植效益的基础,需优化地形、坡度、覆被度、侵蚀度等因素,结合北方地区条件设定标准值,以此作为后续茶叶种植水平评定的根本依据。了解茶园内土壤环境条件,不断完善土壤肥力调查,根据土层度、耕层、养分、储量指标确定各类微量物质含量及比例,为茶园后续种植提供基础条件。土壤肥力随时变化,受到气候、水文等条件影响,需掌握土壤肥力指标的动态变化,保证土壤肥力与作物需求处于协调状态,从而保证茶叶高产稳产[2]。
1.3良種化水平
北方茶叶在种植时会受到生态、技术等条件的限制,与南方地区土壤肥力、质地、雨水等条件差异较大,为此,北方茶园选育需优化无性系茶树良种,了解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和地势情况,选择适宜本地区生态环境条件的茶树,且在确定实验合格后不要轻易更换品种,从而实现安全生产、增产增收的目的。北方地区茶叶种植时间较短,且受到品种适应性的影响,应选择抗寒性、耐旱性、耐盐碱性等强的良种,且中熟性好、耐肥、抗病,在特殊地区应选择适应能力强的品种,在更换新茶品种时必须要经过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进行多次实验数据统计,保证稳产、高产,注意提高茶品良种繁育,保证后续加工品质、外观品质等,增加茶叶产品附加值,综合提高茶树产量与质量[3]。
1.4栽植密度
种植密度主要指区域内植株种植数量,需合理优化,通过适当的规划处理最大限度利用空间,充分提高栽植效益。种植密度是影响茶树郁闭时间的重要因素,为满足茶树生长高产、优质需求,提高茶树平均高度、胸径和横截面积,保证幼林及时郁闭所必需的成活株数。通过适当的密植促进茶树生长,但北方部分老茶园仍然用稀植栽培方式,土地利用率低、产量低、效益差,在冬季冻害影响下导致茶园缺株断垄,而过密的林分会导致生长显著下降,为此,需结合茶树品种进行合理优化,只有通过合理的群体结构才能达到茶园管理实际要求,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2茶树栽培与茶园管理技术措施
2.1园地选择
北方地区茶树栽植必须重视原地原则,实行“一优两高”最佳模式,从茶树特征入手,注重酸性土、温湿、漫射光条件,其中土壤游离碳酸钙≤0.5%,pH值控制在4.5~6.5,且需保证茶园背风向阳、土层深厚,土壤厚度需>50 cm,而种植地选择25°以下的山坡或丘陵缓坡。园地确定后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地形、面积、质地、深度勘察,从茶树种植良种化、排灌系统化、管理现代化等方面入手,远离工厂、矿山、医院等,注重生态环境条件,在种植沟内分层施加优质土杂肥4.5万kg/hm2,注意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基于生态茶园合理设置各类设施,拟建茶园水、田、路,保证周围空气质量及水土涵养性,避免因规划问题而对生态茶园生产带来不利影响[4]。平原建园必须合理应用无公害栽培技术措施,在主干道两侧可种植遮荫树、生态防护林,在修筑梯田时应进行全面深翻,要求深度控制在60~80 cm,促进茶树健壮生长。
2.2设施配置
北方气候条件较差,部分地区可能存在干旱情况,在冬季则可能因冷风、低温而导致茶树死亡,为了避免此类问题,在栽植前预先搭建大棚,但在夏季也可能因温度过高而导致茶树枯焦,为此需做好夏季和冬季栽植工作。茶树大棚需设置调温窗、调温器、给水设施等,夏季晴天可以在10:00~15:00开窗降温,温度需控制在30℃以下,并在少雨季节做好浇灌避免出现干旱,但仍需控制水量,保持土壤湿度75%~95%,避免因临时性滞水造成湿害,冬季则需做好加温,不可随意打开调温窗。北方土壤为非酸性土质,pH值>7无需种植,山地棕壤、高山草甸土、“古红壤”、灰化土等pH值在6.5以下的区域可以进行试验。
2.3种苗选择
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环境条件的良种,引进推广高香型、内质好、红绿兼用或具有特异性品质特征良种,苗木要符合1、2级标准,且苗木高度应大于20 cm[5]。同时,生态茶园内的茶树品种应选择抗逆性强、经济性状好、产量、质量优的良种。开始试种时建议先用茶籽直播。因茶籽实生苗主根系长、根深、抗寒、抗旱能力强、成活率高,若直接采用外地苗圃的扦插苗,因长途运输对茶苗损伤大,而且扦插苗根系浅、抗性差、成活率低、成本高。可以充分利用设施农业有利条件,将定型修剪下来的枝条做插穗进行扦插,自行就地繁育扦插苗以扩大生产。
2.4苗期管理
北方地区气温较低,在苗期管理中建议茶树定型高度为60 cm左右,为了避免冬季冻害对幼龄茶树造成伤害,需结合相关设施进行操作,定植时间选择9~11月为宜,植梯面宽1.5 m的梯层种1行,按行距1.5~1.8 m划行种植,定植前用黄泥浆涂抹根颈离表土3 cm,踩紧踏实使土壤与茶苗根系密接,以后每年进行1次或2次定型修剪。为了促进茶树光合作用和树体营养成分的积累,定植茶苗高度达25 cm以上即可进行第1次定型修剪,经过3次定型修剪将高度控制在60 cm左右,若树冠表面高矮不一应结合轻修剪,当茶树高达70 cm左右、采摘面树幅达90 cm以上且停止生长后不建议进行定型修剪。浇水与除草是确保茶树健康生长的重要措施,要浅锄除草,不可伤及茶苗根部,若遇大雨或洪涝时加强田间排水,在距茶苗15~20 cm处种植根系浅的经济作物,不断提高茶园管理的综合效益。
2.5越冬管理
茶园建设必须紧跟生态需求,建立防风林带是安全越冬的重要保护措施,防风林带要和道路、排灌系统相结合,选用黑松、侧柏混交效果最好,在种植中也需结合种植期限进行深翻处理。防风林带在冬季提高可气温0.5℃~1.7℃,在夏季可降低气温2.2℃~3.1℃,0~20 cm土层中土壤含水量可提高3%~4%,其中要求林带宽控制在3~5行,而间距则要求控制在50~60 cm,使茶园内风速能够降低31%~39%,在此基础上应进行科学深翻、施肥、浇水、修剪、采摘等管理,从而有效减少茶树冻害,提高茶园肥力、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为了提高土壤肥力,越冬前要灌足越冬水,空气相对湿度增加5%~12%,越冬带茶园地面覆草具有保水、调节土温、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效果,每2~3年进行1次[6]。在3月份,5~10 cm土层地温可提高1.4℃,需保证夏季适采、晚秋少采,为了能够抑制杂草生长,需根据摘情及时浇水并清理,裸地冻土层深度应控制在5~10 cm,使用农作物秸秆等覆盖茶园土壤时,覆盖材料厚度以不露地面为佳,为此铺草量可以控制在15 000~22 500 kg/hm2。越冬管理中也需进行追肥,要求前期以N、P速效肥为主,后期以P、K肥为主,避免因肥料供给不足而出现越冬风险问题。
2.6病虫草害防治
在茶园栽植管理过程中,防治病虫草害是极为重要的工作,为此要坚持“综合防治,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探索立体综合生态防治网络,保护各种有益生物和害虫天敌,一旦出现病虫害必须在第一时间处理,综合使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手段,积极应用新型管理及种植技术,为当地茶农提供技术支持,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7]。需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控制环境污染,运用灯光、色彩诱杀、机械、人工捕捉等措施消灭病虫害,在病虫草害多发季节可利用杀虫灯、捕虫板等捕杀成虫;生物防治则可以选取“天敌”进行防治,如针对食叶虫害可释放赤眼蜂进行防治,最终达成以虫治虫的目的;化学防治可配合生物农药及植物源农药,如以蛋白酶抑制剂能够有效防治害虫,且不会影响茶树健康生长。同时,在防治过程中也可以组合利用多种技术,如春雷霉素华光霉素、颗粒体病毒、昆虫病原线虫等防治病虫草害,并结合黄色粘板、绿色粘板、性诱剂进行物理防治,在此基础上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天敌杀伤力低的药剂,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注意药剂质量,减少喷药次数。
建立生态茶园可提高茶树产量和质量,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在实际生产中应积极应用新型管理及种植技术,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生态茶园应遵循生态农业的要求,北方地区种茶技术要求高、风险大,在种植中可能会受气候条件和土壤资源的限制,为进一步提高地区茶园管理效果,在引种前需不断进行相关试验,综合应用符合北方地区的茶叶生产模式和栽培技术,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并总结经验,逐步形成适合在北方地区进行示范和推广的茶树种植技术要点。
参考文献
[1]池玉洲,宋丹丹.闽东高海拔山区生态茶园建设与幼龄茶园管理技术[J].福建茶叶,2021,43(4):11-13.
[2]张芳芳.福建柘荣县前楼村福鼎大毫茶幼龄茶园栽培管理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2021,41(29):81-82.
[3]张小红.生态管理视域下茶园套种树木的优势及策略浅析[J].南方农业,2021,15(31):108-111.
[4]王宏云.茶园不同管理模式对生产效益的影响——基于安徽茶农的数据分析[J].中国茶叶,2021,43(12):19-24.
[5]刘扬,孙丽莉,廖红.養分管理对安溪茶园土壤肥力及茶叶品质的影响[J].土壤学报,2020,57(4):917-927.
[6]刘华,梅菊芬,徐建陶.无锡茶园机械化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J].农业与技术,2021,41(4):70-72.
[7]陈慧.六安市裕安区绿色认证六安瓜片茶园高效管理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20,26(2):37-38.
(山东省临沭县郑山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邢自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