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财会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研究

2022-07-16 07:23赵海燕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商科财会产教

赵海燕,于 澜

(岭南师范学院 商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一、引 言

数字经济时代,随着“大智移云物区”六大新兴技术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和渗透,我国商业环境发生了颠覆性的重构和创新。新的商业组织和商业模式不断出现,催生了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与调整。财会专业是商科中的重点专业,当今时代,企业财务共享、商业创新等诉求日益迫切,企业财务工作的工作职能、工作手段、业务处理方式和工作机制都面临着重大转型升级,新商科建设对传统财务与会计业务产生了多元化的挑战。应用型本科高校以服务地方为办学使命,教育服务社会的价值具有明显的产业性和区域性特点。在新商科建设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财会专业为了适应商业业态的重大变革,必须与企业合作构建“政府主导、行业引导、校企联动”的新机制,按企业需求培养出具有新商业思维和技能的财会人才,由此,产教融合作为一种新兴的人才培养方式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产教融合是教育部倡导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是产业界与教育界在区域发展中通过供需对接进行价值交换与目标协调、资源转化与融合再造,形成产业、高校与区域之间深度融合的跨组织共享合作网,最终达到利益共享。目前围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研究主要关注了以下问题:(1)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内在机理。邱开金[1]从文化诠释、理论成因及运行模式三个方面对产教融合进行了深入的内在机理分析,构建了“三方联动,三业融通”的产教融合生态链。谢笑珍[2]指出,“产与教”需求互补,能够交互赋能,共同服务于国家与区域发展战略,共同推动新经济与新产业发展,形成稳定内在的互联关系。(2)产教融合实习实践平台建设。李世辉等[3]研究了德英美三国产教融合实习实践平台的运行机制,提出了我国高校构建产教融合实践平台的对策和建议;吕亮升[4]以人力资源专业为例,从课程体系、教研团队、软件共享及资料共享四个方面构建产教融合的实践平台。(3)产教融合的师资建设问题,金向红[5]等研究了产教融合师资队伍的培养模式,认为要组建多元融合的师资队伍,需要以实践为导向,健全师资队伍评价机制;王红梅[6]针对产教融合中企业师资的政策支持不足问题,提出了加强企业师资建设的对策建议。(4)产教融合的实施策略。王坤等[7]、张绪忠等[8]、寇福明等[9]分别从政策协同机制、扩散机制和融合机制方面提出完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政策建议。综上发现,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产教融合基本理论体系构建和实践应用两个方面,这些成果为本文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文献参考和思路启发,但现有研究大多数是以职业院校为研究对象面向全学科开展的研究,专门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模式的探讨鲜有论及,不能有效满足应用型本科高校财会专业学生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本文将以此为契机针对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探索应用型本科高校财会专业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财会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及优势分析

产教融合既不是简单的校企合作,也不是高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简单结合,而是通过高等教育与产业之间的双向整合,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之间有机融合,进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同步实现。应用型本科高校财会专业开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对促进高校、企业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都具有很大的优势。

(一)必要性分析

1.是高校财会教育落实教育部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必要举措

产教融合是近年来教育部为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而最为关注和倡导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产教融合”的首次提出源于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5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高校新的办学思路,实现高校传统单一教学模式向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转型。2016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要使企业和高校成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双主体”;2017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把产教融合从教育政策提升为国家战略,并提出要切实把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落到实处。2019年4月教育部印发《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对高校开展产教融合提供了一些具体的实施建议,为学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系列关于产教融合政策的出台,为高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财会专业的服务对象遍及地方经济的所有行业和产业,按着产教融合的方针策略培养人才,是落实教育部本科人才质量要求的必要举措。

2.是高校财会教育助力新商科建设的必然选择

新商科是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模式下催生出相对于传统商科而言的新的经济管理类概念,属于“新文科”范畴。它是将数字经济时代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法有机融合进传统商科的教育理念、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之中,运用跨界思维和方法,不断交叉迭代和融合创新,以对接新经济和新商业,旨在培养符合数字经济时代环境需求的新商科人才。财会专业是商科的核心专业,在新商科建设中承担着重要使命。财会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最重要的一个变化是与现有商业做了更加紧密的融合,这种融合体现在:一是将最新的企业商业实践以实验的方式导入院校,将真实的商业内容直接安排在校内体验及案例介绍中。二是面向区域与产业需求实现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内容设计。三是让学生在学校的实习和实训中接受“双指导”,即在教师和企业名师指导下进行实战训练。四是能力强化和岗位对标。这样,从对最新商业模式的认知,到专业课程的学习,再到企业业务实践,最后到岗位操练,形成一个非常完整的实践教育路径。可见,产教融合是培养融知识与技能于一体、掌握最新科技工具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新商科人才的最佳途径。

3.是智能财务时代高校财会教育按需培养人才的必由之路

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技术革命对财会工作的影响最为明显和直接,因此,对财会专业人才需求的变革要求也最为强烈。高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按企业的实际需求做出相应调整,做到按需培养。智能时代的财会教育需要有场景和数据资源,为学生亲自参与企业的实际财务工作提供条件。但传统的财会教育是囿于课堂的“纸上谈兵”,学生缺乏企业真实场景的感同身受。产教融合是把企业好的场景和业务经过提炼,渗入到教学中,上升到理论加以推广,并把企业具有实践性和指导性的内容加以提炼归纳总结,形成教学产品,反哺到高校中用于教学,对企业业务处理进行实时展示,对人才培养效果进行实时交流,对学生实操进行线下指导,从而实现人才需求与供给的无缝对接,从根本上解决现有人才培养脱离社会需求的问题。可见,产教融合是智能财务时代高端财会人才实现按需培养的必由之路。

(二)优势分析

1.有助于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与传统的以高校作为单一办学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产教融合强调高校与企业“双主体”协同培养,即让高校进入产业成为产业主体,让企业进入高校成为办学主体。这种模式的最大优势,是能够建立起校企师资力量的通力合作。高校教师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企业导师传授实践经验、企业文化、职业素养以及职场礼仪等直接与工作相关知识,夯实学生财会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在产教融合的培养环境下,企业与学校可以共同建立实训基地、智能财务实验室等,实践基地可以模拟企业场景,使用真实的企业案例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保障。

2.有助于优化企业人力资源质量,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企业是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与高校合作中,企业不仅能实现财会工作场景业务向学生的传导和渗入,助力高校培养出能快速胜任岗位需求的高素质财务人员,而且还可以借助与高校合作契机对企业现有的财务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实现一线骨干技术人员技能提升,管理人员学历提升,普通员工的技能培训,提高企业整体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使企业人力资本得到优化,从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3.有助于促进高校服务所面向的区域经济发展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面向特定区域和产业,是通过对地方产业输送人才,以人才推动产业发展,进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在财会专业中,产教融合的关键点是企业岗位需求与会计专业设置对接、职业标准与会计内容对接以及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为此,高校会计专业必须结合行业企业的人才准入制度设计课程体系、开发资源库。将财会领域最新实践融入课程教学,将财会领域的知识理论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实践相融合,促使人才培育与产业发展同频,在实践中提高会计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从而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真正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

三、财会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当前,随着智能机器人、云终端、财务共享平台的出现,使得会计人员从基础的会计核算中解脱出来,从“核算记账”向“助决策管理”转型,要求企业财会人员要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这对高校财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多集中于学生专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方面,这与新商科建设所要求的企业会计工作要向以数智技术支撑的“内联财务、外接金融”的业财融合方向变革要求不相适应,必须做出重新定位。财会专业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把财会专业服务于区域经济,培养出适合智能时代产业需求的会计人才和高校的使命有机结合起来,结合本院校所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人才市场需求、自身优势等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新商科背景下,财会专业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目标:精准确定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凝练专业特色,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探索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衔接机制,构建高等教育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机制,培养具备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诚信品质,掌握会计、管理、经济、法律和计算机应用知识,突出会计学科知识与智能分析技术的交叉融合,满足大数据高速发展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对会计数据分析和会计管理决策的需求,有较强的专业实务运用能力及自我发展能力,毕业后具有从事财会岗位的职业素养、工作技能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财会人才。

具体而言,要按照“基础能力-核心能力-拓展能力”分阶设置,以突出应用型时本科高校财会人才在数字经济时代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如图1所示。

图1 新商科下财会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目标

四、财会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遵循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新商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财会专业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包括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线上与线下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高校与企业紧密结合的保障机制,如图2。

图2 新商科下财会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图

(一)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载体,在新商科背景下,构建产教融合的课程体系至关重要。利用深度校企合作的优势,广泛深入调查职业岗位需求,确认岗位所需求的知识体系及技能结构,真正实现课程体系的按需设置。

1.开发财会专业群课程资源

结合产教融合的原则,开发与地方产业需求紧密契合的课程资源。通过建设与岗位职业对接的专业群落,让学生在学习财务会计知识的过程中了解产业方向、熟知未来产业的布局。会计专业建设,要集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的资源与优势,协同开发“整合共享”型专业群课程资源。专业群课程体系应包括三个模块。职业素养模块,开设思政类课程、财经法规、专业规划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素质能力,主要包括政治素养、职业道德品行、专业思想;专业技能模块,在传统财务类课程的基础上增加智能财务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财会专业知识和智能财务工具的运用能力。岗位能力模块,开设岗位需求的沟通能力、听说能力、公关能力及业务操作能力等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形势和胜任岗位工作能力。

2.开设对接企业智能财务需求的数字化课程

新商科背景下,财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财会专业知识,更需要掌握综合性的跨学科知识,懂得如何将新技术运用于财务流程处理。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对接财务工作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要求,需要增加数据处理与信息技术类课程和研究类课程,如数据库原理、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Python程序设计、会计云、信息安全与管理、文献检索、财务分析报告撰写等。通过这些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在财会金融领域的数据分析和管控能力、管理决策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

3.开发学以致用的校企合作课程

在产教融合培养体系中,要求高校与企业密切合作,开发学以致用的校企合作课程。在高校财会专业的人才培养的改革方案中,课程设置上要大力吸纳企业专家的建议,使专业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生产流程、业务转型等产业需求有效对接,建设一批优质的校企合作课程。同时,紧密结合产业的业务需求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大应用性强的实践教学课程比重,依据专业特点,使用真实生产线等环境开展案例教学和情景教学,加大学生的参与度,着力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对产业的认知程度和业务的胜任能力。

(二)线上与线下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基本手段。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使财会教学不再局限于“课件加粉笔”的线下课堂教学,而是提供了多样化的线上教学空间。财会教学应主动将现代信息技术赋能于教学过程,有效融合企业生产经营场景及真实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翻转学习及体验式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去主动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

1.线下:“大班授课+小班研讨”

财会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在课堂教学上必须突破传统的“灌输式”僵化教学方式,使课堂成为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的平台。“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是一种能够把教师专业知识的传授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拓展有机融合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分为“大班授课”和“小班研讨”两个阶段,根据课程内容交叉进行。把一门课程分成若干模块,“大班授课”是由教师根据课程进度安排对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点进行集中讲解,侧重讲原理、重点和难点、讲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法与手段,从而实现重要和关键知识点的传授。每一个模块内容讲完后,把大班分成若干个小班开展“小班研讨”。每个小班的学生分成若干组,如果有条件的,小班研讨最好实行圆桌式的面对面交流,并保证每个学生在讨论上都有发言的机会。为了便于“小班研讨”的顺利开展,教师要在授课后将大量的基础学习和深入学习工作提前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课下通过查阅和讨论交流形成小组意见,然后在小组讨论会上交流自己的观点。“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交流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是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2.线上:充分利用好网络教学平台的优质慕课资源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校财会专业开展线上教学提供了充分的信息技术保障。“慕课”的出现及普遍使用为财务会计提供了丰富的线上课程资源,财会教学可以依托丰富的数字资源和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平台,如超星学习通、智慧树、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等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能够接触到会计名家和知名会计学者的授课风格和前沿思想,能满足学生会计学习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慕课平台上找寻优质课程资源,并将链接分享给学生,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由其自行安排课余时间进行学习,并要求他们做好问题记录,同时,教师通过平台对学生提出的典型问题跟踪答疑或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3.线上线下有机融合:企业场景化教学

场景化教学是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特别要求。财会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需要把企业活动过程的场景置入教学过程中,由学校和企业联合开发场景资源,把企业财务工作需要经历的活动或内容情景进行梳理,并根据会计职业人才的培养规律和特点,构建基于商业模式场景和会计信息应用场景的“企业课堂”,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以企业业务科室或经营场所的真实场景为教学情境,以智能设备及企业正在使用的业务管理软件等为教学工具,以企业流程、业务经营案例等为教学内容,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建设校内云会计服务运营中心、财务共享服务实践中心、“虚拟现实+”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心、“大数据+”校内实习中心等,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把与企业财务活动相关的业务活动过程的画面展现给学生,给予学生与众不同的、个性化的和多样化的学习体验,通过场景氛围、社交和技术支持等要素的作用,使学生对专业知识如何在企业实际应用有深刻领受,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学的动力。

(三)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的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支撑。产教融合是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的“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师资资源的配备、实践平台和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的构建等方面都需要高校和企业通力合作,共同打造。

1.建立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的校企联手的高素质师资团队

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应用型高校财会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鉴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任课教师必须既懂理论知识,又懂实际业务操作。因此,财会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必须通过与企业、行业联手共建具有数字思维和智能财务技能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首先,为增强任课教师对企业财会业务变动趋势的认知和准确把握,应用型高校需要加大扶持力度,为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参加专业培训创造条件,使教师了解现代企业财务工作现状,并将新形势、新观念、新技术带到课堂教学中去。其次,高校定期从合作企业聘任一些经验丰富和业务水平高的财务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在高校兼任职业教育和实践教学,保证在学生的专业实习、认知实习、毕业实习环节有企业师资深度参与。总之,要充分发挥企业和高校双方的优势和特长,强化协调、突出互补,实现财会专业师资力量的校企联合打造,从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共建共享“教学与生产相融合”的实践教学平台

新商科背景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适应新商业规则的实际工作能力。实践能力是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考核指标,实践教学水平是衡量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志。财会专业是应用技术性专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要求都很高。在新商科建设背景下,财会工作已不再将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报告编制作为实践能力要求的重点,取而代之的是财务人员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财务数据分析能力、财务预测能力与决策能力等,因此,必须结合新商科建设要求,积极探索提升学生财务操作能力的有效路径。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教学与生产相融合”的实践教学平台对会计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在实践教学平台中,学生可以首先了解到企业的各项工作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从中感悟到数字时代财务工作对人才需求的综合性能力要求。其次,使学生在教学平台接受智能财务的信息化业务处理培训和实操,增强学生专业知识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能力。再次,高校所在区域内不同行业的龙头企业合作,通过引进企业研发平台、生产基地,建设兼具生产、教学、研发、创新创业功能的校企一体、产学研用协同的大型实验、实训实习基地。

3.建立“资源共享、校企共赢”的产教融合信息共享机制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校企双方可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技术手段,建立产教融合信息共享机制,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信息共享平台从结构和内容上可设置成四大板块:一是教学资源共享板块。该板块主要由高校提供财会专业的教学视频,包括对国家适时发布和更新的财会制度进行解读和企业继续教育课程的讲座视频,既便于企业财务人员及时理解和掌握财务制度,同时也为企业财务人员接受会计继续教育提供便利,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和理论水平。二是现场演示和实操板块。在该板块中,由企业提供实践实操演示视频,并根据每段视频业务内容提出专业问题。学生既可以在移动端观看企业财务工作内容的业务演示,又可以结合视频内容回答问题,使学生能切身感受到课堂上所学到的财会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三是线上交流互动板块。该板块为学校和企业搭建线上交流提供平台,教师、学生和企业财务人员可通过该板块直接对话,进行互动交流,既能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得到解答,又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行业实际发展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开展教学。四是行业信息发布板块。企业可通过该板块发布行业前沿动向,推送智能财务讲座、企业财务工作变革方案等信息,让学生了解行业前沿,扩宽学生视野,同时企业还可以定期发布实践招聘和毕业生需求招聘等信息,为学生提供实习和求职渠道,实现学生与企业信息互通,有效帮助高校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总之,通过信息共享平台,高校可以利用企业资源,完成学生学习环境与实验、实践条件的提升,企业也可以利用高校资源解决继续教育和学历提升等问题,真正实现产教融合的双赢效应。

五、结 语

应用型本科高校财会专业承担着为地方产业输送高端财务人才的使命。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全面整合高校和企业的优质资源,实现课程要素、师资要素、实践要素、培训场景要素的共建共享,在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的全周期实现产教协同育人。本文基于新商科建设背景、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和财会专业的特质,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线上与线下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及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的保障机制三个方面构建财会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希望能为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财会专业人才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借鉴。

猜你喜欢
商科财会产教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新商科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