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校本教科研的实践研究初探*
——以福州M中学为例

2022-07-16 05:38曹育红
中小学电教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科研研修校本

陈 锋 曹育红

(闽江学院附属中学,福建 福州 350005)

一、问题的提出

伴随着当今快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及其在日常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应用与推广,信息化的教育教学环境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变化[1]。当前,“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正在全国各地有序推进,表明了国家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坚定决心。总体而言,学校信息化软硬件的更新与升级、教师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高都有较为充分的保障。但是,学校与学校之间信息化软硬件之间的差异、不同学校教师群体之间的信息素养差异以及同一学校不同教师之间的信息素养差异都很明显。前两者之间的不均衡受各种因素影响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而在同一学校内,经过教育信息化培训,整体推进教师信息化素养提高,从而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则成为可能。因此,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校本教科研显得十分必要。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校本教科研是指学校以已有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软硬件(含技术)为基础,根据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用信息化的方式提升全体教师处理该问题的能力与方法,从而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教学的质量。以现代信息技术做保障,为教师教科研提供了有力支撑,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方向得到了保证。现就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校本教科研的有益做法进行阐述,旨在交流与提高。

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校本教科研的措施

(一)成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校本教科研工作管理小组

教科研工作是学校日常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通常是由学校的教科室或教研室等相关部门主管并负责安排与实施。传统的教科研工作涉及各级各类听评课活动、教师培训、青年教师培养、课题规划与管理等。相当部分的工作是硬性规定,比如规定学校教师每学期听多少节课(并要求书写评价与反思)。这样的教科研工作比较机械,缺乏引领性。显然,是不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也不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发展。为解决这种情况,我们成立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校本教科研工作管理小组(如图1)。

图1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校本教科研工作管理小组示意图

值得说明的是,这里的“任务”是指与现代信息化相关的教科研任务,比如“三优联评”活动、“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等。其工作机制要求“组长”信息意识强,能及时将任务下达,交由相关部门或处室研究,最后由教科室(或教研室)与项目负责人共同管理,直至任务完成。若“组长”信息意识薄弱或是因其他原因,造成任务滞后输出,则会给整个学校的相关工作带来被动。比如,课题管理工作,上级文件下放到学校的OA 办公系统,假若相关负责人没有及时浏览或是浏览后并没有将相关信息下达,则极有可能造成该年度与之相关的课题申报等工作延后或是取消。这对于一部分有课题研究准备的教师而言,无疑是不利的。

另外,成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校本教科研工作管理小组,更为重要的功能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顶层设计上对教师教科研工作做出基于全校教师实际情况(也即校本)的专业发展引导,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比如,通过“中国知网”的搜索功能,我们发现学校教师的论文发表情况不理想,学校邀请市教育学院的相关专家来校做专题讲座,以此提高全体教师的写作水平;通过使用问卷星等现代信息化的调查工具,学校快速掌握了全校教师在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上的需求,制订出相应的各类计划分层次推进(比如学校推出的“深蓝工程”“青蓝工程”),尽可能满足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需要,从而调动全校教职工工作积极性,提升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二)开发学校现代信息化软硬件功能并进行校本统筹研究

每个学校都拥有一定的、基础的现代信息化软硬件设施,全方位统计学校的这些现代信息化的软硬件设施并进行校本研究,发掘它们的价值,并以此整体推进学校教师的现代化信息素养提升。以学校为例,中国知网、维普、智学网、微机室、录播室、语音室、希沃交互智能平板等软硬件都较为齐全。以“中国知网”为例,如果仅仅是利用其进行文章的搜索与阅读等功能,那表明教师还停留在“中国知网”的初级功能使用上,显然是有点落伍了。若深度开发“知网研学”平台上的功能,教师们的信息视野将会得到极大的改观。

为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充分借助“知网研学”平台的功能,开发如表1 所示的主题研修表格。同时,以年段与学科为单位,以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真问题”(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等)为切入点,运用“知网研学”平台的文献搜索、阅读、记录、保存等功能,鼓励老师们认真阅读核心期刊或高被引文章,记录文章中的观点与思想,结合自己的经验与智慧进行反思,并要求记录下来。

表1“知网研学”主题研修表

从实施情况来看,成果显著。第一是参与面。经统计,全校教职人员全员参与,参与率达到了100%。第二是研修主题。主题广泛、实在、不落伍。以化学组为例,高三备课组研修主题是分层教学,初三备课组研修主题是“新版课标”提出的“教、学、评一体化”,高一备课组研修主题是“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高二备课组研修主题是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的教学衔接。全校13 个学科、6个学段,研修主题达到了45 个。第三是教师切身感受。老师们普遍觉得,这次研修不但领略了“知网研学”平台强大且丰富的功能,还能够“学中做、做中学”,受益匪浅。目前,学校正考虑推动教研组应用“知网研学”平台推出的团队功能,实现教研组在研讨活动中的文献与共同阅读以及重要资料的留存,让学校教研活动更加智能化、学术化,为整体提升学校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做出实质性的铺垫。

(三)研究“云课堂”和“大数据”,提升课程实施及精准教学水平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逐渐普及和个人信息终端迅速推广,网络数据处理能力、交互能力、感知能力空前提高[2]。新冠疫情迫使教学方式发生改变,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学校的教学活动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在这个特殊的时间段,通过希沃电子白板交互平台,促进教师日常教学与其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走向更高层次;借助“腾讯会议”等信息技术平台,学校实施了“云课堂”“云巡课”“云月考”及“云教研”等创新模式,做到“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考”以及“停课不停研”的良性循环。同时,依据新高考背景,结合学校学生的特点,制订学校课程方案并开发了一批优质的线上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学习,以此提高学校的课程实施水平。

大数据在教育行业的发展,使得教学过程中的智化成分越来越多,这为精准施教提供了可能。其关键在于教师要全面、认真研究数据并发现其中的问题,思考良策解决问题,这样的精准施教才有效果。下面以前后两次全校性的高三英语考试为例阐述基于大数据进行精准教学的实践过程。值得说明的是,两次考试均是市教育学院英语学科研训中心提供的试题,难度相当;教学班中,1、2、3 三个班是历史方向的“文科班”,4、5、6、7、8 五个班则是物理方向的“理科班”。

在前期进行的期中考试中,老师们发现(如表2 所示),在A、B 档的头部学生比较缺乏。从C 档来看,3 班、6 班优势比较明显。从D 档来看,6 班、7 班、8 班,三个班级在学生数上面都过了30,而且E 档全校还有一部分学生。因此,从整体来看,本次期中考试学生的英语成绩是在中等偏下水平。特别是6、7、8 三个班,要在三个10分一档里面,挖掘临界学生的潜力,提高他们的成绩。另外,通过全校性小题得分数据分析,老师们发现,学生英语听力水平提升空间较大。备课组讨论后决定,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进行:一方面,从学科网等网络平台选择涵盖学生关键弱项知识的简单练习进行基础夯实,比如以英语语法为基础突破阅读理解;另一方面,在听力训练中,通过加大广播播放时的倍速,以此提高学生的英语语感。同时,要求各班英语老师在早读课等时间内严格落实,坚持到底。

表2 期中考试英语学业等级分布表

经过一个月的实施,在接下来的第三次校本月考中,我们发现,成效是明显的(如表3 所示):1、2、3 三个文科班的B 等学生数量由1、0、1 增长为1、2、8,6、7、8三个理科班的B 等学生数量由4、1、3 增长为7、4、9,更可喜的是6、7、8 三个理科班的D 等学生数量由33、30、35 减少为22、24、23,学校的均分比期中考试高出了5.86 分。利用学校智学网平台的数据收集与分析功能,伴随式采集学生的学习成果,建立学生学习数据库,开展基于数据的备课、上课、考试,将数据分析贯穿于整个教学中,提高教师的精准教学与学生的精准学习。学校将这种成功的做法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引导其他备课组在数据分析上做足文章,制定出具体可行的对策,跟踪实施,并跟下一次的检测情况做对比,找出变化中的积极因素,持之以恒往下做。这种做法取得了学校今年中高考成绩明显好转的喜人局面。

表3 第三次校本月考英语学业等级分布表

三、实施效果及反思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教育教学方式与教学环境发生与时俱进的变化。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价值并让它服务于教育教学,是学校领导或管理层应该基于校本而做出的思考。也就是说,应该着眼于学校现有的信息化软硬件设备,开发它们的价值,让它们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并以此提高学校全体教师的信息素养。当然,随着政府对教育事业投入的加大以及学校建设发展的需要,添置或更换新的现代信息化设备对于学校现代信息化的发展也很有必要。同时,抓住类似“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全员培训的时机,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抓手,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另外,作为处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民教师,应该有一种较强的信息化意识,主动地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特别是跟自己专业发展相关的软硬件知识,以此增强自己的软实力。同时,通过主动的信息化学习,解决个人在教育教学上遇到的关键性问题,力争在以课堂教学为阵地的个人专业发展道路上早日走上快车道,提高自己的硬实力与竞争力,为学校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3]。特别是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青年教师,他们在大学校园里所学的信息技术跟自己实际教学需求相差甚远、脱节严重[4]。事实表明,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需要提高、信息视野需要拓宽、信息渠道来源需要更加丰富与专业。因此,青年教师应抓住各级各类信息技术培训的机会,扎实学习与积累,让自己快速提高。

四、结束语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第一现场,很多由于教学条件限制所导致的、课堂教学中确实存在着的瓶颈性问题,随着大数据、5G、AR/VR、“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快速普及与应用,一部分得到了解决,另一部分正在解决的征途中。学校整体力量的强大刚好可以弥补教师个人力量的不足。基于此,立足于学校实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校本教科研水平值得不断研究。

猜你喜欢
教科研研修校本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秉持“多元一体”原则推进“目标管理”实践
——小学教科研管理策略探析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STEAM教育的立体教科研模式构建与实施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关于多维联动教科研共同体的行动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