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媛
摘 要: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能依据问题情境,主动自觉地探索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组织讨论等方式克服困难,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一旦具有了自主学习能力,其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幅提升,创新意识也会得到很好的培养.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创新意识,只有被动接受的课堂难以唤醒学生的兴趣,也不可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领学生走出刻板记忆,僵硬模仿的误区,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途径
引言
新时期的初中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即要培养学生适应其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素养是其主要内容之一,它包括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这两方面的内容,即学生能够乐学善学、勤于反思、自我管理。因此,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各学科也有了自己的学科教学方向和育人要求。初中数学学科是初中课程中三大主科之一,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学科学习,对其他学科特别是理科科目和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影响也非常大。根据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等方面的能力,这体现了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也体现了素质教育对初中阶段教育的要求。
一、初中阶段学生的特点
初中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其正处于少年期向青春期的过渡时期,也是掌握各项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良好时期。
(一)学习内容逐渐系统化
数学在小学就是主科,初中涉及的数学知识内容逐渐地从具体转变为抽象,且难以理解,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再加上初中会相继开设物理、化学、政治等课程,学生需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学习的压力也就会越来越大,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不但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二)自学能力日显重要
初中学习课程和内容是比较多的,而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这些知识熟练地进行掌握,如果只是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是很难达到良好学习效果的,所以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做到课前自主预习、课中探究学习以及课后及时反思。
(三)学生被动性、自主性并存
相对于小学生来讲,初中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比较强,但也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所差别。一些学习目标明确的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做到积极主动,也有着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但也有些学生自身并没有明确学习目标,如果教师和家长监督不力,一些学生就会出现沉迷网络游戏等问题,自身缺乏自主性和自觉性。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现状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和推进的教育大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卓越成就,但存在的问题依然较多。就学生自主学习这一块来说还有待进一步强化。
(一)对学生自主学习重视不足
教师没有从思想上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仍然存在重“教”不重“导”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扮演的是指导者角色,目标是服务学生,根据他们的学习需求与成长需要提供相应的帮助,使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但就当前初中教学情况来看,教师没有定位好角色,仍然以“教”为主,课堂上用于讲解知识的时间远远超过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这让学生个性发展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受到压制。教学方法单一成了初中数学教育中存在的最显著的问题。对初中生来说,数学的学习是接触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的过程,通过数学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形成逻辑性思维,对初中生今后的全面发展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然而面对枯燥乏味的课堂,活泼好动的初中生无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循规蹈矩地听讲课、做练习,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方式单一
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采取“讲解——接受”式教学方法,以讲为主,而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投喂”知识,虽然学生是在课堂上,但学习行为并没有真正发生。这样的教学方法造成课堂气氛压抑,学生学习态度消极被动,不利于他们有效吸收知识,而且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教师过分注重成绩
当前,考试仍然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检测方式,学生的成绩也能从一定的方面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于是许多教师都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初中生虽然在小学阶段学习过一定的基础,但初中的知识需要更强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师未能做到引导学生理性思考、指导他们形成逻辑思维,过分注重考试成绩,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丧失兴趣,更有甚者对数学产生抵触厌恶心理。而且,有些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问题及学习感受,不能及时地聆听学生的真实想法,无法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最终导致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课堂教学质量难以提升。
三、培养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意义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一种概念,是指学生能够主动地投入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自主学习可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各个学科的学习和探究中,并根据学科任务和自己的学科成绩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从而达到高效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
(一)学生今后发展的需求
21世纪需要的是会求知、会做事、会共处的综合型人才,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现在很多初中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偏弱,而现在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将来是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因此说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今后在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素质教育的需求
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以人为核心,其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以及主动精神。学生只有在行为、情感、思维等方面自主参与,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才能够被充分展现出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可以说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求。
(三)新课改的需求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对现有的知识传授方式进行转变,其强调的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包括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科知识学习,因此说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改的需求。
四、初中数学教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指导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与学习方法有直接关系。如果学生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即便是热情满满,学习效果也不理想。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数学。第一,让学生学会质疑。教师不能只把解惑释疑当作自己的职责,更应该鼓励学生学会质疑,引导他们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教师要想方设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引导他们多思善想,质疑问难,在不断地质疑、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初中生社会阅历较浅,在提出疑问时容易不切实际,有些问题在教师看来相当荒谬,但是不要打击学生质疑的积极性,通过正面引导,让他们自主探究获取结论,这远远比教师讲解千遍万遍效果要好得多。第二,让学生学会制订学习计划。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计划往往由教师制订,没有依据学情实际,也没征求学生的意见,学生并不认同,计划落实上就会大打折扣。只有让学生自己制订学习计划,才能使学习计划起到激励和导向的作用,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引导学生养成重视预习、有效预习的习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到了初中阶段,数学学科课堂学习的内容在增多,难度也在增加,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一点儿也不知晓,很容易在课上学习中出现被动的局面,对此需要学生在课前做好一定的准备工作,这就是课前预习。课前预习不仅能够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还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来说,首先要告知學生预习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其次,要教给学生有效预习的方法。传统情况下学生觉得预习作业是最轻松的,看看书就能完成,但是这样的方法对于学生针对性地思考学习内容帮助不大。教师要结合新的初中数学教材的特点,要求学生既要看教材,又要关注其中的图片、表格、标注等信息,全面把握学习内容。为了给学生具体的方向,教师可以结合学习目标给学生发放导学案,既要给学生预习的方向,又要引导学生有效地梳理知识,对重点问题简单探究,提高预习的实效性。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学会了怎样去预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借助师生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生能够在合作探究中积极学习他人的数学认知经验,积累下大量有助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积极信息。初中生还能够在师生交流中认真观察教师的认知方法、思维方式与探究角度,因而能够获得更多更好的有益信息,加速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在师生合作、信息交流过程中为初中生展示研读知识、切入角度、思维方式、探究方法等方面的主体活动内容,以此引领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也加速高效数学课堂的科学构建。以“平方根”为例,在“平方根”一节的学习过程中,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且为一正一负、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然而,初次接触“平方根”的初中生经常将思维活动停留在“正数范畴”中,因而初中生经常漏掉“负数平方根”这个答案。于是,初中生就会仔细观察教师计算“平方根”的操练过程。当初中生看到教师总是习惯性地利用“逆向思维”去提醒自己时,就会恍然大悟,原来教师和自己的思维方式是一样的,只不过教师拥有一个良好的探究习惯,能够熟知每个数学知识点中的易错可能。因此,初中生就会在师生交流中学习到教师的科学思维与良好习惯,自然能够加速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高效数学课堂的科学构建。
(四)课堂上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采取“一言堂”的方法,直接将课本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忽视了他们的参与,虽然学生记住了知识但学习行为并未发生,所以学习能力提升不明显。为了让学生学好数学且获得可持续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应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结合实际情况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利用问题启发学生,让他们思考、探究,或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建构,激活他们的数学思维,在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证明,思源于疑,学起于思,创设问题情境对激活学生思维有重要作用,它让学生的学习行为在课堂上真正发生。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问题情境与学生互动,引导他们思考、探究知识,改变一直以来学生等、靠、要思想以及依赖他人获取知识的不良学习习惯,通过调动他们的能动性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讲解负数这个知识时,笔者联系生活情境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我们一定都去过大商场吧,几乎每个大商场或超市都有地下停车库,它们在什么位置呢?”“他们在地下负一层或负二层。”“对,这些停车库通常在地下一层或二层,那如果我们用数字给它们表示应该怎样表示呢?”多数学生提前预习了课本,所以直接写出对应的数字,即“-1”“-2”。接着,笔者继续问学生:“我们都知道地上面的楼层叫一层、二层,而地下的一层、二层我们叫它负一层、负二层,那么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阐述一下负数的概念吗?并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负数有哪些特点?”在这个问题的驱动下,学生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比如,有的学生回答:“负数就是比0小的数,它的特点就是小于0”;有的学生回答:“负数是表示与正数意义相反的量,它的特点就是要有参考的物体,也就是它只有在规定了正方向的前提下才能出现。”结合学生思考的结果,笔者围绕他们所阐述的内容进行了优化与补充,让学生真正明白了什么是负数以及负数有哪些特点。相较于在数学课上直接给学生“投喂”知识,告诉他们负数的概念与特征,这种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方式能真正彰显他们的主体性,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还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对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
总之,教师要合理地设计数学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明确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体,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放到学生手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奇妙。在数学教学前给学生时间进行课前预习,帮助学生养成自己去主动学习和查看参考资料的习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教学互动环节,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给学生各种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角度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地借助网络资源等条件,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
参考文献
[1]包丽娜.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10):154.
[2]王有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甘肃教育,2019(18):77.
[3]宋晓晶.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9(08):73.
[4]彭素年.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9(04):68+67.
[5]段学兰.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家长,2019(08):183.
[6]陈浩军.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读写算,2018(15):137.
[7]李枚.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8(11):18-19.
[8]赵芳.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新课程(中),2014(10):87.
[9]党小峰.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6):137.